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霸主齐桓公,死去六十七天无人收尸,原因是宠信了这几个变态

一代霸主齐桓公,死去六十七天无人收尸,原因是宠信了这几个变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52 更新时间:2024/1/24 16:13:16

01

易牙齐桓公最宠的近臣,他受宠的主要原因,是擅长菜品调味,烹饪技术高超。

王充在《论衡·谴告》里这么说:狄牙(易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成,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

意思是说,易牙使用水、盐、火,就能把饭菜调和得酸咸适度、美味可口。用单一的水、盐、火就能调味,这是我们这些离开调味料就不会调味的人无法想象的,这也是易牙又被厨师称为祖师的原因。据说,鲁菜鲜咸脆嫩的独特风味,最初的形成就得益于易牙的烹饪技术。

易牙不仅调味一流,他还将烹饪和医疗相结合,做成药膳,这应该就是当今食疗的先驱。

长卫姬是齐桓公的妾氏,不仅长得貌美如花,人还非常的聪明,深得齐桓公的宠爱。长卫姬生病后茶饭不思,没多久就瘦若枯柴。

齐桓公看到爱妾病的严重,非常着急。易牙眼见自己巴结主子的机会来了,便精心做了几道药膳,没想到长卫姬闻到药膳胃口大开,从此便开始吃饭,身体逐渐好了起来。这样一来,齐桓公和长卫姬便更加宠爱易牙。易牙凭着自己精湛的厨艺,成了宫中最受宠的厨子。

[var1]

02

易牙备受世人唾弃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最为残忍“杀子以适君”,第二个就是对主子背信弃义。

关于“杀子以适君”,《管子·小称》中是这样记载的:齐桓公曾对易牙这么说:“惟蒸婴儿之未尝”。

齐桓公说:“我除了蒸婴儿没吃过,其他都尝遍了。”这话本来是开个玩笑,一般人听了也就一笑置之。但是,这话易牙听了却没当笑话,他把此话当成了巴结主子的一次机会。而齐桓公也没想到,自己一句玩笑,竟然要了一个幼儿的性命。

易牙回去以后,就开始琢磨蒸婴儿的事。调味料他不担心,关键是原材料婴儿去哪里找。就在易牙苦思冥想的时候,他三岁多的孩子欢快地跑过来(一说四岁)。易牙看到儿子,心里一颤,随即眼睛冒出恶狼般的绿光,原材料有了!

第二天,易牙给齐桓公奉上一道美味佳肴。齐桓公尝了一口,鲜香嫩滑,美味无比,他对易牙的厨艺大加赞赏,并问易牙是什么肉做的。易牙说:“这就是您一直想要品尝的蒸婴儿。”

易牙的话不亚于惊雷,把齐桓公镇住了。他没想到一句玩笑话,易牙竟然真的蒸了婴儿给他吃。强忍着涌上喉咙的婴儿肉,齐桓公问易牙,婴儿是哪里来的。易牙告诉齐桓公是自己三岁多的儿子,齐桓公心中又是一沉,他向易牙摆了摆,让他下去。

齐桓公坐在那里半天没缓过神来,这易牙的心也太狠了,竟然把自己亲生儿子杀了烹煮。可转念又一想,易牙为了自己能把亲生儿子杀了,这是对他有多忠心啊。随后,齐桓公对易牙更加的宠爱。

[var1]

03

《管子·小称》中还有一段记载: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饮酣,桓公谓鲍叔牙曰:“阖不起为寡人寿乎?”鲍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使管子毋忘束缚在鲁也,使宁戚毋忘饭牛车下也。”桓公辟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无忘夫子之言,则国之社稷必不危矣。”

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个人在一块喝酒,喝到兴头上,齐桓公便对鲍叔牙说:“你为什么不给我祝酒?”鲍叔牙捧着杯子站起来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逃亡的日子,管仲不要忘了被绑在鲁国的时候,宁戚不要忘了在车下喂牛的时候。”桓公听了,赶紧起身对着鲍叔牙就拜,他说:“我与两位大夫不会忘记今天夫子说的话,齐国的江山社稷就不会有危险。”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好了伤疤忘了疼。齐桓公毕竟也是一介凡人,凡人有的弊病,他一条也不少。后期他早就忘了鲍叔牙的这些话,只知享乐,忘了最初,这也是导致他走向死亡的原因之一。

《管子·小称》中还有一段描写,那就是管仲病重,齐桓公去看望他,并询问谁可以代替他做国相。

在鲍叔牙被管仲否定后,齐桓公问易牙可不可以做国相。管仲是这样回答他的:“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

管仲说:“易牙为了讨好您,不惜杀了自己的儿子,人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他对儿子都这么狠毒,怎么会爱国君您呢?”管仲接着说:“您贪恋美色又善嫉妒,竖刁就投其所好自宫,去为您管理后宫。是人没有不爱自己身体的,他连自己都不爱,他又怎么能爱您?公子开方,齐国离卫国也就几天的路程,却十五年不回家看望自己的爹娘。这世上没有不爱自己父母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这样的人能爱国君您么?这些人做的事都不符合人之常情,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所以,都是不可亲近的人。”管仲直言,如果宠信这样的人,国家必乱。他劝说桓公辞掉易牙、竖刁、公子开方和堂巫,齐桓公答应了。

[var1]

04

管仲死后,桓公便辞掉了易牙、竖刁、公子开方和堂巫四人。但是辞掉几个人后,桓公觉得很不适应。易牙不在,他觉得食之无味,竖刁不在,他觉得后宫一切都混乱了,堂巫不在,自己生了怪病没人能治,开方不在,朝政都没有以前有条理了。齐桓公说:“圣人也不会没有错误吧?”于是他把管仲的劝阻丢到脑后,恢复了四个人的官职,很快,这几个人便包揽了朝中大权。齐桓公觉得有了他们的辅助,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但却没想到,正是自己这一决定,为自己掘好了死亡坟墓。

历来,没有几个王子不想坐上高高在上的王位。所以,做君王的都会尽早立下继承人,以断绝其他儿子的想法,减少他们之间的争位大战。齐桓公起先立了孝公昭为太子,但是,因为长卫姬是自己的宠妾,他对跟长卫姬生的儿子无诡也非常的宠爱。这让长卫姬和无诡看到了希望,长卫姬通过竖刁向桓公送以重礼,想让自己儿子登上君位。齐桓公也有心想让无诡继位,但因先立孝公昭不好随意推翻,才没有直接废了太子。

齐桓公的思想不坚定,让其他几个儿子都看到了希望,他们蠢蠢欲动,都想爬上高高在上的王位。朝中也分成了几个帮派,各自拥护自己想要推举的王子。

王子争夺太子之位的战争愈演愈烈,易牙、竖刁欲推无诡,开方支持公子潘的派系最为强势。他们趁桓公生病之时,竟然堵塞齐桓公住的宫门,筑起高墙,使宫内宫外不能相通,把生病的齐桓公围困在房中,不仅没人侍奉,连一日三餐都没人送。

[var1]

05

有一个宫女,趁人不注意,偷偷爬进宫里去看望齐桓公。齐桓公问她:“我又饥又渴,没有人送饭送水,这是为什么?”宫女告诉齐桓公:“易牙、竖刁、堂巫还有公子开方,他们四个人都把齐国瓜分了。公子开方已经把七百多舍的土地和人口都送给了卫国,道路已经堵了十多天了,哪里还有什么食物啊。”

听了这话,桓公羞愧异常,他说:“嗟兹乎!圣人之言长乎哉!死者无知则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绝。死十一日,虫出于户,乃知桓公之死也。

齐桓公说:“唉,原来是这样啊,圣人说的话真的很高明啊!如果我早死了不知道这一切倒还好,但现在我知道自己将死原来是这个原因,我有什么颜面见地下的仲父啊!”说完便拿过头巾把头包裹上死了。十一天后,齐桓公的尸体生出蛆虫,从门缝里爬出来,人们才知道他死了。(另一说法是被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互相攻打,导致宫中无人,老爹的尸体躺在床上整整六十七天无人管(十月份去世),直到公子无诡登位后,才装殓了尸体,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来年八月,齐桓公的尸体才入土为安。

桓公有十个儿子,相继有五个儿子坐上王位,无诡被齐国人杀死后,太子昭做了君王,这就是齐孝公。十年之后孝公去世,他的兄弟又开始为皇位大战。而齐国也从那个时期开始走向衰败,一代不如一代,直到被田氏取代。

一代霸主齐桓公,因为暮年昏庸,任用奸臣,导致国运衰败,犹豫不决,导致诸子相争。最后落了个饥饿而死,蛆虫爬身。而齐桓公的那三个宠臣,据说易牙在无诡被杀后,选择去鲁国做了厨子。竖刁在宋襄公的军队攻入齐国时被剁成了肉泥。公子开方支持齐昭公,因为齐孝公继位选择了退出齐国朝政。齐孝公死后,他帮助齐昭公杀死齐孝公的儿子,夺取王位后做了齐国国相。

但世事难料,齐昭公没想到,他死之后重蹈了哥哥齐孝公的覆辙,被弟弟公子商人,也就是齐懿公夺了君位。而拥护他的开方结局不得而知。但一朝皇帝一朝臣,开方是齐昭公的宠臣,加之齐昭公死后史册中便没有了他的影踪,开方在齐懿公夺位战中被杀,也极有可能。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秋果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跟着孩子学古文—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到底啥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桓公鲍叔牙管仲对话,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管仲齐桓公之间的故事50字

    上课时候老师说:说到了齐国,那么你都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呢?同学们纷纷答道:鲍叔牙、管仲……这俩人我之前也听过,但是不知道是干啥的[var1]今天抽空科普了下,好跟孩子讨论讨论,在这里讲给你们听听加深下我的印象,大家在帮看看我讲的对不对话说当年齐桓公(姜姓、名小白,不是江小白哈)的哥哥齐襄王再位时,荒淫

  •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山海经》的角度看,为什么更让人们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禹治水的四个神器,山海经大禹外貌,大禹治水古代故事

    [var1]说到大禹,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大禹治水。虽然,大禹不能算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但其治水的事迹,却足够让后人敬仰,到现在已经是妇孺皆知了。即使只说他治水这一项功绩,也足够让人们对他心生崇拜。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同样出现在很多历史古籍里,《山海经》就是其中之一。在《山海经.海外北经》里,就有“禹所

  • 秦朝灭亡时,虎狼秦军去哪了?曾经吊打六国,如今却被项羽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灭秦时五十万秦军主力在哪里,秦国十大顶级军队,秦军号称虎狼之君的根本原因

    秦灭的本质,就是秦国输给了曾经的老对手——山东六国。对此赵高可是深有体会,他谋害胡亥、改立子婴时,主张把子婴的称号定为“王”,理由也很充分:“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那么问题来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当初秦灭六国就像虐菜,到了

  • 孔子原来是国外人?韩学者:是的!中国网友的话让人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孔子,西方学者评价孔子,孔子是个什么样的学者

    孔子被我们尊称为孔圣人,他乃“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var1]然而,随着我们的文化不断发展进步,却也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起了嫉妒之心。国外就认为孔子是他们国家的,韩学者一本正经地拿出三大“铁证”,以证实他们所说的不是假的,怎奈,中国网友的一番话,让人拍案叫绝。国外的经济算是发达,但很可惜,文化底

  • 刘备得知关羽身死,当场昏厥,但听闻张飞死后,为何仅说了四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和张飞谁最厉害,张飞关羽刘备搞笑结拜,关羽的死刘备有责任吗

    导语:作为义字的代表,三国时期刘关张三兄弟可谓是典型。三人年轻时在涿州相遇,本来以为是路人,但却一场比试让三人惺惺先息,发现不论是三观还是志向都一样之后结为异性兄弟,从此走上争霸天下的道路。几十年来经过多次战败并走散,不论身在何处三人总是相互牵挂,不远千里重新聚在一起。后来终于经过无数的血汗和努力终

  • 刘备生平最信任的顶级名将,仅这4人,其他都不被刘备倚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一生投奔过几个人,刘备麾下的五大猛将,刘备十大良才照片

    三国演义之所以至今都为人所熟知,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风流人物数不胜数。而由于作者看重蜀汉刘备,所以蜀汉的英雄人物自然也就不在少数。而在作者的刻画下,在蜀汉称帝的刘备及手下,自然也是让人称颂的一代英雄。刘备身为蜀汉集团的领导人,其最为重要的才能就是知人善用。但是纵观刘备那一时期的作为,其实在他

  • 刘秀被王莽逼到绝路,一条鱼救了他的肚子,却留下噩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汉朝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她的中间被新朝的皇帝王莽拦腰截断,分为西汉和东汉,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刘秀虽然是龙子龙孙,但到了他这里,也就是个县令的儿子了,但刘秀跟大哥刘縯都不是一般人,在王莽改制后的乱局中,他们蠢蠢欲动。新朝地皇三年(22

  • 刘备野心究竟有多大?诸葛亮: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的4个儿子是谁,梦想三国刘备诸葛亮

    导语:三国蜀汉皇帝刘备,他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仁义之主。拥有皇家血统的他虽然流传到这这一代已经得不到任何利益加成,但他还是心系国家。得知爆发黄巾起义后带着关羽张飞投军平叛,后来又在幽州剿匪。参加反董联盟的他们预料即将天下大乱,于是怀揣着匡扶汉室的理想征战天下。经历无数场失败和挫折之后,终于成功建

  • 刘备武艺高于张飞、关羽,是否真实?正史记载早有迹可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关羽张飞历史上真有其人吗,关羽刘备简历,张飞刘备关羽资料

    我们首先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位人物,刘备曾今师从于卢植,卢植作为当时那个朝代之中的一位著名将士,其声誉响彻四方。刘备在卢植的督促教学之下,自身的身体素质很棒。卢植最早一直长期都在并州抵御匈奴,当时在他的领导下,并州当地的治安十分稳定。后来被调回朝廷,由于本人比较光明磊落,不愿意攀附权贵。最后卢植被朝

  • 刘备入川,为何只带庞统而不带诸葛亮,多年后司马懿道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庞统与司马懿,庞统入川完整版,刘备与诸葛亮真实关系

    众所周知,在当时的三国时期一直有着一句话,说刘备手下的这两个人只要获得其中一个便可以获得天下,由此也能够看得出来当时的刘备究竟多有能力让这两个人都甘愿的为他做事,在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就向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让他先把荆州给拿下了,最后再去夺取西川,然后便可以统一这天下,庞统也为刘备献了几个计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