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都被三国演义给骗了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都被三国演义给骗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44 更新时间:2024/1/10 14:10:18

在中国,他的故事上至倚仗而行的老人,下至流鼻涕的孩子,都能说出个一两件。不过,人们了解诸葛亮大多以《三国演义》为蓝本,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与《三国演义》中那个“半人半神”的形象,有些出入。说到《三国演义》,人们马上会联想到这本书里最有名的一次战役——赤壁之战。

此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将曹操一统山河的雄心打了个粉碎。并且,在这场战争中的几个故事,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第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按演义里的说法,在战役之初,吴军的箭十分的缺乏。

但是,当时的周瑜,却为了刁难诸葛亮,便把造箭的这一重要任务交给了他,使得诸葛亮拍着胸脯说“三日之内必能如数交付”。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那么,历史上可曾真的有过“借箭”一事?翻阅《三国志》,便有所了解,此事在历史上确有原型。不过,主角不是诸葛亮,事情也没那么神。

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的前夕,那天正是大雾,吴军的当家人孙权,亲率一支船队到曹操阵前侦察情况。而曹操,在发现吴军船队后,唯恐有埋伏,所以,不敢贸然派人出战。于是,他便下令弓弩手向吴军放箭,不让吴军靠近。

然而,吴军的船只却在短时间内承受了这么多的箭,便会出现一头重一头轻的情况。眼看着船就要沉了,在情急之下,孙权下令调转船头,让船头的另一面也承受一些箭,这才使得船只受力平衡。而船头调转过来后,孙权正好下令船队后撤,使得曹操看到此景,大呼上当。

而这,则是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借箭”并不是孙权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只是一时应急之举。而罗贯中,也许是看到了这则记述后,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素材,遂将其加工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那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是演义里另一个精彩的桥段,按照演义里的说法,当时的曹军多为北方人,擅长弓马骑射,不谙水战。

而曹操,为了图省事,在下长江之时将大军的船只首尾连在了一起,认为这样就可以无了。这样一来,大军在水面上也可以行走自如,不受羁绊。可是,一旦一只船起火,那么,所有的船只都会遭殃。而后来,曹操的南下大军,也正是因此失败的。

当然,将船连在一起,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与吴军短兵相接时,曹军直接参战的士兵可以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吴军想吃掉曹军一条船的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一点,演义里并没有提到,让读者误以为曹操的连船之举,除了任人宰割外,就是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蠢事,其实,也不尽然。

不过,黄盖诈降确实在历史上发生过,但是,黄盖在诈降之前,并未遭受到周瑜的“毒打”。在真实的三国历史里,黄盖诈降之时,直接就写了一封信,而上面,大概只是说了一些“江东小地方,难以阻挡贵军几十万人马,我不如顺应形势归顺了您”这类的话。

而曹操,从起兵到现在,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黄盖的这种情况,他是见得多了。所以,根本就没有怀疑,只是安排好时间地点,让黄盖直接带人过来就完事了。

第三个故事:借东风

在演义所描述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所用的火攻之计,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借助东南风。若是没有东南风,前期的所有准备工作,都等于白做。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黄盖在提议用火攻计对付曹操的铁索连环之时,并没有特别强调风向的作用,只说到自己诈降之后,趁机点燃曹操的船只即可。

按照相关文献的记载,在汉朝的时候,中国的风帆技术就已经非常发达了。当时,吴军所用的战船,都装备有能利用侧向风的风帆,并不是一定得有正向风才能航行。并且,周瑜黄盖等吴军将领,在长江一带纵横多年,他们早就摸清了此地的天气规律,确认这时候的风是能够被利用的。

另外,吴军可以事先将用来引火的战船开到上游之处,等到大战之时,这些战船就会顺着水流漂至曹军的船队之中。所以说,即使没有风力的作用,火攻之计依然可以成行。

如此一来,借东风一事并没有小说里所写的那么重要。

以上的种种推论,其实,都只能说是我们的一家之言,并不一定就代表着真实的历史。而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恐怕要穿越回去亲身经历一遍,才能知道。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绝不是小说里写的那样,诸葛亮挥挥扇子就打赢了。赤壁之战的失利,使得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战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的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更是得到了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而孙权,则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导致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除此之外,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不仅休养生息了五年,还在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也是因为此战,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雏型,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并且,对于此战李白有诗曰:

“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有诗曰: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可见,此战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之大。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书》、《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诸葛亮传》、《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君父,仲父,继父,《史记》记载自相矛盾,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的仲父是谁,历史上秦始皇生父,王立群讲述秦始皇生父之谜

    一、吕不韦的奇货秦王政继位时,年仅十三岁,由太后临朝听政,实权则掌握在吕不韦和嫪毐手里。《史记·吕不韦传》记载,吕不韦是卫国人,通过经商成为家累千金的大商人。因为六国传统互质,嬴异人在赵国当人质,地位尴尬,处境困难。有一天吕不韦遇见他,了解到他的情况,便把他视为奇货可居,想利用他来赚比经营珠宝更大的

  • 韩信最诡异的奇谋,相传为神灵传授,曾国藩直言:此计不可能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最诡异的谋略,历史上真实的韩信事件,曾国藩韩信

    唯独韩信打败龙且的战斗,一直被人所怀疑,甚至大将军曾国藩曾坦言:此计不可能存在。这就是著名的潍水之谋。 两军相逢 战国之后,楚汉争霸是中原大地上规模最大的战斗,不过不同的是,楚汉两国在一开始战斗力相差极大,刘邦几乎一直被项羽赶着走,每次战斗结束,刘邦都会元气大伤。在这关键时刻,韩信的出现挽救了刘邦。

  • 三国演义:赵云、马超联手能击败吕布吗?答案有些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超和吕布,前三国吕布后三国马超,三国演义赵云大战吕布

    原文中提到:“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

  • 喊着匡扶汉室的刘备,何不迎接汉献帝入蜀为帝,反而自己称了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如果统一会让位汉献帝吗,刘备为什么先一步迎接汉献帝,刘备对汉献帝的评价

    汉献帝退位之后,刘备为什么不迎接汉献帝来川蜀之地,反而选择自己当皇帝呢?有以下几点原因,导致刘备直接选择称帝。迎接献帝,刘备何以自处?时局的不同,当权者的考虑也自然会有不同。东汉末年之时,群雄逐鹿。汉献帝刘协因为李淮郭汜的叛乱,被迫逃出京都。曹操看准时机,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自己的地盘。便有了后来的"挟

  • 当年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人不是华佗,此人医术可能比华佗还要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欺骗了多少人,华佗真的为关羽刮骨疗伤了吗,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的过程

    说起“刮骨疗毒”,大家一般都会想起关羽和华佗。根据一些记载,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关羽不小心被一支飞箭射穿了左臂。后来,虽然经过治疗,伤口闭合了,但是,却留下了后遗症,每到下雨天的时候,他左臂的骨头就会剧烈疼痛。于是,关羽的幕僚们广招能治好他的大夫。几天后,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子来到关羽的营帐前。这名男

  • 汉朝为什么对匈奴穷追猛打?以德服人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对匈奴残酷无情,汉朝有多少人抵御匈奴,西汉对匈奴的态度有何变化

    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从汉朝初年白登山之围后,汉朝就默默地舔舐着自己的伤口进入了韬光养晦的低调发展期。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到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时期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能力。在庞大国力的支撑下匈奴来去如风的骑兵作战方式不再独有,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拉开了反击匈奴的大幕。从西汉到东汉,对于匈奴

  • 彭城战败后逃亡时,刘邦扔孩子,夏侯婴捡孩子,刘邦为何如此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兵败彭城逃跑去了哪,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逃向了哪里,彭城之战刘邦为啥能跑

    为了抓住自己生存的机会,他不惜抛妻弃子,在项羽扬言要煮刘太公时,刘邦却要求项羽别忘记分他一杯羹。刘邦不愧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行事风格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但是抛弃儿女这件事,却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刘邦在彭城战败,落荒而逃,逃亡的途中碰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这时候还精神正常,于是把孩子拉上马车一起逃跑。一路

  • 刘备一直以恢复汉室为目标,荀彧忠于汉室,为什么不去辅佐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中的荀彧为什么不去辅佐刘备,荀彧为什么不辅佐刘备,如果荀彧投降刘备会怎么样

    曹操准备进爵国公、加封九锡的时候,他不惜赶走元老荀彧,原因是荀彧当时站在汉室的那一边,劝诫他“不宜如此”,为此触怒了曹操。那么问题就来了,荀彧在《三国志》之中,是被评价为王佐之才的,又是一心以匡扶汉室为目标。既然他的目标明明是和刘备一样,都是尊奉汉室正朔,那为什么一开始,荀彧没有选择加入刘备阵营,而

  • 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他入蜀继续当皇帝,而是自己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为什么不接汉献帝,汉献帝与刘备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的汉献帝和刘备关系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刘家公司终于倒闭,汉献帝被迫让位于曹丕,公司的法人从此变更。这时候问题来了,如果说曹操是汉贼,是奸臣。但好人也没有死绝,大军阀刘备就以汉室后代自居,(据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为恢复刘氏基业贡献了毕生精。可谓是根红苗正、殚精竭虑。曹丕篡汉称帝,大

  • 明知大汉气数已尽,诸葛亮为何还要逆势而行,去辅佐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诸葛亮真能帮刘备一统天下吗,诸葛亮如何帮刘备三分天下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过程当中,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在选择机会。他们纷纷投靠自己所认为的明主,只不过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世界里面,每个人都在利用自己的谋略,向天下证明自己的才华。同为谋臣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选择来到刘备的阵营当中。在当时东汉末年的大纷乱当中,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