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请群臣吃饭,菜上齐后大家都在猛吃,唯有刘伯温满头冷汗

朱元璋请群臣吃饭,菜上齐后大家都在猛吃,唯有刘伯温满头冷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4/1/25 16:00:56

中国古代有许多从草莽中走出来的英雄,比如街头小混混刘邦,卖草鞋的刘备,以及和尚朱元璋等等,他们有的成为一方霸主,有的夺得天下,成为天子。而这些人里面,最为著名的,可能就是朱元璋了,后世许多人都把他誉为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朱元璋也的确对得起这个称号,他本出身贫苦,连普通百姓都比不上,最后却在乱世中杀出血路,成就大业。

不过,其实朱元璋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当反贼,他也想平平静静的过日子。只是当时正值元朝末期,天下大乱,朝廷腐败到极端,百姓根本就活不下去。朱元璋的许多亲人也都死在官府手中,年幼的他早已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没有想过自己会改变历史,当初的他不过是选择出家,当一个和尚,希望能借此化缘,不至于饿死。然而在当时那个世道,百姓们尚且没有饭吃,又怎能顾及到他一个小和尚呢?因此,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也只能选择起义,或者说谋反。

朱元璋凭借自己的能力,招揽了一大批能人志士,这些人一心一意跟着朱元璋,最终帮助他夺取了天下,坐上了皇帝。然而,许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不许别人提起自己当过和尚,甚至诗词里有一个“尚”字便要满门抄斩的狭隘与狠辣,却不了解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后的简朴。朱元璋是从穷孩子长大的,他过了太久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悲惨日子了,因此当他当上皇帝之后,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并严格要求皇室生活,不准铺张浪费。就连朱元璋每日三餐都是玉米粥和窝窝头,作为皇帝能做到这种地步实在难得。

然而,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能管束住皇室,却管不住那些大臣们。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一跃龙门,成为大明的高官要官,领着厚禄。这些人也有许多是从底层中走出来的,但他们却与朱元璋截然相反,他们不仅没有约束自己的生活,反而极度奢侈,每日都要山珍海味,并大肆敛财,腐败不堪。

看着腐败、奢侈成风的朝廷,朱元璋知道自己一定要有所行动了,他必须要找一个机会,给这些官员们提个醒。而马皇后的生日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借着马皇后生日的机会,朱元璋宴请群臣,几乎把朝廷上的重臣都给请了过来。然而令大臣们诧异的是,如此重用的宴会规格却非常低,简直连地方富豪都不如,一点排场都没有。不过毕竟是皇家的宴会,大臣们也不敢多说什么,都依次落座了。然而等大臣们落座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次宴会的古怪:桌子上的菜也太寒酸了,尽是些炒萝卜炒青菜之类的素菜。那些武将大多都是粗人,心思木讷,他们没有想那么多,便满脸都是疑惑,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想做什么。但是那些文官如刘伯温、胡惟庸等人却看出了门道,他们如坐针毡,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许久之后,朱元璋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便说道:“大家平日里在家里大鱼大肉的都吃惯了,可能这些素菜都吃不惯了吧!”说完朱元璋挥手示意御膳房继续上菜。不一会,侍从们连续端来三样荤菜,分别是清蒸燕窝、红烧兔肉以及狗肉,并且这三道菜还是按照顺序端上来的。看到这些荤菜,大臣们也不再沉默了,开始大快朵颐。然而刘伯温却面色铁青,满脸都是冷汗,他跟朱元璋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让徐达送自己回去,朱元璋当然爽快的答应了。

在路上徐达观察到了刘伯温的异样,便问刘伯温是如此是何故。刘伯温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让徐达以后一定要低调行事,万事听从朱元璋的安排。徐达问刘伯温何出此言,刘伯温回答道:“今天宴会三道菜,分别是燕窝,兔肉和狗肉,其意思不就是皇帝要大开杀戒了吗?”徐达听完刘伯温的解释顿时也冷汗直流,在此之后一直非常低调,且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最终在火烧庆功楼时幸免于难。

只是,令刘伯温没有想到的是。在他隐居之后,朱元璋问徐达为什么知道自己当时的意思,徐达立刻说出是刘伯温告诉的自己。最终刘伯温又被朱元璋调回了朝廷,只是幸运的是,刘伯温也没有被朱元璋清洗,可能这也正是刘伯温高明之处。

标签: 明朝朱元璋刘伯温

更多文章

  • 宋太祖看不起的饭桶,宋太宗为何提拔成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北宋,宋太祖,宋太宗,张齐贤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君主是至高无上不可冒犯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喊出了多少被至尊皇权压迫下臣子的绝望与无奈。但是历史上总有几个大臣敢于无视这种规则,他们不屈服于权利和伦理纲常,他们只坚持自己的小任性:魏征痛怼唐太宗,喷的唐太宗无地自容,其实除去魏征,还有一位宰相敢在宫

  • 北宋与大辽澶渊之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澶渊之盟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北宋,辽朝,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

  • 宋朝在宋神宗时期曾大搞军事改革,为何对外战争仍屡战屡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北宋,宋神宗

    宋朝第六位皇帝赵顼庙号为“神”,在封建迷信的社会环境中,“神”这个字就显得更为重要。有人说宋神宗在位虽不到二十年,但对国家怀有一腔热血,坚持通过变法改善国家状况,值得后世歌颂。实际上,当初之所以选用“神”作为赵顼的庙号,意思是这

  • 李自成和张献忠本是好兄弟,为何又成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李自成,张献忠

    明朝的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农民起义将领,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两个曾经也是非常要好的战友,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着同样的年龄,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们在明朝时期也是做过明朝的小小公务员,但是他们俩又是一样的具有反叛精神,看到了国家民不聊生的景象,选择了反抗,而且同样他们也都骁勇善战,虽然是农民起义,不是出

  • 董平品行低劣为何能成为梁山五虎将之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北宋,董平

    梁山有好色而居上位之徒,此人卑鄙下流,既不忠于职守,复不以义待朋友。他却是梁山倚重的五虎将之一。那人就是名列第十五的双枪将董平。董平出场得很晚,梁山大聚义前夕才首次露面。他给人武艺超卓、勇猛非凡的印象。宋江设法拉他入伙,排座次后更名列五虎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发展。论战功,论战绩还是智谋,董平是啥也没

  • 杨荣为什么受到朱棣的重用?如何评价杨荣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棣,杨荣

    杨荣为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有“三杨”之东杨的称呼,“三杨”另二位是杨士奇和杨溥。生于公元1371年,去世于公元1440年,最初叫杨道应,后祖父改名子荣,又经永乐帝赐名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士。其为人老成持重,警敏通达,是帝王的重要辅政之臣。三杨在明

  • 朱允炆拥有举国之力,却为何输给只有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朱棣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之子,朱标病逝后,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朱允炆采取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引起藩王们异常不满。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让人奇怪的是,朱棣起兵时只有800亲兵

  • 戚继光为何瞒着妻子纳三个妾,戚继光的妻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戚继光,常遇春

    妻管严”的意思就是“惧内”、“怕老婆”,自古以来就已有之。唐朝就有宰相房玄龄、中书令王铎,给我们留下了“吃醋”和“不如降巢”的历史典故,宋朝时有文人陈季常,并留下苏东坡“龙邱居士亦

  • 康熙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守成之君,开创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康熙

    【名人语录】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清圣祖实录》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一生大智大勇,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平定漠北,亲征雅克萨,击败俄罗斯,稳定中国疆域,铸就了“康熙盛世”。【名人历史】康熙(1654年-1722年),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他是清

  • 康广仁才是出卖维新派的幕后黑手 袁世凯成替罪羊被黑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袁世凯,康广仁

    在国内现在的教科书中,在讲述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时一直说是袁世凯出卖了谭嗣同、出卖了维新派。其实这个说法是康有为自己编出来的,就连另一位变法领袖梁启超也不赞同这个说法。如果真是袁世凯所为,在民国之后,梁启超怎么可能回国为袁世凯效力。不是袁世凯,那又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这个人阴差阳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