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伟略是指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出自《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在历史长河中难免出现乱世,而在乱世中能绽放光芒的人大多雄才伟略。
01
周瑜便是这么一个以过人谋略而出名的人。《三国志》中孙权对周瑜评价道”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后来的周瑜也做到了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周瑜的风姿,至今有人神往。
▲周瑜剧照
在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智慧超群之人,料敌之准到可以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提并论。不但如此,他还遇事冷静在临阵退敌时丝毫不见有任何慌乱。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也难掩此人的光芒,他就是随曹操一同建立功业的郭嘉。提及郭嘉,人们就会把他和诸葛孔明联系在一起。有这么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休出!”,诸葛亮何许人也,此人竟然还能隐隐有碾压其的势头,可见郭嘉的厉害之处。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可以说曹操能统一北方离不开郭嘉的汗马功劳。不光曹操对他赏识有佳称他为“奇佐”史书上更是赞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光听称号,可能大家对他的能力只有个模糊的概念,那我们便来看看他的生平功绩做个更直观的了解。
▲郭嘉剧照
郭嘉最大的特点就是屡献奇谋,自从当了曹操的军师祭酒便所向披靡。建安二年,曹操刚尝败战,袁绍便来信极尽嘲讽。曹操倍感羞辱,想要攻打袁绍来赢回面子。但他刚打了败仗,军队士气不振,曹操担心这时再战的胜算太小自己不足抗衡。郭嘉看出了曹操的难题,随即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分别列举十条袁绍会败、曹操会胜的理由。条理清晰、十分有说服力。曹操一听,大喜,并以此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根据战胜理由拟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及目标,随着郭嘉名气高涨,也稳固了他在军事智囊团中的重要地位。
▲军队齐射
之后的几年里,郭嘉协助曹操灭吕布、定河北,灭乌桓,定辽东,直至助曹操一统北方。曹操对他的信赖至极,并将郭嘉视为自己的兄弟对待。
02
众所周知,吕布此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曹操为此伤脑许久。然而在郭嘉看来吕布不过只有匹夫之勇,只要等待时机,解决吕布并非难题。建安三年,曹操出兵攻打吕布。持续作战大半年,吕布始终坚守不出,曹操见士兵也已疲累决定放弃进攻。但郭嘉将他制止了,并以项羽为例劝曹操急攻。曹操听取了郭嘉的计谋,果不其然只花了三日便将吕布擒杀。从此,曹操更是把郭嘉奉为座上宾。
见曹操的力量日益庞大,刘备与袁绍打算联手攻曹。眼看灭顶之灾就要找上门来,曹操不禁急火攻心。郭嘉沉着冷静向曹操献策先打刘备,对此二人实行逐一击破之法。但是对刘备的攻打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被袁绍察觉再让他们联手就难了。于是曹操派出精锐部队,一举碾压刘备方面。直接避免了与袁绍的援兵交战,胜算将会大大提高。果不出郭嘉所料,袁绍还未做出反应,刘备就被击败了。
▲曹操剧照
郭嘉的谋算一向能直切要害,仿佛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面对什么敌人都有信心击败。事实当真如此吗? 郭嘉曾说过有一人足以与他争高下,并不是开头提到的诸葛亮,此时的孔明先生尚在隆中耕地。当初的吕布在郭嘉看来不足为惧,但他身边的谋士陈官却让郭嘉颇为忌惮。陈宫智谋超群,而且谋略往往是一针见血,可以和后来的庞统有的一比,倘若不是吕布没有听从陈官的计谋,很大可能郭嘉的急攻无法将其擒杀,下邳也得以保住。可惜的是,如此足智多谋的陈官在吕布战败后毅然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曹操原本对他颇有赏识提出接纳他的意愿,然而陈官忠心耿耿不愿归顺曹魏。曹操只好作罢,在陈官死后还善待了他的家人。
▲陈宫剧照 03 三国时期的谋士大多没有好下场,他们的落幕往往以惨淡收尾。陈官如此,郭嘉也难能幸免。征战多年,郭嘉终于随曹操一统中原北方,他本可以继续大放异彩、创下奇功。然而在归去的途中,由于日夜疾行加上气候恶劣、水土不服,郭嘉患疾离世,享年三十八岁。一代谋士,竟以这样的方式死去,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时间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名气便优待于你。尽管郭嘉的死始料不及,但他在世的时候风光无限,能够“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不得不说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我们都难以预料明天的事情,不知死亡何时向自己而来。珍惜生命,不是执着自己的生命长短。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我们该做的啊。即便死,也能死亦有所值。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汉书·武帝纪赞》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