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初满人有十万骑兵,他们是如何灭掉明朝百万大军和百万义军的?

清初满人有十万骑兵,他们是如何灭掉明朝百万大军和百万义军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84 更新时间:2024/1/16 19:54:24

清军入关前后,总兵力在20多万人。

其中满洲八旗的军队大约 10万余人,还有蒙古八旗,和辽东汉人为主的汉人八旗,吴三桂带领的军队5万人左右,几方军队总共20多万人。

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数字不是绝对准确,但是总体上是没错的,那就是清军陆续吃掉了比自己多10倍的明军和义军。

为什么清军对以少胜多?原因有以下几个:

朝廷腐败

任何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他们都注意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负担,都反腐倡廉,整顿吏治。可是到了最后都难逃灭亡命运,这是历史规律,也是自然规律。

就像一碗饭,你不管是放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总有发馊变质的时候。秦汉唐宋,哪一朝哪一代都是如此,到了末期时,腐败盛行,积重难返,沉疴难消,开国皇帝转世活过来都没有救。

朱元璋对贪官恨之入骨,反贪力度空前绝后,用了剥皮抽筋酷刑,但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决定了腐败难以根除。

朱元璋为了防止太监专权,定下宦官不得参政的铁律。结果呢,从朱棣开始,太监就开始受到重用,太监专权现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毫不夸张地说,是太监玩死了明朝皇帝。

除了太监,朱元璋还担心丞相专权架空皇帝,杀了胡惟庸之后,废除了丞相制,实行内阁制。

内阁制的诞生,导致党争盛行,官员正事不干,集中精力搞内斗,让皇帝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内耗加剧让大明失去凝聚力,给外敌以可乘之机。

崇祯无能

明朝末期名将辈出,群英荟萃。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末那样,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

孙承宗、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吴三桂、陈奇瑜、曹文诏、左良玉、祖大寿不胜枚举。

他们很多人并非武将出身,但似乎天生就会打仗,个个满腹韬略、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但是崇祯不但不会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反而多疑残暴,排斥和滥杀忠臣良将。

崇祯在位十七年,不但换了五十个大学士,还撤掉了十一个刑部尚书,更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

可笑的是崇祯吊死煤山之前还不知悔改,没认清自己的缺点,却留下遗言说:“文臣个个可杀”、“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这样的皇帝,能指挥军队战胜清军吗?

制度弊端、军队战斗力差

明朝初期实行卫所制度,士兵和家属入军籍,谓之军户。

士兵在朝廷分配的公田里耕作,每月领到的粮食,足够一家人生活所需。

朱元璋曾骄傲地表示,不花财政一分钱供养,大明军队完全自给自足,当时卫所制度的施行,在明朝战胜元军、全国一统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卫所制度也有很多弊端,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显现出来。

一是“南人而北,北人而南”的更戍制度导致士兵逃亡军心不稳。

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南方人前往北方驻守,北方人前往南方驻守,初衷是士兵在本地的话,熟悉本地情况,容易勾结当地人造反。

但是该制度的弊端是南方人是适应不了北方寒冷的气候环境,而北方人也是适应不了南方的瘴气环境,造成所谓的“水土不服”的问题。

正如明代首辅杨士奇所言:“水土不相习,北人苦于瘴疠,南人苦于严寒,多至死亡”。

长此以往,士兵死亡和逃跑现象时有发生,军心不稳。

二是卫所制度中的京城班军制度,导致卫所空虚。

班军制度是将卫所的士兵轮流调往北京,操练军队,但时间一长就变味了。

随着时间的逝去,这些班军却逐渐变成了施工队,或修筑城哨、或建造城堡,被长期禁锢在京师,不能返回原地。

如此一来,其原地卫所军兵力空虚,无法维护稳定、守卫国门。

而且繁重的劳动,导致班军大量逃亡。

《明代的军屯》一书中所说:“役使军士当私差的,主要是镇守总兵等官,还有指挥千户、百户以及许多官豪势要。他们私下役使军士,耕种庄田,为他们樵采、治炭、开窑、烧造砖瓦、修筑私第、贩私盐等” 。

卫所军官多将卫军挪作私用,把他们当作赚钱工具,就是不让他们练兵。

长此以往,军纪废弛、战斗力下降,成为一群草包。

拖欠军饷,士兵丧失斗志

明朝中期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差,不是被太监控制,就是让奶妈掌握,或者被党争搞得焦头烂额。

他们的治国能力差劲,国家乱作一团。

再加上北方地区连年自然灾害,不必说屯田,就是许多民间的田地,都因连年干旱,颗粒无收,灾民遍地。

在此情况下,军队开支只能从国家财政中支出。

但是国家经济不景气,财政收支难以平衡,拖欠军饷现象严重。

崇祯二年二月十二日,崇祯帝要求户部统计上交拖欠数字,数字交上来后一看,傻眼了:

万历三十八年至天七年之间,总计拖欠九边饷银数达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馀两。

长期领不到军饷,士兵们衣食无着,有时候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典当兵器弓箭来度日。

严重的时候,内地士兵的弱者外出讨饭,沿街乞讨;强悍的直接哗变叛乱,加入农民军阵营。

辽东将领投敌卖城更是屡见不鲜,“人人有疑辽之心”。

在崇祯登基初期,袁崇焕还没出关,就发生了宁远兵变。

兵变之前,辽东巡抚毕自肃就对皇帝报告说辽东军饷不够,没多久,驻宁远士兵就因四个月没有发饷而哗变,把巡抚总兵等高级官员抓起来,痛打了一顿,后来还是官方向商人借了三万两银子,才勉强化解这次危机!

崇祯四年十月,孙元化孔有德率几千士兵携带火炮从登州出发支援辽东前线,这支队伍因为没有军饷,不得不沿途向居民索取粮食补给。

清军战斗力强、以一当十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争之王,骑兵的素质决定战争胜负。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军队多数时间都战不过游牧民族的军队。

游牧民族是马背上长大的,他们四海为家,能征善战,凶猛彪悍、狼性十足,总是冲锋冲锋再冲锋,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中原人属于农耕民族,有地有家产有恒业有老婆孩子,打仗有太多牵挂,缺少勇往直前、破釜沉舟的精神,所以清兵以一当十不难理解。

明朝没有养马基地,缺少优良战马

骑兵离不开好马,中原?对不起,没有好马。

游牧民族的马在天然牧场成长,天生就是良马,战斗力爆棚;

温室长不出大树,中原人造牧场养不出好马。

由于国家财政紧张,不仅没有牧场用来养马,还没有工资给牧民补贴。

种种原因,造成明朝军队战斗力低下,让清军以一当十。

更多文章

  • 朱高炽要把这个算命的拖出去斩了!算命先生:有本事你再等我19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说朱高炽是最有权势的人,朱高炽正史上到底有多牛,朱高炽当太子有兵权吗

    而朱元璋一生中也有多个儿子,但他最看重的莫过于朱标。在朱标出生后,他在培养朱标方面完全是当作自己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根本没有考虑过其他人。本来朱标也非常争气,能力与实力也很不一般,压得他的那些兄弟不敢有和他争皇位的勇气,对此朱元璋是非常满意的,后来还培养大将蓝玉只为了朱标登基后辅佐朱标。可以说,朱元

  • 朱元璋宴会上摔倒,大臣们“视而不见”,只有一人去扶反被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何诛杀朝臣,朱元璋被县太爷下令下跪,朱元璋真的诛杀功臣了吗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在公元1344年的时候,朱元璋的亲人相继去世,只剩下二哥和他相依为命。走投无路下朱元璋做了和尚开始了乞讨生涯,这痛苦的少年经历也养成了他小心疑心很重的性格。对待大臣心狠手辣,朱元璋能够成功不仅是因为聪明,更是因为在他身上有很强烈的攻击本能,和这样的皇帝共事,会真正体会到什么

  • 日本使用中国铜钱上千年,到了明朝,为何需要日本帮忙铸造铜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铜钱铸造量,日本为什么不铸造铜钱,明朝铜钱为什么这么多

    从秦始皇的半两钱开始,中国铜钱便流入了日本列岛,到了唐朝,日本更是大规模使用中国铜钱,日本政府也曾自行铸造过铜钱,但技术水平远低于中国,得不到日本贵族和平民的认可,几乎没人用。宋朝明令禁止铜钱出口,但挡不住日本人对中国铜钱的热爱,海上走私现象十分严重,再多的铜钱也能消化掉。宋朝推行的纸币交子、会子,

  • 此人祖坟冒白光,朱元璋亲自看了半天曰,竟然说出这等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祖坟真假对比,朱元璋祖坟被谁破坏了,朱元璋祖坟有白光吗

    从明朝的历史来看,明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王朝,喜欢杀人的杀人,软弱的非常软弱,喜欢女人的一心找女人,总的来说每一位皇帝的脾气性格都不一样,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王朝就这样被自己的子孙后代糟蹋,一点都不懂的珍惜,导致最后,由于皇帝的管理不当,造成的了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多的灾难,致使国家最

  • 明朝最猛采花淫贼,凭借这一招,竟在十年间犯案182起从未失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最狠的采花大盗,明朝采花大盗真实事件,古代最惨的采花大盗

    明朝有一个叫姓桑的浪荡子弟,史料上没有记载具体姓名,我们且称呼他叫“桑贼”。成化元年的一天,桑贼和自己狐朋狗友喝酒,觥筹交错间友人说起说邻县有一个奇人,擅长男扮女装,以女红绣花之名迷惑女子,暗地里祸害了不少名门闺秀,快二十年的时间里竟无一人发觉。桑贼一听立刻就来了兴趣,第二天收拾行囊就踏上了拜师的道

  • 宋朝骑兵为何数量越多战斗力越弱?关键在于质量,吃空饷吃得太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最厉害的骑兵,宋朝军队骑兵多少人,宋朝最强骑兵有多强

    但随着统一战争的进行和军队数量的增加,骑兵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吕陶说:“太宗皇帝削除憎叛,中外混一,始有三十余万之数。”嘉裕七年(1062),枢密院上奏:“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籍总六十六万六千,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天禧之籍总九十一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千。宋太祖开宝

  •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曾经和他相依为命的二哥朱重六最后过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朱元璋和朱世珍这两个名字,并不都始于元代,黎民一般取的是父母亲的年龄,可能取的是出世的日子。所以之前老朱家的名字就多为数了,比如他叫朱重八,而他上面的三个兄弟又分别叫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因家境贫寒,自幼缺乏自信,当乞丐的经历使朱元璋生性多疑,于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相继发生。历史上,朱元璋多疑残

  • 朱元璋为何要整有巨大家业的沈万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与沈万三,朱元璋坑沈万三一文钱,朱元璋为什么满门抄斩沈万三

    炫富招来了灭顶之灾据《留青日札》记载,当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与其弟万四(沈贵)在两浙豪富中首先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太祖军食,多取资焉”。但是贪得无厌的朱元璋却要“务罄其所有金”,想方设法来消耗他的家财。据董谷《碧里杂存·沈万三秀》记,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见他,给他一

  • 宋朝因没有幽云十六州,所以缺马?腐败才是真正原因,看完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为什么不放弃幽云十六州,宋朝为什么没有收回幽云十六州,宋朝一直没有放弃幽云十六州

    从地理和防御地区来看,建康府和镇江府的长江下游沿江地区集中了殿前司、马军司、建康都统司和镇江都统司的骑兵,骑兵数量在两万到三万之间,江州、池州各有一千多,荆襄防区一万,川陕地区一万多。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下游和临安附近聚集了大量的军队和骑兵,其数量远远超过荆襄地区与川陕地区的骑兵和军队数量。由此可以看

  • 朱元璋问少林寺方丈,朕需要下跪吗,方丈说8个字救了全寺人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拜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跪拜和尚,朱元璋跪在少林寺

    多年的流浪中,朱元璋似乎有了自己的远大理想,他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也许这就是他的命运,正在他发愁该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时,他的一位朋友写信邀请他。而这封信就是改变朱元璋命运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这封信,他投奔了郭子兴,开始从最基层的士兵做起,一点点被提升上来。从贫穷老百姓,变成了明朝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