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章太炎曾手执鹅毛团扇身着大明服装 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章太炎曾手执鹅毛团扇身着大明服装 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284 更新时间:2024/1/30 4:11:14

章太炎

1914年1月,章太炎手执鹅团扇,并将袁氏所授的“勋二位”徽章,作为扇柄吊坠;头戴北洋军阀高冠帽,身着大明服装,足穿破官靴……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为撰写黎元洪传,在沪上专访了黎元洪的长子黎绍基,他给我讲述了黎元洪与章太炎的一段患难情

那是1913年8月,从东北筹边使署御任的章太炎来京。

“时危挺剑入长安,流血先争五步看。”看清了袁世凯真实面目的章太炎正准备对袁世凯展开口诛笔伐时,听到风声的袁世凯抢先下手,把章太炎软禁在北京,限制了章太炎的言论自由。

同年12月,堂堂副总统黎元洪也在袁世凯的胁迫下赴京,困居于瀛台。对于黎元洪,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是不让他发挥影响,但在资金和一些无碍大局的要求上面,尽量满足黎元洪。所以黎在非政治事务方面对章太炎有能力给予帮助。

黎元洪经常召随侍章氏左右的吴宗慈到瀛台,共同商议安慰章的办法。黎氏诚恳地表示,章氏在京办什么事业,经费上的所需开支,可开列名目,由他负责协调。当得知章太炎想建一“考苑”,进行编辑字典等工作时,黎即极力袁游说。袁氏认为,只要章太炎不坏他的大事,花几个钱倒无妨。于是答应划拨15万元作为开办经费。岂料,章太炎对袁世凯发起了“牛脾气”,非常固执地执意“坚持非七十五万元不可”,并“必须设机关办实事”。结果遭到袁氏拒绝而流产,黎不禁“徒为扼腕”。

1914年1月,章太炎手执鹅毛团扇,并将袁氏所授的“勋二位”徽章,作为扇柄吊坠;头戴北洋军阀高冠帽,身着大明服装,足穿破官靴……大闹袁世凯总统府。1914年1月14日的《申报》报道:

“章手执团扇一柄,团扇之下系以勋章,足穿破官靴,在院内疯言疯语,大闹不休。”

如此在太岁头上动土,袁氏顿时恼羞成怒,为减低章太炎的影响,又将章幽禁于北京龙泉寺,企图将其与世隔绝。鲁迅曾这样评说其师大闹袁氏总统府:

“以大勋章(作者注:系‘勋二位徽章之笔误)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垢袁世凯的包藏祸心,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1914年5月章太炎不得不以绝食与袁世凯抗争。

与此同时,黎元洪开始向袁世凯力陈厉害:秀才造反,不必可怕。可是一旦这位民国巨笔真的饿死,届时会让大总统难看啊!这一下点到袁世凯惧怕章太炎与梁超两支巨笔的痛处,他这才意识到千夫所指留骂名的后果。于是,在袁的授意下,京师总监吴炳湘将章太炎从龙泉寺接至其医官家中疗养。待身体康复后,又经黎从中斡旋,袁氏允许章太炎自行租房居住。

7月24日,章氏迁新居当日,即修书一封予女婿,告之此次化险为夷的全过程,“皆由黎公处间接成之”。

袁氏暴毙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1916年6月12日,黎上任仅5日,在危机四伏之非常时刻,仍挤出时间亲访章太炎,晤谈达两个多小时。

章太炎面对大总统如此礼贤下士问计,便真诚地献上“去小人”、“大开党禁以广言路”二策,又“泛论国势人才及去取听宜者”等灼见。初登大位的黎元洪,对老友的一片赤诚之心,亦表“深服”。

由于三年的幽禁生活,让章太炎的身心受到摧残,女儿又自缢身亡,章向黎表示了“乡思甚切”的归隐意愿。黎十分理解章的心情,当即表示“将以蒲轮送回”。6月25日,章氏启程南归,黎特“遣一卫官护行”。

二人此次患难结下的深厚情谊,一直保持至终生。

标签: 民国章太炎

更多文章

  • 慈禧为什么要重用曾国藩等汉臣? 慈禧如何执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慈禧,曾国藩

    慈禧重用曾国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满人入关的时候,清朝是个异族政权,由此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重满抑汉”一直是清朝皇帝坚持的原则。清朝的“重满抑汉”主要体现在官员的任用上,比如朝廷的中央六部便设立双尚书侍郎,满汉各一,以满为主(如之前的户部,满尚书为肃顺

  • 汉献帝为了活命,竟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给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东汉,汉献帝,曹丕

    刘协是汉朝的皇帝,也是东汉末年的末代皇帝。一生的皇帝生活很悲惨。早年他是董卓手下的傀儡,董卓死后,他在李傕郭汜手下挨饿。好不容易期待曹操的到来了,把李傕郭汜赶走了,却不知道曹操是一个更恶毒的家伙。虽然他很受欢迎,被曹操供奉着,但他并没有实际的政治地位。刘协非常沮丧,从此他小心翼翼地生活在曹操手下。当

  • 郦食其的两个策略是什么样的,为何都被人否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西汉,郦食其

    郦食其一生献过两个大策略。这两个大策略,刘邦都准备执行,结果都被刘邦的另两个重要手下给否定了,这两个人,一个是张良,一个是韩信。先说郦食其献的第二个大策略。刘邦一面派韩信带兵进攻赵国、齐国,一面又听了郦食其的话,派郦食其前往游说齐王田广,劝田广投降。他在劝田广的时候,说了很长一段话,不过,中心思想是

  • 刘备摔阿斗的真的是逢场作戏吗?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刘备对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很难办的选择题,这就和老婆和妈妈掉进河里是一个概念的。而对于我们来说,一直秉持的有两种看法,一个是说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儿子铺路,另一个说的是刘备是真的为了自己的手下儿子的真的不算什么。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更合理呢?我们都知道赵云在曹军中七进七

  • 如果关羽投奔曹操,他在曹营那里能得到重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蜀汉,关羽,曹操

    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意思就是身在谋某个环境中,但心却在相互对立的另一方。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主人公就是我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关羽关云长。所谓曹营,就是曹操的地盘;汉,就是关羽的结义大哥刘备,这句话是毒关羽忠心不二,义薄云

  • 刘邦大杀功臣,“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张良逃过一劫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西汉,刘邦,张良

    自古以来,臣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非常微妙。当初追随皇帝打拼天下的臣子,大多都没有落得好下场,要么被处死要么被关进大牢。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利益,难免会对以前追随自己打拼天下的功臣产生疑心,即便是错杀一千也不愿放过一个。刘邦就是一位这样的皇帝,当初和手下一同打拼天下时非常的惜才,可是等一切稳

  • 揭秘:为什么说刘邦应该很忌惮刘太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西汉,刘邦,刘太公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非常忌惮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手握兵权的武将们,他接连不断地诛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一大帮武将。就算手中没有兵权的文臣,他也很忌惮。以至于萧何要通过“自污”的办法,来消除他的怀疑。而张良干脆辞掉一切职务,退隐山林。刘邦之所以忌惮这些文臣武将,无非是担心这

  •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真的吗?他是不是汉献帝的“皇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很多人读《三国演义》,对刘备的汉室宗亲态度很怀疑,但奇怪的是,里面的人物,从帝王将相到百姓布衣,似乎都对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深信不疑。这是怎么回事呢?刘备究竟是不是汉室宗亲呢?其实,演义中的“刘皇叔”说法是杜撰的!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有家谱的,曹操带刘备去见献帝,献帝一听刘

  • 悲情皇后张嫣:11岁时嫁给自己的舅舅,40岁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西汉,汉惠帝,张嫣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由于愧对自己的发妻吕雉,加上吕雉自身的高超手腕,因而吕雉成为中国古代有名的专权皇后。当刘邦去世,吕雉成为太后以后,她更是近乎于垂帘听政,执掌朝政大权。吕家是吕后本家,因此在她专权以后,不断任用吕家的人,以培养自己的亲信。刘邦驾崩以后,吕后儿子刘盈登基,他性格敦厚,仁义善良,在位期间

  • 卫青死后,为什么整个卫家都被汉武帝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西汉,汉武帝,卫青

    卫青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卫氏家族却下场凄惨,大部分成员最终都被汉武帝杀死。这是为何呢?因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最有权力欲的皇帝之一。他杀卫氏家族成员,主要是为了限制外戚权力、加强皇权。汉代从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传统。吕后、窦太后等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