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早年,他下令禁止福建向朝廷进贡荔枝、扬州向朝廷进贡玉石等事例。对于盛大的皇家礼仪,道光也颇有微词,不以为然,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文武百官也不得不随着他胡闹,皇帝一看有成效更来劲了。甚至对于贵族们的婚礼,道光也插手做了详细规定,甚至他为此还颁布了一项法令,意思就是不论是谁,哪怕是我儿子我小舅子办婚礼也得给我能少花就少花,甭铺张浪费。
客观地说,道光皇帝是相当节俭,一开始的初衷也不只是为了炫耀,做做样子。但是不幸的是,道光倡导的节俭措施对衰落的清朝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事实上,很多钱流入了各级官员的口袋,无论皇帝多么节俭,也没富足在百姓身上,而是腐败了官员。
尤其当时百姓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清代经济的后盾,整个社会的农业生产都在逐渐萎缩。在当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多但人均土地占用面积的减少,这就意味着人均农业生产的减少,和每个人的粮食拥有量的减少,吃不饱穿不暖就很容易起暴乱。与此同时,宫廷经济也没好哪儿去。他虽然每天都问外边的行市,一来怕自己多吃,二来怕外边人吃不饱,但是他终归是在宫内,所获外部情况也都是,大臣们给他精心编织的一个世界,就如大臣们外边的官服上,个顶个打着和皇帝同款的补丁,但是挡不住他们补丁下的真丝苏绣的内裳。
节俭的意思是不该花的钱不花,不是说该花的不该花的都一律不花,你就像军事国防,赈济灾民这种国家大事,你要还是一如既往地抠搜,不爆发内乱那真是百姓们都饿死了。但是百姓们全饿死了吗?显然没有,家里人挤兑,外邦人残害,所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也怨不得人家眼里没有皇帝,都是被逼无奈。就算没有太平天国,也会有太平地国的出现。
节俭虽然是一种美德,本意也是为了治国,但是道光皇帝的治国方向错了,没钱不想没钱的原因、想着怎样赚钱,而是指望着勒紧裤腰带发家致富。这种治国方式,大清朝不毁他手里,难不成还会等着上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