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一生的败笔:放了该杀的小人,却杀了不该杀的大将

诸葛亮一生的败笔:放了该杀的小人,却杀了不该杀的大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42 更新时间:2024/1/30 6:54:06

短短的一句话,让求贤若渴的刘备连一盏茶的时间都不愿再等待。他来到诸葛亮所隐居的隆中,三顾茅庐,终于求得诸葛亮出山。

出山辅佐刘备的诸葛亮尽心尽责,联合东吴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又击溃曹军,夺得汉中;最终,帮助刘备在成都建立起蜀汉政权,被任命为丞相。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则故事中都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然而,就是优秀如诸葛亮,他的一生中也有一个最大的败笔。

那一年,诸葛亮放了该杀的小人,杀了不该杀的大将,追悔莫及。

浪花淘尽英雄

后人在编写《三国演义》书籍的时候,于卷首加了一阕《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句话揭开历史如滔滔江水无情的真相。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身为皇族刘氏后裔,身上肩负着复辟汉室的任务。

早年,刘备遇见了关羽、张飞,并与他们桃园结义,成为兄弟。可是,这样的队伍无法帮助刘备实现复辟汉室的理想,他还需找到智谋之才,为自己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刘备结识司马徽,通过司马徽的举荐,刘备得知世间竟有卧龙、凤雏二位旷世奇才。

刘备快马加鞭来到隆中,竟被诸葛亮请吃了闭门羹。张飞气不过,打算上前理论,被刘备拦下。

一次回绝,便有第二次。刘备再次来到草庐,诸葛亮却不在。这一次,连关羽都看不下去了,刘备仍是不恼。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便在屋前台阶上等待。诸葛亮醒来后,刘备终于得见诸葛亮。

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真心诚意,明白他心中的复辟大义,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兴复汉室江山。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在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后,劝说刘备及时攻打刘表次子刘琮,以此占领荆州之地。然而出于亲情考虑,刘备心有不忍,后被曹军击破,败走夏城。

面对眼前的情况,诸葛亮自荐作为说客前往东吴,寻求孙权援助。通过诸葛亮的努力,最终在赤壁之战中联合东吴击退曹军。

刘备不得不承认,自己早已深陷在天下角逐的斗争中。他无法想象若是没有诸葛亮从旁出谋划策,今天的蜀汉会是什么样。

得荆州、破益州、取汉中,诸葛亮辅佐刘备一步步向前,距离他们实现的兴复汉室的理想更进一步。然而,诸葛亮也是人,而是个人便会犯错。

暴风雨之前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仍作为丞相从旁辅佐。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其子曹叡继位,而曹叡又因缺乏统治经验,致使曹魏政权停滞不前。

诸葛亮捕捉到这个机会,决定北伐中原。北上之时,一位名叫姜维的将军因受到同僚猜疑,被迫离开原属军营,降服蜀汉。

身逢乱世,往往重才、重能而不重人。姜维的才能诸葛亮看在眼里,所以即使之前姜维并不隶属蜀汉军营,诸葛亮仍是对他寄予厚望,授予官职。

晚年的诸葛亮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开始寻找接班人。首先想到了姜维,想到了姜维过人的能力,但是正因为姜维有着过人的实力,他常常恃才傲物。

诸葛亮意识到这点,所以除了姜维,他另有两个人选。魏延杨仪,两名候选人,却将诸葛亮编写的故事完全推向另一个维度。也正是这两个人,成就了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

小人误留,大将不再

总的来说,魏延和杨仪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魏延是蜀汉军营中独当一方的猛将,他骁勇善战,战功显赫,却有着性格孤傲乖戾的致命弱点。

但是相较于魏延,杨仪虽然有才能,却是个心胸狭隘、好高骛远的人。即使在诸葛亮身边学习多年,也始终没有学到其精髓。所以,杨仪比魏延更危险。

起初,诸葛亮选择此二人作为候选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可以压制姜维的恃才傲物,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魏延和杨仪二人中无论最终谁胜出,他的才能确实可以帮助蜀汉更进一步。

因此,诸葛亮希望他们可以互相较量,决出一名真正有能力帮助蜀汉政权前进的人。

然而,最终的结果与诸葛亮的初衷背道而驰。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都想夺权,成为蜀汉阵营中除刘禅外,唯一可以发号施令的人。

魏延掌握着军队,表面上看他显然比杨仪更有竞争力。可是杨仪的心计人尽皆知,猛夫魏延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公元234年,诸葛亮逝世后,魏延、杨仪均在刘禅面前揭发对方有谋反之心。刘禅拿不定主意,便问董允蒋琬究竟谁的话可信。董允、蒋琬力挺杨仪,直接指出魏延有心谋反之人。

魏延看不惯杨仪已久,于是率军出击杨仪军队。杨仪命王平迎战,王平痛斥魏延丞相尸骨未寒就有了谋反之心,枉费当年丞相的栽培。

听到这番话的魏延军队深知此战是魏延错了,纷纷作鸟兽散。魏延看着自己的军队因别人一句话而分崩离析,气火攻心,自乱阵脚,只能带上自己的家眷逃跑。

如此一来,魏延的谋反之心彻底坐实。杨仪立即派人追杀魏延,最终将魏延的头颅带到杨仪面前。

杨仪将魏延的头踩在脚下,这样他还不知足,直接株连魏延三族。至此,蜀汉政权少了一员大将,却多了一个居高自傲,渐渐丧失本心的杨仪。

杨仪自认自己立了大功,常常在别人面前抱怨,就连丞相诸葛亮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才能,他的出言不逊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公元235年,杨仪被贬为平民,流放在外。落得这般田地的杨仪仍是言辞激烈,无视审判。

最终,蜀汉朝廷派人将杨仪捉拿,于狱中身亡。放了该杀的小人,杀了不该杀的大将,这是对诸葛亮看错魏延与杨仪二人为人事件的总结。

人无完人,就算演义小说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再神乎其神,历史上的诸葛亮不过一介普通人。

他只能做最初的决定,却无从得知故事将来的走向。蜀汉最终没能问鼎中原,刘禅也没有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理想。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败笔也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淡化,人无完人,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觉得诸葛亮真实存在过。

更多文章

  • 蒙恬临死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当委屈时必念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蒙恬千古名言,曹操常说的蒙恬的话,曹操与蒙恬

    但正是这样的一位名将,最后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毁于秦二世之手。此人就是蒙恬,被秦二世迫害时,他选择在牢狱中自尽,临死前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话备受曹操的推崇,每当受到委屈的时候,他总会读上一次。那么,蒙恬究竟说了什么话呢,使得其在四百多年过去后,仍然具有生命力。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沙

  • 若赵云在曹操手下,那他能成为魏国第一名将吗?其实进不了前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和赵云哪个厉害,曹操赵云开荒战法推荐,魏国谁能打过赵云

    [var1]如果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来看赵云,那么把他放在魏国的确可以算得上是魏国第一名将。罗贯中老爷子太过于偏爱赵云兄了,熟悉演义的朋友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不喜爱赵云这员武将的。在演义的描写中:赵云,男,字子龙,长得帅,长得高,武艺牛,会打仗,忠于君主。试问这样一个充满了阳刚美的型男猛将哪个不喜欢!

  • 山海经与希腊记载了同一种怪人,如今发现证据,难道异兽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山海经真实存在的异兽,山海经记载中的异兽,山海经有记载上古四大凶兽吗

    [var1]《山海经》它如同一本“百科全书”,记载了古代地理,神话、巫术、宗教、古史、民俗、医药、其中长相奇特的异兽更是让人好奇,也有不少的专家认为山海经所描绘的地方很多都不在中国境内。其中《山海经》就记载了一个特殊的种族“一目人”,顾名思义就是一只眼睛的人,《山海经》记载独眼奇人有三处记载,其一:

  • 三家分晋前的晋国能够吊打秦国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国能打败秦国吗,秦国为什么老打不过晋国,秦国跟晋国的实力相差如何

    [var1]晋国称霸曲沃代翼之后两年晋武公去世,晋献公即位。献公上位后奋发有为,积极开疆拓土,渐渐地晋国和秦国接壤,晚年因为骊姬之乱晋献公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赶跑,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当时的秦穆公想要扶立晋国新的国君,以便控制晋国,他先是选择了夷吾成为晋惠公,没想到即位后的晋惠公是个白眼狼,不仅

  • 吴国被灭后,西施的下场如何,真的和范蠡泛舟太湖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蠡和西施的真实历史,西施多少岁嫁给范蠡,灭吴后西施跟范蠡在一起了吗

    出于对西施的敬仰,人们也希望这个可怜人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在吴国被灭后,西施得以和范蠡泛舟太湖,归隐山林,算是得了一个善终。这样的说法真的可信吗?范蠡和西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话说当年吴国与越国交战,越国不敌甚至面临亡国的风险。在这个时候大夫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假意投诚,忍辱负重,以期

  • 他是真“勇士”,出谋划策献计太子,为何他敢一人前去行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子丹派谁去刺杀秦王,太子丹派刺客杀秦王有用吗,荆轲自己主动献计去刺杀秦王

    [var1]秦国,其强大的军事战斗力和迅猛的上升势头,让其他诸侯国产生了危机感。除了挑选人去执行刺杀任务,在其他方面诸侯各国都是束手无策。在秦国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之后,还派兵一路向北进军。丝毫没有停下侵略它国的意思,这时燕王着急了,跑去找荆轲询问办法。[var1]太子丹说:“秦军迟早都要渡过易水

  • 嬴政生母深爱的人,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吕不韦,而是被豢养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嬴政的生母与吕不韦关系,嬴政的亲生母亲是赵太后吗,皓镧是嬴政的生母吗

    [var1]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当时的吕不韦是一位非常富裕的商人,却一直想要当官,因为在当时商人的地位并不高,而赵氏就是他的手段之一,将她打扮一番后送给秦异人,帮助自己谋取官位,可怜的赵氏也是身不由己。[var1]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之后秦异人与赵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嬴政,但

  • 他是苦命小人物,靠着自己努力,先被封为丞相,后成为赵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王刘良,赵俏怎么当上赵王的,赵王的悲惨下场

    [var1]在军营里打拼出一片天地之后,他发现武臣是一个功劳深厚的大将军,要想干成大事就应该追随他,于是他加入了武臣的军队。后来陈胜自己割据了一块地方自称为王,让其他人看了很眼红,这时候张耳对武臣说:“既然他可以称王,那您为什么不可以呢?”武臣听了这话以后也觉得自己有这个资历,于是自称赵王,张耳作为

  •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邓艾,奇袭成都灭蜀,为什么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时灭蜀功臣邓艾为什么被杀,邓艾灭蜀时蜀国有多少兵马,三国后期邓艾为什么厉害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

  • 长平之战中的赵军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为什么兵败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之战纸上谈兵赵括真的无能吗,长平之战赵括干了什么,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

    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