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恢是什么人?他都立下了哪些功业呢?

李恢是什么人?他都立下了哪些功业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5 更新时间:2023/12/6 20:59:07

常言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用来形容蜀汉政权中后期将才匮乏。其实,蜀汉也有一些看似不知名的将领,却是战功赫赫,为蜀汉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李恢就是其中之一。李恢何许人也,他有何过人之处,立下了哪些功业呢?对话历史将为您一一讲述。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

一、出身建宁,爨氏之侄

李恢字德昂,蜀汉建宁郡俞元县人,也就是今天的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人。由于没有相关记载,关于李恢的家庭情况无从知晓,只知道李恢的姑父爨习,出身 南中 大姓,属于当地豪强,曾经担任建宁郡建伶县的县令。

李恢曾早先担任建宁郡的督邮,在汉朝时期,督邮位轻但权重,主要负责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工作,无所不管。李恢在督邮任上时,因其姑父爨习违反法令,李恢受到牵连而被免官。

当时“蜀汉四杰”之一的董允之父董和担任建宁郡(当时还叫 益州郡 )郡守,他考虑到爨氏是当地豪强,在当地有巨大影响力,而李恢与爨氏沾亲,所以没有答应免去李恢的官职,而且在建安十八年推荐李恢到州府任职。这次职务的变动,直接给了李恢一个抉择命运的机会!

二、认清时局,投奔 刘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涿鹿,刘焉刘璋父子割据益州二十余年,随着曹操统一北方,其在赤壁之战折戟之后,失去统一江南的机会,转而进军汉中,进而企图吞并益州。

益州牧 刘璋 见形势不妙,请求刘备入川帮忙讨伐张鲁,进而抵御曹操。刘备到达葭萌后,与刘璋反目,掉头进攻刘璋。李恢在赴任的途中,听闻刘备南下的消息,料定刘璋不是刘备对手,于是打定主意,假称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见刘备。

李恢在绵竹见到了刘备,刘备非常赞赏李恢,于是让李恢留在军中效力,一起进攻雒城。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破雒城后,收到了 马超 的投降密信,刘备便委派李恢前往汉中连结马超,马超于是归顺刘备。

可以说,李恢刚投入刘备阵营,就受到重用,去接应马超的归顺,而且他也圆满完成了任务。刘备平定益州之后,任命李恢为益州功曹书佐,不久李恢受到诬陷图谋造反,被执法部门拘捕,但刘备深知李恢不会谋反,便洗清了李恢的冤情,并升其为益州别驾从事。虽然李恢险些遭受不测,但他并没有怨言。李恢受到刘备信赖,这是他将来能够一番作为、立下功业的关键。

三、独领一军,参与平叛

公元221年,刘备登基称帝,建立蜀汉。不久庲降都督邓方去世,刘备问李恢谁可接替,李恢毛遂自荐,被任命为庲降都督、持节、领交州刺史,驻牂牁郡平夷县。刘备去世后,南中三郡反叛, 孟获 也加入其中,蜀汉政权刚遭受大败,损失惨重,南中又出现动乱,内部出现巨大危机。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大军共分三路,诸葛亮为西路,兵力超过1.5万人;门下督 马忠 为东路,兵力两千多人;而庲降都督李恢为中路,兵力大概也在两千人左右。

诸葛亮南征

李恢的主要任务,就是从驻地平夷县沿小路迂回益州郡(建宁郡),占领孟获的根据地,切断孟获支援高定军的退路。李恢孤军深入,结果在滇池县遭遇集结的叛军的包围,敌众我寡,士气低落,而此时也没有诸葛亮的消息,更指望不上诸葛亮的救援,形势极为严峻。面对如此不利形势,如果他这一路军全军覆没,则蜀汉的平叛将遭遇巨大挫折,打击士气,也会扰乱诸葛亮的进军计划。那么李恢该如何打败叛军呢?

四、略施小计,出奇制胜

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势,李恢深知硬碰硬将会导致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如果坚守城池被动作战,也会影响平叛的进程,他要做的,就是出奇制胜,消灭叛军。

李恢根据局势,心生一计,他派人对叛军说道:“官军粮草已尽,已准备撤军回去了。我们中间有的人久离家乡,而今得到机会回去,如果不能回到北方的话,就打算与你们共同谋划大事,所以在此坦诚相告。叛军信以为真,围城出现懈怠,李恢瞅准时机,趁势出击,一举击溃叛军,然后追击残敌,南至盘江,东到牂牁,与诸葛亮军声势相连。

随着其他两路大军也取得胜利,诸葛亮此次南征取得圆满胜利,李恢因为立功最多,被封为汉兴亭侯,加拜安汉将军。

五、稳定南中,支持北伐

虽然诸葛亮南征十分顺利,也取得成功,成为诸葛亮一生最为圆满的一次军事行动。但是大军撤回以后,南中并没有彻底稳定,南夷又杀害官吏,再次反叛。

这次平叛任务,自然落到李恢头上,他迅速带兵前往平叛,铲除元凶,并把他们的首领迁往成都,以绝后患。以此以后,南中彻底稳固下来,解除诸葛亮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专心北伐,克复中原。所以最终平定南中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李恢。为了支持诸葛亮北伐,李恢从叟、濮等部落中征收耕牛、战马、金银以及犀牛皮作为赋税,用以充实军用物资,确保蜀汉的财物开支不会缺乏。

建兴 七年,东吴建立,李恢遥领的交州刺史被摘除,改成兼任建宁太守,他得以回到本郡建宁居住。后来李恢迁居汉中,并于建兴九年,即公元231年去世。

六、点评

李恢眼光独到,能够认清局势,并主动投靠刘备,受到刘备的信赖和重用,先是被派往汉中联络马超归附,后又出任庲降都督,成为南中最高军政长官。李恢最大的亮点是独领一军参与南中的平叛,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略施小计,麻痹叛军,趁势出击从而扭转形势。

李恢与诸葛亮相互策应,分头并进,完成既定目标,辅助诸葛亮圆满完成平叛任务。而后李恢继续镇守南中,稳定后方,解除诸葛亮北伐的后顾之忧,又源源不断提供物资支持,确保财政充足。李恢虽然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立下不世之功,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值得推崇和大书特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火筛是谁?他有哪些事迹与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火筛,明朝,历史解密

    火筛,又亦称为“科赛”、“郭锡”、“浩锡”,明朝蒙古右翼满官嗔(蒙郭勒津、蒙古贞)部领主,军事家,脱罗干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368年明军在攻陷北京城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居至蒙古草原,号称“北元”。蒙古人虽退居草原,但仍一直觊觎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彻底消除隐患明朝边境隐

  • 清朝时期的刀尖药效果那么好 最后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刀尖药,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代有一种神奇的“刀尖药”,为什么后来却消失了?有钱都买不到我们都了解古代是一个封建落后的朝代,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思想文明,都要比现在落后许多,而清代也不例外,同样是一个封建统治的王朝,在清代入关后,发布了许多不

  • 周代的姬姓诸侯国:曾国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曾国,春秋,历史解密

    曾国,是周王(成王或康王)分封给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即南宫括)之子、周朝宗室曾谏的封国 ,周代姬姓诸侯国,史书称为随国。大约存在于西周成康时期至战国末期。后世推测,立国之初的曾国是周王朝在江汉地域控制铜资源运输的重要据点和遏制楚国等南蛮扩张的重要诸侯。按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曾国在楚国兴起的过程中沦为

  • 揭秘:关羽败走麦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如果要来谈三国里面智勇双全的将领,关羽一定是位于榜单前列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刘关张三兄弟乃至整个三国之中,关羽所表现出来的谋略性和武力值,以及其他很多很多的方面都是很少有人可以与之匹敌的。但是我认为,这关羽有一点却是不那么好的,他有一点太注重感情了。可能就有人想发问了,你居然说注重

  • 古代女犯人出狱之后 她们为什么基本都没有活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女犯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古代的女犯人出狱后,几乎都不会再选择活下去?现在我们身处一个法制社会,犯罪的人都会视其程度而受到法律的处罚,但是,现代社会对于犯罪的人还是比较宽容的,会给一些情节比较轻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不少人经过劳改之后也能焕发新生,但是

  • 秦国本处于偏远地区,它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先祖是夏初协助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让国于启后,他的后代渐渐的失去了原来的地位,但依然有贵族身份。传到了商朝末年,伯益的后代飞廉、恶来父子还曾帮助商王帝辛领兵打仗抗衡西岐周军。周武伐商,飞廉、恶来因此成为俘虏,被周委任做一个不大的小官。此后一直到周穆王时候,也就是那个在位时间极长,并传出穆天子和西

  • 历史上真有人出生时天生异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真有人出生时天生异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前155年,皇太子刘启做了个梦,梦见一只红色的猪从云中降下来,进了宫内的崇芳阁。刘启一下惊醒,不知道是凶是吉。而在此前,他的嫔妃王美人也告诉他,说她梦见一个太阳投到她的怀里,然后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刘启觉得太蹊跷了,就找了算命先生来解梦

  • 应国有着怎样的文化特征?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应国,西周,历史解密

    根据考古发现,可证实以滍阳岭中脊为轴,在东西两侧分布排列有序的“族坟墓”,是一处布局较严密的应国邦国墓地。其年代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早期,在春秋中期以后的此墓地,埋入了不少楚人墓葬,说明了春秋中期,应灭于楚的历史事实。已发掘的西周初年大型墓葬,带有明显的商人遗风,特别是青铜器的组合上,爵、卣、尊、觯酒器

  • 应国和鹰国是什么关系?是同一个国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应国,西周,历史解密

    你知道平顶山还有一个雅称——鹰城吗?提起鹰城不得不提“应国”。考古工作者上世纪80年代在滍阳镇考古发掘出一个古应国城址,出土了一批带文字的文物,上面刻有鹰字和鹰形图案。古文字中“鹰”和“应”通假,是一个意思。“鹰城”,因此得名。应,周代姬姓诸侯国。应字本作雁,甲骨与金文像人旁有一鹰状,说明应人本是以

  • 移宫案:明末三大案之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了三件匪夷所思的案件,即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起事件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史称明末三大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移宫案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元年,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不到一个月后,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