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群众一起生活,要记住,是群众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群众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从古至今,所有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全部都与人民的选择息息相关。不论是大到国家战争还是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人民始终都是整个国家的基础。普通民众穿上军服走向战场,他们保家卫国,履行着一个战士的使命。
如今我们距离封建王朝已经十分遥远,如果想要了解那段历史,我们只能通过古籍资料。然而古籍资料过于珍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方式过于复杂。
于是,通俗易懂的电视剧就成为了大多数人了解历史的途径。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电视剧都完全符合历史。其实在大清帝国灭亡之前,大清军队的军服就已经走向西化。所以别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一、电视剧中的误导
近代以来,大清王朝大多数时间都在众多的战争中周旋,而关于近代战争的电视剧也不在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些记录战争场面的电视剧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观看电视剧的时候,人们大多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大清军队之所以节节败退,与清朝军队武器的落后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单单从电视剧来看,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武器根本不在同一水平。
部分电视剧不仅为了节省资金在道具上粗制滥造,它们还会为了剧情而凭空捏造一些莫须有的事情,更有一些情节根本不符合历史,是一段不折不扣的伪历史。关于大清军队的军服西化问题,其实早在大清帝国灭亡之前就已经初现端倪,然而很多电视剧都误导了观众。
二、清军军服
在电视剧中,清朝军队的不同身份的人有着不同的军服。有一定身份的将领通常身穿品质优良的绵甲。而清朝军队的士兵们的衣服都是号衣打底,然后外部有一件马甲。每件军服的前后都有一个很大的圆圈,在这个圆圈的内部通常会写上兵或者勇字。这样的字尽管看起来十分无厘头,但在战场上,这是一个识别身份的好方法。
普通士兵们通常拎着统一的牛尾刀,穿着号衣和马甲,头戴红缨帽。不论是从穿着还是武器的角度看,士兵们的军服都有着浓厚的中国色彩。也就是说,电视剧中的清朝士兵的军服仍然保留着大清帝国的特征,并没有走向西化。
然而,历史上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早在大清帝国灭亡之前,清朝军队的军服就已经走向了西化。
三、清军改革
清朝军队军服的改革其实与清朝军队有着极大的关系。清朝的军队最初由满族组成八旗军队,八旗军队通过战争建立起了大清王朝。随着国家的发展,大清王朝的军队也逐渐扩大。19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在军队内部推行八旗制度:军队与政治合二为一,百姓与士兵合二为一。而那些处在八旗制度之中的士兵也成为了清朝军队的中坚力量。
清军入关、平定三番,清朝的军队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清朝建立之后,它曾经度过了100多年的安定生活,在人民安居乐业的大背景之下,清朝的军队毫无用武之地。于是,清军内部开始贪图享乐,他们懒惰、丝毫不具有危机意识。仅仅很短的时间,清军就从原来的百战百胜变成了不堪一击的集体。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清朝的军队也迎来了转折点。1853年,洪秀全率领的天平天国军队定都天京,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面对战争,清军根本无力阻挡,这也促使了很多民间有识之士自发组成了地方军队。为了建立起强大的军队,许多地方官员也开始支持地方军队的建设。
1852年,在曾国藩的组织之下,一支强大的军队湘军横空出世。湘军将所有有实力的地方军队整合起来,它有着最勇敢的士兵同时也有着最好的武器。1860年,湘军作为清朝的军队在讨伐天平军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湘军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同年,李鸿章奉命在安徽一带组建军队,一支名叫淮军的军队也建成了。1862年,淮军也奔赴战场作战,此后湘军与淮军一直作为清朝军队的中流砥柱在战争一线厮杀。
在镇压天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外国的军队也曾经参与其中。目睹了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外国军队的战争过程,李鸿章、曾国藩受益良多。在著名的军队将领看来,先进的武器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同时还能够保证战争的胜利。
四、走向西化
学习西方军事的运动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大量的欧洲教官来到中国,他们组织操练军队,建立兵工厂,制作先进的军事武器。在改革军队的同时,清军的官服也逐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904年到1911年,清朝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清军的军服效仿西方,简便而精致华美。从前的清军军服号衣被政府发给地方的武装军队,1914年,从前的号衣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清朝的军服西化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后的半个世纪内,大多数的军服都以清朝西化的军服为借鉴,就连中国解放军的55式军服也有西化的清军军服的影子。
晚清的军队不仅设计了西化的近代军服,各个士兵还获得了军衔,而每个士兵的军衔标志也都存在于西化的军服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士兵们的斗争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军队战斗力的增强。1911年,军服又做出了改变,原本绣在衣袖上的军衔改成了衣领上的领章。
清朝军队军服的西化不仅仅只是一种服饰的改革,它更是军队近代化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晚清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好见证。这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并不应该被电视剧随意更改。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