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以后,公元221年,刘备在各大臣的拥立下正式在成都继皇位,这就是汉昭烈帝。
周瑜在世的时候,三番四次要想夺回荆州,但屡屡受阻,周瑜死后,孙权重用的吕蒙,用计策夺取了荆州,还将关羽杀了,从此以后,蜀汉和东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了。刘备上位以后,便调集了75万大军,准备为自己的二弟关羽报仇雪恨,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出兵之前,张飞的部下叛变,杀了张飞,取他首级献给了东吴。
刘备,那是旧恨未报,又添新仇恨,心中怒火难以平息,报仇心切下他命令大军急进,先锋部队吴班和冯习很快就攻占了巫县和秭归县,一时让东吴慌了阵脚,孙权立马赶紧的派使者向刘备求和,此时刘备正心中怒火滔天,自然不会答应这种条件,正当孙权着急的时候,大臣阚泽以全家老小的性命做担保,推荐陆逊为统帅,就这样,孙权封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领5万人马,抵御蜀军。
第二年正月,蜀军水陆并进直达夷陵(也就是我们今天湖北南昌东南地区),刘备的主力军进驻,今河北宜都北。他在长江南岸,沿路扎下营寨。水军也弃舟登陆。从巫峡到夷陵的六七百里山地上,蜀军设了几十处兵营,声势相当浩大。
陆逊看到蜀军的气势旺盛,又占领了有利地位很难打,就是坚守不出。于是刘备派人攻打了中郎将孙恒的部队,孙恒紧急之下向陆逊救援,陆逊并没有出兵,还是坚守不出,刘备在夷陵受阻,心中更加的烦躁,一时找不到决战的机会,于是频繁出兵引诱东吴军队,命令吴班带领几千人马在平地扎营。事先在山谷里埋伏了8000精兵,准备偷袭陆逊。
陆逊此人颇有军事才能,早就看破了刘备的心思,几次三番下来,刘备眼看陆逊不出兵,于是就把伏兵给撤了,陆逊这段时间一直在观察蜀军的动向,于是决定进行反击,派了一支先锋部队进行攻击,虽然这一次吴军失败了,却让陆逊找到了一条攻破蜀军的方法。
赤壁之战,曹操是如何战败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周瑜一把火,借着东风将曹操大军一举覆灭,陆逊打败刘备也用了这样的方法,他让士兵每个人,拿着一把茅草,冲入蜀军顺风点火发动火攻,那天晚上风正好刮的很大,刘备的军营都是连在一起的,风一刮军营就陷入了火海之中,陆逊趁着这个机会反击,蜀军溃败。这一场仗几乎全军覆没,军用物资全都被东吴缴获,历史上称之为夷陵之战,刘备趁夜逃回了白帝城,羞愤交加,一病不起,第二年,公元223年去世。
很多人在疑问,如此重要的一场战役,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参加?当时诸葛亮在干嘛!
刘备为关羽,张飞两人报仇发兵东吴,当时的诸葛亮是不赞成的,但是诸葛亮劝坐不住。
而且夷陵之战前,发生了一件极为尴尬的事情,在东吴任职的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给刘备写了一份劝和书,是劝和,不是求和。
“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表达的意思就是说,东吴取荆州又杀了关羽,那是因为之前你不答应和谈的方案,说刘备是小心眼,小孩才谈对错,大人只讲利弊,如今你为了自己的兄弟公报私仇,你就把国家社稷抛到脑后,你为了关羽,不敬先帝,到底是荆州重要还是汉家的天下重要,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如果你是刘备,收到这样的信会是怎样一个反应?不骂街已经算不错了,这个时候诸葛亮,怎么可能会劝说刘备不要去攻打东吴呢?不过诸葛亮最后还是放了一句马后炮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只可惜法正几年前就去世了。
跟当时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感慨一样,要是郭嘉还在他就不会沦落至此,这也说明了当时的诸葛亮在某些方面,还是比法证要弱的。
如果当时法正没死,即便没劝住刘备,陪着刘备出征,凭借法正的智谋,必定会打败陆逊,因为当时刘备的人马,比陆逊多很多倍,加上法正的智谋,即便不取胜,也不会惨败。也极有可能一举就将东吴给灭了。
夷陵之战,诸葛亮没有参与进来,是因为他需要在后方稳定蜀汉,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损失惨重,后来在诸葛亮的内部整顿下。才充实了财政力量,从而可以专心于北方,挥兵北进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