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统兵大将都是一个敏感的位置。因为手握重兵的人,在政治上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政权更替往往和兵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乱世之中,带兵将领通常成为有意逐鹿天下的人拉拢的对象;而在和平年代,他们又成了君主提防忌惮的存在,非皇帝真正的心腹不能胜任。
对这种统兵将领的又爱又恨,可以从某些大臣在皇帝面前告状的罪名看出,最常见的就是“拥兵自重”了。但凡皇帝心中对将领不满,借着这个说法就可以给将领治罪了。但也有些将领确实在权力变大后,心中生出狂妄。比如清雍正时期带兵大将年羹尧就是如此,在他被皇帝处决后,家产抄没时发现了七个字,而这些字却把雍正气得吐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年羹尧的发迹
和影视剧中的描述不同,年羹尧从小生长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祖上本姓严,后改姓为年,清军入关时被迫加入满清镶白旗。因为祖上曾经有人入朝为官,所以他从小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并在后来的学业中十分顺遂。
不但年少中举,没过多久还考上了康熙朝的进士,他的同期考生中,就包括了后来的大清政坛常青树——张廷玉。年仅二十二岁的年羹尧就进入翰林院,成为了一位检讨官。此时的年羹尧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臣,任谁也想不到后来他会成为一位驻守边疆的大将。
六年后,因为康熙的赏识,年羹尧官居三品,成为了年轻官员中,升迁最快的那一批人。后来他又代表大清出使朝鲜,同样表现良好。因为他工作兢兢业业,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具有实权的职位——四川巡抚,这个官职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了。
在这个位置上,虽然犯过错误,但因为他在平叛时为军队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所以官职不降反升,很快就从四川总督升到了川陕总督。此时来到了康熙统治的后期,整个朝廷上下都陷入了夺嫡的政治斗争中。作为远在边塞的官员,年羹尧也想找一位合适的皇子下注。
其实年羹尧和后来的雍正皇帝,也就是四皇子之间关系一般,还曾因态度不够恭敬被训斥过。但为了牵制在反叛中表现出色的皇十四子,雍正还是向年羹尧伸出了橄榄枝。也正是因为年羹尧在后勤补给方面的牵制,导致了战事未能很快结束,为雍正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执掌大权,暴戾狂妄
雍正即位后,十四皇子还在外征战未归。但雍正已经迫不及待的展现出对于年羹尧的重视,他命令他的十四弟从此以后,和年羹尧一起执掌西北军务,也就变相的削弱了军权。同时在年羹尧回京述职的时候,授予他二品爵位,并把他的妹妹封为贵妃,给年家抬旗。
也就是把年家的镶白旗升为镶黄旗,还赏赐了大量的金银宝贝,其中包括雍正的亲笔题字等等。年羹尧的一家鸡犬升天,家中的兄弟姐妹都被授予的大小不同的官职,连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也被授予尚书的虚衔,虽不用上班,但可以领工资。
在此之后,年羹尧在西北的地位也在皇帝的有心培植下,达到了一个汉人能达到的新高峰。皇十四子被迫离职返京后,因为西北军事形势严峻,年羹尧临危受命,成为抚远大将军,用来对抗罗卜藏丹津的入侵。身为文臣的年羹尧也没有怠慢,短时间内就平定了青海之乱,雍正一高兴,不但封他为一等公爵,还以“恩人”相称。
能做皇帝“恩人”的将军,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可见当时年羹尧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不但西北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都由年羹尧一手掌握,甚至连朝中其他事物,雍正也要年羹尧参与讨论。
即使年羹尧和朝中大臣的研究结果相悖,皇帝也往往会站在他一边。这个时候虽然有很多大臣,背地里告年羹尧的状,可是雍正直接无视,还在信中勉励他,不要怕人告状,表现出自己的信任。
年羹尧之死
人一旦被捧得太高,很容易看不清自己的根基,导致生出骄气来。年羹尧在这一点上也没能免俗,自从他当上一等公爵后,首先同朝中官员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原因就是他展现出目中无人的态度,甚至连朝中的三品重臣和王爷都不放在眼里了。
一次在回京面圣的时候,他骑马入城,文武百官在皇帝的要求下,跪在道路两旁迎接。其中的高官皇族无数,但年羹尧驱马经过时,不但没有下马,甚至连低头看一下都没有。通过这件事,雍正渐渐意识到了百官对于年羹尧的意见,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从此之后,雍正开始暗中观察年羹尧。雍正本就是个心思深沉的人,经过几次观察他发现年羹尧的言行确实欠妥,偶尔除了不把其他官员当回事,也不止一次的言语中流露出对皇帝不敬的态度来。
因为早年雍正曾经说过:希望我们作一对可为千古表率的君臣。如果翻脸会受损自己的威严,所以他想着敲打一下年羹尧,盼望他及时改过。但眼见年羹尧没有悔过之心,雍正也开始为除掉他作准备。
因为年羹尧确有大功,而且自己把他抬得太高,雍正想出了借朝臣造势,借众人之口给他定罪的方法。他首先拉拢年的好友,详细搜集言辞罪证,靠着这些罪证,把年羹尧从西北调到江南,以瓦解他在军中的势力。
而来到江南的年羹尧,就像是被拔掉牙齿的老虎,地位一落千丈。朝中大臣看到皇帝的信号,心有灵犀的纷纷上奏陈述年羹尧的罪行。借着大家的愤慨,雍正顺势把年羹尧一撸到底,赐他在牢中自尽。
年羹尧死后,朝廷派人到他家中抄没家产,除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外,雍正当年的手书也在其中。可是却被年羹尧写上七个大字“皇帝挥毫不值钱”。据说当时听说这件事的雍正气得吐血,也可以看出年羹尧倒台之前有多么狂妄了。对比和珅,年羹尧恐怕没想明白,谁才是自己权力的来源,而谁才是自己最大的依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