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初期疆域狭小,仅有4万平方公里,大禹何以划分九州?

夏朝初期疆域狭小,仅有4万平方公里,大禹何以划分九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55 更新时间:2024/2/5 1:03:22

根据《禹贡》记载,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囊括了传统中国大部分区域,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左传》中提及,大禹在鼎上刻画有九州图,象征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如此雄心豪迈的气魄就让九鼎成了夏朝的镇国之宝。

然而,这就令人难以理解了,因为直到商纣时期,才将国土开拓到淮河长江一带,夏朝疆域更是狭小,大禹以划分九州?且,以夏朝的生产力,根本没办法控制九州这么庞大的区域。既然如此,大禹划分九州之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关于夏朝疆域,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大致是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安徽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大约210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地带大约是在如今的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但,这是夏朝最鼎盛时期的疆域,是夏朝历代君王慢慢开拓出来的,而在大禹时代的夏朝初期,却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以今天眼光来看,夏朝初期疆域面积极其狭小。

关于夏初疆域面积,学术界观点不一,有4万平方公里、50万平方公里、100万平方公里等说法,应该是直属领地、臣服区域和影响区域之别,4万平方公里应该仅是夏初直属领地。

不过,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大禹时代的疆域,肯定远不到我们熟知的九州这么大,只能算九州中的一隅。

正因如此,不少历史研究者认为子虚乌有,比如著名学者的顾颉刚先生在《禹贡注释》中指出,九州之说是战国时代出现的,根据战国诸雄分野托古假设出来的,其地理知识仅限于公元前280年战国七雄所达到的疆域,因为夏商周时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地盘,分成九州更不用说了。

凤凰网有一篇叫《中国实行过九州制吗》的章,作者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支持了顾颉刚的观点,认为九州是战国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政治理想。

按照我们熟知的九州划分,的确与战国七雄疆域比较吻合,那么大禹划分九州真是战国古人的一场别有用心的伪造?

欲探究此事,我们有必要先看一下大禹为何要划分九州。

按照《禹贡》解释,大禹根据山川形势、物产状况、风俗习惯等,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主要是为了征税,所谓“贡”即为“税”,区别出各地出产哪些物品,然后要求当地进贡。当然,这里应该还包含便于管理天下的意思。

但,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因为按照大禹时代的生产力,根本不可能控制庞大的区域,并要求九州这么大的区域上贡,比如扬州区域估计根本不会理会大禹。有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即大禹划分的九州区域,其实只是九个小区或九个方,后人将九州包含的区域逐渐变大,慢慢形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九州,不过这一说法缺乏传世文献和考古证据。

那么,大禹究竟为何划分九州呢?学者邵望平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九州与考古学文化相关,比如《禹贡》中的青州和徐州地界,与考古学上划分的4000余年时的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的主要分布区,海岱文化区相符合。换言之,大禹划分九州时,是根据不同势力分布来划分的,这些势力形成的独特标记,就成了考古学文化,比如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众所周知,根据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7000余年到4000余年时,大禹划分的九州范围之内,存在着大量的考古遗迹,比如距今7000余年的湖南常德城头山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古城,还有距今5000余年的良渚古城等,这些文化遗址又存在着互相交流的证据,比如城头山遗址就存在龙山文化因素,良渚文明又散播到四川、山东、陕西等地区。换言之,通过这些文化交流的证据,可见大禹对天下地理的认识,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博的多,并非局限于一隅之地。

不过,这些证据只能说明大禹有可能划分九州,并不能证明大禹划分过,因为考古学上缺乏证据。那么,九州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考古学的发现证明,周朝的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及其分支,说明周朝人的地理知识已经突破了九州范围,证明九州之说的存在至少已有3000年,周朝人不可能提出一个明显落后的地理知识。

考古发现的商朝遗迹佐证了这一点。从商式铜器和含有商文化的遗址来看,西起陇东、陕南,北至辽西,东渐于海,南至浙北、赣中、湘中、四川等地,几乎已经超出了九州的范围。显然,就商朝这些考古发现而言,至少3000年前的商朝人提出九州概念不足为奇。

综上,大禹是否提出过九州,如今无法给予100%的证明,不过从《禹贡》和考古发现来看,大禹时代夏朝疆域虽然不大,但所知晓的地理知识却完全可能包括九州范围。至少从周朝情况来看,周朝人只会划分更多的州,而不会认为天下只有九州,说明中国的九州之说至少已经流传3000多年。

令人奇怪的是,如今不少学者对西方历史坚信不疑,根本不加辨别,由此证明西方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但对中国历史却不断质疑,用怀疑的眼光不断审视。其实,如果用同一标准衡量,西方很多令人赞叹的历史根本经不起推敲,而中国历史却能形成一条条严谨的证据链,就以大禹划分九州而言,虽然缺乏100%证据,但却能证明商朝时已经流传九州之说。3000年前,中国就有九州如此庞大的地理概念,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谁能与之相比?

更多文章

  • 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让中外关注,但破解难度太大,破解一字10万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安阳馆藏甲骨文数量,河南安阳发现甲骨文是什么文化,第一批甲骨文出现在河南安阳

    众所周知,甲骨文在文物界中的地位非常高。在我国河南省安阳县一个村庄之中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文。这批甲骨文出土于殷墟遗址,经过专家坚定之后发现。这个甲骨文的朝代经过专家鉴定之后确定为商朝。这批商朝甲骨文的出现轰动了整个文物界,甚至直接惊动了世界。这次殷墟遗址的发现被誉为全球重大发现之一。伴随着甲骨文的

  • 商汤都城疑云,商丘还是洛阳,郑州甲骨文上的乇字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朝都城为什么在安阳不在商丘,商汤是谁,河南商丘甲骨文

    亳都所在何地,古今学者众说纷纭,南朝宋时裴骃的《史记·集解》说“梁国谷熟(河南商丘虞城县西南部)为南亳,即汤都也”,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亳,(洛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商丘),后(有认为这是指商汤后代盘庚)徙西亳(洛阳偃师)也”,东汉班固《汉书》中说“偃师,尸乡,殷汤所都

  • 大禹之子名字叫“启”?甲骨文不赞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启字甲骨文,大禹之子夏启,启真是大禹的儿子吗

    关于夏启的传说,各种文献记载大不相同,就以夏启出生时间而论,《夏本纪》中大禹说“启”出生四天之后,他就离家赴任,之后“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但屈原在《天问》中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司马迁认为“启”生于大禹治水之前,屈原认为“启”生于大

  •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学者:子虚乌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朝存在的意义简单易懂,有外国学者承认夏朝存在的吗,夏朝存在的时间段

    正因如此,别说西方学者否定夏朝存在了,即便国内不少知名学者,如胡适、顾颉刚、郭沫若等都否认夏朝存在,认为夏朝纯属子虚乌有,只是周朝人虚构的一个王朝。其中,顾颉刚还认为“大禹是条虫”,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那么,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呢?其实,从目前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献记载来看,夏朝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还没有揭

  • 后羿有没有篡夺夏朝?河南发现史前古城,证实司马迁隐藏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羿夺取夏朝成功了吗,后羿是夏朝第六任君主可信吗,夏朝历史后羿

    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启之后,新砦遗址因所处特殊时代而备受重视,2000年之后再度挖掘。这一次考古,出土了众多文物,但也带来了令人不解的疑问:历史上真有后羿代夏吗,为何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不记载?后羿篡夺了夏朝之后,立都新砦遗址吗?关于后羿篡夺夏朝,《左传》晋侯与魏绛的对话,其中就提到了后羿代夏,《资

  • 湖北挖出一批秦简,上面文字令人震撼:商朝易经找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湖北出土秦简,湖北出土秦商朝易经,湖北出土秦代墓云梦秦简现身

    通过对这一批秦简的整理,考古专家发现一共有五本古籍,分别为《归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其中,《归藏》简有394枚,约4000余字,这一部古籍的出土轰动了学术界,最让人震惊。《归藏》究竟是一本什么古籍?其实很简单,有学者直白的指出,这就是商朝的易经。众所周知,《易经》是中华

  • 现代科技破解商朝青铜器,揭露一个残酷事实:商朝灭亡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朝的逆天青铜器,商朝最出名的两个青铜器,商朝灭亡与青铜器的关系

    现代科技破解商朝青铜器,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推导出一个残酷事实,商朝必然会走向灭亡!商朝包括纣王在内,都非常喜欢饮酒,最典型的是“酒池肉林”。从考古发现的青铜器上,也能佐证这一点。《殷周青铜器通论》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商周青铜器共五十类,而酒器占据了二十四类,接近一半。周朝建立之后,很快就发布了我国历史

  • 甲骨文出土,揭开一千古之谜,学者:妲己果然是被抹黑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甲骨文妲己真实长相,甲骨文记载妲己,商纣王与妲己真实记载

    然而无论是史书还是小说,在妲己话题上都有恶意的抹黑,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甲骨文,才让我们对妲己和商王帝辛的真实面貌,有了接近事实真相的认知,以至有学者感慨颠覆了传统认知!根据古书记载,作为一个万古淫恶的罪魁

  • 比殷墟更早的甲骨文出土,其中一个字,解开商朝重大历史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甲骨文出土对商朝的历史有何价值,甲骨文最早在安阳殷墟哪个墓出土,商朝甲骨文出土区域

    《史记·集解》皇甫谧曰:“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为了消灭夏朝,商汤在夏桀十五年时,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迁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附近),史书上的谷熟县,如今是商丘下面的谷熟镇。商汤在此高筑

  • “年”是什么,甲骨文揭开初始本意,原来与年兽毫无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甲骨文与年兽,年字甲骨文演变过程,年字甲骨文由哪两部分组成

    关于年兽传说,网络上长篇累牍,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已经非常了解,笔者就不赘述了,但凡事就怕深究,“年”真的是一种恶兽吗?甲骨文揭开初始本意,年不是一种恶兽,而是一种植物的生长状态罢了。01年字,最早见于商朝的甲骨文,文字非常简洁形象,由两个部分构成:上部是禾谷的一束穗子下垂,代表禾谷已经成熟,下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