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之外,其实还有一霸,他14岁即位,之后差点灭亡东周王朝

春秋五霸之外,其实还有一霸,他14岁即位,之后差点灭亡东周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03 更新时间:2024/1/20 2:08:47

对于春秋五霸,古往今来,史学家们一直都议论不休,没有定论。

《史记索隐》上记载五霸依次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上记载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但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之外还有一霸,他便是虽无霸主之名,却有霸主之实的晋悼公。不过有意思的是,他的君主之位是白捡来的。

[var1]

白捡来的君主之位

让我们把时间先追溯到公元前678年,晋侯公族(亲戚)中的曲沃武公篡夺了晋侯之位,这给晋国历代国君留下阴影,使他们对自家的亲戚是防之又防,也因此剥夺了他们诸多的权力。

然而在失去公族的帮助后,晋国国内的卿族(勋臣后代)的势力发展反而犹如火箭般的快速,至春秋晚期,晋国国内卿族变得肆无忌惮,他们专擅朝政,弑杀国君,嚣张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var1]

到了晋厉公在位的时期,他大张旗鼓的整顿卿族,这激起了一大批卿族的反抗,他们串联起来,刺杀了晋厉公,拥立远在洛阳为质子年仅14岁的公子周为新任国君,名为晋悼公。

卿族的目的很明确,立14岁的公子周为新国君,就是因为他的年纪小,好掌控,好从中获取各种利益。然而让卿族们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公子周少年有为。他刚刚继位,就通过演讲的方式,要求公卿士族对他忠心耿耿,而且暗中严厉批评了公卿士族的弑君行为。

他不仅说而且做了许多改革,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他先是用了自己的亲戚子侄,后又大力整顿内政,发展军事,使晋国国力蒸蒸日上。

[var1]

和亲北戎

正当晋悼公轰轰烈烈的掀起改革之风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戎狄举大军南下,侵占晋国边疆,晋悼公决定出兵讨伐戎狄,晋悼公身边的重臣魏绛提出反对之声。

他向晋悼公建议与戎狄和亲,以休养生息,图霸中原,这种做法既可以起到以德服人的目的,又可以保持与戎狄的关系,便于双方互市,从而获得巨大的利益。

通过魏绛的反复规劝,晋悼公放弃了出征北戎的念头,采纳魏绛的提议,自此,晋国通过和亲,成功解决了北方的边境问题。此后,晋悼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与中原各诸侯国争夺霸权上。

[var1]

一心争霸

公元前564年,晋国的附属国郑国背叛晋悼公,晋悼公联合各路诸侯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援,晋悼公惧怕强大的楚国会插手,有退兵之意,魏绛便又献策给晋悼公,让他采取疲敌之计,让各路诸侯联军轮流进攻郑国,晋悼公又采纳了魏绛的计策,对郑国时常用兵,终于驱使郑国投降。

虽然郑国投降,但在晋国想要成为霸权,就要越过楚国这座大山,于是晋悼公通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就具备了和楚国一较高下实力。

随后晋悼公马上率兵攻打楚国,在大臣魏绛的计谋之下,楚国大败,晋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成功复兴了晋文公时的霸业。

[var1]

公元前562年,晋悼公与卫、曹等十国在修鱼举行会盟,十个诸侯国皆承认了晋悼公霸主的地位,史称修鱼之会。

成为霸主的晋悼公,仗着晋国强盛的国力,对周天子的态度更加傲慢,他几次路过东周都城周王畿时,都懒得去朝见周天子,后来干脆停止了诸侯给周天子的朝贡,并替代周天子接受诸侯的贺礼。从此,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下降,倘若假以时日,晋悼公完全可以取代周天子,甚至可能提前完成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业。

不过上天给了他很好的能力,却没有给他很长寿命,公元前588年,年仅28岁的晋悼公病逝,本可有一番作为的晋悼公,终究还是带着自己独霸中原的理想,走进了坟墓,着实可惜。

[var1]

小结

总之,晋悼公心心念念的是加强集权,恢复先祖的荣光,使晋国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但唯一遗憾的是,他始终不能彻底解决国内卿族大臣权力过重的问题。

究其根源,还是晋国内卿族的力量太过根深蒂固,而晋悼公的改革措施,只能对卿族大臣的坐大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晋悼公去世后,晋国再无雄主。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晋国终也逃不了灭亡的厄运。

参考资料:《史记》、《荀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楚国800年江山亡于秦,不是楚王太怂,而是屈景昭三族根深蒂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梁也在其中之列,在楚国贵族的响应下,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一举消灭秦朝军队。[var1]这也印证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八个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绝非仅仅的三家人,而是当时楚国屈景昭三个大氏族。那么,有如此庞大的三大家族坐镇楚国,为何国祚长达800楚国还是灭于秦国?三大家族从

  • 正是因为有了鲍叔牙的举荐,齐桓公才能不嫌弃管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齐桓公和鲍叔牙评管仲,鲍叔牙为什么向齐桓公举荐管仲,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评价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的这句话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管仲,他们当时的人就要披头散发,左开衣襟,成为东夷人那样。这其实就是在褒扬管夷吾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而那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管仲的名言。管子乃周穆王后裔,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早已不复往日光彩。(一)、位卑

  • 楚国人喜欢逃往秦国?六国人向往秦国?大数据告诉你:扯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楚国百姓逃往秦国,楚国对秦国的态度,楚国流民逃往秦国楚王愤怒

    随着《大秦赋》的热播,电视剧中的各种雷人台词一次次挑战着历史爱好者们的神经和下线,其中最赤鸡肉麻的,莫过于如下台词:[var1]这台词仿佛将楚国说成了日伪军+反革命。抛开所有的主观臆断和管中窥豹,我们接下来可以用数据说话,看看先秦时代的人们在移民和出逃选择上,到底更倾向于哪些国家和地点。结果显示,秦

  • 樊於期为何要叛逃秦国?和《大秦赋》中的冬儿无关,2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的樊於期简介,樊於期怎么背叛秦国了,樊於期为什么要逃离秦国

    以至于不少同学觉得,嬴政或许早已斩断七情六欲,任何儿女情长,只会阻碍嬴政一扫六国,问鼎中原的大业。可是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却虚构出了一位“冬儿”的女性角色。[var1]剧中的冬儿是嬴政的青梅竹马,嬴政当上秦王后,还将冬儿接到身边,对其百般呵护。在这之中,冬儿也是为数不多并能得到嬴政信任的人。《

  • 楚国音乐:遗世独立,独步世界,深刻影响后世音乐艺术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先秦音乐美学体系,楚国音乐,中国古代音乐艺术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位于长江流域,大概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史记·楚世家》中记载,周成王时期,册封楚人的部落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国力强盛,华夏文明和蛮夷文化在这里交融汇合,因而诞生了辉煌灿烂的楚文化。而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楚国的音

  • 易中天: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歧视吗?我们都误解了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易中天孔子,易中天对孔子的态度,易中天孔子视频下载

    [var1] 我们从小养成的道德观都以儒学为主,也有许多的伟人曾经表示过,只要不错误地对儒家文化进行理解,那么儒家思想,将适用于任何时期、任何情况。 1、伟大的孔圣人孔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圣人之称。他对后世的贡献功不可没,尤其是他的诸多传世经典,都为后来的人的为人处世提供了准则。[v

  • 权臣晏婴,如何辅佐三代齐王,乱世捍卫齐国威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晏婴是齐国的吗,齐国大臣晏婴现状,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

    晏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而说起来也真是奇妙,他的父亲曾经也是齐国的上大夫,在父亲去世之后,他便子承父业接替了父亲的位置,继续担任齐国的上大夫一职,一心一意负责齐国君王。[var1]晏婴在他在位期间,他一共辅佐了三代君王,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才能与外交风格,在诸侯国中颇受人欢迎

  • 刘备创业团队非要裁一个,应该裁掉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的创业团队,刘备如何管理自己团队,刘备团队是如何组建的

    这个6人的创业团队是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出相应的战斗力,如果真要裁掉一人的话,会是谁呢?首先看看武将,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生死兄弟,创业元老,没有张飞的资金的话,刘备还在涿郡卖草席呢,而且他们的业务能力一流,绩效卓越,攻城拔寨一把好手,于公于私都是核心成员。然后是赵云,赵云与刘备相识于公孙瓒处,相

  • 大汉王朝:赵飞燕入主中宫,赵合德受封昭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宫飞燕中赵合德赵飞燕谁更得宠,赵飞燕赵合德照片,赵飞燕赵合德是姐妹吗

    赵合德入宫数日也即拜为婕妤,两姊妹轮流侍寝,连夕承欢,此外后宫粉黛,俱不值成帝一顾,只好自悲命薄,暗地伤心。独有正位中宫的许皇后,从前与成帝何等亲昵,此时孤帏冷落,心实不甘。有姊名谒,曾为平安侯王章妻室(王章系宣帝王皇后兄,王舜子),暇时入宫见许后,许后与谈及心事,许谒亦替她忧愁。暗中代延巫祝设坛祈

  • 东吴的官二代,他曾任丞相,背叛孙休遗诏改立孙皓,反被孙皓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皓和孙休,东吴孙皓的下场,东吴皇帝孙皓简介

    废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之子,时年二十三岁的孙皓,在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的张布拥戴下,即位称帝,史称吴末帝。孙皓即位之初,表现得才识明断,抚恤百姓,节省开支,让臣民官吏对其非常满意,被众人赞誉为“令主”(贤明的君主)。但没过多久,孙皓原形毕露,不仅滥用酷刑,而且暴戾骄横,随意处决宗室大臣。当初拥立孙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