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鲜为人知

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鲜为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04 更新时间:2024/2/4 5:13:34

在明清的小说中,有四本书因为其所讲述的故事颇为深刻,同时所用的语言又颇为简单,能够为雅俗共赏,于是流传天下,其影响范围极广,这四本书便是被后世称为“四大名著”的《水浒》、《三国》、《西游》、《红楼》。

也正是因为这四本书的读者极多,所以慢慢地便因此而衍生出了一句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这一话流传也极广,被很多人引以为至理名言,但其实此句的下半句才是精华,只是却鲜为人知,而知道其中道理的人就更少了。

“少不读水浒”是因为《水浒传》所描述的那一个时代较为黑暗,各种被“逼上梁山”,整本书的基调是较为灰暗的,同时在描写众多梁山好汉的时候,往往各种义薄云天,快意恩仇,也很容易让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产生莫名其妙的向往。但是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年少时读《水浒》,满眼望去都是令人向往的兄弟情深,等到有了一定社会经验以后,满纸写的都是各种算计,然而少年时期通常缺乏这种判断力,所以说少不读水浒。

“老不看三国”就更加简单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写的其实是一群“失意者”,尽管在那一个年代他们都是当世枭雄,但他们都是失意者。曹操想要一统天下并且他具有那样的能力,结果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信心百倍地率二十万以上大军南征,结果这信心被总数五万的东吴蜀汉联军一把火烧得灰飞烟灭;孙权雄踞江东,然而始终只能据守此地,刘备就不用说了,几十年里被各路人马打得跑来跑去,年仅半百的年纪尚且寄人篱下。

王家卫说,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纪,心中就难免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会有很多的遗憾与难过,会有很多不愿意提起的伤心失意的往事,到了这个时候再看《三国》,纸上写的是曹、孙、刘,但心中所想到的却全是过往的自己,于是便也难免很多伤心,所以说老不看三国。

在“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的后面还有一句便是“男不看西游,女不读红楼”。男不看西游,说的是《西游记》中所宣扬的是一种较为悲观消极的思想,那一个战天斗地的齐天大圣,最终难免会被戴上金箍,受制于一个看上去远不如他的老和尚,走一趟看上去惊险其实已经被领导安排好了的公费旅游,以此获得看似自由的自由。

小男孩读《西游记》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的齐天大圣,有一根木棍便可以战天斗地,但是等到他长大以后,社会的紧箍咒会教他做人,于是他就得向孙悟空那样去找各种人,解决各种事,走向西天的终点,这确实是非常悲观消极的了,很容易挫伤人的积极性,这就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算是真正的精华部分,所以说男不看西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于“女不读红楼”,一方面是因为《红楼》中的绝色大多伤春悲秋,容易让人产生积郁之情,另一方面便是因为《红楼》所描述的场景都极为富丽堂皇,也容易让人生出向往之心,随后便是求而不得的悲凉,所以说女不读红楼。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四大名著能够流传至今,其中必然是有着可取之处的,只要我们学会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懂得批判性地吸收其营养部分,具有自己独立地审美能力,那么这些书都是随时可以读的。便如《三国》,其所说的虽然是一群失败者,但他们在无数次失败中始终坚持自我的奋斗,又何尝不是在激励人心呢?

更多文章

  • 被吕布埋没的一代良将,文武双全,誓死不降,曹操都不忍心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杀吕布片段视频,曹操吕布下邳对话,文武双全吕布

    其实,有一个人被吕布埋没了,那就是高顺。大家知道高顺,或许是因为陷阵营,在吕布营中,高顺和张辽是两大猛将,但是两人颇有不和,而高顺文武双全,而且颇有智谋,对于临敌战机把握十分熟悉,但是吕布却不看重高顺,对于高顺的建议更是屡屡不听。高顺的陷阵营,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是一支与曹操虎豹骑、刘备白耳兵等相媲美

  • 苏州一座千年古墓:里面有几千件绝世文物,秦始皇都曾想挖开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州古墓发掘图片,秦始皇古墓图片,苏州春秋大墓

    几千年来,除了极个别的墓地,其他基本都没有逃过盗墓贼的魔爪,很多文物都下落不明,这令人相当惋惜。然而,在如今的苏州市,却有一座距今两千多年的古墓,里面有几千件绝世文物,就连千古一帝秦始皇都曾想将它挖开,但它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该墓地的主人就是阖闾,春秋末年吴国的国君,他本为吴国的大臣,后派刺客专诸将吴

  • 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待自己还在世的老父亲刘太公是如何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太公和刘邦谁死得早,刘邦称帝后要跪拜刘太公吗,刘邦死得早还是刘太公死得早

    不过,在享刘邦的福之前,刘太公为这儿子操碎了心。没发达的时候,刘邦绝对不是个好儿子,身在农家却不愿下地干活,也没有别的营生,整天游手好闲,是个典型的乡间浪荡子,好大年纪连老婆都娶不上,与一个姓曹的女人偷情,生下庶长子刘肥。这孩子也不是他养,是他的父亲、哥嫂帮着养。所以刘太公时常训斥他,骂他没出息,不

  • 在汉字中有一个字,刘邦见了大笑不止,可是刘备见了却嚎啕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大笑刘备大哭打一个字,字谜刘邦见了大笑刘备见了大哭,汉高祖刘邦与刘备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每每听到林俊杰的这首歌都想穿越回三国去看看,去看看那个尔虞我诈,烽火连天的岁月到底是什么样子。去品味一下那个年代的英雄本色。三国作为汉王朝后一个分裂的乱世,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

  • 她是三国最厉害的女将,生擒蜀国两位猛将,逼得诸葛亮只能智擒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最厉害的女将是谁,三国中最聪明的女谋士,诸葛亮活捉三国最强女将

    当时刘备占据四川,但他也是外来人。所以就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而当时周边还有不少的势力并不服刘备,所以时不时的找麻烦,南蛮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是不是的侵扰蜀国的子民,这让诸葛亮很是头疼。所以就派大军去平定南蛮,然而去平定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的顺利。这一切都是因为祝融夫人。诸葛亮南征平定,攻下三江城后,祝融夫

  • 千古谜题:陈寿批评诸葛亮不擅长“应变将略”,到处公不公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寿对诸葛亮的十六字评价,陈寿万卷楼图片,陈寿对诸葛亮后世评价

    孔明北伐的首要目标是“存蜀”陈寿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他只到孔明前后共五次北伐都没有消灭曹魏政权。但平心而论,任何一场战争能否最终胜利,都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蜀魏战争也不例外。仅凭孔明一个人的军事谋略当然不可能完全改变最后的结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灭魏并非北伐的根本目标,孔明的本意只是首先达

  • 如果此人不死,刘备夷陵不会惨败,诸葛亮不去参战,也可稳胜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夷陵之战东吴参战将领,诸葛亮在夷陵之战怎么救的刘备,夷陵之战东吴兵力损失

    曹丕称帝以后,公元221年,刘备在各大臣的拥立下正式在成都继皇位,这就是汉昭烈帝。周瑜在世的时候,三番四次要想夺回荆州,但屡屡受阻,周瑜死后,孙权重用的吕蒙,用计策夺取了荆州,还将关羽杀了,从此以后,蜀汉和东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了。刘备上位以后,便调集了75万大军,准备为自己的二弟关羽报仇雪恨,但是让

  • 同样演《三国》刘备,于和伟和孙彦军放在一起看,差距就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于和伟演刘备是哪个版本,孙彦军刘备集锦,于和伟孙彦军

    A 《三国演义》,写尽德与道,刘收桃园结,李曼成一口答应,玄德大怒与友人,关云长独自赴会;一个《三国演义》,所有的利益和权利,处于劣势,但是曹操杀了第四世界,第三公平,而华夏,威震天关云长丢了麦城,有血海深仇的刘,含恨死了白帝城。三雄争霸让司马家族赢得了世界。如果要说哪个男人最憋屈,刘说第二,没人敢

  • 为什么诸葛亮励精图治也挽救不了蜀国?都是这场战争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为何挽救蜀国,诸葛亮那么聪明为什么蜀国先灭亡,诸葛亮死后蜀国为什么不北伐了

    蜀国的衰弱是因为这场战争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次战役中,分析它对蜀国的影响。1.战争爆发的原因赤壁之战后,刘备用借的名义占据了荆州,而孙权一直想夺回荆州,为此两国进行了非常激烈地争夺。一开始,诸葛亮使用了拖延战术,答应夺了益州就归还荆州。然而刘备在夺取益州时,就派关羽去守荆州,占领益州后也没有提还荆州

  • 秦始皇5大宝物,第4和第3不见了,第2流传至今,第1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宝物排名,秦始皇所有宝物图片,秦始皇死前在哪个地方留下了宝物

    第5——秦王剑 唐朝诗人皇甫曾《赠老将》中,这般评价秦王剑“辘轳剑折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根据资料记载,秦王剑长达四尺,而更具秦朝的度量衡,一尺长达23.1cm,可见,这把秦王剑,长度接近一米。汉乐府的名篇《陌上桑》中,有一句诗这么唱道:“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辘轳剑,可值千万余”,诗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