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大概是出生在公元145年,为什么说是大概呢?因为当时的华佗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除了他的父母关心自己儿子什么时候出生以外,并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史官自然也没有注意到,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他后来的生平事迹,去大概推测他出生在145年。
虽然中国自古就有着“学而优则仕”的风气,但华佗却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尽管他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聪明,对于经史典籍都能够熟练掌握,然而他却无心仕途,而是从小就喜欢医学。这个其实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联想到作为三国时代开端的“黄巾起义”,正是爆发于184年,与华佗所处的时间大抵一致。
黄巾起义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的声势,最大的原因就是其首领在此之前通过免费治病救人积攒下了巨大的声誉,也就是说东汉末年是有很多人生病,而且基本无法求医的。想必华佗在年少的时候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所以他就会很自然地对医学产生兴趣,并且潜心钻研。
等到华佗长大一些,他便开始前往各地去“游学”,每到一地必然要去拜访当地医生,吸收各种先进的医学理念,并且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来。史书记载他游学的足迹遍布了安徽、山东等地,还有后世学者提出猜测,认为华佗的足迹并不仅止于中国,他极有可能去到了当时的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因为华佗最为著名的药方“麻沸散”中的主药“蔓陀罗花”是印度说独产的。
“麻沸散”是华佗所研制,被史学界普遍认定为最早的麻醉药剂,主要是为了进行外科手术而研制,华佗本人也是外科手术第一人,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终却也因此而亡。
三国时期的著名枭雄曹操一直患有头痛的毛病,遍访名医而不能根治,后来就去请到了华佗。使者去请华佗的时候,固然是以礼相请毕恭毕敬,不过面对着这么一位掌握着强大军队的使者,华佗显然也知道不去是不行的,所以他就去了,并且向曹操提出建议,说是想要彻底根治保住性命的话,就需要做一个开颅手术。
我们知道曹操这个人疑心病很重,曾经在半夜杀掉了去给他盖被子的仆人,并且说:“孤好梦中杀人”,仅仅是因为别人在他睡觉的时候接近他就要被杀,可况华佗提出要他把脑袋给劈开呢?于是曹操果断拒绝了华佗的建议,并且从此对他产生了很大的疑心与戒备,不过依然将他留在身边。
时长日久,华佗感到不开心了,这也是很可以理解的,因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嘛,于是他就请假回家了,假期过了也没有回到曹操身边。曹操多次派人去请,华佗都说自己妻子生病了不能离开,完全不加理会。曹操就派人去看华佗的妻子到底是否生病,结果使者回来报告说并没有生病,曹操一听就明白了,华佗根本不愿意为自己效力,于是就把华佗抓了起来,一代名医最终惨死狱中。
华佗是一个有着济世情怀的人,作为一代名医,他想要治愈更多的百姓,这是医者的大胸怀,与华佗同时代的张仲景、唐朝的孙思邈、明朝的李时珍都是“力辞太医不就”然而华佗以此而遭不测,实在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