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项羽分封天下这件事了。
自公元前207年项羽攻破函谷关之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并以霸主的身份替楚怀王熊心进行分封天下。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张耳为常山王,黥布为九江王,臧荼则为燕王。
此时,项羽手下所封的十八个王其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但因项羽为人刚愎自用、粗暴等原因,使得不断受到其排挤的张耳等人心中有苦难言,正巧这时汉王刘邦对他们采用了拉拢的手段,那张耳等人也就顺势而为投靠了刘邦。
再之后,便是长达多年的楚汉之争。战争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项羽自刎于乌江,而刘邦则当上了汉王朝的皇帝。
在刘邦当皇帝之后,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办呢?自然也要以分封的形式奖赏他们,刘邦分封王侯的规模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他总共封了145个列侯,但其中却只有6个是刘邦的亲属。
刘邦封了这么多异姓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信誉至上嘛,曾经许过的承诺自然要兑现,如何与大家共天下?就是让大家与他一道分享胜利的成果。
话又说回来了,汉王朝这么多的异姓王,刘邦自然也会有所担心,他深知这些异姓王的强大之处,他害怕他们会谋取自己的江山。
所以,刘邦在封王后不久,便开始寻找各种理由来杀戮功臣了,比如,刘邦曾以谋反为借口,亲自带兵征讨臧荼,俘虏了臧荼之后,燕王之位便封给了自己的好友卢绾;再比如在臧荼被俘之后的第二年,刘邦又开始向韩信下手,结果韩信也被刘邦除去。刘邦做这些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巩固自己刘家的皇权。
一直到刘邦逝世前夕,七个异姓王被除的只剩了一个长沙王吴芮。而这些空出来的王位,则是由刘邦的兄弟子侄填上。
异姓王这些事,一直是刘邦心中的大患,就连刘邦所立的遗嘱都是:非刘不亡,非功不候。而这个遗嘱,正是在讨伐黥布吃尽苦头的时候确定下来的。可以这么说,刘邦之所以会一病不起,正是被黥布军队的乱减所伤。
这个遗嘱,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称之为“白马之盟”,此盟约的内容为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为王,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可是,令刘邦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条盟约,成为了他和吕雉矛盾升级的产物,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吕雉在他死后,会成为第一个违反盟约的人。
刘邦死后,吕雉一手遮天之下,便想要立姓吕的为王,虽受到右丞相王陵的极力反对,但还是拗不过吕后和陈平的强权。结果,吕后大封诸吕为王,之前的“白马之盟”大家也都心照不宣,直至吕雉去世之后,白马之盟才又被提了出来,吕氏的诸侯王也在这一刻被废除。
此后,“白马之盟”便成为了汉王朝的祖训,一直沿用了下去。虽说东西汉之间多了个新朝,曾废弃过一段时间,不过在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后,此盟约又再被重提,直至曹丕篡汉称帝后,“白马之盟”正式废除,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也可以这么说,“白马之盟”见证了整个汉朝的兴衰。“马白之盟”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一点,但它的存在,却直接影响着整个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