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昭襄王为何宁愿赐死战神白起,也不辜负名相范睢呢?

秦昭襄王为何宁愿赐死战神白起,也不辜负名相范睢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41 更新时间:2023/12/18 10:22:19

[var1]

首先,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范雎白起这一文一武,可谓左膀右臂,也是当时秦国最显赫的两位大臣。就白起来说,其功绩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在山东六国中,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诸侯国,几乎都被白起击败过。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白起更是帮助秦国重创了赵国这一强劲对手,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秦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于范雎,同样是秦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对此,秦昭襄王曾消失: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也即在秦昭襄王心目中,范雎可以和姜太公、管仲等人相提并论。

[var1]

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正是在“远交近攻”策略的指导下,秦国得以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而且,因为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在攻打三晋的时候,燕国和齐国基本上作壁上观,这无疑分化和瓦解了山东六国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效果。基于此,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范雎,自然在秦昭襄王心中拥有不下于白起的地位。当然,这显然不是秦昭襄王选择除掉白起,而不是范雎的主要原因。

[var1]

对此,在笔者看来,白起被杀,虽然和范雎的挑拨离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白起的抗命和背后讥讽,才是其被赐死的主要原因。在长平之战后,因为范雎的原因,白起错过了趁势进攻赵国的机会。等到赵国恢复元气后,白起自然不愿意继续带兵攻打赵国了。于是在邯郸之战中,秦昭襄王派遣了王陵王龁等将领。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秦军惨败,甚至还丢掉了之前从魏国、韩国手中夺取的土地。在此背景下,白起就在背后发发牢骚,表示“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于是,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命令白起再次起兵攻打赵国。对此,白起自称病重,不愿意出征。

[var1]

最后,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在白起拖延甚至抗命后,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所以,非常明显的是,白起和范雎结怨后,秦昭襄王为何选择除掉白起,而不是范雎的原因,自然就是白起的抗命。除了这个原因,白起功高震主,也是秦昭襄王除掉他的原因之一。虽然在秦国,丞相范雎也具有非常大的功劳,但是,范雎毕竟是文臣,也即没有掌握什么兵权,所以不会威胁到秦昭襄王。但是,白起这位武将,显然和范雎不同。在长平之战后,白起的威望实在太高了,如果白起真的率领秦军将士谋反,秦昭襄王真的难以抵挡。综上,在白起和范雎结怨后,不是秦昭襄王不愿意辜负丞相范雎,而不是范雎的威胁小,白起的威胁大,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即威胁大的白起最终被赐死。

更多文章

  •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会有秦国大一统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家不分晋秦国有机会吗,秦国大一统的政治基础,三家分晋对秦国统一有帮助吗

    [var1]我们可以看看,三家分晋的那三个国家的实力,韩国先不说了。从来就没有强大过,只能自保。谁强大,就跟着谁,他就是大国的一个马仔。在战国七雄当中,也需要这么一个小弟,所以他一直存在下去。魏国是战国时期首先称霸的国家,魏文侯在战国七雄当中率先称霸,以后的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六国的人才,都是从魏

  • 西周有八个诸侯国,为什么他们没有成为春秋五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周六个诸侯国,西周和春秋五霸,西周时期总共有多少个诸侯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在西周时期,最有名的就烽火戏诸侯了。当时的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断的戏弄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西周的灭亡也是必然的,当时的西周存在很多矛盾,最终的西周只有走向灭亡。西周下来之后,就是东周。不过东周也不是一个太平的朝代,出现了春秋战国这样的乱世。在当时来

  • 平原君数千位门客关键时刻只选出19人,真正派上用场的却只有1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平原君与巨鹿侯谁的爵位高,平原君生平事迹,平原君赵胜杀秦太子嬴倬

    战国时期,人才辈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位极人臣的将相也不再是旧贵族的专利,更多的布衣之士开始在风云激荡的年代书写着属于自己,亦或者改变历史的篇章。每个年代都有着自己特殊的印记,战国也不例外。除了频繁的打仗外,有一群人不得不被提及,这群人就是门客。那么何为门客?[var1]说白了,就是一些权贵人物用

  • 战国时期唯一担任过六国之相的人,他游说六国合纵一致对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七雄之六国合纵,战国六国合纵伐秦详解,苏秦合纵六国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著名的两个人,苏秦与张仪,都是当时外交口才过人,合纵连横一流之人。张仪在秦国受到重用为相。而苏秦的表现也不差。那么苏秦是什么样的呢?本期图文就苏秦其人其事展开叙述。[var1]01?苏秦简介,不同凡响。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

  • 长平之战中,廉颇败得很惨,为什么人们都指责赵括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括长平之战后廉颇哪去了,长平之战赵括干了什么,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

    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的局面,这一段大分裂时期,导致了人口的减少,各个诸侯国不能够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以及很多名留青史的人物。比如说人们熟悉的商鞅,其次就是吕不韦,还有战国四大名将等等。这些人都是为各自的诸侯国建功立业,同时也是有功绩在身的。众所周知的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

  • 公孙衍在秦国到底建立了什么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公孙衍打赢秦国没,公孙衍投奔秦国原因,公孙衍为啥那么恨秦国

    公孙衍到底在秦国建立了什么功劳公孙衍与张仪并称,后世所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评价相当之高。公孙衍初在秦国为相,为秦惠文王收复河西之地立下汗马功勋,后半生却合纵五国,与秦国数次大战,更是给秦国稳若磐石的大后方,培育了一支相当有力量的队伍,成为秦国心腹大患。[var1]秦惠文王需要什么人帮助

  • 楚汉相争五年,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刘邦却为何要毁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楚汉争霸,楚汉之争刘邦失败多少次,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何能最终胜出

    战争终于结束了,世界终于和平了!汉营之内,汉王刘邦见过太公,哭拜于地:“父亲,孩儿不孝,让您受苦了!”刘太公却一声冷笑:“汉王何必行此大礼,老朽没成为大王腹中之羹,已然很知足了。”刘邦一阵尴尬,站起身来,又向吕雉施礼道:“一别多日,夫人身体可好。”吕雉却也一声冷笑,道:“好,好的很。不过却没有大王好

  • 如果刘备最后真的统一了中国,复兴了汉室,会让位给汉献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如果统一会让位汉献帝吗,刘备会被汉献帝统一吗,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真的忠于汉室吗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人很是虚伪,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是发展自己的势力,夺了柴家的江山,可是当人们拥戴他时,还需要三请四,请采黄袍加身。比起赵匡胤,刘备也不逊色,当初赵云七进七出曹营, 就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刘备接过阿斗,不是急于检看自己孩子的安危,而是举起来要将阿斗摔于地下,还说什么,因为阿斗差点儿

  • 同样是藩王之乱,为何七国之乱很快平定,八王之乱让国家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两场大战,结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七国之乱”,中央政权很快就平定了。而且平定了以后,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也因此迎来了稳定与强盛。“八王之乱”,中央政权不但没能平定藩王之乱,藩王还轮流进入中央政权,挟持皇帝。最后,在藩王们的一番折腾之下,好不容易统一的西晋王朝,很快就土崩瓦解。(藩王之乱

  • 在曹操心中,能抗衡关羽的只有4人,每一位都实力不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和关羽谁厉害,曹操关羽历史上谁更厉害,曹操的五虎上将与关羽谁厉害

    导语:关羽是三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武将,他亡命天涯的时候学会了一身强悍的本领,投军之后把黄巾贼杀得片甲不留,在虎牢关下秒杀西凉猛将华雄,在河北战场上诛杀无双上将颜良文丑,堪称打仗好手。曹操也知道,虽然曹营里面人才济济,但能和关羽关羽抗衡就这么四个人而已。尽管他们实力都不俗,但对于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