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在五丈原上做出的战略部署,为什么令人疑惑不解?

诸葛亮在五丈原上做出的战略部署,为什么令人疑惑不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44 更新时间:2024/1/24 23:57:10

然而,造化弄人,起初的五次远征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诸葛亮用尽毕生心血,打算在有生之年完成这场伟业。然而,五丈原上的一场决战,诸葛孔明功败垂成,未能完成匡扶汉室的梦想,为后世留下千古遗憾。

最令人疑惑不解的地方,就是诸葛孔明于五丈原之上做出的战略部署。

从他的规划来看,蜀军在开战之前就已落入下乘。且看五丈原的地形,背靠着高山,易守难攻。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当然属于“兵家必争之地”。不过,孔明仅是将蜀军全部部署在要地之中固守,其用意着实令人费解。

虽然这里是战略要地,但若敌人不肯强攻,那一切战略优势岂不成了泡影?若敌军扼守要道掐住五丈原之咽喉,此地岂不成了蜀军的葬身之地?回想六年以前,深受丞相赏识的马谡率兵镇守街亭,当时马谡所做出的安排不正是上山固守吗?马谡虽率全军来到了敌军射界之外的山顶之上,可魏军却根本不采取强攻,守住水路和粮道与蜀军打起了持久战。

在这种情况下,马谡要面临的处境十分危急,等待着蜀军的下场只有两个:

一是被困在山顶上被渴死饿死;

二是冲下山去与敌军决一死战。

显然,马谡选择的是后者。下山突围,就意味着放弃所有战略优势,与敌军来一场硬仗。结果,冲下山去的士兵都成了魏国弓箭手的靶子。以诸葛孔明的聪明才智,他肯定不会犯与马谡相同的低级错误,他之所以做出了这样的部署,一定是有自己的考虑。

且来看看五丈原下面的河道分布,也许诸葛孔明希望通过“渭水分田”这种方式取得优势。此时的蜀军,已无力打到长安,这一点孔明心知肚明。明明进攻长安是个不切实际的梦幻,但孔明却不想放弃此次北伐,因为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搏。

故此,孔明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尽可能地取得优势,为将来的蜀军奠定军事基础。倘若将五丈原作为东止线,占领陈仓以西的大片土地,就能将陇右地区联系到一起。这样做,就能将蜀国的国境线延展到关中地区。

如果这一战略目的达成,就算蜀军不能攻取长安,也能取得长期优势。

有人称,诸葛孔明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归天之时,所以他做出的这番部署只是为了等待自己离开人世的那一刻。不过,笔者却觉得诸葛孔明想要等待的却并不是自己生命的终结,而是蜀汉基业崛起的希望。

对于诸葛亮将毕生精力都投注于六次北伐这件事,很多学者表示以当时蜀魏两国的国力来看,魏国被击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诸葛孔明的战略布局无疑是“逆天而行”,这种做法使蜀地的老百姓承担了重负。在连年的穷兵黩武中,蜀汉的国力逐渐衰竭。

然而,于诸葛孔明本人的立场而言,作为一名托孤大臣的他谨遵先帝的遗嘱,励精图治,穷毕生之精力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还有人称,诸葛孔明之所以连年发动战争,是因为他想借助战争铲除政敌,巩固自己的势力。显然,这种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但看诸葛家族的情况,诸葛均追随兄长入蜀后,史料中再未见关于此人的事迹。

诸葛亮的干儿子诸葛乔和其他士族一样在前线奋战,抛头颅洒热血,最终马革裹尸。毫无疑问的是,诸葛孔明根本没有利用“裙带关系”帮助自己的家族崛起,所谓排除异己是荒诞不经的说法。

倘若诸葛孔明的确有私心,他何不效仿自己的老对手司马懿,将子嗣培养成司马昭司马炎这样的大野心家呢?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诸葛庙看到一座刻着“心外无刀”四个字的石碑,或许这就是诸葛孔明一生的真实写照。

归根结底,孔明只是一把匡扶汉室的利刃,他的一生都甘愿奉献给蜀汉,成为刘帝手中的一把尖刀。五丈原上的等待,是这把利刃所散发出的最后光芒。诸葛孔明在五丈原进行了一场“渭水分田”的豪赌,将所有心血全部投注到蜀汉复兴的希望之上!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张苞在蜀汉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为何诸葛亮听到张苞去世会晕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身为张飞之子的张苞,颇有当年父亲的风采,甚至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蜀汉建兴7年,正值诸葛亮二出祁山,讨伐魏国之时,顺利攻克阴平和武都两座城池之后,诸葛亮派出大将王平、姜维、以及关飞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使用前后夹击的策略,攻打魏国将领郭淮与孙礼。蜀汉四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败魏军,魏军将领郭

  • 将知名度最高的四个版本“赵云”做比较,差别就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各版本的赵云,赵云适合现在的版本么,赵云最经典的三个版本

    茄哥今天就拿这四版赵云来做对比,从人物形象、性格塑造、故事改编、剧情完整性这4个方面逐一比较,看看这些作品中哪个赵云塑造得最为成功。一、人物形象其中,以张山扮演的青年时期赵云最受观众熟知并喜爱。当时,在试镜时,张山就提着一根几十斤重的银枪,在马上挥舞得虎虎生风,令在场所有人为之一振,于是经过剧组幕后

  • 儿子病逝,吕后却不流眼泪,少年看出端倪对丞相说:你们要遭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盈的死,吕雉要负一定的责任,而吕雉的黑化,和刘邦有很大的关系。吕雉和刘邦是包办婚姻,仅仅因为吕雉的父亲会看相,一眼就看出刘邦以后必然会成为大富大贵之人,就将女儿许配给了大龄未婚男青年刘邦。预言很准,但刘邦在当皇帝之前,吕雉跟着他吃了不少苦。刘邦当时仅仅是个小亭长,工资微薄,赚的钱还不够他花天酒地撩

  • 曹魏的野望游戏剧情01:为了得到火烧乌巢的木材,曹仁跪舔伐木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魏的野望招将令怎么获得,曹操的野望攻略,曹魏的野望全攻略视频

    许攸送来了关键的线报,袁绍军的粮草都放在了一个叫做乌巢的地方。这道开局就得完成的选择题,最佳答案自然就是进军乌巢了。如此重要的任务,必须委派给最值得信任的亲信大将才能完成,堂弟曹仁就是你了,带上曹洪和李典出发吧!三人临行之前,通过NPC同僚徐晃得知,在发动火攻之前必须集齐打火石和木材这两样关键的道具

  • 秦国有一支50万人的军队,为何直到秦国灭亡,也没有出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灭亡之际为何不动用50万大军,秦国的军队有多少人,秦国灭亡时秦国军队去哪了

    众所周知,秦朝时期的政治法令都十分残暴,尤其是赵高,他篡改诏令、赐死公子扶苏,将胡亥推上秦朝的皇帝宝座之后,指鹿为马、倒行逆施,百姓苦不堪言,最后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向这个偌大的帝国发起了挑战。[var1]天下苦秦久矣,一人揭竿,万人响应,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纷纷组建义军,试图推翻秦朝的统治。秦

  • 秦国要是没有崛起,那么最终统一六国的将会是哪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也就是说本来晋国、楚国和齐国都是有实力统一的,但是晋国已经不存在,楚国经常内乱也没有统一的雄心壮志,齐国强大的时候实力要超过楚,但是,五国伐齐使齐国国力受损,只能自保。以上三国统一的可能性破灭。那么,除去以上三国,如果没有秦国的崛起,那么统一六国的会是哪一国?[var1]其实早在前341

  • 盘点秦国四大名将,白起战功赫赫,王翦平定五国,但更佩服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王翦蒙恬谁最强,白起和蒙恬谁更强一点,白起王翦是哪国的名将

    [var1]从这么多名将中,选出四个来,终究是太苦难了,估计除了白起和王翦,其他两人,选谁都会有反对的吧,这里也仅是在下排的四大名将,如有不当,敬请指点:TOP、4 蒙恬[var1]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

  • 谋朝篡位杀害魏国皇帝,司马昭之心,真的是路人皆知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之死简介,司马昭篡魏过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谁说的

    司马家从司马懿开始就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但是这个权力是依靠政变得来的,虽然还是会有支持司马家的,但是却都是短暂的,某一个时刻有共同利益的时候才站在司马家这一边,在司马懿过世之后,司马昭和司马师才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var1]最开始的几年魏国像湖水一样平静无波,但是后来魏帝荒淫无道,非常宠信歌舞

  • 《大秦赋》吕不韦不姓吕,姜子牙的23世孙,《吕氏春秋》一脉相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吕不韦与吕氏春秋,秦朝吕不韦的历史,吕不韦为何能写出吕氏春秋

    [var1]嬴政、吕不韦治国理念不同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秦王都是以法家治国的,嬴政也不例外。不可否认法家思想的确让秦国在战国时期迅速壮大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嬴政坚持以法家治国是有一定道理的。[var1][var1]由此不难看出,嬴政和吕不韦在政见上也是不和的。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法家思想让秦国成为

  • 韩信也是靠纸上谈兵打动刘邦被重用,为何没像赵括、马谡样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是如何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跟刘邦打天下最后却死得很惨,韩信作为大将军为啥不帮刘邦

    [var1][var1]萧何看好韩信的能力,韩信的兵家之道,为什么?韩信有兵家认知,兵家历练,他出道从项梁,项梁败亡从项羽。只是他看出项羽的兵家大忌,项羽刚愎自用,根本不肖与韩信的能力。信数以策项羽,羽不用,为项羽帐下郎中。这里就看出韩信是经历过战争残酷的历练,兵家的诡道,通过这样的战争实践韩信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