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究竟输在哪里?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究竟输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814 更新时间:2024/2/14 19:29:35

丁汝昌

一切要从甲午海战的起源说起。

1894年,清政府应朝鲜政府的邀请,派兵协助镇压东学党之乱,作为宗主国,出兵帮助小弟平叛本是小事,但此次平乱非比寻常,同期日本人在未经朝鲜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打着平乱的旗号派出了8000人到朝鲜,进而不断增兵,俨然有和大清国抢地盘的意图。

驻守牙山的清军将领叶志超,出身淮军,绰号“叶大呆子”,但他既不呆也不傻,早早感觉到事态发展的不同寻常,上书李鸿章,提出解决问题的上中下三策:上策大举进兵,中策派舰撤兵,下策据守不动。

其时朝廷上下对日本发展全然不知,加之北洋水师威名在外,上上下下纷纷喊打,尤其是年仅23岁的光绪皇帝,血气方刚,在老师翁同龢的怂恿下,钦赐尚方宝剑,责令李鸿章“对主和者先斩后奏”。

刘步蟾

打了一辈子仗的李鸿章此时却怂了,他多次上书光绪皇帝,陈述不能开战的理由,但彼时朝廷内外,箭在弦上,任凭李鸿章说破口舌,没人理他,更有不少好事者,给他扣上了汉奸的名头,恨不得立马杀之泄愤。

就连胆小怕事的慈禧太后,都认为此战一定要打!

李鸿章靠淮军起家,对打仗并不陌生, 也不怕打仗,但他一力避战,却是有他的道理。

他在给光绪皇帝上的奏疏中说道:镇远定远,质重行缓,济远、经远、来远,行驶不速,致远、靖远,航速仅十五六海里,海上作战,能否趋避敏活,以航速快慢为准。。。

从后来战事发展来看,李鸿章的观点是正确的,航速的差距让北洋水师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状态,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没有谈及的原因:北洋水师缺乏速射炮,虽然战前突击抢购了一批,但尚未来得及安装。而现在装备中,以镇远舰主炮为例,人家一分钟打五炮,我们五分钟打一炮。

堂堂远东第一舰队,毗邻开战,怎么忽然暴露出这么多问题。事情又的从多年前说起。

邓世昌及致远舰

北洋水师成军之初,的确是大干快上,采购了不少新舰,比如镇远、定远两舰,排水量超过7000吨,放在今时今日的中国海军,也是吨位顶级的巨舰,在主炮口径,船体装甲方面,完爆所有日本军舰。

但自1888年以后,北洋水师再未购入一艘新舰。

为什么?没有钱!钱哪去了呢?

第一,主管户部的翁同龢,也就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和李鸿章关系不好,不给钱。说起翁同龢和李鸿章的恩怨,还的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其时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遭到湘军曾国藩的参奏,险些丢了脑袋,坊间传闻,奏折就是李鸿章写的。加之帝党、后党之争,翁同龢处处与李鸿章为难,李鸿章却拿他没办法。

第二,钱被挪去给慈禧太后修园子了。李鸿章虽位高权重,但主政海军的一把手却是醇亲王奕譞,也就是光绪皇帝的亲爹。此公能力有限,对姨姐慈禧太后的忠心却天日可鉴,为了讨太后欢心,无所不用其极,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就是他的主意,据说当时河北糟了灾祸,上上下下惶恐万分,唯恐激起民变,希望能暂停修园,把银子拿来赈济灾民,但奕譞不为所动,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北洋战舰

有了这两个拦路虎,李鸿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钱是一个方面,技术的快速变革同样影响很大。

1888年到1894年,不过六年时间,今时今日,一艘新军舰从入役到形成战斗力,需要数年,美国建造于上世纪的伯克级驱逐舰服役周期更是长达三十年。但彼时正处于技术大发展时期,六年时间,军舰的航速射速都发生了巨大提升,同期的日本海军,多数军舰都是购自1888年以后,此消彼长之下,北洋水师就被远远甩在身后。

但李鸿章的这些道理,没有人听。不得已,只能强行出兵,与日本决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偷袭了大清国支援朝鲜的济远、威远、广乙三舰,击沉了运兵船高升号。丰岛海战可以看做是大东沟海战的前站,此战北洋水师仓促应战,损失惨重,高升号更是全员战死。

北洋水兵

丰岛海战失利的消息传到京城,举国震动,原本还打算拖延的李鸿章遭到了十倍百倍的压力,就连北洋提督丁汝昌都受不了了:不顾生死,出海与倭人一拼。

事情完全失控。

1894年9月17日,日军12艘主力战舰在鸭绿江口外大东沟偷袭了我护航铭军的北洋水师护航舰队。大东沟海战打响!

此战,北洋参战舰艇共计18艘,抛开炮艇等小舰,主力战舰共计十艘。定远、镇远、致远、济远、靖远、来远、经远、超远、扬威、广甲。

这其中,定远镇远排水量过七千吨,14英寸重甲,另有4门12英寸重炮,航速14.5海里,致远、济远、靖远、来远、经远排水量在2-3000吨不等,航速15-18海里,超远、扬威、广甲排水量1300吨,航速15海里。

而对面的日本主力舰,时速均在18海里以上,吉野舰更是达到23海里,且全部备有速射炮。

北洋战舰

战事开始后,北洋水师在刘步蟾的指挥下,一字排开迎敌,而日军却利用速度优势选择锥形突击。处于右翼尖端的扬威舰首先遭到日舰集中打击,燃起大火,管代林履中与舰共亡,超勇舰随后也被日舰击沉,管代黄建勋自沉殉国。

此后致远、经远也被日军击沉,管代邓世昌、林永升殉国,北洋水师陷入困境,更加倒霉的是,广甲舰在战斗中触礁(后来的大总统黎元洪就在这艘舰上),济远舰更是莫名其妙的撤出战场(管代方伯谦战后被处死)。

日本舰队虽有多艘战舰受到重创,但一舰未沉。至下午五点,日军指挥官伊东祐亨怕天黑后遭到北洋水师鱼雷艇的袭击,下令撤出战斗,大东沟海战宣布结束。

从牌面上看,北洋水师战败自不必讳言,尤其是因为缺乏速射炮,北洋水师在命中率相差不大的前提下(10%对15%),中弹甚多,但日本舰队也是惨胜,虽然没有被击沉,受创也十分严重,例如其旗舰松岛号,被定远12英寸主炮直接命中,当场炸死80人,指挥官伊东祐亨被迫更换旗舰。如果不是北洋水师准备不足,缺乏爆炸弹,日军可能损失更为严重。

北洋战舰

但此战却极大打击了北洋水师的信心,此后剩余军舰避战不出,困守刘公岛,最终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的失败,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道分水岭,此战过后,朝廷上下意识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已经过时,制度才是一切变革的根本,由此,变法之声开始不绝于耳,近代历史的变革迎来了一个新时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她的肺腑之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时期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凭什么统治清朝44年,慈禧太后的真实事迹

    1908年11月15日17:00,慈禧太后在中南海的银銮殿逝世了,享年74岁。她逝世之前留下了几句话,此后女人不可干预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慈禧太后为什么要留下这么一番话?她专门留下这么一番话,是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还是出自于她的肺腑之言

  • 清朝灭亡后欠下13亿两白银,最后是怎么还清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一共赔了多少白银,清朝灭亡后遗留的白银怎么处理,清朝灭亡后的银子都去哪了

    从1842年到1912年,清政府陆续签下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30多个赔款条约。连本带息,将近13亿两白银。其中,单与西方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就需要赔4.5亿两,虽说可以分39年还清,但算上利息,就得9.8亿两。如此巨额的真金白银,清政府直到灭亡,也没能还清。留下的烂账,自然

  • 年羹尧老父,制定一项制度造福百姓,面对女婿诛杀子孙,只有四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年羹尧子孙排名,年羹尧有多大功劳,年羹尧被处死后家人都怎么样了

    雍正然而,年家以前可不一般,明朝时就是官宦世家。虽然年家经历改朝换代,但地位一直没有降低。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更是在康熙朝成为封疆大吏——湖广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年父在任湖广巡抚之前(京官),为官相当低调,沉默寡言,谨慎小心。而就是在年父担任湖广巡抚期间(康熙三十九年),其次子年羹尧高中进士,时年才十

  • 年羹尧被扳倒后,他的蒙古小妾下场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年羹尧的下场,年羹尧活了多大,年羹尧该不该被处死

    《雍正王朝》里,年羹尧从西宁到杭州带了一堆女人回来,因为路上要“翻牌子”,但只有最后收的这个乌云其其格怀孕了,可见此女是年羹尧的最爱。而且也只针对此女,年羹尧做了妥善安排,让最忠心的亲随带着一大笔银子和乌云其其格远走他乡,隐姓埋名。《雍正王朝》年羹尧的蒙古小妾们最终下场如何?先讲一下年羹尧的家室,他

  • 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抄家时发现七字遗言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清,文字狱的铡刀时时悬在文人的头上,就是个别字用不好都是个掉脑袋的下场,哪个人不是提笔前先祷告三思,何况是写出这种对皇帝指名道姓羞辱的文字。这汪景祺抨击皇帝朝政,看似放荡不羁,实际上也是一个两面人,他是凭借着一手拍马屁的好手段才进了年羹尧的府中。在年羹尧无限风光之时,这位来自浙江的举人进入了他的

  • 李鸿章商谈签订马关条约,挨了一枪,结果少赔一亿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鸿章签订条约,李鸿章去签马关条约被打了一枪,走向共和李鸿章马关谈判

    在近代史上,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名字叫李鸿章。在面对别国入侵的时候,慈禧太后虽然读了大权,但没做出什么实事。她贪图享乐,只要不打扰自己安逸的生活,不管外面有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管百姓的生活有多么水深火热。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了,中国吃了败仗。日本是战胜国,想要清政府派人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李鸿章那么富有,为何住在寺庙里,而不在京城买房子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作为当时最富有的一位大臣,他不可能在京城买不起房子,当然也不是舍不得花钱,这其中是有一定的缘由的,这个原因就是朝廷的约束。清朝入关之后,国内的形势非常不稳定,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防止京城的官员和地方的官员进行勾结,所以朝廷就立下了一个规定:地方的官员不能再京城购置房业,否则就会进行非常严厉的惩

  • 雍正做皇子时的潜邸叫雍和宫,那么清朝其他皇帝有没有潜邸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和宫与雍正啥关系,雍正是否住过雍和宫,雍正皇帝的居所

    其实确切的说雍和宫不止是雍正的潜邸也是乾隆的潜邸,乾隆幼年之时一直居住于雍和宫的前身雍亲王府之内,直到11岁时被祖父康熙接入皇宫中抚养才离开雍和宫。雍和宫于康熙三十三年建成,这是康熙指派内务府为当时年过17岁将要分府搬出皇宫的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所修建。在清朝所有的亲王贝勒皇室宗亲的府邸都是由内务府

  • 清朝可怜两位皇帝,一个妃子被慈禧赐死,另一个死亡隐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被慈禧害死的妃子,清朝哪位皇帝死得最惨,清朝皇帝死后的妃子都到哪里去了

    位于紫禁城宁寿宫的北端,曾经有一口普通的水井,但是现在人们经常去参观。这口井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而那个人也死于这口井中。她就是光绪的珍妃。光绪和珍妃一起吃饭,一起散步,经常像普通家庭的情侣一样互相陪伴。珍妃在广州长大。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她接触了许多时髦的东西,并与光绪皇帝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慈禧太

  • 清朝的九子夺嫡,雍正上位的艰辛路,8个兄弟是如何阻挠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这一切还要从康熙帝在位的第十五年开始说起,那个时候由于乌雅氏在宫中的地位较低,所以皇四子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孝懿仁皇后身边抚养,等到过了十年之后皇十四子才被生下来由德妃亲自养育。后来佟佳氏因病离世后,胤禛又重新和生母一起生活,当时四阿哥发现自己的母亲对胤禵却更为宠爱,因此辛苦就觉得很不舒服,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