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秦王赢政先后攻灭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数百年以来的战乱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秦王朝盛极一时,但由于作为统治者的秦始皇滥用民力,不顾百姓死活,使得秦朝在统一之后仅仅统治了十多年就灭亡了。
其中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就是修建秦始皇的陵墓。
这项声势浩大的工程秦始皇陵修建于骊山之上,这骊山因其山体像一匹骊色的骏马而得名。
陵墓的主要设计者为丞相李斯,他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以咸阳的皇城和宫城为蓝本,建造了气势磅礴的门阙、富丽堂皇的寝殿等建筑群以及大量威武霸气的兵马俑。
整个陵墓规模庞大、结构精巧,各宫殿中陈列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
地宫挖得非常深,据说已经挖到了三层泉水以下,其棺椁由铜汁铸成。各种奇珍异宝摆满了整个地宫,各种能工巧匠在四周设置了各种机关暗器,只要有人靠近,就会触动机关,从而命殒当场。在地宫的穹顶上镶嵌了大量的宝石,模拟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在地面上,则用水银灌溉模拟成江河大海,用人鱼膏做成蜡烛,长久地照亮地宫而不熄灭…”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见《史记》)
早在秦始皇13岁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陵墓的修建工作就开始启动。修建的过程整整花了39年,直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巡游至沙丘病死时,陵墓依然没有完工。修建的过程中,共征集了72万囚徒,其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巨,叹为观止。
这沉重的财政负担,分摊到了本来就水深火热的老百姓身上。
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暴发。还有刘邦的硭砀山斩白蛇起义,也是押送役夫前去骊山修建陵墓而被迫造反的。
在此起彼伏的反秦浪潮中,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岌岌可危。秦二世胡亥采取了章邯的建议,命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起义军,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草草完工。
然而,这一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倾心打造的匠心之作,非但没有给秦朝带来长治久安的国运,反而在其死后的漫长岁月里,引来了众多的盗墓者,进行了大肆的盗挖。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项羽攻入关中,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留下了一些盗洞。据史料记载,曾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有一只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着火把到地洞中去寻找,不料这地洞竟然是秦陵的地宫。他所举的火把引发大火,竟然将秦始皇的棺椁烧掉了 。(“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见《汉书·刘向传》)熊熊大火一连烧了九十多天没有熄灭,可见其中的殉葬品是何其之多。(“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见《水经注·渭水》)”
在后世的历朝历代中,秦始皇陵一直处于被盗被挖掘的窘境当中。其中明确史料记载的挖掘者就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军、魏晋时期的后赵统治者石虎、唐代末年的黄巢、五代时期的军阀温韬,民国初年的河南军阀刘镇华和民革命军孙连仲。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那些不为人知的盗挖何止这些,恐怕是难以计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