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衷一句“何不食肉糜”,成了他的白痴的证据,实在是,历史上靠一句话成名的代表人物。
无疑司马衷被黑的够惨,离开具体语境和人的心理,这样断章取义就是耍流氓。人家司马衷说不准是说“气话”,或者“反话”呢?
司马衷是不是真“白痴”?他是“政治上的低能”没问题,或许还不学无术的纨绔,但是白痴不敢当。且看下面故事:
在八王之乱的荡阴之役中,司马衷被胁迫御驾亲征。乱兵之中,司马衷脸上受伤,身上中箭。身边的百官和侍卫都逃命去了,只是嵇绍一个人死死地护在司马衷前面。乱兵上来砍杀嵇绍,司马衷对乱兵大喊:“这是忠臣啊,不能杀!”
乱兵回应:“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是不侵犯皇帝,其余人杀无赦。”
嵇绍在司马衷跟前被砍死,血溅司马衷身上。事后稍安,侍从要给司马衷洗衣服,司马衷说了一句:“别洗,这上面有嵇绍的血”(嵇侍中血,勿浣也)。
从此“嵇侍中血”跟“严将军头”,一起成为忠义喝气节的代名词。从这件事看,司马衷无疑是正常的。其实要证明司马衷不是白痴,还有好些事情。同样是接驾和拜谒,司马衷就表现出不同的处理方式。
司马颖接驾的时候,司马衷是倘然接受拜礼,然后抱着司马颖痛哭。而张方来接驾,司马衷下车阻止了张方拜礼,皇帝为什么阻止张方的拜礼?因为他看出张方是豺狼虎豹、董卓一般的人物,这一拜受真心受不起。果然,不久接着就发生了,张方挟持司马衷到长安的事。司马衷还特地跑到后花园躲藏,终究拗不过张方,被强送到长安。
到了长安,司马颙来接驾拜谒,司马衷同样下车阻止。因为司马颙是张方的主子,两人一路货色,什么样的人该怎么对付,司马衷无疑门清。
还有,在某次逃难过程中,司马衷弄丢了鞋,侍卫脱下自己的给司马衷,司马衷拜谢哭泣。这一哭一拜,无疑包含了逃难的心酸和感恩的真情流露,真正的白痴干不出这些事。
[傀儡皇帝的无奈]
西晋在司马衷手上经历了杨贾争权、八王之乱,间接触发了“五胡乱华”。作为皇帝,这事司马衷总要负点责任吧。然而,实际上,这就是傀儡皇帝的悲哀。
整个《晋书?惠帝纪》貌似说司马衷的事,实际上都是讲各方人物争权夺利的事情,司马衷在其中毫无存在感。他连自己的命都掌控不了,更奢谈掌控国家、为国家命运负责。
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哪个有存在感?汉献帝不也被董卓和曹操轮流挟持吗?也没人把汉末动乱的屎盆子扣到汉献帝头上。所以,把西晋灭亡归到晋惠帝的愚弱,这也很不公平。高乡贵公曹髦(mao)倒是想要摆脱傀儡地位,还不是被司马昭的狗腿子们一戟捅死了。
从司马衷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已经不由他自己掌控,各方势力在他身上动脑子、耍阴谋。从司马衷继位的那一刻,他开始身不由己,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
[尔朱少帅]说,被各方势力挟持而无作为,刚上台就被架空,司马衷“政治低能儿”的帽子是摘不了了。不过,历史应该给司马昭同情,而不是让他被西晋灭亡的锅。毕竟,司马衷一直被架空,没机会插手政治决策。非要给历史上皇帝“政治低能儿”排名,司马衷可以跟汉献帝排名差不多,他绝对不是排在最前面的。
论真正的白痴,有东晋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这主儿是真的“痴傻”。司马德宗不懂饥饱、不分冷热;言语都不利索、屎尿不能自理。这皇帝当的就是真木偶,理所当然是“皇帝低能儿”排第一。
论“政治低能”,还有实打实掌权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这爷俩,琴棋书画、文学艺术造诣都是高水平。从情商、智商上说,这爷俩算是远远高于平均水平。但是政治上,那水平就差远了。明明元气满满的北宋,被他们爷俩断送,搞出来一个“靖康之耻”,爷俩享受了金国的“牵羊礼”,成为历史笑柄。“政治低能儿”他俩应该排在司马衷前面。
作为傀儡的司马衷,如何一步步,如何成为别人争权夺利的工具,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