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97 更新时间:2024/3/4 8:18:16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蜀汉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北伐战事里,“缺粮”一直是桩让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战事的关键时刻,都因粮食接济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遗憾,也叫后世许多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诸葛亮不行”的由头:人家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都不缺粮,就你诸葛亮缺粮?

但这事儿,真不能这么比。首先一个事实是,谁说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们不缺粮了?

在那近三个世纪的“战国争霸”时代里,“缺粮”一直是“战国群雄”们公认的难题。以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的总结说,如果要组织一场“带甲十万”的大战,就需要“千里馈粮”,且“日费千金”。对于当时“春秋战国群雄”里的任何一家来说,这都是个负担极重的天文数字。战国时代的许多惨烈战役里,粮食问题更是胜负手,比如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正是长期对峙导致粮食枯竭,陷入“赵无食”的困境,甚至“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这才不得不冒死一击,导致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战国时代,列国的变法图强运动,都是围绕着“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做文章。因为谁家的粮食保障最充足,谁就能够在这场角逐里笑到最后。而那个时代,把“解决粮食问题”做到极致的,正是最后一统天下的强秦。比如著名的秦国商鞅变法,其核心就是“决裂阡陌,教民耕战”,从而使秦国粮食产量激增,这才“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强大的农业生产,就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底气。

[var1]

但即使这样,面对连年用兵的大战,哪怕强如秦国,粮食吃紧也是常事。同样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打到了“无食”,获胜的秦国也是“国内空”,粮食消耗十分巨大。为了确保战时粮食充足,秦国也有严格的军粮征收制度,按“户”来征收军赋,征收标准是“三分取其二”。秦国变法后大幅增产的粮食,绝大多数都用于战争。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可想而知负担有多沉重。

而在粮食运输环节,当时的秦国,更是走到了列国的前面。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兼并列国的战争里,秦国的陆路运输通道,有东部的崤函道、东北的晋南豫北道、东南的武关道以及西南的秦蜀道。正是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确保秦国能快速运粮调兵,对中原列国发起一次次打击。

更起到决胜关键的,当属秦国的水上交通。强大的秦国造船业,令强秦在渭水黄河长江各条水路线路上,都形成了畅通的运输网。秦国使臣张仪就曾向魏楚等国得意标榜,秦军从巴蜀沿水路出发,凭着强大的水运能力,一天就可以行进三百多里,且“不费汗马之劳”。秦国对中原列国的绝对优势,以及一统天下的结局,就来自这强大的“补血能力”。

[var1]

而比起当年强秦这农业生产发达,且水陆交通顺畅的后勤条件来,同样是“缺粮”,近四个世纪后诸葛亮遭遇的,却是“地狱难度”。

首先是粮食生产能力。战国时代时,坐拥关中平原与巴蜀平原“产粮基地”的秦国,农业生产能力早已领先列国。而诸葛亮执政时期的蜀汉政权呢?手里只有巴蜀平原这一块地,且汉昭烈帝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损失惨重且物资匮乏的烂摊。蜀汉账面上的人口,直到263年亡国时,也只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劳动力十分稀缺。

就是在这样的烂摊上,诸葛亮开始了他“重农积谷”的治国策略,重新整修了秦代时留下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还新修了九里堤与大小诸葛堰,在外有战事内部劳动力不足的困境下,他更坚持“精兵”政策,无论战事如何吃紧,都不能妨碍士兵正常退伍归乡,于是“去者感悦”“往者愤踊”,士气与生产积极性大为提升。

[var1]

诸葛亮“开府治事”仅仅五年,蜀汉就储备了充足军粮,支撑了他震撼天下的北伐大业。而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生前的农业国策,也继续造福着蜀地百姓。蜀汉亡国时,巴蜀大地仍是一片“百姓布野,余粮栖亩”的农业景象。国小人少的蜀汉,能够硬扛曹魏四十二年,重要一条,就是诸葛亮的农业心血。

如此农业成就,放在三国时代的生产条件下,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奇迹。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发出了服气好评:“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但对于志在北伐的诸葛亮来说,当时比粮食生产更“高难度”的,却是战时粮食的后勤运输。比起四百多年前,可以凭借蜀地汉中发达的水运交通网,率领汉军“暗度陈仓”的“兵仙”韩信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却大不同:由于地震等自然因素影响,战国至楚汉争霸时期流经蜀地的古汉水支流,此时早已断流。曾“助力”韩信的发达水运网,自然也不复存在。于是要供应诸葛亮北伐所需的粮草,几乎就只能翻山越岭(祁山部分地区可通漕运,但输送量十分有限)。

这样的恶劣条件下,诸葛亮的北伐,难度当然也大得多。蜀汉与曹魏的东部边界,是海拔两千米以上,绵延八百里的秦岭山脉,对面的曹魏政权,其人口兵力都在蜀汉六倍以上。哪怕路线最短运输最方便的祁山道,也是山岭崎岖。所以为何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出祁山”?只能从这里冲过去。

[var1]

于是,哪怕蜀汉的存粮再充足,面对如此恶劣的运输条件,缺粮,依然是诸葛亮时时刻刻会遭遇的威胁。几次关键的大战,更是因为“缺粮”而功亏一篑。围攻重镇陈仓二十天,最后不得不因缺粮而撤军。重创曹魏司马懿的卤城之战,本可继续扩大战果,也因中书令李严运粮不力,只能含恨撤兵——哪怕有一次,粮食能跟得上,诸葛亮北伐的历史,都极有可能改写。

也正因如此,比起战场上的奇招迭出来,为“缺粮”问题,诸葛亮也没少花心思。他北伐的首要目标,就是占领陇右,为北伐夺取一块保障充足的后勤基地。而在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前,为缩短运粮距离,他在汉中黄沙平原开辟了屯田,还在临近曹魏边境的新谷口建立粮仓。当老对手司马懿故伎重演,与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企图“饿死”诸葛亮时,当时的蜀汉军队,不但粮仓充足,且又开辟新的屯田。如果不是心力耗尽的诸葛亮病故军中,这一仗,完全能继续熬下去。

能把“缺粮”问题解决成这样,如此诸葛亮,放在三国时代,已是最优秀。

更重要的是,就是在这兵少缺粮,且天时地利全吃亏的北伐战役里,面对绝对优势的曹魏大军,“奇谋为短”的诸葛亮,却一次次打出战术妙笔,战场上多次重创司马懿,杀得这位未来的“晋高祖”不敢应战,只能闭门自守,凭着国力与运输的优势干耗。此情此景,也恰如裴松之的一声嘲讽:“仲达(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诸葛亮)自来自去。”

[var1]

这“缺粮”难题,造就了诸葛亮“自来自去”的战场传奇,让后人更加理解这位名相的智慧与担当。同时,更有着发人深思的回味:粮食安全问题,无论历朝历代,无论和平战争,都是不容忽视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参考资料:过少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与后勤》、赵宏坤《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后勤保障问题研究》、高涵《三国时期蜀国农业发展研考及对后世的影响》、张佳玮《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实际如何?》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中的五雄打了一个群架,回头一看远处的小弟被人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七雄的真实资料,战国七雄中的五雄,战国七雄实力变化

    中山国本是狄人建立的国家,从春秋后期开始活跃在今天的河北中西部临近太行山的区域。中山人有着狄人的凶悍作风,一度令中原小国头疼,但后来被晋国压制,晋国时而打击这个邻近的异族小国,时而利用又利用它。晋国进入六卿时代以后,在六卿看来,中山国不过是晋国一个打手而已,时不时利用中山的战力参与晋国与诸侯国的争霸

  • 刘备在临终之前,叮嘱诸葛亮马谡不能重用,为何他偏要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临死前为何说马谡,刘备历史说过马谡不堪重用吗,刘备叮嘱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

    当时刘备一是因为,失去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而且关羽兵败麦城被杀之后,也失去了一个结拜兄弟,虽然关羽有些自大了一些,有些谁都看不起,但是对于这个哥哥,他还是言听计从的,为了报仇刘备举全国之力,和吴对战。结果就是刘备兵败,到了白帝城之后就一病不起了,于是这就有了,白帝城托孤这件事情,诸葛亮也是为了报答,

  • 关羽死后,诸葛亮到底发现了啥?他竟连忙劝刘备赐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封被刘备赐死冤不冤,刘备为何赐死养子刘封,关羽的死和诸葛亮有关吗

    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诸葛亮厉害归厉害,但是肯定不是什么善良的人,毕竟他耍的那些计谋都是杀敌人的。只是让人奇怪的是,关羽死后,为啥他连忙劝刘备杀死长子刘封呢?诸葛亮到底发现了什么?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只因刘备41岁的时候,都没有得到一个孩子,于是就在机缘巧合之下,收了无父无母的刘封

  • 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还丢掉性命,竟是中了曹操的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败走麦城的真实经过,关羽有没有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败走麦城完整版

    当时关羽统兵三万进攻樊城,曹仁坚守不出,而后于禁、庞德赶来支援,曹魏的兵力达到五万。樊城易守难攻,曹魏援军又到,想必关羽只能败退。此时天下大雨,于禁被“水淹七军”,于禁投降于关羽,庞德也被关羽干掉了。这次天助关羽的意外获胜并能帮他夺得襄樊,反而为老关的失利埋下了伏笔。东吴孙权此时仍然按兵不动,孙权此

  • 刘备义弟关羽斩杀袁绍大将后,刘备却能在袁绍手中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的二弟关羽投降了曹操之后,便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名将领,而刘备也投奔了袁绍,恰巧曹军和袁军开战,袁绍派刘备起兵讨打曹操,而在战场上,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为关羽所杀,这一消息传到袁绍耳中后,袁绍便要杀了刘备,说关羽杀了他的大将,不能留你在我的军营中,而遭此劫难的刘备却一点也不惊慌,而是从容的和袁绍解释说

  • 关羽衣服帽子的颜色为什么是绿的?曹操无意间说漏了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关羽穿的衣服是绿色的吗,关羽为什么穿绿衣服,曹操与关羽的一段对话

    首先要说明的是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中都没提到过关羽绿帽子的形象,只有在演义中出现过“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典故。曹操对关羽的重视与喜爱不比过分多说,关羽在曹营中的时候,曹操见关羽总是穿着一身绿色的旧袍,便送了对方一件大红袍,关羽却只是将这件袍子穿在里面,外面仍是那一身绿色的旧袍子,曹操笑着问他为何如此

  • 刘备三顾茅庐,卧龙隆中对策,从此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在哪里,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去隆中,历史上的刘备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荆州住了几年,因为自己的远大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为了这个,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终于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

  • 关羽一生做错了3个决定,放走一人,怒斩一人,得罪了一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一生最怕哪三个人,历史上关羽最不该犯的错误,关羽一生的三件错事

    但自古以来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王侯将相都有走错棋的时候,关羽也是如此,那么关羽的一生到底有哪些错误的决定呢?在今天,笔者就一同跟大家探讨一下。事实上,关羽一生有3个错误的决定,第一、他错放一人,第二、关羽错杀了一人,第三、关羽得罪一个小人。第一、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中,曹

  • 刘备若是得了天下,首先要杀的功臣定是这三人,诸葛亮看破不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如果统一天下了他会杀功臣吗,刘备能杀的三个功臣

    先说说他们的祖先刘邦吧,刘邦是那种十分十分精明的人。他也是小编认为比较人格变化太大的人。不瞒大家,刘邦可是会变脸的,而且这个变脸还比较严重。据了解,刘邦在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呢,他就是天天表现出来的非常好的性格,也可以说比较“温柔”吧。就是他能言善辩,性格随和,喜欢谦虚,让人家看着都不知道有多厚道了。所

  • 刘备白帝城托孤,其中对刘禅的遗言是否有深意?细思极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托孤时刘禅在哪里,刘备临死前对刘禅说的话,刘备白帝城托孤

    刘备一国之君,却在教育子嗣时说出这么天真的话难道不让人感觉非常的意外?刘婵到底聪明,还是愚蠢网上早已吵翻了天。知子莫若父,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刘备其实对刘婵是不满意的。他没有给自己儿子说匡扶汉室的豪言壮志也没有说出师北伐,还于旧都的梦想。他只是告诉自己的儿子,好事多做,坏事少做。也许生于普通家庭父亲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