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的哥哥福全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去评价他?

康熙的哥哥福全是个怎样的人,该如何去评价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91 更新时间:2024/1/21 16:32:51

顺治帝的长子牛钮只活了89天就早夭,所以福全是顺治帝实际上的长子。

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一天,顺治帝召儿子们前来乾清宫寝殿叙话。分别有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五子常宁。

顺治皇帝便挨个询问他们的近况,同时还带有点戏谑、逗耍的口吻问几个儿子:“汝等将来志向如何?”

皇五子常宁当时还只有三岁,他不明白父皇问话的意思,只是不断取糕点吃食,憨态可掬的样子逗得顺治帝哈哈大笑。

福全作为皇子里面最大的哥哥,他已经有六岁了。听到父皇问话后,他规规矩矩地垂手回到:“愿为贤。”

顺治帝微笑着颔首,觉得福全这孩子老实听话,朴实忠厚,贤王的志向不虚。

轮到五岁的玄烨时,他语出惊人地大声回答:“愿效法皇父、安定天下。”

顺治帝听了十分吃惊,不由得重新打量了一下这个平时总是忽略的庶出老三,看着小玄烨目光清澈、一本正经的样子,顺治帝连连赞誉道:很好!

要说福全和玄烨在这场父子谈话中的表现都很好,福全温顺谦和,玄烨勇敢自信。不过,当时的顺治帝,心思并不在他俩身上。

要说顺治帝的心头肉是谁呢?

那还得是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

可是皇四子无福,仅活了几个月便夭折了。再加上董鄂妃的离世,这接二连三的打击,极大地损耗了顺治帝的健康。

公元1661年正月,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罹患天花,病重将崩。

顺治帝在临终前,在孝庄太后和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下,将8岁的皇三子玄烨册立为皇位继承人。理由是玄烨出过天花,因此具有免疫力。

早在玄烨婴孩时期,清宫里面突然爆发了一种天花的水痘症,这种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由于当时没有明确的治愈药物,患病的死亡率非常高。

小玄烨也不幸染病,被安排到宫外避痘,多亏了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的日夜照顾,玄烨才得以脱险。

正是因为玄烨出过天花产生了免疫力,他也因此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吧。

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驾崩。

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和父亲生前选定的辅政四大臣辅佐下,玄烨在太和殿正式的登基,成为清朝第四代皇帝(入关后的第二代),他也实现了当年“效法皇父”的愿望。

年幼登基的康熙皇帝十分重视手足之情,给了他们各种晋封。其中,哥哥福全就是第一个晋封亲王的皇子。

康熙亲政后,福全也实现了自己想做贤王的愿望。

康熙六年,15岁的福全被封为硕裕亲王。康熙十三年,他又被康熙授予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资格。

福全作为顺治皇帝最年长的儿子,他自幼性格温顺踏实,对长辈孝顺、对兄弟们俨然一副大哥哥的样子,与玄烨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所以即便玄烨继承父业,福全也没有一丝嫉恨和埋怨,全心全意辅佐康熙帝,以成就其功业。

福全和康熙本就兄弟相亲,而年轻的康熙也急需要一个能忠心不二又有才干的人来辅佐自己。福全的忠心不二,和在政事上的决断,都让康熙颇感欣慰。

所以康熙帝感念于兄长一直以来的忠诚和友爱,对福全关怀倚重,多次授予他军政重任、参与议政,作为自己处理朝政的重要助手和心腹,对他信任有加。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准噶尔部进犯,他们攻占了大片臣服于清朝的喀尔喀蒙古领地,然后打着追击喀尔喀部的借口,直入漠南,到达距离京师只有七百里的乌朱穆沁。

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一时风光无限,他甚至发出“君上(指康熙帝)长南方、我长北方”的狂言,一时间振动清廷朝野。

为了给噶尔丹一些“教训”,康熙帝决心出兵反击噶尔丹,以保护北方边境和藩属。

经过朝议,和硕裕亲王福全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迎敌;皇弟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两军进夹击,合讨噶尔丹。皇长子胤禔则随同伯父福全一同出征。

大军出发后,康熙帝也亲自出塞督战,坐镇后方,居中部署,指挥前线大军迎击准噶尔。

同年8月,福全率领大军在漠南乌兰布通和准噶尔部遭遇,随后展开激战。

福全亲临前线,指挥大军和准噶尔军来往拉锯、拼死搏杀,激战中清军大将、康熙帝舅舅佟国纲也当场阵亡。

在清军左右翼进攻下,噶尔丹设立的“驼城”防御终于全线崩溃,被清军攻入阵中,死伤惨重。

这次较量狠狠地打了噶尔丹一记耳光,于是,他便假意派出使者向福全议和。

表面上,准噶尔部表示愿撤出边境,听从康熙帝的发落。暗地里却趁福全松懈之时,加紧撤退逃跑。

待福全得知真相,噶尔丹早已经遁出国境,无法再追击歼灭其部众、另一方面,清军出塞日久,后勤粮草不足,继续维持驻守比较困难。

于是,在没有请示康熙帝的情况下,福全便自作主张,下令班师回朝,与康熙帝御营会合。

康熙皇帝本来想一举歼灭噶尔丹所部,没想到兄长半途回师,致使计划落空。他对福全擅自退兵大为不满,下诏命福全率部返京,驻扎在朝阳门外,不许入城,等候处置。

煮熟的鸭子飞了,康熙十分不爽,但想到兄长性情忠厚内敛,也不好对皇兄过分的责罚。况且,如果他公开严厉责罚福全的话,也会使以皇长子胤禔为首的诸将会迎奉自己的意见,对福全大加诋毁。

于是,康熙密诏跟随福全一起出征的胤禔,对他说道:“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

意思是:“福全是你的伯父,如果你的供词和伯父说的不一样,那我必然同样治罪。”

康熙可谓是用心良苦地保全自己的哥哥福全,避免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搜罗罪名来攻击福全。

因此,胤禔在先行受议政王大臣会议询问时,只有一句话:“我与伯父裕亲王所供相同。”

在胤禔的带头作用下,其他将领也纷纷供述,言称皆同裕亲王所供,没有其他异议。

本来呢,福全打算将此战前后的详细经过如实写成奏章,呈交康熙帝,其中还录有侄子胤禔及部分将领不听号令、擅自出兵的情况。

当他得知康熙帝密诏胤禔,要他们上奏时不得和自己奏章有异之后,他既惭愧又感动,还有些不安,于是福全将已经写好的奏章烧毁,哭着说:“我复何言!”

烧掉之前的奏章后,福全重新写了一份“检讨书”。他把乌兰布通之战未能全胜而归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得到福全的供述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后,他们初步议定福全的过错,准备以劳师无功、靡费军资、纵敌逃遁的罪名将福全处以削爵惩罚。

这个处理意见很快就被康熙皇帝驳回。

康熙皇帝以乌兰布通之战最终获胜为理由,下旨减轻处罚,保留了福全的亲王身份。只罚他俸禄三年、撤销所辖三佐领,并退出议政王大臣会议。

此后,三十八岁的福全再也没有参与过朝廷军国要务,只是作为国家亲王、富贵闲人,按例列班,参加朝会大典而已。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噶尔丹再次入寇漠北,康熙皇帝亲自出征,他誓要弥补当年的遗憾,将噶尔丹部一网打尽。

福全作为对战过噶尔丹的前任统兵大将,也随同康熙皇帝一起出征。

经过持续激战,噶尔丹所部被彻底击溃,首领噶尔丹率数十骑狼狈逃窜。

第二年,走投无路的噶尔丹服毒自杀,清准战争告一段落。

康熙四十二年,51岁的福全病重,康熙帝得知后推迟了出巡塞外的计划,数次亲临其府中,探望兄长的病情。

后来康熙出巡塞外,他也一直记挂着福全的病情,并派自己的儿子回京看望这位皇兄。

只可惜,还没等康熙回京,福全就于当年的六月二十六日病故。这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从此天人永隔。

尚未返京的康熙帝听闻噩耗,悲痛万分。他立即中止出巡,火速赶回京师,亲自到福全府上祭奠,出殡时又亲奉皇太后驾临参与,目视灵柩出府,痛哭失声。

福全去世后,康熙时常想起他,就命画工精绘了一张画像。画像中,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时常取出悬挂观看,以此寄托对福全的思念之情。

康熙还将自己对兄长的感情,注入到了福全的后代身上。

按照制度,福全的裕亲王是恩封王爵,需要降等袭爵。但康熙帝特旨允许福全的后代裕亲王爵可以再承袭三次。

因此,福全第三子保泰、第五子保绶的次子广灵、第三子广禄都先后承袭裕亲王。

到了福全的曾孙这一代,才降为裕郡王。

此后爵位三世三降,到福全的七世孙继善时,以奉恩镇国公世袭,直至清末,最后一代裕亲王系的世袭奉恩镇国公是福全的九世孙魁璋。

福全一生忠心事主,做到了为兄长、为贤王的本分。康熙也是爱兄敬兄,保全了福全的一世清白和子孙荣光。这种“双向奔赴”的兄弟之情,比起那些杀红了眼的夺嫡争位,绝对堪称历史长河的一股清流!

更多文章

  • 康熙最讨厌的儿媳妇,因嚣张跋扈,雍正继位看不惯:将其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临死前和雍正对话,康熙儿媳妇,康熙最讨厌的儿媳妇

    这个女子就是当时八贤王的嫡福晋郭络罗氏,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晴川”原型,关于八阿哥的结局相信大家都是非常清楚,不过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被百姓叫做贤王一个皇子,也没有犯什么错误,最后不仅没有继承皇位,竟然还惨死呢?在众皇子当中,八皇子确实是才华和能力非常出众的,但是他母亲的出身不好,是一个辛者库的宫女

  • 康熙亲姐翠花公主:为擒鳌拜,牺牲一生幸福,死后被迫进鳌拜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智擒鳌拜过程,康熙是怎么逮捕鳌拜的,康熙擒鳌拜的历史故事

    婚姻并不代表幸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都是双方的一场利益交换。人生总是难以两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总会为了各种硬性需要而随便选择一人终老,那么在手握权利的古代呢?生活还这么难以抉择吗?8岁的康熙,在还未懂得权利的意义的时候,就坐上了万人敬仰的位置,但是随着懂事之后,伴随而来的也是日渐变心的权臣,为了

  • 康熙给一水果取名,却被国人叫错400多年,如今你的叫法也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叫错名字的水果,康熙念错的水果名是什么,清朝康熙因为口误念错了一个水果

    众所周知,新疆还是“瓜果之乡”,一年四季皆有干鲜瓜果,如石榴、葡萄、无花果、巴旦杏、香梨、哈密瓜等。康熙年间,新疆也会向康熙帝进贡瓜果,有一种甜瓜模样好看,味道鲜美,康熙帝吃着非常高兴,旁边的臣子自然也很安心。不过康熙帝“多嘴”问了一句:“这瓜叫什么名?”然而旁边的臣子却不太记得这瓜的名字,但臣子知

  • 康熙派大臣治理台湾,大臣带着“葱姜蒜”赴任,康熙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平定台湾后谁去管理,康熙谈台湾完整视频,收复台湾后康熙写下的诗

    郑成功父子管理台湾期间,兴办学堂,重视农桑,台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康熙收复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大部分延续了郑氏父子的政策,台湾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但到了康熙四十二年,台湾发生了民变,让清朝忧心忡忡。台湾之所以会发生民变,实际上是“天灾”引起,因为台湾连续几年遭遇“海妖”侵袭(海妖是一种

  • 康熙58岁时,后宫14岁的妃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康熙却冷眼相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简介及妃子,康熙一生有几个嫔妃,康熙后宫的妃子及孩子们

    在中国的王朝历史上有着近百个王朝政权,但是能够被世人铭记的不多,强盛的王朝更是寥寥无几,不过整个封建王朝的发展历程中总会有和平盛世,就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再就是清朝的康乾盛世,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这几个了,毕竟战争频发,纷争四起,能有这几个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王朝的延续总的

  • 康熙临终前:天牢还有几个人,雍正:明白!登基后:全部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重用的三个人,康熙重用过雍正么,康熙死前雍正能登基吗

    放在古代兄弟多的皇家,想当上皇帝可是相当不容易,比如小编今天要说的雍正帝,康熙的儿子很多啊,所以当时九子夺嫡,大臣们也都站好了队,谁也没有想到未来当上皇帝的会是雍正帝。不过康熙在临终前召见了雍正,正式将皇位传给了他,并且不忘告诉雍正牢中还有几个人,雍正听完后说,我懂了,天牢里的人都是犯下大错的,但是

  • 康熙63岁高龄生的儿子,因太小被乾隆当弟弟照顾,三朝皇帝都宠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一生有几个儿子和女儿,历史上对康熙的儿子评价,康熙的几个儿子都由谁所生

    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自从西周制定礼法以来到清末封建王朝结束,嫡长子继承制怎么也影响了古代中国3000年,由于嫡长子以立长为准,即便长子无能,也享受优先继承权,这让古代皇室成员手足相残。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事变,还不是因为他是庶出,太子李建成则是皇后所生,他虽没什么本事,

  • 康熙:鳌拜死罪但我不杀,雍正:鳌拜无罪该赏,乾隆:你们都错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影视剧照康熙:鳌拜死罪,但我不杀!康熙皇帝亲征后,先是装作一个不问政事的纨绔皇帝,迷惑鳌拜多年,而后又以各种名目将鳌拜党羽调派至外地,接着又秘密训练少年侍卫,趁着鳌拜不防备将其制服,然后再命人去审讯鳌拜,坐实鳌拜的犯罪事实。可以说,为了能够制服鳌拜,康熙皇帝煞费苦心,最后给鳌罗列的罪名也多达3

  • 康熙擒鳌拜为何不用大内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难道真是无人可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智擒鳌拜过程,康熙是怎么抓住鳌拜的,康熙擒拿鳌拜是史实吗

    鳌拜是清初权臣,其叔是后金开国五大功臣之一的费英东。鳌拜前半生都在为清朝南征北战,皮岛之战因首功被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松锦会战他与阿济格、尼堪等人击败了由洪承畴所率领的明朝最后一支精兵,而随着松锦会战的失败,明朝败局已定,已无力在进攻清朝,因此鳌拜也因此功被升为护军统领;西充之战鳌拜大破大西

  • 弘昼为了打消乾隆猜忌,装疯卖傻不算,还把女儿送给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对弘昼有多好,乾隆为什么偏爱弘昼,乾隆皇帝给弘昼说的话

    雍正皇帝共有十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却只有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和皇六子弘曕。由于雍正皇帝去世时,弘曕只有两岁,所以对乾隆不具备威胁。而三阿哥弘时因为与八爷党走的比较近,所以在雍正五年就被雍正皇帝开除出了宗籍,抑郁而终。剩下的,就只有与乾隆相差几个时辰的弘昼。那弘昼又是如何摆脱乾隆对他的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