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封的开国六公爵都是谁?其中有个人,爵位承袭到了大明灭亡

朱元璋封的开国六公爵都是谁?其中有个人,爵位承袭到了大明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64 更新时间:2024/1/19 10:08:34

卫国公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他的父亲邓顺兴是当地有名的正义之士,在元末也投身起义。后来邓顺兴战死,其部将由邓愈之兄邓友隆执掌。然而邓友隆也命途多舛,英年早逝,所以邓愈在十六岁那年就不得不率军奔赴抗元前线。

至正十五年(1355)春,队伍已过万人的邓愈决定加入朱元璋的阵营。朱元璋对他的军队和他个人都很满意,所以赐其名为''邓愈''。

往后邓愈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为其接连立功。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称王时,邓愈被任命为右御史大夫。大明建立后,邓愈被加封为太子谕德,后又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和卫国公。

洪武十年(1377),在邓愈病逝后,朱元璋追封他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可惜继承了邓愈爵位的长子后因李善长而受牵连,最终夺爵被杀。直到明世宗时,邓愈的五世孙才被续封定远侯,并把爵位传了下去。

宋国公冯胜

冯胜,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他与朱元璋手下另一员大将冯国用是兄弟,二人早年结寨自保,后来一同归附。

和其他起义豪杰相比,冯家弟兄俩最大的特征就是熟读兵书,懂得行军布阵。不过也许是太专心研究兵法,冯胜老是在胜仗中间穿插一些失误,也不太掂量得清政坛的一些危险,所以朱元璋既给过他太子右詹事、太子太师和宋国公等高位,也打过他板子,减过他赏赐。

洪武二十八年(1395),撞上了蓝玉案枪口的冯胜被赐死,他的爵位也被夺回。直到明思宗自缢,南明政权的弘光帝追封开国名臣,冯胜才被追封为宁陵王,谥号''武壮''。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盱眙(今安徽省明光市)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从见到朱元璋起就深得其喜爱,甚至曾得到朱元璋的许可姓朱。且待李文忠展露出自己的军事才华,朱元璋对他更加器重。

洪武三年(1370),李文忠被授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的荣誉,加封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并获得曹国公的爵位。洪武十六年(1383),李文忠去世,其子李景隆继承曹国公之爵。然而因为李景隆挡了靖难之役诸功臣的路,所以后来遭到弹劾,最终落得被削爵圈禁的地步。

鄂国公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凤阳怀远(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

他是穷苦农家出身,但不愿浑浑噩噩做一辈子农人,所以一直在苦练武艺。起初他在别人的邀请下入伙为盗,但他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出路。

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听闻朱元璋正在和州(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常遇春便前去投奔。

其实两人的初次见面并不和谐。常遇春兴致勃勃。而朱元璋以为他和其他来混口饭吃的人一样,没什么本事,所以冷眼相待。最后,看在常遇春身材魁梧又言辞恳切的份上,朱元璋还是将他留下了。

如果当初朱元璋真的拒绝常遇春,那他大概会连肠子都悔青。因为这可是在往后''出则摧锋,入则殿后,未尝败北''的常遇春!所幸朱元璋做了常遇春的伯乐,在称帝后就封其为鄂国公。

可惜洪武二年(1369),尚在出征的常遇春在军中因病暴毙,年仅四十。痛失爱将的朱元璋便只能再封赏常遇春的儿子。不过常家子弟远没有常遇春争气,后来皆因故被削爵。

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他大抵是明初功臣里最有名的一位,也是故事最跌宕起伏的一位。因为他是明初六公爵里唯一的一位文臣。

和武将相比,李善长这个文臣总是直接围绕在朱元璋身边的。他懂谋略,懂人心,也懂朱元璋是如何一步步利用手下的众人成为四海之主的。所以若是武将因兵权过大而陷入危机,那么李善长就是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朱元璋的忌惮。

因而即便李善长能凭借数年来的劳苦功高而被封为定国公,被朱元璋赞作大明之萧何,他最终也还是逃不开''大清洗''。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长全家七十余人被处死,留下的活口再也不能继承爵位。且因为李善长有此结局,他六公爵之首的位置也让给了原本排第二的徐达。

魏国公徐达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同为凤阳出身的农家子弟,徐达很早就和朱元璋成为了好友。

至正十三年(1353年),已加入郭子兴阵营的朱元璋回到家乡募兵,徐达欣然前往。自此,朱元璋的奋斗之路有了徐达这位老朋友的助力。

徐达虽然出身平平,但在军事领域颇具天资。所以在朱元璋的倚重下,徐达一路披荆斩棘,从一个小小的起义军最终成为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为吴王,徐达便为中书省左相国。洪武元年(1368)秋,称帝的朱元璋将徐达任命为中书右丞相。随后徐达与常遇春等人一同攻克元大都,灭亡元朝。

此后十余年,徐达以征虏大将军的身份又统一多地,为明一统天下立下大功。故而朱元璋命人在徐达的南京府邸左右各建一牌坊,即''大功坊''。然而朱元璋还来不及再感谢这位至交,洪武十八年(1385),徐达就因病倏然长逝。

因此朱元璋只得追封徐达为中山武宁王,赐谥号''武宁'',并许诺徐家后代三世皆有王爵之位。

难得老朱家这次守住了承诺。徐达作为开国第一功臣,配享太庙,并被尊为开国六公爵之首。他的长子徐辉祖虽因反对朱棣篡位而被削爵,但四子徐增寿的后代皆世袭定国公之爵,一直到明朝倾覆。

从六位开国公爵的境遇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确实有极为冷酷的一面,不然他也不会对李善长等人出手。然而他也还是有柔情的一面,不然这声名赫赫的六公爵怎会有后人传世,徐达一家又怎会出那么多代定国公?

更多文章

  • 薄姬晚上梦见苍龙缠绕肚子,刘邦听后大喜:“我来帮你实现 ”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与薄姬吻戏,薄姬和刘邦怎么认识的,大汉天下刘邦与薄姬

    在梦里,她梦到自己和神交合,而她丈夫正好看到妻子身上,正附着一条蛟龙。之后不久,刘媪就怀有身孕,生下了刘邦。刘邦出生后,身上有72颗黑痣,人们都夸赞他有天人之相。刘邦留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出生传说,其儿子也不遑多让。刘邦死后,他的嫡长子刘盈接替了他的皇位,成为了西汉第二位皇帝。然而,刘盈二十四岁就离开

  • 郭嘉是怎么知道司马懿会造反的?曹操为何没有除掉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郭嘉不死司马懿会篡权吗,司马懿曹操郭嘉战报,郭嘉是否让曹操杀司马懿

    郭嘉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最强的谋士之一,其在曹操身边屡献奇策,帮助曹操灭掉了袁绍、吕布等强敌,只不过可惜的是郭嘉的寿命并不长,如果郭嘉能够一直活着想必曹操很有可能统一天下,郭嘉不仅谋略过人而且非常有识人的才能,当初郭嘉就看出刘备心怀天下,曾建议曹操对刘备既不能杀又不能放,后期刘备果然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

  • 周瑜取蜀:筹谋多次的取蜀方略,未曾实施就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瑜取蜀益州能成功吗,周瑜简历,周瑜借取西川之名偷袭荆州战败

    《周瑜传》对周瑜提出方略是这样写的: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此时,从东吴的自身条件来看,取蜀已经有充分的条件:1、从

  • 东吴虽偏安一隅,但拥有周瑜和鲁肃,同样有争霸天下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鲁肃和周瑜谁是东吴第一人,如果周瑜不死东吴能一统天下,周瑜和鲁肃的对话

    之所以会有这种印象,首先就是人们潜意识里觉得,东吴就应该是俯首称臣的。因为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所建立的政权,相对而言都有一定的法理依据。前者的做法堪称是“简单、粗暴又管用”,皇帝都在我手心里捏着,自然是以正统自居了;而刘备也不遑多让,毕竟他的皇叔身份,是献帝都承认的。相比较而言,孙权在此方面就有

  • 张飞打不过吕布,还一直挑衅,没有关羽帮忙会输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飞能打得过吕布吗,张飞和吕布能打100回合吗,张飞关羽吕布赵云谁厉害

    说实话当时的虎牢关之时,关羽一刀斩下华雄的时候,就已经让刘备的名声高到了一个很可怕的地步,可是后面张飞再次出场向吕布挑衅好像有点多此一举,并且当时的张飞骂人的水平也是让人怒发冲冠,还好关羽跟刘备冲了上去,不然桃园的三兄弟就剩两个了。难道果真如此吗?好吧接下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当然了这些有很多都属

  • 诸葛亮五大发明,三个已经失传,最恐怖的神器,千军万马抵挡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十大发明的图片,诸葛亮发明了什么神器,诸葛亮最出名的发明

    三国时期,诸葛亮肯定是属于顶级谋士的,即使是在古代史上,诸葛亮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不可否认的是,诸葛亮对蜀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刘备病逝白帝城后,诸葛亮成为了蜀汉真正的掌权人。不过诸葛亮到死都没有篡位。这一点与曹魏的司马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司马懿在晚年时期就有了不臣之心,相比较来说,诸葛亮对蜀

  • 刘封是刘备养子,能力又很出众,为何刘备和诸葛亮要联手杀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为何赐死养子刘封,刘备为何没杀刘封,刘备是怎么杀的刘封

    可能有人会说,同样的是也出现在曹操和孙权身上啊,他们自己也有养子,为何这些人就没有惨遭杀戮呢?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具备可比性。因为从曹孙那边来说,他们的那些养子,主要还是想让那些沾亲带故或者有能力的人,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而刘封则明显不同。因为从刘备的角度来说,他当初在接纳刘封为养子的时候,很有一点不得

  • “得国最正,只有汉朝和明朝”汉明两朝,究竟如何打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和明朝哪个版图大,汉朝与明朝的对比,汉朝疆域与明朝疆域

    如今大家经常听说:得国正者,唯有汉朝与明朝。也就是说相比较其他王朝来讲,汉朝和明朝是得国最正的。清朝也总说自己是得国最正的,不过这肯定是不对的。我们之所以讲唯有汉朝和明朝才是得国正者,和其他王朝一对比就能够看出来。首先,秦朝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统一了中原地区,不过秦朝却做错了一件事情,就

  • 假如秦始皇未能统一六国,中国会和欧洲一样,有小国林立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家兴旺吗,秦始皇靠啥统一六国

    所以,有时候就在想,要是当初秦始皇没有做到一统六国,中国现在会不会和欧洲一样出现小国林立呢?可能会认为,中国还是存在战国七雄,再者六雄,不然就是八雄的局面。因为周朝已经灭亡了,经过很多年的沉淀,这些诸侯慢慢变成了真正的独立王国。这样看来的话,中国是可能像欧洲一样的小国林立。但其实也不会出现,主要原因

  • 因受猜疑从袁绍手下转投曹操,后成为诸葛亮最怕的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袁绍与诸葛亮谁更厉害,诸葛亮和袁绍能统一吗,诸葛亮为什么怕袁绍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会发现,曹操是最爱惜人才的一方诸侯。曹操一共颁布过三次求贤令。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不管人品怎么样,都会得到重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曹操在征战中,收获了很多人才。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本是袁绍的手下,因受到袁绍的猜疑,转投曹操,被曹操重用,后来成为刘备诸葛亮最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