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的四大刺客,为何只有荆轲刺秦王失败了?

春秋战国的四大刺客,为何只有荆轲刺秦王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59 更新时间:2024/2/3 20:35:15

[var1]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刺客往往被视为义士,后来太史公司马迁编纂《史记》时,还专门为那时的著名刺客而编写了一篇《刺客列传》。在原文当中,司马迁一共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及其事迹,后来人们将后四位统称为"四大刺客",以示对他们的纪念。

然而,这四个刺客当中三个都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唯独名气最大的荆轲反而失败,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var1]

首先,最能够影响一件事是否成功的因素当然是个人能力,毕竟就算是完全一样的情况,能力更强的人能成功,较弱的就不一定能够做到。先说说以"鱼肚藏剑"刺杀吴王僚的专诸。根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当年从楚国逃往吴国的途中曾看到"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也就是说,专诸为人很有威严,以至于众人见之不敢阻挡,而这种威严则显然来源于他的勇猛。

[var1]

接下来再看聂政,此人在刺杀目标时"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即是说,他一口气连杀数十人,而且在做完这些后还有余力自己剥掉自己的面皮,挖出双眼,破坏面容以防止与自己容貌相像的姐姐遭到追究。拥有如此身手,聂政想要刺杀成功自然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同为四大刺客的豫让相比于上面两位在武力方面要差不少,以至于最终他尽管涂漆使自己皮肤溃烂、吞炭使自己声音嘶哑,又乔装改扮、暗中埋伏两次都没能击杀目标赵襄子。不过,豫让最终还是凭借毅力和决心打动了赵襄子,后者同意他劈砍自己的衣服表明成功为主人复仇。严格来讲,豫让并没有实际上复仇成功,但他留下"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也算是为兵败身亡的主人洗刷了一部分的耻辱。

[var1]

然而,荆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据《史记》记载,荆轲"好读书击剑",然而,这也仅仅停留在喜好的阶段。一次,他去拜访著名剑客盖聂,并与之讨论剑术时,后者因不满其看法而对其怒目而视,结果,被瞪了一眼的荆轲直接就害怕地逃走了。不久之后,荆轲又与一个叫鲁勾践的人下棋赌博,结果鲁勾践与其发生争执,他又一声不吭地跑掉了。

荆轲刺秦的具体过程在我国古代史上可谓"名场面",当时荆轲将匕首藏在地图当中,并趁着地图被慢慢打开而拔出匕首要行刺秦王。

然而,计划虽然可行性似乎很高,但实施计划的荆轲却接连出现失误,不但连秦王的身体都没能接触到,还因为被在场一个医官的药袋子砸中而分散注意,随后惨遭"反杀"。如果同样的计划,但实施者是聂政,或许秦王会很干脆利落地被解决掉,而荆轲显然是能力相当不足。

[var1]

能力是第一位,而态度则是第二位,就算再优秀的刺客,如果无心刺杀目标,那也很可能任务失败。从上文提到的荆轲动身刺秦之前这些行为可见,他要么是胸怀宽广到与世无争,要么就是胆小懦弱到不敢惹事。

另外,到达燕国后荆轲虽然得到了太子丹的厚待,但却没有像当时人们推崇的义士一样愿意为知己者死,而是在太子丹把计划和请求和盘托出后仍然出言拒绝。

[var1]

尽管荆轲最终同意了出发刺杀秦王,但显然和专诸、聂政、豫让这些怀有"信念"的刺客相比,他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正如他临行前所唱的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样,其心态是比较消极的。一开始就不是真的愿意为了刺杀秦王付出自己的生命,再加上能力上的不足,荆轲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

[var1]

最后,起到一定影响作用的还有"队友"。和专诸、聂政、豫让的单人行动相比,荆轲刺秦时还带着一个助手,也就是凭借十三岁时杀人而被太子丹选为其副手的秦舞阳

按理来说,有一个勇士从旁协助,荆轲应该更加顺利,但秦舞阳只是对比自己弱的人强硬,见到秦王后,他"色变振恐",结果既让秦人警惕,也导致了荆轲压力的加重。

[var1]

因此,自身能力不足、刺秦欲望不强、受到队友影响,这些成了荆轲失败的主要因素,而没有这些的影响,则成就了其他刺客的成功。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混战背景下“侠客”文化为何会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时期的侠客,战国末期的中国侠客形象,战国时期侠客如何生活

    侠者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群体,尽管到了现代仅有“侠风留存”,但独特的“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总览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侠文化”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都呈现出了其自身的不同特点。[var1] 一.“侠文化”的起源与传播 “侠”源自于商周

  • 春秋战国时期,号称“春秋五霸”的晋国军队构成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时期晋国被哪个国家击败,春秋晋国城图片高清,春秋时晋国是怎么强大的

    这种分封制从夏朝开始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结束,开始了郡县制。晋国就是分封制下的产物,晋国第一代国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武王将晋国封给庶出儿子唐初虞,唐初虞将国号定为“唐”,在其子继任之后才将国号改为“晋”,自此晋国初立,而后发展壮大,被史学家称为“春秋四强国之一”,并且具有“春秋五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圆钱、蚁鼻钱,都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时期的布币是什么材质铸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和布币,战国赵国布币

    [var1] 出现于战国晚期的圆钱,这是一种外形像车轮的钱币。圆钱很方便携带,用绳子穿在中间的圆孔之上,很容易大量的保存和带着外出。圆形钱币最早时期出现在魏国时期,刚开始圆形钱币比较大,中间的孔比较小,因为这种钱币便于携带所以在民间很受欢迎。 在秦朝,这种圆形钱币被广泛的推行,并且进行了改进,为了节

  • 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死时的一句话让人心酸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名将白起有过败绩吗,战国时期的白起厉害吗,历史上真实的战国白起

    [var1] “战神”白起电视剧照 白起自秦惠文王时期便在军中为左庶长,为人聪慧,善于思考且待人友善。在秦昭襄王时期,自“依阙之战”斩首敌军二十四万后一战成名。后又在“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等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共计斩首敌军人数百万之多,且次次用兵如神战无不胜。在当时,敌军一听到白起的名

  • 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会盟故事:黄池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时的黄池会盟,吴国黄池会盟有多少兵马,黄池会盟与勾践灭吴时间

    “今天我们不撤兵,我要当霸主。” 这是一个面临国都被攻破太子被击杀的国君想的事情——在吴国历史上,可能这也是其最后的野心。公元前482年,精锐尽出、国防空虚导致都城为越国所破的吴国人,为了在中原赢得一场国君的尊严,彻底舍弃了驰援国都与越国正面对战的机会。春秋末期的中原人在弭兵之会的影响下战争有所消停

  • 春秋战国549年,唯有一人全身而退,司马迁:范蠡的故事很讽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蠡助越灭吴的事例,范蠡急流勇退的故事,范蠡从政的故事

    这一时期的文化上的大师也好,名臣良将也好,多得数不胜数。文化上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许多学派,大师有孔子、孟子、鬼谷子、荀子、韩非子等等,政治家有商鞅、申不害、苏秦、张仪等。军事上那就更多了,毕竟这到底是个诸侯争霸的大动荡局面,最需要的便是军事人才。[var1] 细数下来也很

  • 春秋大墓中被盗墓者忽略的“中华第一剑”,现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河南楚国大墓宝剑,盗墓史上最传奇的剑,河南楚国大墓出土的青铜剑

    [var1] 一、百兵之君 “兵器”一词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周礼》,这本书与《仪礼》和《礼记》二书合称“三礼”,对我国古代的礼法和礼义做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考证文献,对历代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那么在《周礼·地官·小司徒》中有说“及大比六乡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

  • 春秋大墓中挖出一把剑,专家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在这里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墓出土剑图片,古墓出土最厉害的剑,古墓挖出来的青铜剑

    众所周知,古墓的发掘都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了解墓主人一生的故事,考察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与社会文化,进而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沿革与文明发展。但却有一座墓穴发掘出土的剑让考古学家面面相觑,直惊呼到奇怪。 器具的出现与使用人类对器具的使用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在三千多年前的的

  • 河南这个县,县名为单字且明朝属河北,为吕不韦故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滑县吕不韦的故里,河南省襄城县简介,历史上的河南襄城县

    [var1]河南明初正式建省,因大部处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其北与河北相邻,与河北省界自明朝至今变化较大,明清时河北(北直隶、直隶)在南端有一突出部,今大部划入河南,其中今隶属于安阳的滑县在明朝时就为北直隶(今河北)大名府辖县。[var1]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南阳市东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 民国第一外交夫人,精通六国语言,丈夫出轨她笑着上门教小三做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外交第一人,民国名媛嫁两任外交官,民国第一外交家一生四段婚姻

    [var1]黄蕙兰,1893年出生,她的祖父出身贫苦,后通过勤俭节约留下了一些家业,黄蕙兰的父亲黄仲涵拿着祖父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成为了爪哇华侨首富,而黄蕙兰的母亲魏明娘是爪哇中国城内的第一美女。魏明娘只为黄仲涵生下了黄蕙兰和黄琮兰两个女儿,黄仲涵纳妾后,两人就开始疏离,后永远的分开了。黄蕙兰出生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