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华佗,华佗冤不冤?曹操:医德差,医术又超前,不杀你杀谁

曹操杀华佗,华佗冤不冤?曹操:医德差,医术又超前,不杀你杀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1/19 15:55:28

三国的历史当中,除了谋臣武将的职业之外。同时还有另外一种,那便是医者大夫这个行当。古代的名人志士数不胜数,可是出名的大夫并不多见。前有神农尝百草,后有妙手回春之华佗

华佗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夫,曾替关公刮骨疗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科大夫。但就是这位神医,在纵横三国医场多年之后。在给曹操看病的过程中,遭到曹操的怀疑,下狱拷问导致死亡。一代神医,就这样草草落幕。

曹操本身患有头痛,面对神医的治疗,为何曹操会痛下杀手?细品过后才明白,曹操其实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三国演义》中,华佗因为曹操疑心被杀

华佗的死因,在演义中交代的是因为曹操罹患头风病,华佗本想为曹操做开颅手术,此时曹操的疑心病犯了,一怒之下将华佗下狱,然后拷打致死。其实如果按照这个情节走下去,不管是哪一位大夫,任谁提出开颅手术,曹操肯定会起疑心的。

古代的医术并不同于现代,即使现代的开颅手术,也都是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更何况古代那种环境下进行手术,施救的对象还是权倾三国、以心机见长的曹操。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当时想要谋杀曹操的大有人在,开颅手术这种谋杀方式是曹操最不喜闻乐见的一种,曹操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面对华佗关于打开脑袋的这番反常识反智的“疯话”,自然是信不过的。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有谁能靠得住,一个疯子医生的危害比一个普通疯子还要大得多,华佗的疯狂想法害了自己的性命。

华佗在正史当中,和演义中的角色反差很大

《后汉书》当中有过关于华佗的记载: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不反。

后汉书当中所描述的华佗,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正派。在性格方面有缺陷,虽然医术高超,可是在医风医德这方面做得很烂。这也怪不得华佗,在古代的医者行业中,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巫医乐师百工之徒,君子不齿。古代当个医生,会被人所瞧不起,难免华佗会有些抱怨。

另外一点,华佗对于侍奉曹操并不怎么上心,中间请假回家,回家的借口是给自己的妻子看病。可华佗的这个假借口并不怎么高明,竟然被曹操发现了。曹操派人查看一番之后,直接将华佗下狱。更何况曹操本身就患有头风,华佗不能够积极配合曹操治疗。以曹操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性格,华佗的人生结局已经预定。

曹操得不到的,只能杀了

在三国的争斗当中,医生虽然地位低下,可是治病救人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战场厮杀,负伤是在所难免的。既然华佗不愿意为曹操效力,如果华佗主动将曹操的敌人医好,那么给曹操所带来的损失可以说是极大的。

《后汉书》中记载:荀彧请曰"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操不从,竟杀之。

华佗在为关羽刮骨疗毒之后,关羽随之水淹樊城,威震华夏。曹操迫于关羽的威胁,都已经做好迁都的打算了。这一点对于曹操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说白了,就是这些神医惹出来的祸事。为了能够断绝后患,曹操的做法虽则相当毒辣,但也是人之常情。

在生死之间、曹操做出了权衡

曹操请华佗前来医治自己的病情,自然是因为华佗的医术高超。在治病期间,华佗遽然提出做开颅手术,对于汉末的医疗水平,曹操的眼中肯定是不现实的。自己如果同意了这个手术,生死难料,可自己死了,华佗没事,自己侥幸没死,华佗反而还会声名鹊起,岂不是拿我当实验室小白鼠?

曹操一生当中杀过的人不计其数,有恃才傲物的,有居心不良的。这些都成为曹操的刀下亡魂,可曹操杀人,并不是说简单杀掉了,都有他心中的考量。就拿许攸杨修来说,两个人都是有才之人,终究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道理就是曹操想要借此机会,来威慑那些杨修和许攸所代表的阵营势力,尽心为我服务,我可以好好相待,否则就是被杀的结局。

华佗会不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呢?华佗所属的阶层同样是士人阶层,敲山震虎是震慑别人最好的办法。

假如手术顺利得以实施、华佗能否帮助曹操把病看好不重要,反正是难逃一死的。这不仅是因为曹操的原因,还有华佗本身的不足,才最终导致了这种局面。无论是在演义和正史当中,华佗即使医术高超,出于政治者的长远考虑,有些人是不得不杀。

一个时代只能做一个时代的事,一个人想法太超前了也不好,不会有好下场,华佗之死,一点也不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英雄被描述得如此传神,是因为三国演义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早就被老百姓奉为经典,它所承载的内容的厚重感,沉淀千年,长久不衰。

对于学生们来说,四大名著的内容一直是语文考试的重点部分,从小学到中学阶段,贯穿始终。最近这几年的中高考,四大名著的内容考察力度一直很大,并且占比趋势还越来越高。

四大名著原版晦涩难懂,学生们很头疼,小时候的我读红楼,几乎可以当催眠之用,觉得它们太枯燥无味。

央视推荐的《四大名著演播版》,是专门为学生群体打造,出版社特别增加了导读、注释和生僻词注音的辅助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力。

出版社专门邀请了国内四位知名艺术家,不惜耗时四年多,为全套书录制了三百小时的高水准音频,孩子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音频,十分享受学知识的过程。

现在购买,更有一份非常实用的赠品——四大名著考点分析与习题+人物关系图谱!

这套书浓缩了四大名著的精华,比如作者简介、人物分析、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精选了全国中考、高考的应试真题,读完名著马上可以用真题进行测试,巩固孩子所学的书中知识点,非常贴近教材。

更多文章

  • 刘备只有区区3万兵马,却击败拥兵10万的刘璋,有这样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打败刘璋全过程,刘备以什么理由回过头来打刘璋,刘备如何战胜刘璋

    三国的纷纷扰扰,都要从东汉末年的宦官乱政说起。真正导致纷乱不止的,主要还是李淮和郭汜上演的京都之乱。汉献帝无奈逃出了京都,曹操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战局的另一方,同样是汉室后裔的刘玄德,依旧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着。不过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后,他的人生目标逐渐变得清晰了许多,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战略目

  • 在白门楼,吕布见到刘备后,赶紧求情,刘备为何选择了落井下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白门楼斩吕布对不对,吕布让刘备求情刘备怎么说的,吕布和刘备的矛盾纠葛

    乱世之中为了保身,投靠对家甚至仇家的将领多不胜数。但即便是以当时的社会风气来说,经常换主这种事还是不太道德的,一次可以找个借口,但是三番两次的话,难免会落人口实。虽然古人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可想要不被天下人诟病,就必须有一个忠义的前提。比如说庞德这位,在自己投靠了曹操之后,为了避免

  • 刘备动不动为手下人封侯,但却唯独忘了这个人,难道是他故意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为什么不封侯,刘备一生中失去的三个大将,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真的忠于汉室吗

    身为帝王,臣子有功就得论功行赏。纵观中国历代统治者,成就霸业者,皆善用加官进爵这种手段笼络人心。譬如:西蜀刘备就没少用这个法宝,他前后给张飞、赵云、马超等多位将领封了侯,却独独留下了关羽。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刘备手下被封侯的人不在少数,前有张飞据水断桥,刘备将其封为了新亭侯。后有黄忠斩夏侯渊之功

  • 刘表坐拥荆襄九郡,为何不趁官渡之战的机会举兵袭击曹操后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表是怎样占领荆襄的,刘表怎么评价荆襄九郡,刘表死后曹操攻打荆州的事情

    作为八骏之一的刘表,单人匹马定荆州岂是好相与的;坐拥富庶荆襄九郡处于四战之地,不知道多少豪杰曾今打过荆州的主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坐稳荆州牧岂能是佛系之主?所以无论是史书上是否记载,刘表肯定打过曹操的主意。那么官渡之战这么好的机会,刘表没有趁机偷袭是在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具体原因如下:攻击距离远从荆州出

  •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是如何解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黄绢,黄绢是什么人物,曹操割须弃袍故事介绍

    屈原就不用说了,咱们先说说伍子胥。楚平王的时候,秦国和楚国和亲,秦国公主孟赢,和亲的对象本来是太子建,哪知道却被楚平王看好,楚平王偷梁换柱取了孟赢,并将太子建逼走,伍子胥的老爸伍奢,因为是太子建的老师,也因此被杀。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公子光当上吴王,就是吴王阖闾,吴王阖闾作为回报,让他带兵攻打楚国,

  • 秦始皇做兵马俑寓意何在?并不仅是去“极乐世界”,还有其他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的兵马俑是活人做的吗,秦始皇兵马俑的意义所在,秦始皇兵马俑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所以直到秦始皇在沙丘宫病逝,陵墓都没有修建完成,修建秦始皇陵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据悉,当初动用了七十万人修建此墓。虽然,此信息没有被完全证实,但足以看出秦始皇为修建陵墓花费了多少心血,可谓是耗时,耗力,又耗钱。陵墓之所以耗费这么长的时间,可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完美!秦始皇对于陵墓的要求极高

  • 曹操有一大批优秀谋士,但在赤壁之战中,为何无人看出火攻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赤壁曹操五大谋士,曹操赤壁大战之前有哪些谋士,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谋士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下江南,原本他有着一统全国的机会,却在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惨败,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曹操手下大批出色谋士,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却无人看出火攻计呢?我们先来看下赤壁之战前曹操手底下著名的谋士,包括程昱、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等人,当时郭嘉已经病逝,荀彧在曹操出征的时候,一直承担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都被三国演义给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赤壁之战有哪些资料,赤壁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详细史实

    在中国,他的故事上至倚仗而行的老人,下至流鼻涕的孩子,都能说出个一两件。不过,人们了解诸葛亮大多以《三国演义》为蓝本,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与《三国演义》中那个“半人半神”的形象,有些出入。说到《三国演义》,人们马上会联想到这本书里最有名的一次战役——赤壁之战。此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将曹操一

  • 君父,仲父,继父,《史记》记载自相矛盾,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的仲父是谁,历史上秦始皇生父,王立群讲述秦始皇生父之谜

    一、吕不韦的奇货秦王政继位时,年仅十三岁,由太后临朝听政,实权则掌握在吕不韦和嫪毐手里。《史记·吕不韦传》记载,吕不韦是卫国人,通过经商成为家累千金的大商人。因为六国传统互质,嬴异人在赵国当人质,地位尴尬,处境困难。有一天吕不韦遇见他,了解到他的情况,便把他视为奇货可居,想利用他来赚比经营珠宝更大的

  • 韩信最诡异的奇谋,相传为神灵传授,曾国藩直言:此计不可能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最诡异的谋略,历史上真实的韩信事件,曾国藩韩信

    唯独韩信打败龙且的战斗,一直被人所怀疑,甚至大将军曾国藩曾坦言:此计不可能存在。这就是著名的潍水之谋。 两军相逢 战国之后,楚汉争霸是中原大地上规模最大的战斗,不过不同的是,楚汉两国在一开始战斗力相差极大,刘邦几乎一直被项羽赶着走,每次战斗结束,刘邦都会元气大伤。在这关键时刻,韩信的出现挽救了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