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临死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当委屈时必念一次

蒙恬临死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非常推崇,每当委屈时必念一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601 更新时间:2024/2/19 1:04:52

但正是这样的一位名将,最后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毁于秦二世之手。此人就是蒙恬,被秦二世迫害时,他选择在牢狱中自尽,临死前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话备受曹操的推崇,每当受到委屈的时候,他总会读上一次。那么,蒙恬究竟说了什么话呢,使得其在四百多年过去后,仍然具有生命力。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沙丘政变,是历史的转折点

根据史料的记载,蒙恬的祖宗并不是老秦国人,而是为齐国人,到了祖父一代的时候开始投靠了当时的秦王,也就是秦昭王。

蒙恬的父亲和祖父都为秦国将领,蒙家为秦王的家臣,对秦王忠心耿耿,一生征战沙场。后来,秦王嬴政继位大统,更是十分信任蒙恬一家。

一个王朝要想稳固昌盛,是离不开文臣武将的辅佐,若是在战争时期一个武将的作用更是巨大,蒙恬便是这样一个人。出生于武将世家的他,自幼就跟随着祖父与父亲学习军事知识,有着极高的军事素养。

除此之外,蒙恬自幼就与秦始皇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一生随着秦始皇南征北战,为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在公元前211年,蒙恬被秦始皇封为将军攻打齐国,不费一兵一卒就收降了齐地。

此战胜利之后,蒙恬被封为内史,这也是秦朝京城内的最高行政长官。当秦朝一统天下之后,他更是率领30万大军驻守北方边疆、攻打匈奴、收复河套之地。

但就这样一位英勇无比的大将,却最后选择吞药自杀,其中的故事是这样的: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八荒,为显示自己的功绩之高,自封为“始皇帝”。

为了希望自己打下的江山,能够永远地传承下来,定下之后继承皇位的为二世、三世,一直到千世万世。只是,秦始皇这个愿景并没有顺利进行下去,“沙丘”政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

按理来说,接下来的第二位皇帝为公子扶苏,但当时公子扶苏被秦始皇派遣到边疆,与蒙恬一起历练,远离了朝廷的中枢。秦二世名为胡亥,他虽然是秦始皇的第18子,但却很得始皇帝的喜欢。

秦始皇在巡游之时,经常会将胡亥带在身边,公元前210年的一次巡游便是如此。话说,巡游途中(沙丘)秦始皇病危,并在沙丘平台驾崩。当时,胡亥、赵高李斯都伴随在秦始皇身边。

在权力的面前,三人共同密谋,篡改了秦始皇留下来的遗诏,改为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

继承皇位之前,胡亥深知来位不正,再加上当时公子扶苏与秦国的大将蒙恬一起,并手下有着30万人马的军队,若是对方不承认自己的皇帝之位,率领兵马前来攻打,定是不敌的。

于是,胡亥与赵高、李斯准备先下手为强,假借秦始皇的名义,写下一封信给扶苏和蒙恬,在信中构陷了罪责,并令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一场阴谋就这样开始了。

蒙恬死前的一句话,备受曹操推崇

公子扶苏对秦始皇忠心耿耿,因此在接收到圣旨时,并没有产生疑虑,他直接选择自尽而亡。面对假传的圣旨和公子扶苏的自尽,蒙恬为此痛哭不已,而他却不相信始皇帝会杀他。

使者们无可奈何,只能选择将蒙恬囚禁。既然如此,蒙恬为何最后会自杀呢?这或许与他的弟弟有关系。

在蒙氏家族中,不仅蒙恬深受秦始皇的信任,蒙恬的亲弟弟蒙毅也十分受宠,秦始皇把他封为上卿,常伴于身边,他们兄弟二人一个从文,一个从武,都为秦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生将军世家的蒙毅,治法严明、刚正不阿,更是从不偏袒王公贵族。有一次赵高犯了大罪,蒙毅丝毫没有顾及他是秦始皇身边的太监,直接判处死刑,最后还是秦始皇出面才免除了赵高一死。

此事虽然过去多时,但也为蒙氏家族埋下了祸根。始皇帝去世时,蒙毅刚好替他外出办事,等他回来的时候,赵高、李斯等人的阴谋已经在进行中。可想而知,作为刚正不阿的人,蒙毅毫无意外地被杀了。

不论是胡亥,还是赵高,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这都使得蒙恬不得不死。而在听到自己的亲弟弟被杀后,蒙恬对大秦朝也心灰意冷,再加上他已经无力回天,所以也选择追随他们而去。

只不过在临死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这句话中表现了他的忠心耿耿与无力回天的意志。

虽为魏朝皇帝,却自认为是汉家臣

时间来到400多年后的三国,这时天下也出了一位“枭雄”,他便是曹操。曹操的家族与蒙恬一族有着相似之处,家中也是三代都在辅佐汉朝王室,青壮年时期的曹操更是怀揣着满腔热血,在官场之上刚正不阿,治法严明。

但当时皇室式微,地方实力雄起,董卓挟持皇帝迁都,其余诸侯不但没有选择维护皇室尊严,反而选择趁机夺取江山。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曹操重新迎回天子,但当时天子的能力并不足以稳固汉朝的统治。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曹操便想要以一己之力来稳固天下,但却遭到当时众人的怀疑,甚至天子也想将曹操赐死,这便有了“挟天子而令诸侯”一说,这段经历也让曹操想起了蒙恬所遭遇的一切。

他们都是为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都是对当朝皇帝忠心耿耿,但却备受猜忌。在此情况,曹操便经常念起蒙恬在临死前的一席话,甚至会流下眼泪,都说男儿流血不流泪,只不过未到伤心处罢了。

回首曹操的一生,他一直认为是汉朝的臣子,在世之时,从未封帝。任职丞相期间,他更是励精图治,只为让天下彻底一统,百姓能够免受灾难之苦。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封帝,才把他的父亲追封为皇帝。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若是曹操想要称帝,势力极大的他自是无人阻拦,但他却从未把这样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始终认为是汉朝的臣子,有“委屈”一说也不无道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若赵云在曹操手下,那他能成为魏国第一名将吗?其实进不了前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和赵云哪个厉害,曹操赵云开荒战法推荐,魏国谁能打过赵云

    [var1]如果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来看赵云,那么把他放在魏国的确可以算得上是魏国第一名将。罗贯中老爷子太过于偏爱赵云兄了,熟悉演义的朋友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不喜爱赵云这员武将的。在演义的描写中:赵云,男,字子龙,长得帅,长得高,武艺牛,会打仗,忠于君主。试问这样一个充满了阳刚美的型男猛将哪个不喜欢!

  • 山海经与希腊记载了同一种怪人,如今发现证据,难道异兽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山海经真实存在的异兽,山海经记载中的异兽,山海经有记载上古四大凶兽吗

    [var1]《山海经》它如同一本“百科全书”,记载了古代地理,神话、巫术、宗教、古史、民俗、医药、其中长相奇特的异兽更是让人好奇,也有不少的专家认为山海经所描绘的地方很多都不在中国境内。其中《山海经》就记载了一个特殊的种族“一目人”,顾名思义就是一只眼睛的人,《山海经》记载独眼奇人有三处记载,其一:

  • 三家分晋前的晋国能够吊打秦国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晋国能打败秦国吗,秦国为什么老打不过晋国,秦国跟晋国的实力相差如何

    [var1]晋国称霸曲沃代翼之后两年晋武公去世,晋献公即位。献公上位后奋发有为,积极开疆拓土,渐渐地晋国和秦国接壤,晚年因为骊姬之乱晋献公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赶跑,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当时的秦穆公想要扶立晋国新的国君,以便控制晋国,他先是选择了夷吾成为晋惠公,没想到即位后的晋惠公是个白眼狼,不仅

  • 吴国被灭后,西施的下场如何,真的和范蠡泛舟太湖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蠡和西施的真实历史,西施多少岁嫁给范蠡,灭吴后西施跟范蠡在一起了吗

    出于对西施的敬仰,人们也希望这个可怜人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在吴国被灭后,西施得以和范蠡泛舟太湖,归隐山林,算是得了一个善终。这样的说法真的可信吗?范蠡和西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话说当年吴国与越国交战,越国不敌甚至面临亡国的风险。在这个时候大夫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假意投诚,忍辱负重,以期

  • 他是真“勇士”,出谋划策献计太子,为何他敢一人前去行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子丹派谁去刺杀秦王,太子丹派刺客杀秦王有用吗,荆轲自己主动献计去刺杀秦王

    [var1]秦国,其强大的军事战斗力和迅猛的上升势头,让其他诸侯国产生了危机感。除了挑选人去执行刺杀任务,在其他方面诸侯各国都是束手无策。在秦国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之后,还派兵一路向北进军。丝毫没有停下侵略它国的意思,这时燕王着急了,跑去找荆轲询问办法。[var1]太子丹说:“秦军迟早都要渡过易水

  • 嬴政生母深爱的人,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吕不韦,而是被豢养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嬴政的生母与吕不韦关系,嬴政的亲生母亲是赵太后吗,皓镧是嬴政的生母吗

    [var1]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当时的吕不韦是一位非常富裕的商人,却一直想要当官,因为在当时商人的地位并不高,而赵氏就是他的手段之一,将她打扮一番后送给秦异人,帮助自己谋取官位,可怜的赵氏也是身不由己。[var1]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之后秦异人与赵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嬴政,但

  • 他是苦命小人物,靠着自己努力,先被封为丞相,后成为赵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王刘良,赵俏怎么当上赵王的,赵王的悲惨下场

    [var1]在军营里打拼出一片天地之后,他发现武臣是一个功劳深厚的大将军,要想干成大事就应该追随他,于是他加入了武臣的军队。后来陈胜自己割据了一块地方自称为王,让其他人看了很眼红,这时候张耳对武臣说:“既然他可以称王,那您为什么不可以呢?”武臣听了这话以后也觉得自己有这个资历,于是自称赵王,张耳作为

  • 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邓艾,奇袭成都灭蜀,为什么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时灭蜀功臣邓艾为什么被杀,邓艾灭蜀时蜀国有多少兵马,三国后期邓艾为什么厉害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

  • 长平之战中的赵军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为什么兵败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平之战纸上谈兵赵括真的无能吗,长平之战赵括干了什么,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

    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

  • 秦昭襄王被同一个赵国臣子威胁两次不发作,其实并不是因为他怕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昭襄王之死真相,秦昭襄王与赵国之战,秦昭襄王有机会统一吗

    秦国统一华夏,攻灭六国,非一世之功,而是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秦国历经了六世七代人苦心经营,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是六世七代呢?因为其中一位君主活的时间太久,以至于他的儿子在位一年就去世了,故不能把他的儿子当作一世来计算。[var1]这位君主就是秦昭襄王,他活了整整七十多年,在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