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为什么给人感觉清官那么多?真相却是这样的

清朝为什么给人感觉清官那么多?真相却是这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47 更新时间:2024/1/5 19:57:01

翻开中国历史,就能看到奇怪的一幕,即:谈到明朝清官,翻来覆去就海瑞等少数几人,相反贪官非常多,但谈到清朝清官,却是一说一大堆,比如汤斌、于成龙、孙嘉淦、施世纶、刘墉、曾国藩等,前前后后至少10多个广为流传的。

其实,不仅明朝给人印象贪官众多、清官稀少,而且汉唐宋元都是如此,唯独清朝给人清官多的感觉。那么,为啥清朝的清官如此之多?

需要说明的是,清朝和明朝官员俸禄一样,而且明朝物价较低,清朝物价较高(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导致货币贬值),反正清朝官员靠死工资,基本上别想让一家人小康生活。

首先,清朝历史上的某些清官,是不是真清官?

受清宫剧戏说的影响,原本并非清官之人,如今堂而皇之的成了清官,最典型的是刘墉。

刘墉名气非常大,鼎鼎大名的刘罗锅就是他,但刘墉爷爷刘棨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刘统勋。鲜为人知的是,刘墉当官不用参加科举,而是直接参加殿试,最后成绩还算行,但真正起家是靠主动掀起的文字狱(本已平息,却被刘墉又挑出),从而得到乾隆欣赏。

当然,官三代也有一颗清廉的理想,不能因此否定刘墉清廉,然而刘墉北京居所的驴肉胡同(礼士胡同),简直豪到天了,清朝人也看不下去,留下“(刘墉)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的记载,真正清廉之人,能在北京二环之内置办如此房产?

更为夸张的是,刘墉用的纸张,都布满了金丝。演和珅出名的王刚,在鉴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令人捧腹:“这老东西,骗了我这么多年!”

其实,不仅是刘墉,清朝还有一些官员,比如施世纶、李卫田文镜等人,要么是官后代,要么是捐官出身(花钱买官,岂能不捞回来),即便他们不贪,不会利用手里权力,让家族得利?因此,宣传他们是大清官的人,真不怕天打雷劈!

其次,清朝清官有没有宣传,或者夸大的嫌疑?

翻开中国历史,会看到有趣的一幕,除了清朝皇帝,其他王朝的皇帝,鲜有夸赞官员清廉的。海瑞够清廉吧,万历皇帝夸他是清官了吗?没有,海瑞清廉是真清廉,靠的是身体力行,从而形成天下共识,但清朝的清官,往往需要皇帝盖章确认一下。

康熙称赞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吏”,称赞张伯行是“居官清正,天下所知,为天下清官第一”,称赞施琅儿子施世纶(做官起点是泰州知府,一生都是肥缺)是“江南第一清官”,嘉庆称赞朱珪“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所以这些人就此名垂中国清官史。

当然,不是说于成龙、张伯行等人不是清官,而是说康熙给予的名头,是不是太过了?毕竟,于成龙也好,张伯行也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

至于其他王朝的清官,其实也很多,比如汉朝张汤,明末袁可立等人,只是缺少宣传、缺少皇帝金口罢了。

第三,为何清朝满蒙无清官,反而汉人多清官?

翻开清朝的清官榜,就会发现这些寒酸的清官,无一例外的都是汉人,而没有满蒙官员(包括入关之前的汉八旗,后加入汉八旗的汉人不算),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人家入关是来享福的,又岂能吃苦?至于为何都是汉人,除了老实人、不会贪等之外,还和文人追求有关。

古代官员的追求,可以用“修身齐家平天下”来概括,但清朝独特的政治生态,只准文人修身齐家,却不准治国平天下,因为这是清朝皇帝才能干的事情。康熙时期,甚至把解释儒家经典(即道统)这样传统的士大夫事业,也给拿走了。既然如此,清朝官员如何才能出名?

写文章,有文字狱风险;平天下,皇帝又不让干;骂皇帝,可能立马被砍.......于是,一些喜欢博取名声的士大夫,大概只能做清官了。只要身子受点苦,肠里没油水,却可以留下千古美名,这也不算错。大清官汤斌、孙嘉淦(gàn)等人,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清朝之所以给人印象清官多,未必是真的多,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不负责任的清宫剧,将刘墉、纪晓岚等刻画成清官形象,还有康熙的评价,直接拔高了这些清官的历史地位等。总而言之,每个朝代清官都不少,只是清朝的会宣传,后人会赞美罢了。

标签: 清朝清官

更多文章

  • 秦朝的制度到底是什么样,为什么会有“百代都行秦政法”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秦始皇,秦朝制度

    俗话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人们对第一名的关注度要远远大于第二名或者第三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实从建立到灭亡,这个王朝具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它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却仅仅只有15年,可以说是短命而亡。不过它却为后世历代王朝留下了3

  • 水镜先生为什么说诸葛亮错过了绝佳的下山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东汉,司马徽,诸葛亮

    一提起诸葛亮,我们都会感叹他是智慧的化身,是谋士的代表。而在三国中,这样的智者和谋士却多如牛毛,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诸葛亮的师傅水镜先生司马徽便是一位世外高人。司马徽又称水镜先生。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他有三大特点:一是

  • 司马懿“阴养死士三千”政变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曹魏,司马懿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混战,最后成了个三国鼎立的局面,没成想到了后期被司马家给摘了桃子。曹蕊临死前,是让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结果曹爽渐渐的架空了司马懿,夺了他大将军的权利,司马懿成为无权无势的太傅。司马懿当然不开心,但是老狐狸自然不会轻易的表露出来,反而是装病来麻痹曹爽,果然曹爽上当了,逐渐的放松了

  • 胡亥登基后对兄弟姐妹疯狂屠杀,为什么会唯独放过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胡亥,子婴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不可否认他是伟大的,作为千古一帝的人物,秦始皇一生最大的败笔在于立嗣方面,前210年,秦始皇死在第五次东巡的路上,当时跟随自己一起的是二公子胡亥,而长子扶苏却跟蒙恬在守长城。秦始皇去世时,并没有确立太子,但他留下一封给扶苏的信,信中内容是要扶苏继位,然而赵高却联合李斯

  • 赵高算计了一辈子,为什么子婴上位之后却算计不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朝,赵高,子婴

    赵高为了最高权力,不断的算计,首先算计了李斯,让李斯和自己联合立胡亥为皇帝。然后算计扶苏,结果扶苏太孝顺,一道圣旨,扶苏不管真假,立刻自杀。第三,算计了蒙恬一家,因为蒙恬是扶苏的支持者,为了消灭扶苏的余党,他肯定要下杀手。第四,他算计死了很多的皇子皇女,让秦始皇差一点就绝后了。第五他算计了李斯,为的

  • 揭秘庞统与诸葛亮的名声为何如此之大,只因他死的太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东汉,蜀汉,庞统,诸葛亮

    公元201年,刘备弃袁绍而投奔了荆州的刘表,就此栖身于荆州。虽然刘表在刘备投奔之初对刘备非常信任,他曾派出刘备攻打许都,但由于刘备在荆州声名远播,荆州有名之士多有来投,刘备就此遭到了刘表的猜忌和冷漠,因此刘备在随后的六年时间里碌碌无为。就在刘备一筹莫展,希望找到一个人来指明方向的时候,他得知此处有位

  • 汉朝公主在和亲途中创立的名族,塔吉克人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西汉,公主,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是中国一个很著名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这个民族被誉为“高山之鹰”,族中的许多男子都参加军队,驻守在边塞,世代守护着自己的祖国。尽管塔吉克人属于欧罗巴人种,且世代居住在西域地区,但高原塔吉克族却始终将中国当成自己的故土。高原塔吉克族的这种情愫有

  • 为汉朝殚精竭虑的张良,论功只能排六十二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西汉,张良

    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要从汉朝当时的大背景进行分析,刘邦是一个市井小民,说实话,眼光见识其实并没有多广,当时,汉朝建立以后,开始论功行赏。在这个战争的年代,说实话,武将的功勋战绩应该显示的比较直观一点。毕竟在百姓,还有君王的眼中看到的是武将在前面厮杀打出来的江山。所以,在论功行赏时,武将的功勋一般都会很高

  • 刘邦称帝后,为何不杀心狠手辣的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西汉,刘邦,吕雉

    在经历了四年楚汉争霸后,中国人口从四千万锐减到两千万,汉高祖刘邦在残酷的秦末纷争中获胜,创建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大汉王朝。刘邦称帝之后,曾经协助刘邦击溃项羽的各路异姓王们被逐一剪除。其中在诛杀韩信、彭越等事件中,刘邦的皇后吕雉表现的极端残忍,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心狠手辣女魔头的形象。刘邦死后,吕雉公然违背

  • 赵云单枪匹马可抵十万雄兵,戎马一生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蜀汉,赵云

    三国演义中最让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两军厮杀时的场景,那个年代能打仗的将军更是受人追捧,就像刘备说的那样,得以良将可以抵得上十万雄兵,并不是说真的可以一个打十万个,而是说一个良将的作用非常的大,甚至可以比得上十万兵马的作用,但是有一人真的可以以一敌数万敌军,那就是赵云。赵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