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作为蜀国的开国功臣,理应在刘备身旁尽心尽力,互爱互助,蜀国的利益就是他们共同的利益。但是历史上曾有很多阴谋论者说,他们两人表面上比较团结和谐,而暗地里却相互猜忌,给对方脚下使绊子。还有的人说,关羽走麦城被俘致死,其实就是诸葛亮暗中使计所造成的原因。
首先从关羽水淹七军说起。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决一死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关羽想出了水淹七军的妙计,放水淹没了曹方七军。关羽乘坐战船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完胜而且威震华夏。
樊城一战,关羽给了曹军一记沉重的打击,曹操对关羽的智勇更是刮目相看。正因如此,此时关羽的个人威望达到顶点。因战功卓.越,智勇三军,让关羽在蜀国乃至三国中都拥有较高的个人声望。曹操喜爱关羽,可更忌惮关羽的能力,真的是又爱又恨呀!
接着说关羽败走麦城的情节。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亲率军.队北伐,其实他的目标并非是夺取整个中原,而只是襄阳郡。本来应该大获全胜的关羽,却被曾经的盟友捅了刀子。
攻打襄樊时吴国也出了不少力气,只是吴国小心思很多,看到关羽远离荆州,开始对荆州而有了非分之想。为了得到荆州吴国还对糜芳进行策反,刚刚还是盟友的两国,吴国突然反水这是关羽始料不及的事情。陆逊使计先占江陵逼迫关羽退出麦城,没了后路的关羽只能选择冒进。
后遇徐晃对战,关羽败下阵来。此时关羽的锐气受挫,真是火急攻心,又悔又恼。回又回不去,走又走不掉,最.后只能慌不择路,跃马险走麦城。
话说回来,此时的关羽其实并非了无生还的希望。他向刘备的义子求援,当时正在镇守上庸的刘备义子刘封,接到关羽的求救信息之后却充耳不闻,直接不施救援。刘封见死不救,逼迫无奈的关羽只能选择孤军奋战,自行突围。在人困马乏的情况下,贸然突围,关羽自然难以成功,最.后在麦城遭困被俘,死于临沮,此处不作赘述。
从水淹曹军到败走麦城,计划赶不上变化,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一切来得太快太过突然,以致形成了难以掌控而不可收拾的局面。这段时间,关羽就好像在做梦一般,他断然没有想到自己一生英勇,历战沙场无数,最.后竟然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
综上所述,关羽走麦城被俘致死的原因与诸葛亮毫无关系。试想一下,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素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典范,且他为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关羽为人忠肝义胆,义薄云天。他们两人都是君子英雄,惺惺相惜,相互之间怎么会有猜忌和伤害之心呢?阴谋论者之说,纯属谣言。
1、关羽势单力薄,刘备大军鞭长莫及,远水救不了近火,无法前往支援;
2、友军吴国反水,为抢夺荆州逼迫关羽出走而断其后路;
3、刘封不仁不义,见死不救,在关羽危难之际不施援手;
4、人老马老,人困马乏,无力招架。据史记载,走麦城时,关羽已是高龄58岁,赤兔马当时也有35岁。
5、关羽心高气傲,贪功冒进。他犯了兵家大忌,骄兵必败正是如此。
时也命也!千古英烈,逝者已矣,留下万世敬仰。一代英雄没落,乃天意?乃人为?无须刻意考究。三国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