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隋文帝没有让仁厚的嫡长子杨勇作为太子,反而选了狡诈的杨广

为何隋文帝没有让仁厚的嫡长子杨勇作为太子,反而选了狡诈的杨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57 更新时间:2024/2/5 2:38:07

天赋的聪明让他很清楚怎样才能搞掉自己的哥哥,成为天子。就像一只老练的苍狼一样蛰伏,静静地等待机会,然后再恰当的时候迅猛出击,务必一击致命。

果然,在太子杨勇二十岁左右,发生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

那年冬至,大臣依照惯例要给皇帝陛下行礼,考虑到与日渐年长的皇太子搞好关系的必要,许多大臣从皇宫出来后,又纷纷赶到东宫,于是在东宫门前不约而同形成了一副百官毕集的画面。

正在休息的隋文帝忽然听到东宫传来的朝乐之声,不禁十分奇怪,立即命人前去查看,随后太监汇报:太子见百官毕集,让左右盛张舞乐,接受朝贺。

本来喜气洋洋的文帝立即面若冰霜,这是礼法所不允许的。于是其脑袋里立即浮现出了一系列不详的词汇:诸如“勾结”、“攀附”、“政变”、“逼宫”。

他知道,即使太子没有不臣之心,也总是有小人作祟,正如当初劝他夺北周地位一样,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史书上讲,这件事情后,皇帝开始对太子“恩宠渐衰”,对太子的不满屡屡现于辞色。他似乎开始考虑是否要挑战一下那个神圣的“嫡长制”。

或许,隋文帝已经开始了更换继承人的准备,毕竟如果没有他的纵容,杨广是不可能在权威上取代嫡长子杨勇的位置的。

因为隋文帝对杨广的特别关照,使得杨广和杨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大降低了太子的威严。

比如,在南征伐南朝的战争中,杨广是统帅,有定南朝之功,在一统江南之后,杨广就任江南总管。这个安排,可以说是给予了杨广在太子之下最大的表现舞台。按道理而言,皇帝若是完全支持太子,是不会干出这种助长次子夺嫡资本的事情的。一般情形是,打压诸皇子,最好使他们完全成为透明人才对,然后杨广偏偏是这样的一个特例。

杨广聪明有本事没得说,但是政治智慧更高明的隋文帝不可能不清楚这么干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无疑是一种相当明显的政治暗示,就差直接告诉杨广,你有机会,可以争一争了。

后来的李渊或许也存在相似的想法吧,虽然太子李建成让他很满意,但是李世民也不差啊,他也曾想过废天子而立世民,只是最终被裴寂劝说打消了念头,只是为时已晚,秦王早就形成了能与太子抗衡的势力了。

杨广呢,面对文帝给的机会,完全没有浪费,全部出色完成,同时在其任江南总管时期,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怨言,工作干得卓有成效,这对于新生的大隋王朝巩固已经分裂接近300多年的南方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李广相当低调,生活简朴,不搞任何奢侈品收藏,也不见鲜姬美妾,在朝野之间,名声极好。

史书上记载:皇上和皇后每次派遣太监宫女们到杨广府中办事,无论地位高低,杨广必定与萧妃在门口亲迎,设宴款待的同时,还送厚礼。身处江南的杨广通过这种政治技巧在京师构建了一张牢固而秘密的人际关系网。通过这个网络,他在南方受到称颂盛声传到到杨坚耳朵中时被放大了数倍。

而在帝国高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像杨广这样条件出色的皇子历史少见,如果是这个皇子接杨坚的班,大隋天下会更有保障。

而在南方不断传来对杨广的称赞声时,杨坚与杨勇父子关系却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感觉到自己失宠,杨勇情急之下,错招频出。他不断派人去打探父亲的消息,窥测父亲的行止,然而由于行事不慎,探子居然被隋文帝抓住,文帝气愤地说:“朕在仁寿宫居住,与东宫相隔甚远,然而我身边发生的纤介小事,东宫必知,疾于驿马,我怪之甚久,今天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皇帝开始警惕太子篡位,增加了数倍的禁卫,晚上睡觉怕不安全,居然从后殿搬到了前殿。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许多大臣都预感到,太子怕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杨广,知道机会来了。

他找了个借口,进京面圣,和母亲独孤氏进行了一次密谈,在密谈中,他说,长兄杨勇不知何故,近来频频挑他的错,甚至屡次扬言要除掉他。前一段,晋王府潜入一个刺客,刚刚跳入王府就被抓住了,虽然百般拷打也不吐口,但是他猜测可能是太子派来的。

杨广知道他的这番话会起什么作用,独孤皇后当晚就把杨广的话告诉了杨坚,并且指出,杨勇与云氏苟合所生的孩子很有可能不是杨家的骨血,如果杨勇继位,杨家基业最后就要传给一个不明不白的孩子。

独孤皇后的这个枕边风吹的相当猛,对于怕老婆的杨坚所主导的帝国政治而言,那就是一场台风。

于是,开皇二十年十月九日,大隋长乐宫文华殿内,群臣毕至,脸色沉郁的杨坚,最终发布了废除太子杨勇的诏书。 这场不见血雨腥风的夺嫡大战,最终以杨勇被废为庶人,以次子杨勇成为太子而告终!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如果李建成上位,会比唐太宗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有胜算吗,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李世民和李建成谁厉害

    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的人才班底其实一点也不比李世民差,齐王李元吉,著名的魏珍。这些不说。作为太子,李建成死后,整条防备突厥的北方防线以幽州罗艺为代表都反了李世民,导致突厥颉利可汗长驱直入长安渭水边上,足见李唐的北方防线应该是李建成构建的。李建成意外死后,他的太子府(和齐王一起)亲兵离去的一直忠于他直到

  • 最会“撩妹”的 诗人,元稹一生追女无数,留下一句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稹与唐朝两大才女的爱情,元稹经典佳句,元稹是第一个大胆书写爱情的文人

    不过,就渣男的段位来说谁也比不过大唐第一渣男元稹。毕竟,那时候的生活都是绿色无添加,渣男的武力值少了一层防腐剂的阻挡,功力深厚的可谓是真的扎心渣。而且,元稹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套路也是杠杠的,除了诗词方面,他的智慧全部用在如何提升渣男级别上来了。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也算是书香世家和宦官大家的

  • 秦琼的带头大哥,被李世民一语点中死穴,落得个斩首示众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琼是怎么跟着李世民的,秦琼和李世民的恩怨,李世民封秦琼为什么

    李世民驳斥裴寂等人,劝李渊抓住机会,一举拿下霍邑,进而攻打咸阳。李世民的话很多,提到李密的时候,特意强调他“顾恋仓粟,未遑远谋”。李世民的这句话,不是小说段子,而是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隋纪八》的记载。当时的李密,拥兵三十万,手下有秦琼和程咬金、单雄信、徐世绩等一大批猛将,还有魏征等顶级谋

  • 煮酒聊西晋:司马炎留给“傻子皇帝”晋惠帝的几颗大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惠帝是司马炎第几个儿子,晋惠帝和司马炎,司马炎为什么传位给晋惠帝

    司马炎有个座右铭:凡事跟老子混的,都可以吃香喝辣。司马炎拿着“陈留王”小品牌,跟人家曹奂交易一个“皇帝”老字号,明眼人一看就不是等价交换。围观的吃瓜群众,只要帮着起哄架秧子的,统统是哥们,统统给干股。西晋上市成功,董事席位不够怎么办?汉代是“三公九卿”,司马炎大手一挥:扩编“八公九卿”。在西晋司马炎

  • 李世民带九个小将去玄武门,为何不带秦琼和程咬金去玄武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笔者以前也相信这种观点,这段时间重温了《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的史料。发现秦叔宝不可能不参加玄武门之变,除非他不想活了。秦琼必须参加玄武门之变的理由,出自《新唐书.李元吉传》,原文如下:“太子与元吉谋:兵行,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以暴卒闻,上无不信。然后说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而

  • 杨玉环容貌复原,还原图撞脸一明星,被唐玄宗疼爱:可不是因为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玉环容貌复原图,杨玉环与唐玄宗照片,杨玉环长相变化

    提起唐朝美女杨玉环,大多数人会以为她是一个胖子,毕竟有一种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随着众多古代杨玉环的画像被复原,人们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唐玄宗疼爱杨玉环,并不是因为她胖。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下去吧。 杨贵妃画像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且被修复的杨贵妃画像特别多,例如《贵妃出浴

  • 李建成如果战胜李世民,成了唐朝皇帝,他会是一位什么样的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李世民和李建成谁的能力更好,李建成跟李世民谁的实力强

    在玄武门事变中,李建成被弟弟亲手射穿了喉咙,首级被割了下来,五个孩子也都被杀,可谓非常凄惨。假如历史有如果,李建成听了李元吉的话,没有倔强地要去皇宫找李渊证明清白,证明自己和后宫没有那些不干不净的关联,他就不会在六月四日的那个早晨在路上埋伏。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如果李建成能够侥幸在这次事件中获胜

  • 李世民临死前问武则天:我走了,你怎么办?武则天回8字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回顾武则天称帝的历史,那是相当的传奇,甚至堪称如今女子奋斗的教科书。她作为当时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嬳的二女儿,早年间,其是凭借木材生意起家,家族财力庞大。到了隋朝末年时期,李渊还处在河东的时候,就数次借住在武士嬳家中,之后李渊带兵起义反隋,武家还给了其众多资金。之后在李渊将隋朝推翻并创建唐朝之后,武家自

  • 刘禅死后,司马炎用三件物品为他陪葬,每一件都打脸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炎死后刘禅怎么活的,刘禅死后司马炎下场,刘禅司马炎

    导语: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刘禅是一个智商低于常人而且软弱无能的人,当年任凭诸葛亮如何呕心沥血的帮他,辅佐他但都没改变蜀国的命运,都没能塑造刘禅这个人,他本人也被后世笑话了近千年。诸葛亮死后不久,钟会和邓艾率领魏军攻破蜀国防线,刘禅为了保命当场投降然后被迁往洛阳。在洛阳的时候因为贪恋洛阳的繁华乐不思蜀

  • 从司马衷毁掉西晋说起,还有比他更低能的皇帝,他只能排第三以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晋惠帝司马衷一句“何不食肉糜”,成了他的白痴的证据,实在是,历史上靠一句话成名的代表人物。无疑司马衷被黑的够惨,离开具体语境和人的心理,这样断章取义就是耍流氓。人家司马衷说不准是说“气话”,或者“反话”呢?司马衷是不是真“白痴”?他是“政治上的低能”没问题,或许还不学无术的纨绔,但是白痴不敢当。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