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的五雄打了一个群架,回头一看远处的小弟被人灭了

战国七雄中的五雄打了一个群架,回头一看远处的小弟被人灭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52 更新时间:2024/2/3 20:30:06

中山国本是狄人建立的国家,从春秋后期开始活跃在今天的河北中西部临近太行山的区域。中山人有着狄人的凶悍作风,一度令中原小国头疼,但后来被晋国压制,晋国时而打击这个邻近的异族小国,时而利用又利用它。

晋国进入六卿时代以后,在六卿看来,中山国不过是晋国一个打手而已,时不时利用中山的战力参与晋国与诸侯国的争霸,时而又怕中山强大起来对其进行打击。当然六卿都想把这打手归为己用,中山国正是利用六卿的矛盾在夹缝中生存,他们适应了山地与丘陵的生活,利用丛林搞起了游击战,你来我就跑,你退我就回。

[var1]

中山王墓遗址

六卿中的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都打过中山,但得到的土地很快又被中山夺了回去。因为赵氏采邑临近中山,所以赵氏和中山成为死敌。

赵氏宗主赵简子曾经率领晋国军队对中山国进行了毁灭性打击,但后来中山国又顽强的挺了过来,后来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又攻打中山,一日攻下两座城池仍然无法降服中山。究其原因就是中山国军队机动性很好,打不过就跑,逃到晋国军队无法进入的山地,继续生存。

后来三家分晋,赵氏宗主变成了赵候、赵王,这种局面仍然没法打破。最终赵国在天才人物赵武灵王的领导下,才最终灭了中山国。至此,赵氏用了进将近200年的时间,经历了10代人君主的努力才最终实现了夙愿。下面我们来看看赵武灵王灭中山国的过程。

[var1]

中山王"错"墓出土错金银铜虎噬鹿屏风座

对中山进行战略试探

赵武灵王在讨伐中山之前,先对中山进行了战略试探,首先到达赵国与中山交界处的九门,在此修建野台,用来瞭望中山国与齐国境内的情况。然后派出李疵到中山国进行实地考察,李疵回报中山国已经失去了其原来的野性,国君反而喜好儒术,境内的民众都开始弃武从文,因此可以攻打。当然,赵武灵王才不信李疵的话是真的,但是他心里早已经打定主意要打中山国了,此时只是需要理由说服众人,要不然也不会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了。接下来是赵武灵王联合燕国对中山国进行了南北夹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山国竟然将两国的进攻打退了,史书上说 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中山一个小国,以一敌二两战两胜。

当然打胜也好打败也好,赵武灵王都不在乎,因为他只是对中山进行的战略试探,另外为他的改革找到借口。所以《史记·赵世家》上说: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房子,遂之代,

北至

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就是说明赵武灵王此次只是路过中山并进行试探,在中山境内的房子与中山发生遭遇战,赵军

失利

,很快就出了中山国境,沿赵与中山的边界一路去了赵国的北部领土代地,到达今天的张家口、大同一带。可见赵武灵王此行的目的就是,思考破中山之策。

[var1]

赵武灵王雕像

赵国效仿中山进行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通过对中山战略试探的并结合赵氏历代与中山作战的经验看到中山国的优势:一是中山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太行山区。中原诸侯的车兵步卒,缺乏进军通道;二是中山的军队形制特殊,采取的是胡服骑射,对中原诸侯的车兵步卒具有速度、高度等多重优势。因此回到邯郸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学习中山人进行胡服骑射,打不过你我就成为你。

赵武灵王先和大臣楼缓、肥义商量,获得了他们的支持,然后再和最大的反对者自己的叔叔赵成讲道理。

赵武灵王说了四点:其一,灭中山是我们祖宗的梦想,我们不能忘却初心,中山国一定要打;其二,中山国趁着齐、魏两国攻打赵国时中山国从背后偷袭赵国放水淹郜地,万乘大国被一个千乘小国攻打真是奇耻大辱;其三,你侄子我打中山吃了败仗,我打不过人家,学习学习人家还不行呀;其四,我们周边除了中山还有韩、魏、齐、燕等强国,我们需要强大的骑射边备。最后说服赵成,在赵国实行胡服骑射。

[var1]

邯郸市内的胡服骑射塑像

经过一年的训练,为了锻炼自己的部队,再次对中山进行试探,又一次略中山地,《史记·赵世家》记载: 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 。证明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是成功的,部队的机动性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千里奔袭,从宁葭(在今石家庄鹿泉市境内)到榆中(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之间)几千里,中间又有很多山地,如果按照以往的车战或者步卒进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赵国骑兵速度快,林胡人没有防备赵军就杀来了,为了避免被灭亡的命运,林胡王献上了良马,从此赵国骑兵有了源源不断的马匹。

赵武灵王还让赵国所属的代地的地方长官从胡地招募士兵,让这些从小就在马背上生活的胡人成为自己的骑兵。

[var1]

中山王错墓出土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伐中山之交

锻炼好部队后赵武灵王并没有急着进攻中山国,因为兵书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既然赵国已经确定通过胡服骑射兵强马壮,不断骚扰中山,最后将其消灭的谋略。接下来就要在外交上进行交锋了,因为在当时山东六国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的同时内部也有矛盾,他们也在防止某一个国家成为下一个秦国。中山国是难啃的骨头但同时也是一块肥肉,赵国如果单独吃下,其他国家肯定会眼红,于是赵武灵王派出使节到各国前去游说,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

中山国只有赵、燕两个邻国,在齐国想吞并燕国的时候中山国曾经趁火打劫抢占燕国领土,所以燕国和中山是仇敌自然不会帮它,所以赵国都不用派使节到燕国去活动。

中山国的朋友圈也比较简单,只有两个国家可以算和它友好:一直依附的是齐国,但是在五国相王的过程中,齐国对中山很有意见,两国的关系渐趋冷淡;再一个稍微关系好点的就是魏国了。如果让着两个国家忙起来,那他们也就无暇顾及中山了。

[var1]

中山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接下来的局势开始朝有利于赵国的方向发展,当时齐国约楚国一起攻打秦国,但是楚国最后因为和秦国有姻亲而负约,于是齐国又约韩、魏一起打楚国,秦国也参加了进来。这样一来秦国和齐国和好了,齐国的孟尝君到秦国为相,于是赵武灵王又策划让秦国杀死孟尝君好让齐秦为敌。成语"鸡鸣狗盗"的典故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孟尝君逃回齐国后又联合韩、魏一起打秦国。

这样中山的两个友好国家一直在忙打仗,自然没工夫管中山国的事情了,而楚国、秦国也被动应付战争,更顾不上管中山国的事情了,而这一切的策划者赵国则开始专心征伐中山。

《战国策》对中山的灭亡曾经如此描述:

中山恃齐、魏以轻赵,齐、魏伐楚,而赵亡中山

。《战国纵横家书》中也说:

楚久伐,中山亡

。诸国和楚国打仗,打了三四年,回头一看赵国在攻打中山国,无奈国力消耗太大无力救援中山国了。类似于隔山打牛的效果:楚国被打得久了,亡国的却是中山。就像一伙人在群殴,打累了回过头一看,小弟被人给灭了。

[var1]

中山国历代王墓位置示意图

断中山商路

做好以上工作后还是不能放心攻打中山国,因为赵国是胡服骑射,人家中山国也是胡服骑射呀,双方打起来肯定难解难分,胜利了也是残胜。于是赵武灵王接着断绝了中山国的商路和战马来源。

中山国的商业很发达,这个狄人建立的小国也铸造了自己的货币中山刀币,当时的中山国都灵寿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来自各地的客商在此进行贸易,战马也因此从蒙古草原来到中山国。

在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后对中山国进行再次试探的时候,还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其目的就是掐断中山国的草原商路,阻止中山国的器物到草原去,阻止马匹牛羊进入其境内。

赵国已经实现对中山国三面包抄,又派出使者到各国,完全能控制中山国与外界的贸易联系,加之时不时的对中山进行攻击,让外地的商人感到中山不稳定,不敢再来进行贸易。

史书上说:

中山地薄人众

。又说:

丈夫……作奸巧冶,多美物

。所以没有了贸易的支撑,需要的其他物资诸如粮食、牛羊、马匹之类就很难进来,中山国在战争中很难坚持长久。

[var1]

中山国都城复原模型

南北夹击,多次进攻

接下来就是对中山的武力征服了,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二十一年)赵国从南北两个方向对中山发起正式进攻。南路大军由赵武灵王亲自统领,杀向中山国腹地;北路大军由牛翦率领车骑,赵希率领胡、代两地的骑兵,通过飞狐陉进入中山境内在曲阳会合。

最后南路军攻下攻鄗城、石邑、封龙、东垣,北路军攻下了丹丘、华阳、鸱之塞。中山国君无奈只好割四邑求和,赵武灵王看一时也难以完全占领中山,同时也害怕其他国家干涉,于是答应中山的求和。至此赵国占据了中山三分之一的土地,几乎完全包围了中山。

赵国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后,看看列国也没有什么反应,齐秦韩魏楚五国还打在一起,再次进攻中山国,其中因为赵武灵王的王后去世而暂时罢兵,转过年来继续进攻中山,攻下了都城灵寿,中山王姕逃往齐国,赵国继续攻取了中山东部的城邑,将中山全部包围在赵国的领土里。中山至此基本灭亡,但赵国还是象征性的立姕的儿子尚为新的国君,以防止中山人作乱。三年后,尚也被迁往肤施,中山国彻底灭亡。

[var1]

战国七雄

赵国灭中山国的过程就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苏秦说中山的灭亡是:不啬于战攻之患也,也就是说中山这样的小国经不起长年战争的破坏和消耗。

司马迁在描述赵对中山的战争用词很精准,开始两次都是"王略中山地",也就是赵武灵王到中山的土地上去烧杀抢掠,这本来是中山这样的狄人国家当初干的事情,但是此时因为弱小不敢对赵国进行抢掠,攻守相易。赵对中山的抢掠虽然得不到城池土地,但是影响中山民众的生产与生活,加之中山的贸易被控制打不起消耗战。

可以说赵武灵王是通过外交战、经济战把中山国拖入窘境,再一点一点地凌迟中山,直至最后消灭。

更多文章

  • 刘备在临终之前,叮嘱诸葛亮马谡不能重用,为何他偏要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临死前为何说马谡,刘备历史说过马谡不堪重用吗,刘备叮嘱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

    当时刘备一是因为,失去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而且关羽兵败麦城被杀之后,也失去了一个结拜兄弟,虽然关羽有些自大了一些,有些谁都看不起,但是对于这个哥哥,他还是言听计从的,为了报仇刘备举全国之力,和吴对战。结果就是刘备兵败,到了白帝城之后就一病不起了,于是这就有了,白帝城托孤这件事情,诸葛亮也是为了报答,

  • 关羽死后,诸葛亮到底发现了啥?他竟连忙劝刘备赐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封被刘备赐死冤不冤,刘备为何赐死养子刘封,关羽的死和诸葛亮有关吗

    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诸葛亮厉害归厉害,但是肯定不是什么善良的人,毕竟他耍的那些计谋都是杀敌人的。只是让人奇怪的是,关羽死后,为啥他连忙劝刘备杀死长子刘封呢?诸葛亮到底发现了什么?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只因刘备41岁的时候,都没有得到一个孩子,于是就在机缘巧合之下,收了无父无母的刘封

  • 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还丢掉性命,竟是中了曹操的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经过,关羽有没有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败走麦城完整版

    当时关羽统兵三万进攻樊城,曹仁坚守不出,而后于禁、庞德赶来支援,曹魏的兵力达到五万。樊城易守难攻,曹魏援军又到,想必关羽只能败退。此时天下大雨,于禁被“水淹七军”,于禁投降于关羽,庞德也被关羽干掉了。这次天助关羽的意外获胜并能帮他夺得襄樊,反而为老关的失利埋下了伏笔。东吴孙权此时仍然按兵不动,孙权此

  • 刘备义弟关羽斩杀袁绍大将后,刘备却能在袁绍手中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的二弟关羽投降了曹操之后,便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名将领,而刘备也投奔了袁绍,恰巧曹军和袁军开战,袁绍派刘备起兵讨打曹操,而在战场上,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为关羽所杀,这一消息传到袁绍耳中后,袁绍便要杀了刘备,说关羽杀了他的大将,不能留你在我的军营中,而遭此劫难的刘备却一点也不惊慌,而是从容的和袁绍解释说

  • 关羽衣服帽子的颜色为什么是绿的?曹操无意间说漏了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关羽穿的衣服是绿色的吗,关羽为什么穿绿衣服,曹操与关羽的一段对话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中都没提到过关羽绿帽子的形象,只有在演义中出现过“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典故。曹操对关羽的重视与喜爱不比过分多说,关羽在曹营中的时候,曹操见关羽总是穿着一身绿色的旧袍,便送了对方一件大红袍,关羽却只是将这件袍子穿在里面,外面仍是那一身绿色的旧袍子,曹操笑着问他为何如此

  • 刘备三顾茅庐,卧龙隆中对策,从此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在哪里,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去隆中,历史上的刘备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荆州住了几年,因为自己的远大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为了这个,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终于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

  • 关羽一生做错了3个决定,放走一人,怒斩一人,得罪了一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一生最怕哪三个人,历史上关羽最不该犯的错误,关羽一生的三件错事

    但自古以来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王侯将相都有走错棋的时候,关羽也是如此,那么关羽的一生到底有哪些错误的决定呢?在今天,笔者就一同跟大家探讨一下。事实上,关羽一生有3个错误的决定,第一、他错放一人,第二、关羽错杀了一人,第三、关羽得罪一个小人。第一、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中,曹

  • 刘备若是得了天下,首先要杀的功臣定是这三人,诸葛亮看破不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如果统一天下了他会杀功臣吗,刘备能杀的三个功臣

    先说说他们的祖先刘邦吧,刘邦是那种十分十分精明的人。他也是小编认为比较人格变化太大的人。不瞒大家,刘邦可是会变脸的,而且这个变脸还比较严重。据了解,刘邦在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呢,他就是天天表现出来的非常好的性格,也可以说比较“温柔”吧。就是他能言善辩,性格随和,喜欢谦虚,让人家看着都不知道有多厚道了。所

  • 刘备白帝城托孤,其中对刘禅的遗言是否有深意?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托孤时刘禅在哪里,刘备临死前对刘禅说的话,刘备白帝城托孤

    刘备一国之君,却在教育子嗣时说出这么天真的话难道不让人感觉非常的意外?刘婵到底聪明,还是愚蠢网上早已吵翻了天。知子莫若父,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刘备其实对刘婵是不满意的。他没有给自己儿子说匡扶汉室的豪言壮志也没有说出师北伐,还于旧都的梦想。他只是告诉自己的儿子,好事多做,坏事少做。也许生于普通家庭父亲给

  • 刘邦称帝后,天天让嫂子吃此物,1个月后嫂子跪下求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他有两个哥哥,家中条件苛刻,兄弟们都努力的养家糊口。而刘邦则天天结交一些狐朋狗友,到处玩耍从来不考虑家里的情况,为此经常被家人责怪。当时许多人认为他一辈子也许就这样了。每天,他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去侄子家吃饭,他又特别能吃。自从他哥哥死后,孤儿寡母生活艰难,他们每天都负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