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备最开始是卖草鞋的,他刚出道时,起点很低,居无定所,手下武将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盖世虎将,但谋士却少的可怜,后来好不容易得到了盖世谋士徐庶,又被曹操使用诡计逼他离营而去。
而徐庶是个讲仁义的人,他在离开刘备时,向他推荐了隐居南阳岗的诸葛亮。几经创伤和风雨,势力一直没有壮大的刘备也意识到了自己手下的人才的缺乏,特别是超级谋士的缺乏,这是他被动挨打的真正原困。为此,他上演了三顾茅庐的感人故事,并成功请诸葛亮下山。
刘备万万想不到多年以后,诸葛亮和庞统都投入了他的帐下,成为他账下的首席谋士。刘备得到两位智囊一定可以平定乱世了,可事情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的发展,刘备并没有平定乱世,庞统更是在刘备进军西川的路上就不幸夭折,时年只有三十六岁。而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也并不能统一天下!
司马徽,号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的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但他被众人熟知,不是因为他自己厉害,而是因为他向刘备推荐了两大奇才诸葛亮和庞统,帮助刘备成就了大业。
当时,汉末很多名士看到天下大乱,正逢其时,都早早出山,各自投主建功立业去了;诸葛亮、庞统两个却一直隐居在山野田间,躬耕劳作,淡泊名利,不愿轻易投靠他人,如果不是司马徽与徐庶先后向刘备推荐了他们,这两人还不知要隐居到什么时候去。
刘备最终也没能“安天下”。至于原因,司马徽曾说过4个字:“不得其时”。时,就是天时的意思,司马徽向刘备安利了诸葛亮,转身却又叹道:“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但不得其时的何止是诸葛亮呢?刘备、甚至整个蜀国,都是“不得其时”的。益州被刘备拿下,刘备得法正与刘巴。蜀汉走下坡路是在关羽法正去世后,打天下虽有诸葛亮,但很容易有人钻蜀汉朝政的空子。诸葛亮确实有王辅之才,用27年时间辅助刘备重建江山,逆袭取得益州之地,帮助刘备成就霸业。刘备病逝后,他仍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倾其一生心血六出祁山,最终却没能消灭曹魏,54岁的他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陈寿赞他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也正是因为这样,司马徽在洞观天下局势,以及知晓徐庶和庞统两大弟子的处境后,在刘备请诸葛亮下山时,才会对刘备说了这样一句话,10个字: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道破了刘备最终没能统一天下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