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的一员大将,少为人知,若无此人,刘备很可能拿不下益州

蜀汉的一员大将,少为人知,若无此人,刘备很可能拿不下益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74 更新时间:2024/2/8 4:11:07

建安十十七年末,在益州北部葭萌驻扎不短时间的刘备,率兵南下,目标自然是成都,益州之战正式打响。

刘璋邀请刘备入蜀,目的是抗衡汉中张鲁,或者为益州拿下汉中,使之成为北方屏障。可刘备到了葭萌关便不再北上,硬是耗了近一年。刘备吃喝卡拿,愣是不办事,终于将刘璋的耐心耗尽。

建安17年,曹操打孙权,刘备急着回去支援关羽、孙权,刘璋却不放人。《三国志》记载的是张松的哥哥出首(告状)张松,说他是益州内奸,早已降了刘备,打算献出益州。这事不一定靠谱。

除非刘璋是真的白痴,否则放刘备入蜀能没一点防备?他想着让刘备和张鲁两败俱伤,哪知小看刘备的脸皮,最后没法了,趁着曹操打孙权的时机,将刘备消灭蜀中才是道理。当然这不过是我猜测,究竟刘璋怎么想,也只有问他本人了。

总之,刘备想回荆州,刘璋不同意,于是俩人在益州打起来。刘备自葭萌出兵,自北由南打。诸葛亮赵云张飞由荆州出兵,自东向西逆流而上,最终会师成都。

二刘首先交锋在涪城,刘璋也许小看了刘备,派遣的吴懿、冷苞、张任等人,被刘备迅速击败,中郎将吴懿投降,冷苞、张任等退守绵竹。

刘璋看吴懿这叛徒不行,又将成都令李严拜为护军,督绵州大军,说白了就是监视诸将,防止有人叛变。稍微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李严这人,除诸葛亮外,刘备唯一的托孤大臣。托孤大臣唯有君王的亲信才能担当,大概与李严献出绵竹有关吧。

李严坚守绵竹个把月左右,就开城投降。由于史料有限,刘备能拿下益州,真不知是靠军事实力打的,还是靠政治作用联合诸多刘璋的手下,从内部攻破的,也许二者皆有吧。

拿下绵竹,刘备就到了洛城,洛城距离刘备的最终目的地成都,不过50公里,胜利就在眼前。有了吴懿、李严的叛变,刘璋不再信任其他大臣,命他的儿子刘循防守洛城。这一下,刘备遇到硬骨头。

自葭萌出发,拔涪城、下绵竹,刘备用了最多不过半年时间,但被阻挡于洛城足足一年多,庞统就是殒命于洛城之战。刘璋仅仅被动防守吗?没有,他早已命扶禁、向存带着一万精兵,出成都向东,然后向北直指刘备后方的葭萌关。

扶禁、向存围葭萌一年多,按时间推算,恐怕在益州之战初期,刘璋就做了如此安排,正面以城池为防守,抵抗刘备主力,以扶禁为奇兵,抄敌人后路,正奇结合打刘备个措手不及。

刘备确实没考虑刘璋的打法,哪怕想到也无能为力,毕竟他兵力不多,主力在荆州,跟他入蜀的不过3万左右。用3万人打成都真不够,更别说再来个分兵把守。若扶禁等人同刘璋正面战场的军队汇合,刘备真的危险了。

扶禁等人赶到葭萌关的时候,此地守军不过数百人,1万对数百,又都是蜀人,想来应该好打,谁知道葭萌关居然挡了对方一年多。葭萌关守军将领就是名不见经传的霍峻。

霍峻是荆州人,家里是当地豪强大族,否则也养不起数百部曲。刘备占领荆州后,霍峻跟了刘备,成为入蜀的一员。

葭萌关防守战,没有详细资料记载,想来很不容易。葭萌关本来就是孤城,哪怕扶禁等人不围城,霍峻想得到补给想来很困难。

守城方借助城池、守城器械,挡住敌人不难,历史上以少数兵力守住城池的例子数不胜数。古代战争俩大功劳,一个是先登,首个登上城池(指的是突破、拿下),另一个就是斩将夺旗(可以算一个,也可以算俩)。

守城方能否守住,关键在于城中的人是否一条心,所谓众志成城,便是如此。霍峻若不能团结城中人,那么就真的是用数百人守城,若能拉拢葭萌百姓,才能保证城池不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城中百姓凭什么帮你一个外人?刘备、霍峻才来不过一年,刘璋治蜀多少年?若霍峻士兵多,还能强迫百姓守城,可数百人能强迫几个?霍峻能调动百姓,守住葭萌,靠的就是人格魅力。

人心是什么?人心就是在你落难的时候,百姓愿意同你一起赴死。这话或许过于片面,但对此时的霍峻,却再合适不过。

扶禁等人打了一年,毫无建树,不得已只能退去。扶禁也没想到霍峻数百人,居然敢出城追击,结果被霍峻砍杀一阵,狼狈逃跑。霍峻保住刘备后路,使得前方安全,等刘备和诸葛亮等人会师后,益州大局便已定了。

没有霍峻守住后路,扶禁等人同正面战场的军队汇合,刘备不一定会死,但恐怕只能往东方逃奔了。

刘备拿下益州后,霍峻因功封为梓潼太守,成为蜀汉实权人物之一。可惜三年之后,霍峻便因病去世,年龄不过四十岁。若霍峻或者,汉中太守的位置,或许能争上一争。

更多文章

  • 刘备攻打东吴是替关羽报仇,这个理由是编撰的?其实是有历史根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伐吴真的是为关羽报仇吗,刘备是在关羽死后几年打东吴的,刘备为关羽讨伐东吴

    事实上,在《先主传》中曾有说明,称刘备之所以会东征,是因为不满于孙权偷袭关羽,当时孙权得知这件事后,立即修书一封,前来请和,而刘备在盛怒之下根本没有听孙权的解释。而裴松之则在注释里成,刘备自东征孙吴而兵败之后,最终“愤耻发病”而死。而在诸葛亮与李严两人的传记中,荆州与夷陵时期的举动全无记载,推测他们

  • 关羽战败时,士兵四散逃离,赵云战败时,为何士兵奋起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赵云之战,关羽大战赵云完整版,关羽赵云黄忠能出五虎枪吗

    关羽是后人们供奉的一位历史人物,在隋朝时期,关羽就被皇帝供奉。时至今日,各地仍然有很多关帝庙。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刘备和张飞一起结拜,小说中的关羽是忠义的象征,即使是在历史上也是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关羽已经成为忠义的化身。现如今关羽已经被尊称为“关公”。任命对关羽都是具有敬重之情的,只不过在历史上,

  • 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却天降大雨,他为何不放箭?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为啥不放箭杀司马懿,司马懿与诸葛亮火烧上方谷,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失败的地理原因

    导语:三国时期精彩的战役很多,比如官渡之战,当时袁绍带着20万大军南下,而曹操手上能出战的士兵不过5万人,但最后曹操还是打败了袁绍而还吞并了他的领地。比如夷陵之战,刘备带着蜀中精锐尽出,而且还有2万武陵蛮精锐的帮助下,被陆逊诱敌深入后一把火烧毁了蜀军和他的梦想,刘备因此郁郁而终,陆逊的名气也让世人知

  • 孙权的废太子,被姐弟陷害,死于权臣之手,他儿子是东吴末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死后东吴的下场,历史上关于孙权的事件,东吴孙权的传说故事

    而孙权的长子孙登,是孙权钦定的继承人,也是江东臣僚百姓敬服的储君。此人孝友恭悌,礼贤下士,公忠体国,多次劝谏父亲要选拔贤能,远离吕壹的小人佞臣。可惜孙登英年早逝,孙登在去世前,还向父亲上表,认为三弟孙和性格平和温顺,而且孙和的母亲琅琊王夫人也是孙权的宠妃,所以向父亲推荐孙和担任东吴太子。古典美人琅琊

  • 《三国演义》张飞的武力值比关羽强?其实关羽在曹营时并没有吹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实力排名,三国中关羽和张飞谁强,三国演义关羽跟张飞是什么关系

    当时袁绍派出颜良进攻白马,曹操为解白马之围,他带着关羽、张辽与徐晃等人阻击颜良,两军交手之初,张辽等人不敌颜良,此时关羽拍马上前,直接将颜良斩于马下。等回到曹营后,众人纷纷称赞关羽武功了得,然而关羽却成自己这身武艺算不得什么,自己的三弟才是能够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人物,这不禁让人有些骇然

  •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假如不死,回西川会不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是因为大意失荆州而死吗,历史关羽失了荆州吗,关羽失荆州对历史的影响

    一、自古以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管是东吴还是曹魏,都没有因为大将失去关隘城池而被上锋斩杀的大将,大江很少的西蜀也不会开此先河,后来赵云与姜伯约对阵失利,带回之后,诸葛亮还曾为赵云失败寻找借口。关羽虽然驻守荆州后出现过一系列的失误,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但关羽之所以失去荆州,也与孙吴关系疏远有关,也与刘备

  • 此人被周瑜重用,曾吓退关羽,后世对他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羽和周瑜谁厉害,关羽周瑜关系详解,关羽与周瑜的消息

    导语:要说三国时期最受欢迎的武将,关羽肯定是不二人选。尽管他出身平民家庭,而且年轻的时候还杀人逃亡,但人才终究是人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投军并向世人展现了他非凡的能力。先是在虎牢关下秒杀华雄并帮诸侯攻破虎牢关,不久后又在官渡之战中斩杀河北猛将颜良和文丑,曹操因此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镇守荆州的时候凭借

  • 历史上,唐玄宗时代的太监高力士,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玄宗与高力士,唐代的太监高力士是哪里人,高力士与唐玄宗一样的年龄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被皇后韦氏毒死,韦后欲效法武则天,阴谋篡位。当时身为临淄郡王的李隆基发动政变,得到了宫中太监高力士的支持。公元712年,李隆基接受父亲睿宗李旦禅让,但却遭到了姑姑太平公主的竭力反对。高力士再次为李隆基密谋策划,先发制人,一举平定了太平公主之乱。高力士也因此青云直上,最后官拜骠

  • 魏征给李建成的一妙计,可保他登上皇位,如果被采纳死的就是李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征为啥要帮李建成,魏征为什么保住李建成,魏征李世民李建成关系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然。在高祖皇帝举兵攻伐天下的时候,李建成虽然被任命镇守于河东,但却在此期间凭借自己识人的才能与个人魅力,笼络了一大批能人志士辅佐其左右。再之后,无论是西河之战、潼关之战亦或是长安之战等几大战役中,李建成也都曾参与其中,并以出色的指挥得到了高祖皇帝的欣赏,其战略眼光也同样

  • 隋炀帝时期南衙禁军的建制,是否在隋文帝的制度上进行了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衙卫军与北衙禁军,隋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隋炀帝是怎么失去对军队控制的

    左、右监门府:将军,各一人,从三品;“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郎将,各二人,正四品下。校尉,各三十人,正六品下;直长,各三十人,正七品下。长史各一人,从七品上;司马,各一人,从七品下;录事,各一人,从八品上。仓、兵曹参军,各一人,从八品下;铠曹行参军,各一人,正九品上。行参军四人,从九品上。仁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