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太监只手遮天,连皇帝都敢杀,他们为何不自己做皇帝

唐朝的太监只手遮天,连皇帝都敢杀,他们为何不自己做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61 更新时间:2024/1/21 23:20:07

清朝末年,李莲英深得慈禧爱戴,政治手段层出不穷,面对列强的攻势却又无能为力。东汉末年,十常侍干预朝政,致使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困苦不堪,最终断送了大汉王朝百年基业。

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贤独揽大权、只手遮天,崇祯虽然力挽狂澜却也精疲力尽。细数中国史上的宦官当权现象实在是数不胜数,但结局却又惊人的相似。

太监是中国史上的独特职位,每当王朝末期,都会出现以太监为主的政治势力。

虽说宦官专政并不是朝代更替的罪魁祸首,但每当王朝末期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绝非巧合。祸国殃民的宦官是推向朝代走向灭亡的助推手,本就岌岌可危的国家已经到了风口浪尖上,在他们的助力下,王朝也就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今天要提的是唐朝史上的太监,大唐盛世风靡已久,唐朝文化影响了全世界。可正是由于这一群太监,是他们推倒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大唐王朝,虽然不能划上最直接的等号,但是在政治斗争中,唐朝太监无疑也是朝代的掘墓人。

唐朝后期,宦官李辅国一人把持朝政,只手遮天,就连唐代宗李豫都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就成了傀儡皇帝。为了挽回局面,李豫借用另一名宦官程元振的手除去了李辅国。

可是经过斗争后,程元振被提拔为了骠骑大将军,位极人臣。毫无疑问,程元振取代了李辅国的地位,不仅在朝中呼风唤雨,在军中也手握重权。

他为了铲除异己,巩固势力,先是对曾经在安史之乱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襄州节度使来瑱强加罪名并处死。

接着又迫害同华节度使李怀,李怀受不了程元振的压迫最终自尽身亡。就连李光弼郭子仪等人都未能逃脱厄运,全都遭遇了程元振的毒手。

这一场政治风波导致了唐朝藩镇分崩离析,全都为自己的利益争先恐后、不顾大局。

公元763年,吐蕃大军逼近中原,程元振刻意隐瞒军情,结果吐蕃大军兵临城下,唐代宗李豫被迫落荒而逃。原本对唐朝政府忠心耿耿的藩镇此时却坐视不理、袖手旁观。

若不是郭子仪挺身而出,设计迫使吐蕃大军撤退,唐代宗很有可能就是唐朝的末代皇帝。

不过比起程元振专权跋扈,王守澄和刘克明更是得寸进尺。程元振在政治斗争中为了一己私欲,不顾国家利益,做出了许多误国殃民的行为。而王守澄和刘克明却连皇帝都敢杀,天子的生死竟然被皇宫太监掌控,其可怕程度可想而知。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曾经提到过:自从唐宪宗李纯继位后,宦官的权力一度超越了皇权,朝中无人能够阻挡他们。干预朝政,削弱权贵都只是常见手段,就连皇帝都敢杀,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

唐宪宗李纯中兴唐室,虽不能和唐太宗相比,但也算得上是唐朝有名的皇帝,结果却被王守澄活活杀死在了中和殿,最后对外宣称是因为不小心服用了药物而死。

唐敬宗的命运也是如此,刘克明伙同其他太监用棍子将他活活打死。

唐朝后期似乎一直在宦官当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既然唐朝的太监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自立为帝呢?

其实宦官干预朝政是唐朝中后期的常见现象,以太监的身份独揽大权,这是最低廉的政治成本。换言之,与其篡位夺权,倒不如维持现状来得划算,无论是处于哪个位置,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上。

唐朝的太监不会自己做皇帝,主要有3个因素:

一.多此一举

太监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当皇上并非名正言顺,李唐宗室也绝不会轻言答应。太监本就孤掌难鸣,当初武则天做了皇帝,那是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才能够坐上龙椅的。

若是让太监当了皇帝,恐怕天下的反抗势力会连绵不断,别说是李唐宗室的成员会反对,就连远在唐朝边境的藩镇也绝不会答应。甚至他们会以此作为起兵的借口向长安城进攻,到时候宦官的权力和地位也就化为泡影了。

所以维持现状远比谋朝篡位要划算,自己做皇帝,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二,名不正言不顺

唐朝自从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虽然各路藩镇势力不断增大,但依旧以李唐宗室为主。即便各路势力拼得死去活来,但仍没有一方势力敢直接掀翻唐朝政府。

唐朝末代皇帝唐僖宗即位时,各路藩镇争权夺利,各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军阀首领李克亦是如此,占山为王,独自称霸一方。可他却依然协助唐朝政府镇压反动势力,对抗各路藩镇。

所以由此可见,李唐宗室依旧是正统,太监想要废除唐朝宗室就是自取灭亡。

三,藩镇坐收渔翁之利

唐朝后期,各路势力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整个天下已经形成了平衡的政治局面。虽然李唐宗室早已大不如前,但是依旧没有哪路势力敢于公然推翻唐朝政府,唐朝政府也无法有效控制各路藩镇,所以相互牵制就成了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局面。

如果太监谋朝篡位,情理上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完全是给了藩镇发兵进攻长安的最好理由。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政府是极为敏感的,各路藩镇都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如果让太监先行一步,他们就可以伺机而动,趁势杀入长安,最终以平反的借口坐收渔翁之利。

虽说唐朝到了中后期国力衰减,可是自从大唐盛世所遗留的影响力依旧存在,李唐宗室也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任皇帝也只不过是一个“职位”,皇权早已荡然无存。宦官掌握了权力,这也正是他们所想要的,并不会为了一个头衔做出冒险的行为,反倒丢失了手中的权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对于宦官而言,从古至今,例如权臣或是武将,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所以唐朝的太监即便再怎么厉害,也没有必要自己当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名家阎立本,明明可以靠身家,但却偏要靠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唐代阎立本艺术特色,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的特色

    阎立本一、明明可以靠身家,但却偏要靠才华阎立本虽然在名声上可能和画圣吴道子相差一点点,但是在起跑线上却是稳赢吴道子的。史料记载,吴道子自幼孤贫,在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前,画画始终是他谋生的一种必要手段,而我们的阎立本就不同了。他有一个吴道子永远无法比拟的身世,他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后裔。北周武帝宇文邕剧照

  • 唐朝为什么强大,政府给百姓每人分一百亩地,遇到灾害减免田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对边疆的管理措施,唐朝后期什么土地制度,唐朝时期的土地政策

    今天在资治通鉴中,看到一份记录唐朝前期土地政策的记载,感觉很有意思,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下,说不定穿越到古代做个农民可以用的上。唐朝前期实行的是租庸调制,我们先从租开始。李渊租就是田租,简单的说交税。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唐朝建立的第二年,唐高祖李渊就是发布了唐朝的田赋制度,李渊规定,成年之后的男子,唐朝

  • 唐朝初期当时的政治家,对隋文帝的和隋炀帝的评价哪里有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怎么样评价隋文帝,唐太宗对隋文帝的评价,隋文帝隋亡原因

    这段描写魏徵充分肯定了隋文帝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夺取帝位之后,兢兢业业,躬身节俭,实行了一系列安民措施,使得国家物阜民丰,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唐初另外一些政治家,如萧瑀、房玄龄认为隋文帝:“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

  • 唐朝对付死敌办法,除了战争就是和亲,连嫁两位公主却没留下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时期最强的敌人,唐朝和亲政策史实,唐朝公主和亲的哀怨诗

    古代中原王朝为了应对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除了频繁用兵以外,他们也采取怀柔策略,除了送金银财宝,再就是实行“空头支票”式的册封,目的就是让游牧部落稳定。除了打压怀柔策略,中原王朝还有一个经常用的策略就是和亲。和亲兴起于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这种和亲名义是一种政治和亲,但实际是匈奴向往中原王朝的一种表现

  • 唐朝最嚣张的刺杀案,武则天后人、当朝宰相在长安城被人行刺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时间跨越千年,在唐代,刺客这个隐藏于阴影处的行业,再次掀起了时代的腥风血雨,经常品读唐代传奇小说的朋友可能发现,刺客这个词汇出现的次数是相当的频繁。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唐代小说刺客盛行自然也是现实照映。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势力强盛,强到中央皇权都开始衰弱,就连皇帝的政令都传达不到地方、使得皇帝们大

  • 唐朝最被低估猛将,帮唐朝覆灭三国家,却排不上唐朝十大名将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真正的唐朝第一名将,唐朝最厉害的大将,唐朝的十大猛将有哪些

    苏定方的一生都在疆场上纵横,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奉命驻守在吐谷浑的战场之上,他征战的脚步遍布了当时唐朝的各个边境地区,在唐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最为辽阔,这其中苏定方功不可没,他降服了西域各族,让大唐的声威从朝鲜到蒙古草原,苏定方最先灭掉的就是东突厥。在隋朝时,突厥汗国因为内部的争斗分为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一

  • 唐朝衰败的锅到底谁来背?其实这一切从立国开始就已经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昌盛衰败的最根本原因,唐朝衰败的教训,唐朝衰败的元凶是什么

    正所谓红颜祸水,在很多时候,人们似乎很喜欢将亡国的原因归咎到女人的身上,例如为搏美人一笑的周幽王;又例如商末的妲己、明末的陈圆圆...而轮到唐朝的时候,许多人将唐朝的衰败归咎于杨贵妃,认为杨贵妃让唐玄宗无心政事。于是,在马嵬驿,官兵哗变,缢死了杨贵妃。红颜薄命,现在想想,在很多时候,历史在对待女人的

  • 使大唐退出盛世的安史之乱,其实是场世界大战,为何有这样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史之乱是因为大唐太开放了嘛,安史之乱初期大唐有可能胜利吗,安史之乱与大唐衰落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不知道除自己之外还有其他多少国家,甚至很多人亚洲人不知道欧洲的存在,欧洲人不知道亚洲的存在,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但是在大唐发生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引发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同一时期的重大突变,改变了亚欧很多国家的命运,这场战役完全不亚于世界战争。安史之乱的本身就是

  • 黄河出现60吨”唐朝铁牛“,在河底埋了1200多年,为何完好无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山西出土黄河铁牛图片,黄河铁牛出土后为什么不保护,唐朝黄河铁牛出土

    但是找到一个大力士容易,还要找一个通水性的大力士就很难了,这个时候有个和尚想了一个办法,他叫怀丙,决定将两个船上都装满了泥沙,然后把穿开到铁牛沉下去的那个地方,最后在把这些泥沙铲到水中,用船身把那铁牛给系住,慢慢的靠着水的浮力,让铁牛从淤泥当中出来,也许这个故事好像是很传奇的,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不

  • 武则天叱咤风云成一代女皇,去世后为何留下无字碑?真相只有1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是正史吗,武则天临死前为什么要留下无字碑,武则天的历史事实

    在她去世后和唐高宗李治一起合葬在了乾陵,就在西安市乾县梁山上,在陵寝的前面有两块石碑,一个被称为是“述圣碑”,在陵寝的西侧,这是武则天亲自为李治撰文的,赞颂李治这一生当中的功德,而另一个在东侧的,上面什么字都没有,被称为“无字碑”,宽2.1米,重98.8吨,在碑文的上面还雕刻着八条缠绕到一起的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