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藤野先生是谁?鲁迅先生手下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藤野先生是谁?鲁迅先生手下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87 更新时间:2024/3/21 9:51:44

说到鲁迅小编就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人为了拯救我们,弃医从,哈哈这个也挺有意思的啊,后来也的的确确是达到了这种效果,鲁迅先生是不可多得文学家,唤醒了国人的不灭的种子,但是我们今天不说鲁迅,我们说说这个鲁迅曾经笔下写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给人的影响就是好好先生,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呢?藤野先生的结局又如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鲁迅一生各种“横眉对千夫指”的文字里,《藤野先生》却是充满记忆温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的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段求学日本的青春时光,看似平淡的叙述里,满是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那些藤野先生认真为青年鲁迅“改讲义”的桥段,那张写有藤野先生“惜别”二字的照片。深深的师生情谊,也曾叫多少在语文课堂上读到此段的中国孩子们,唏嘘感慨不已。

而写下这段文字,也并不止是鲁迅先生一时心血来潮,相反更凝结了他半生的思念。当他的日文版文集要在日本出版时,他还多次嘱咐出版社,一定要把《藤野先生》收录进去,只愿恩师能够看到。他还多次委托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鲁迅,依然念叨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

未能再见藤野先生一面,终于成了一代文豪鲁迅,临终前的遗憾。

但是,那时鲁迅不知道的是,他挂念一生的恩师藤野先生,当时其实依然健在。

之所以,鲁迅多年寻不到藤野先生,是因为这位可敬的老师,人生也遭遇了重要变化。在鲁迅离开日本七年后,即1916年时,曾是鲁迅母校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教师的藤野严九郎先生,却早已离开讲台,回到家乡下番做了一名医生,后来还开设了自己的医院。

为什么不再做教师?在他后来《谨忆周树人(鲁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当时的日本学校,狂热思想膨胀,恶骂中国人更是成风。对于从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且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来说,这样的歪风,他当然忍不了。军国主义思想弥漫的日本,已经容不下藤野先生这样的好老师。

而在鲁迅去世一年后,随着鲁迅作品在日本的流传,藤野先生也终于知道了爱徒的下落,他惊讶地得悉,当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国学生周树人,已成立中国家喻户晓的文豪鲁迅先生。他更没想到,自己为这位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竟能令他铭记终生。当闻知此事的日本记者,给藤野先生展示了鲁迅先生去世时的照片时,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当场挥毫泼墨,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几个大字。一段中日师生的友谊佳话,就此定格。

虽然在当时,这段师生情谊,也被许多日本媒体报道,但对照一下那个时代就知道:那个日本疯狂发起侵华战争,战火燃遍中华国土的苦难岁月里,整个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侵略扩张的妄想中,又有几个人关心这桩“中日美谈”?藤野先生本人,更对这场战争深恶痛绝,甚至发出过一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愚蠢的事情,这样的战争必需马上停止”。

可那时候,这番清醒的话,在日本又有谁听呢?藤野先生的长子,也死于这场战火之中。而藤野先生本人,也在1945年8月11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夜,含恨与世长辞。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顺利进程,生前知名度有限的藤野先生,在日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与鲁迅先生的友谊,也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津津乐道。中日建交后,日本掀起了研究藤野先生的热闹,鲁迅的名作《藤野先生》,也在日本持续走红。1990年7月,日本芦原町(藤野先生故乡)立起了一座“藤野严九郎和鲁迅先生的像”,半生思念与友谊,就此缩影。

这一段让人唏嘘的历史,是20世纪中日关系的生动见证。藤野先生的那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对于今天的日本,依然有着聋发聩的意义。

而抛开历史的恩怨,更值得后人记取的,却是一位作为老师的藤野先生。

那篇曾影响了多少中国孩子的《藤野先生》,读者们铭记的,是一位对青年鲁迅关照有加的藤野先生。但如此“关照”,在藤野先生看来是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周君对我所做的一点点照顾特别感激在心,为此还把我做为恩师写在文章里,朋友谈”。在藤野先生眼里,这些只是“一点点照顾”,是作为教师的应尽职责。这样一位好教师,又如何不叫鲁迅先生,用半生来思念。

只有这样的教师,当得起这般超越时间的师生情,只有这样的师生情,才造就了堪称栋梁的鲁迅。

这个简单且永不过时的道理,对于近日多少师生家长,相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藤野严九郎简谱》、邵建新《藤野先生传到日本后》、团结报《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后后》、张保宁《〈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

更多文章

  • 乾隆时期同样有很多皇子,为何没有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乾隆,九子夺嫡

    康熙去世后,他的儿子们纷纷争夺皇位,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弄得皇族兄弟之间骨肉相残,后来雍正最终登上了皇位,可是让人奇怪的是,乾隆时期同样有很多皇子,为什么乾隆时期却没有发生“九子夺嫡”的现象呢?其实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简单的。皇权集中:清朝自顺治入

  • 揭秘:大玉儿多尔衮的爱恨情仇与孝庄太后下嫁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多尔衮,孝庄太后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句诗是抗清名将张煌言所写,而诗句里面说的太后则是一位对清朝有着重要影响的女子孝庄太后。熟悉清朝历史的都知道,孝庄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对满清入关之后清朝的统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可对于孝庄来说最令人想要

  • 此女常年“不洗澡”,为什么康熙却十分喜爱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康熙,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清朝历史上最重要的女人之一,孝庄皇后的陪嫁侍女,虽然只是一个侍女,但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堪比孝庄,她一生经历清朝五代,可谓是一本“历史书”,还是康熙最早的老师,如果没有她的存在,康熙或许不能成为千古一帝,她深受康熙的喜爱,但却终身未嫁,到底是为什么呢?苏麻喇姑从后金开

  • 刘邦为什么会立刘盈为太子,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西汉,刘邦,汉惠帝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秦朝以后的又一个统一王朝,作为皇帝的刘邦一样面临立太子的选择,按照惯例,应该立嫡长子为皇储君,可当时的刘邦非常迷恋后来娶的戚夫人,就不愿意立嫡子刘盈为储,想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此举被满朝大臣的严词拒绝,令刘邦十分烦恼,还是执意要立如意为太子。史书记载,是

  • 董卓临死前的一句话,竟然成为现代流行用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东汉,董卓

    董卓是引发三国乱世的罪魁祸首。他杀了十常侍,结束了东汉外戚与太监之间的斗争,废少帝,立献帝,并顺利接管了东汉朝廷。董卓上台后,他的本性暴露无遗。世界各地的人都对他非常不满。各界人士共同攻击董卓。袁绍当选为讨伐董卓的诸侯大军盟主,但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武艺高强。在“三国演义”中,

  • 曹操杀死吕布后,为何没有霸占貂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曹魏,曹操,吕布,貂蝉

    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江山如画,既有悍将战场厮杀,也有军事运筹帷幄。这是一部男人的历史,但同样也是一部女人的历史,毕竟三国时期很多奇女子都一一展现了她们的风采。回眸之间,尽是风情,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到这些奇女子,就不得不提到貂蝉了,民间传说貂蝉原名为任红昌,从小就十分漂亮,后

  • 刘备有个癖好袁术听了嗤之以鼻,孔明见了倍感丢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在三国的主要都有各自的个性,也有各自的癖好。比如说曹操喜欢人妻,吕布喜欢杀干爹,周郎喜欢修曲,这些有的高大上,有的则是难以启齿。刘备作为三国演义中的正面人物他也有一个癖好,这个癖好让袁术嗤之以鼻,就连诸葛亮看了也感到丢脸,然而老百姓看了无不觉得刘备接地气实在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出场的时候是一个卖草

  • 刘备为何能成为一国之君,原因出在他的用人之道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提到三国,想必很多喜欢历史的人都会兴奋起来,因为在三国当中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故事,也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人物,并且这些故事这些人物都非常的有意思,可以说他们能够给我们很大的乐趣,也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就比如刘备,他本来是一个已经没落的皇族,已经沦落到了去卖草鞋的地步,但是之后又成为了一国

  • 她是汉献帝的皇后,她在三国之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东汉,汉献帝,曹节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今天小编说的这位献穆皇后曹节,她的父亲正是曹操。(213年)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入宫中,封为夫人。(214年)并封为贵人,曹操废掉伏寿皇后,

  • 诛吕行动刘襄立下大功,为什么大臣反而选择了毫无功绩的刘桓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西汉,刘襄,汉文帝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朝政由她的侄子吕产、吕禄把持,这引起了开国功臣、刘姓宗室的不满。于是,周勃、陈平等人发动政变,除掉了吕氏外戚集团,这就是西汉历史上的所谓的“诸吕之乱”。然而,西汉第一任皇帝既不是功勋卓著的齐王刘襄,也不是辈分极高的楚王刘交,而是毫无功绩的代王刘恒!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