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对张良为何用而不信?

刘邦对张良为何用而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93 更新时间:2023/12/30 10:40:46

刘邦张良的关系比较微妙。

就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这件事说起。刘邦得了天下,论功封侯。表面上看,刘邦对张良评价很高,封赏最重。实际上,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开了心灵“过招”的第一回合。刘邦对张良说,你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你可以“自择齐三万户”,你想要齐国那一片土地都行,随你挑吧。出乎刘邦意料,张良的回答不是谢恩,而是谢绝,他不要。

在张良看来,刘邦封他齐地三万户,是深藏心计的。张良是韩国人,祖上“五世相韩”。秦灭韩,张良从博浪沙雇人行刺秦始皇开始,落泊造反,为韩国“复国”作出了不懈努力。张良的身世背景、平生心愿,刘邦一清二楚。但是,刘邦没有将韩国故土封给张良,而是将他封到齐国的地面上,这绝不是刘邦的疏忽。不是疏忽,就是有意。究竟什么用意呢?齐国这片土地,两年前已经封给了韩信,而且是张良亲手经办的。当时,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韩信在东边打下了齐国,不但不来增援,反而派人来向刘邦提出要求,希望同意他自立为“假齐王”。刘邦大怒之下,想马上派兵去攻打韩信这狗日的。张良和陈平在桌子底下踩他的脚,附耳道,在这危急关头,不如就同意韩信立为假齐王,稳住他,以防小不忍生大变。刘邦立刻改口骂道,【请使用文明用语】,他韩信大丈夫南征北战,出生**,要做就做个真王,哪有做假王之理,封他为齐王!立刻派张良带上印信,前往齐国,封韩信为齐王。张良此刻便想,刘邦今天封他“自择齐三万户”,这是想用一笼锁二虎。把他和韩信封在同一片土地上,无非是想在他们两人之间制造一点不大不小的矛盾,达到“以张制韩”、“以韩制张”的目的。

这说明,刘邦不仅对韩信,骨子里对张良也有些信不大过。张良对此心明如镜。不过,张良觉得回绝得过于简单了也不好,总得给刘邦留点面子。他对刘邦说,我在博浪沙雇人行刺秦始皇失败,逃到下邳来避难,最早和你相识于留(“留”是江苏省沛县东南的一座小城),我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实在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刘邦“乃封良为留侯”。张良为什么要向刘邦重提留城,愿封留侯?他是想借此提醒刘邦,希望在他们君臣之间保持一点起事之初的纯朴记忆。回想打天下之初,大家忙于杀伐征战,纵横捭阖,何曾斤斤计较于一得之功、一已私利?可是一旦得了天下,为了争夺各自利益,宫廷内外已是剑拔弩张。

围绕“封功臣”这件事,宫廷内爆发了一场大风波。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而不决,未得行封”。刘邦发现,文臣武将们每天都在宫道上三五成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便问张良:“他们在商量什么?”张良回答说:“在商量谋反!”刘邦大惊,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要谋反?张良直言道:陛下也是布衣出身,他们这些人跟随你出生**,现在你贵为天子,他们也希望论功封赏。可是,目前得到封赏的人,都是萧何曹参的亲信故旧。而遭到诛杀的都是同陛下及萧、曹们有怨仇的人。他们都在担心,自己不但得不到封赏,陛下反而对他们处处疑心,随意诛杀,所以逼得他们聚在一起商量谋反。刘邦急问:“奈何?”张良问他,你平生最恨,而且群臣们都知道你最恨的人,是谁?刘邦答,雍齿。他说,这个人过去曾多次羞辱过他,他曾几次想杀他,都因为念他立过不少战功,没有忍心下手。张良说,那好,作为一项紧急措施,你赶快先封雍齿,好让大家打消顾虑,先把人心安定下来,后面慢慢再做工作。

张良的这番分析和建议,可谓“一石二鸟”。一方面,他巧妙地点了一下萧何、曹参的名。那意思,是说刘邦包庇怂恿萧、曹也好,是说萧、曹结党营私也好,是说张良对此有些看法也好,你刘邦自己去理解吧。另一方面,他也为刘邦解决这场风波献出了关键的一着。这等于告诉刘邦,你身为皇上,用小人之心度我君子之腹,我的肚量比你大,我在人格上决不会输给你。意见要向你提,为臣之责仍然要尽到,此乃堂堂君子之风。

然而,经过这场风波,张良毕竟受到很大剌激,心中有些悲凉。他看到朝廷内各个利益集团、各个门派之间的矛盾已暴露得异常尖锐。自己在刘邦心目中仅仅是一位谋士而已,并非信可托国之重臣。刘邦天下已经到手,再没有多少危急大难需要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了。况且,自己身体也一直不太好,这个“臣”是不能再做下去了。前思后想,他决心急流勇退,“淡出”政坛。

更多文章

  • 他是曹操都恐惧的猛将,为什么得不到刘备的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为什么会重用刘备,曹操和刘备谁最有实力,刘备曹操谁厉害

    首先,抛却马超的人品问题不谈,马超毕竟是一个投降的将领,而且这个降将,过去是比刘备都要混得好的一方军阀。即便刘备再怎么宅心仁厚,宽宏大度,能够接受你马超就够了。如果再给你兵权,大大重用马超的话,万一这个人再次造反或者投靠敌方,那么刘备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所以,为了制约也好,提防也罢,刘备可以给马超

  • 曹操、孙权、刘备,他们互相见过面吗?看完忍不住想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孙权刘备曹操相互见过面吗,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谁最阴险

    曹孟德生于155年,刘备生于161年,孙权生于182年,以年龄论,曹刘可算同辈,孙权小了一辈,184年黄巾爆发,涿郡从军的刘备镇压黄巾有功受封安喜县公安局长,鞭打督邮投奔公孙瓒,成为高唐尉,救徐州拒曹操,因吕布袭夺徐州而与孟德合流,二人坐而论天下,有了名传千古的煮酒论英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操

  • 只选错的,不选对的:七“不听从”的袁绍败得不冤,曹操赢得侥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评价袁绍的原话,一句话总结曹操与袁绍,袁绍的三大弱点

    袁绍手下不是没有能人,当时之所以拥有三州之地,他手下六大谋士功不可没,特别是沮授和田丰两人谋略出众,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和极富远见的正确策略和建议,可惜的是袁绍刚愎自用,忠言逆耳只听得见好话,对沮授田丰的建议视而不见,反而一次次的听从了郭图的建议,从而导致一次次的错失良机,最终在官渡之战一败涂地被曹操击

  • 被《三国演义》弱化的五大名将:曹魏一人,蜀汉一人,东吴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曹魏全部武将,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猛将,三国最被低估的曹魏7人

    曹真曹真是曹魏宗室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在演义里曹真是三番五次被诸葛亮打得没一点脾气,第一次北伐如果不是司马懿来了,曹真几乎就要败得一塌涂地,后来更是被诸葛亮一封信挖苦了一番和周瑜一样也是活活被气死了。然而事实上撇开其他不谈,就说他作为曹魏西线主帅和诸葛亮的交锋,诸葛亮两次北伐之所以无功而返其实就是败在

  • 赵云勇救黄忠之后,刘备为何不顺水推舟封他为虎威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云救黄忠的真实故事,赵云汉水救黄忠是真的吗,赵云救下黄忠

    首先,我们先看看虎威将军是个多大级别的职位?虎威将军是个杂号将军,但却是一个级别相当高的杂号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证据可以说明:第一,于禁206年被封为虎威将军,同时一起册封的还有乐进的折冲将军和张辽的荡寇将军;第二,东吴的丁奉也出任过虎威将军,在出任此职位之前先是冠军将军,然后是灭寇将军最后

  • 三国六大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谜,谁能帮忙解解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之死此事疑点重重:比如许贡三刺客是怎么得到孙策围猎的准确出行时间和地点,又是怎么出现在本不应该出现的刺杀现场,再比如孙策的佩剑怎么会好端端的突然剑刃坠地,只剩剑把等等。对于孙策之死,历来有两种猜测:一种是死于孙权阴谋之下,一种是死于曹操和孙吴内部的内外勾结。想到孙策被刺杀之前没多久,曹操谋士郭嘉

  • 张飞如此忠勇,他的儿子张绍为何变成了投降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飞的儿子张绍,张飞比张辽统军能力谁强,张飞真实的事迹

    可见,张飞对于投降这件事情,非常反感,不肯原谅。张飞可惜,多年以后,张飞自已的儿子却做了投降派,这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要从公元263年说起,这一年,魏国派大将邓艾攻打蜀汉,蜀汉后主刘禅,先是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迎战,在诸葛瞻战败后,刘禅感到守住成都无望,于是决定投降。当时,大殿之上,投降派和主战派争论

  • 刘邦很宠爱戚夫人,明知道吕后手段狠毒,为何不给戚夫人留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对戚夫人说他动不了吕后了,刘邦死后吕后为何如此折磨戚夫人,刘邦死后吕后怎么对待戚夫人的

    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甚至想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立和戚夫人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平时喜欢各种美女,吕后也就忍了,这下还要动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她不仅恨丈夫刘邦狠心,也恨上了戚夫人。吕雉是个手段强硬的女人,在刘邦的后期,政治上的很多事情,甚至都是吕后下达的命令,当时她已经很有实力了,在刘邦临终之前,他也知

  • 诸葛亮和偶像管仲,都有一段南阳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管仲与诸葛亮谁地位高,诸葛亮和管仲谁是千古一相,诸葛亮和管仲谁的成就大

    作者/李青友 首发/文化影响力年轻时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经常“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和乐毅都是青年诸葛亮的偶像。在诸葛亮时代看历史,管仲和乐毅确实是比较厉害的角儿。管仲,辅佐齐桓公,使其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齐国70余城,战功赫赫,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管乐并称,

  • 秦始皇征服了六国,是六国腐朽不堪,还是他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在祖先留下的丰富的遗产,再加上自己的雄心大志,他网络了天下的精英,放手使用战争的人才,游刃有余地使用武力打击和智力瓦解,相结合地手段,使战争地趋势,完全掌握在自己股掌之间。[var1]在短短的十年间,以顺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的消灭了六国的势力,完成了自己的夙愿,一统天下,建立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