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虽然是一个乱世,魏、蜀、吴三国鼎立,但三国时期也是人才最富有时代,各类人才层出不穷,既有能征惯战的武将,又有谋略过人的文臣。这个时代虽然未实行科举考试,但适用于“丛林法则”,有能力的人都基本冒出来了,也让三国呈现出一段精彩的历史。
在三国末期,在军事上有勇有谋的人,当属曹魏的邓艾、钟会和蜀汉的姜维,这三人被人称为“三杰”。此三人无论是军事才华和能力,在三国末期是顶尖的高手,而且都是魏蜀两国的希望。但三人却同时死在一个书生手里,干掉三国“三杰”的就是曹魏文臣卫瓘。
缘由
三国“三杰”如何被卫瓘弄死?还要先来了解一下卫瓘这个人。卫瓘出身书法世家,祖籍山西夏县,他是三国时魏国阌乡侯、侍中卫觊之子。由于卫瓘父亲早亡,他十岁就承袭了父亲的爵位,20岁就成了魏国的尚书郎。据史料记载,卫瓘还是一位德行很好的人,他办事公正,从此开启官运,历任曹魏通事郎、中书郎、散骑常侍、侍中等职。当时司马氏已经掌握了曹魏大权,卫瓘很识相,与司马氏家来往密切,成为曹魏重臣。
三国时期,魏蜀两国战争最多,从刘备开创蜀汉以来,诸葛亮七出祁山,主要目标就是伐魏。这与蜀汉的地理位置有关,蜀汉国力在三国时最弱,而且偏居西南,要想发展靠自保很难维持,只有不断向外拓展。因此蜀汉与曹魏经常打,但战争与战略有矛盾,蜀汉长年征战,也造成自身衰弱,又加之后主刘禅并不是一个明君,诸葛亮一死,没人能制约刘禅,蜀汉的朝政腐败,军民被战争拖得已经无力,露出亡国之相。
姜维虽然受诸葛亮之托,带蜀军驻扎蜀汉的要塞剑阁,这就造成了蜀汉国都的空虚。但姜维也有难言之隐,论政治经验,他比不了刘禅手下那些文臣,甚至连宦官黄皓都比不上,也只有带兵戍边才能避祸。
对于蜀汉的形势,曹魏的司马昭早就看出蜀汉必亡。于是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征伐蜀汉。邓艾、钟会都是魏国的名将,有勇能谋。邓艾出身贫寒之家,虽然结巴,但谋略无人能比。钟会出身高官之家,也是一位有才华的将领。
司马昭深知邓、钟二人,他们任何一人的谋略都可能会成为一方霸主,因此他派出邓艾、钟会的同时,为防止两人谋反作乱,他派卫瓘当监军,监督邓艾与钟会二人,卫瓘的监军只有一千多人。不过司马昭还有一招,他派心腹贾充率一万步骑精兵及早进驻汉中,负责关中、陇右的各军事。不得不佩服司马昭精心安排,邓艾、钟会任何一方想谋反,成功率都很低。
邓艾与钟会分头出兵伐蜀,钟会军队直接进攻剑阁,他与姜维进行了攻守战。而邓艾则出奇兵,从阴平小道直接逼近蜀汉的都城。刘禅正在宫里享乐,面对突如其来的魏军,顿时就乱了套。最后不得不出城投降,至此蜀汉政权灭亡。
邓艾取得成功后,也高兴得忘乎所以,他甚至私自以魏国皇帝的名义,封刘禅及蜀汉的官员。正在与钟会作战的姜维听说后,只得放弃与钟会争战,投降钟会。当然姜维的投降是权宜之计,他想利用钟会,适时进行谋反。而钟会也明白姜维的打法,他也想利用姜维。
事情到这里,姜、邓、钟三人便进入黄泉路上的“倒计时”。
鬼胎
对于邓艾如此之快拿下成都灭亡蜀汉,钟会心里不是滋味。他没想到邓艾竟敢走阴平小道。钟会还有一个长远的战略,那就是取代蜀汉,与司马氏对抗。但此时蜀汉在邓艾手里,如果要占据蜀汉成为一方霸主,只有杀掉邓艾。
钟会脑子立即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监军卫瓘。他与卫瓘对邓艾的狂妄早就生气了。特别是邓艾居然敢私自封蜀汉皇帝及官员,这严重犯了僭越之礼。于是他与卫瓘就上报司马昭,说邓艾僭越要谋反。
司马昭得知后大怒,他下令钟会抓捕邓艾。此时钟会军力最强,但钟会也很奸诈,他不想亲自动手,他让卫瓘去抓捕邓艾。卫瓘作为监军抓邓艾也名正言顺。但卫瓘也很聪明,他知道自己这点人怎么对付得了邓艾,钟会显然是要借邓艾之手杀他。
其实卫瓘猜对了钟会的想法,钟会就是借邓艾之手除掉碍事的卫瓘,然后他再出兵把邓艾等人杀死。
卫瓘也不好拒绝钟会,但卫瓘虽然是文臣,也有一定谋略,他趁着天黑悄悄进入成都,他没有直接抓邓艾,而向邓艾手下发出秘令:“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告诉他们,有抓捕司马昭的秘诏,其他的不要问。把邓艾的手下稳住后,天一亮,卫瓘就出现在还在睡觉的邓艾面前,迅速将邓艾父子抓获。
但此时钟会也率大军进入成都,他将邓艾手下胡烈等将领全部抓获,并下令魏军反了司马昭。卫瓘不愿跟随,但又不敢露出来,于是装病骗过了钟会。卫瓘出城后,随即宣布讨伐钟会叛军的檄文。
此时钟会手下魏军打成一团,蜀汉的宫廷成为战场。最后钟会被杀,姜维一看没希望了自杀。一场因各怀鬼胎的祸乱平息了。
冤杀
钟会被杀,姜维自杀后,此时魏军才明白,原来邓艾没有罪。但此时邓艾父子正押往魏国都城。卫瓘害怕了,因为当初陷害邓艾时,他也参与其中,如果此事败露,将来一定会被邓艾报复。于是他连忙派与邓艾有仇的护军田续快马追至绵竹,趁天黑杀了邓艾父子。可怜的邓艾,为司马昭立下大功,却被一个文臣冤杀。
但如果邓艾拿下蜀汉不骄傲,不自以为是,或许还能延续寿命。他一骄纵,就让图谋不轨的钟会加快了步伐,但也加快三人的死亡时间。号称三杰的三人,最后被一介书生卫瓘灭掉,着实让人可惜。这也是“跨界打劫”一个典型案例。谁都没看好卫瓘,但最后没有军事才能的卫瓘,把三国末期三位军事能力超强的三人全干掉。
报应
卫瓘灭蜀平定钟会叛乱后,他当然受到司马昭的重用。晋朝建立后,卫瓘地位更显赫,他先后被封为征东大将军、征北大将军,后来镇守青州、并州等要地。278年,卫瓘从地方戍边大员回到朝廷任尚书令、侍中、司空等职,这相当于晋朝宰相之识。
此时卫瓘还得了个“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的好名声,更受司马氏的信赖了。但晋武帝的儿子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后,卫瓘担心这个傻太子将来难成大事,他一直想建议司马炎换太子。
有一次司马炎大宴群臣,卫瓘装醉跪在皇帝座位前,用手摸着皇帝宝座说“此座可惜!”。司马炎当然听出卫瓘说话含义,但他早就铁心不换太子了。从此卫瓘再没提这件事。
司马炎没介意卫瓘的话,但卫瓘借着醉意说的这话让太子妃贾南风知道了,这个狠毒女人就对卫瓘产生仇恨。司马衷继位后,最开始是杨骏辅政,但杨骏被司马玮杀了,卫瓘作为老臣与司马亮辅政。但好日子没多久,贾南风找个借口,免去卫瓘的职务,并将他及子孙9人全部杀死。
卫瓘认为自己都收拾了顶尖军事人才,没有他做不成的事。但最后因一句话被诛杀,应该说他没死在政治斗争中,却死在女人手里,是否也叫“跨界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