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祖看不起的饭桶,宋太宗为何提拔成宰相

宋太祖看不起的饭桶,宋太宗为何提拔成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46 更新时间:2024/1/22 23:12:19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君主是至高无上不可冒犯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喊出了多少被至尊皇权压迫下臣子的绝望与无奈。

但是历史上总有几个大臣敢于无视这种规则,他们不屈服于权利和伦理纲常,他们只坚持自己的小任性:魏征痛怼唐太宗,喷的唐太宗无地自容,其实除去魏征,还有一位宰相敢在宫宴上怒怼皇帝。

张齐贤,出生于山东菏泽,为躲避后晋战乱,迁入河南洛阳。自幼孤贫,学习用功,有远大志向。仰慕唐朝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师亮。

一日宋太祖在洛阳街头巡视,车驾仪仗十分威严,吓得路边的小朋友都玩起了躲猫猫。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张齐贤直接跑过去拦下了皇帝的车驾,牛气轰轰地说要为国家建言献策!

此时太祖正在车内与周公讨论人生,车驾猛地一停,心中甚是恼怒。正欲发作,旁边宫人小心翼翼的报说有野人拦车献策,是社稷之幸。太祖这才强压怒火,心中思量,我大宋初建,此刻正是用人之际,不能埋没人才,让后世议论我不识千里马,此人敢拦驾说不定有两把刷子,是骡子是马先溜两圈。于是把张齐贤带回了宫里。

宫宴之上,张齐贤毫不顾忌皇家礼仪和个人形象,一边大口吃肉,还一边用沾满油的手在地上写写画画,这个怎么怎么不合理,那个怎么怎么不人性啦,应该怎样怎样啦,吧啦吧啦一大堆。完全不理会在旁边一直给他使眼色的宦官和气的都快要冒烟的宋太祖。

等这场没有任何观众欣赏的个人脱口秀落下帷幕。自我感觉良好的张齐贤用充满期待的眼光望向宋太祖,满心欢喜的以为会得到宋太祖一个大写的赞。正当张齐贤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招手微笑的时候,一盆凉水从头到脚浇灭了他的美梦!

宋太祖从充满鄙夷的嘴角冷冷的挤出几个字:十句有六句废话。

张齐贤坚定的表示了不服。,不管皇家威严不能亵渎的规矩。甩开膀子、双手叉腰,摆出一副泼妇骂街的架势。太祖对他这种无赖行为忍无可忍,大怒,令武士拽出。

太祖虽然没用他,却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他说,我巡视洛阳时发现一个大贤,此人胸有沟壑,文采斐然,将来必有一番建树,然此人性情急躁,短与世故仍需时间打磨历练,我就把他留给你了。

后来赵光义上位,即宋太宗。正式用张齐贤,两度拜相,前后长达二十余年。开启了张齐贤流传千古的宰相之路

张齐贤不仅敢对皇帝没大没小,对前来偷鸡摸狗的北方流窜犯契丹人也是毫不客气。生死看淡,上去就是干。

宋太宗二年,雍熙北伐失败。辽国反扑,北院大王蒲奴宁率领王牌铁骑进犯代州。

代州地处要塞,一旦失守,北宋门户洞开,满朝文武震恐。代州守将卢汉赞吓到腿软,做了忍者神龟。

此时身为代州知州的张齐贤慷慨激昂临危不惧,拼凑了两千多没有作战经验的厢军硬顶了上去。他也知道仅凭这些没上过战场的工程兵硬抗,只能是给对方送人头。

所以他一边给这些士兵进行鸡血疗法。一边写信向潘美求援。无奈信使被辽军俘虏,军情泄露。辽国人为了阻止援军,设下多重埋伏。更巧的是此时潘美所率援军已经被宋太宗召回,无法赶回救援。而辽国人却不知道宋朝内部情况。掌握这一情报的张齐贤,就祭出自己的大招,发挥大忽悠的本领。

命二百厢军弟兄在代州城南扎下大批营寨,手持援军旗帜,每匹马尾后都拖上干柴,来回奔跑,扮作大军来援的架势。

辽军看到城南声势震天,尘土飞扬,以为有宋朝援军冲破阻碍救援代州,心生胆怯不敢迎战,转身北逃。

眼看计谋得逞,张齐贤披甲执锐,趁机反杀。一路超神,俘获甚众,生擒蒲奴宁儿子。吓得辽军不要不要的。这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土墱寨之战。

如此文武双全的人才怎会被后人称为“饭桶宰相”呢?

《归田录》说他“体质丰大,饮食过人”。早年时候,张齐贤家贫,常年吃不饱饭。一日村中大户施粥,张齐贤蹭了个半饱。意犹未尽的他看到屋外挂了一张牛皮,便顺手牵牛带回家中。切开牛皮,下锅煮食。一张牛皮顷刻下肚,令人瞠目。

在张齐贤少年时,时局动荡社会不安,常有盗贼出没。一次,一伙盗贼来到一家客栈,进门就咋咋呼呼要酒要肉,气焰十分嚣张。众食客和路人纷纷躲避,唯恐盗贼来碰瓷。这时饿得头昏眼花的张齐贤刚好路过。

看到群盗围着一桌子酒肉大快朵颐,顿时如脚下生根一般一动不动。要命还是要吃的,这是一个问题!在经过短暂的权衡之后,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后者!

张齐贤上前作揖,“求一醉饱,可否”。群盗惊诧,别人都是躲着我们走,你倒好竟然自己送上门了。抬头一瞧,却见他气宇轩昂,气质非凡,异于常人,心中暗惊,让他入席。

张齐贤也不客气,左手端起酒碗,右手抱着猪腿啃起来了。群盗见他食量惊人,似有宰相肚量,纷纷夸赞。分别之时还赠送他金银细软,并说,我们都是被逼无奈才入了贼路,您将来得志,可不要忘记我们的苦衷!张齐贤也不拒绝,微笑收下。

在安州知州任上,他的大肚量成功吸引了全州人民的注意。每当他上街总有一大群愚民围着他指指点点,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新任的知州大人能吃几头牛,能喝几石酒。

张齐贤也被这些刁民的议论搞得头大。那么这个救万民于疑惑的重担就落到了他厨师身上。

为了搞懂这位“饭桶”到底能吃多少饭?厨师专门准备了一个金漆大桶,他吃什么吃多少,就照样向桶内放一份,喝一杯酒,也向桶内倒一杯。这顿饭从中午吃到黄昏,就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

厨师宣布了今天的战果!抬出了满满一大桶酒菜!酒浆浸渍,涨溢满桶!

他不仅吃得多,吃法更是清新脱俗推陈出新。比如吃肉,专挑肥的流油的吃。为了照顾这位饭桶宰相,张家人是数年不知瘦肉滋味。

不光饭量大,吃药也吃出新风格。发明了“药夹馍”。当他生病需要吃药时,就把药卷到烧饼里,三口两口就吃下肚。连西安名吃肉夹馍也要说声佩服!

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张齐贤肚里酒菜虽多,人却不是酒囊饭袋!宰相赵普称他“中外卿士,举无出其右者”。

标签: 宋朝北宋宋太祖宋太宗张齐贤

更多文章

  • 北宋与大辽澶渊之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澶渊之盟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北宋,辽朝,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

  • 宋朝在宋神宗时期曾大搞军事改革,为何对外战争仍屡战屡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北宋,宋神宗

    宋朝第六位皇帝赵顼庙号为“神”,在封建迷信的社会环境中,“神”这个字就显得更为重要。有人说宋神宗在位虽不到二十年,但对国家怀有一腔热血,坚持通过变法改善国家状况,值得后世歌颂。实际上,当初之所以选用“神”作为赵顼的庙号,意思是这

  • 李自成和张献忠本是好兄弟,为何又成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李自成,张献忠

    明朝的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农民起义将领,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两个曾经也是非常要好的战友,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着同样的年龄,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们在明朝时期也是做过明朝的小小公务员,但是他们俩又是一样的具有反叛精神,看到了国家民不聊生的景象,选择了反抗,而且同样他们也都骁勇善战,虽然是农民起义,不是出

  • 董平品行低劣为何能成为梁山五虎将之一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北宋,董平

    梁山有好色而居上位之徒,此人卑鄙下流,既不忠于职守,复不以义待朋友。他却是梁山倚重的五虎将之一。那人就是名列第十五的双枪将董平。董平出场得很晚,梁山大聚义前夕才首次露面。他给人武艺超卓、勇猛非凡的印象。宋江设法拉他入伙,排座次后更名列五虎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发展。论战功,论战绩还是智谋,董平是啥也没

  • 杨荣为什么受到朱棣的重用?如何评价杨荣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棣,杨荣

    杨荣为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有“三杨”之东杨的称呼,“三杨”另二位是杨士奇和杨溥。生于公元1371年,去世于公元1440年,最初叫杨道应,后祖父改名子荣,又经永乐帝赐名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士。其为人老成持重,警敏通达,是帝王的重要辅政之臣。三杨在明

  • 朱允炆拥有举国之力,却为何输给只有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朱棣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之子,朱标病逝后,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朱允炆采取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引起藩王们异常不满。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让人奇怪的是,朱棣起兵时只有800亲兵

  • 戚继光为何瞒着妻子纳三个妾,戚继光的妻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戚继光,常遇春

    妻管严”的意思就是“惧内”、“怕老婆”,自古以来就已有之。唐朝就有宰相房玄龄、中书令王铎,给我们留下了“吃醋”和“不如降巢”的历史典故,宋朝时有文人陈季常,并留下苏东坡“龙邱居士亦

  • 康熙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守成之君,开创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康熙

    【名人语录】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清圣祖实录》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他一生大智大勇,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平定漠北,亲征雅克萨,击败俄罗斯,稳定中国疆域,铸就了“康熙盛世”。【名人历史】康熙(1654年-1722年),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他是清

  • 康广仁才是出卖维新派的幕后黑手 袁世凯成替罪羊被黑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袁世凯,康广仁

    在国内现在的教科书中,在讲述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时一直说是袁世凯出卖了谭嗣同、出卖了维新派。其实这个说法是康有为自己编出来的,就连另一位变法领袖梁启超也不赞同这个说法。如果真是袁世凯所为,在民国之后,梁启超怎么可能回国为袁世凯效力。不是袁世凯,那又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这个人阴差阳错的

  • 清朝捻军是什么组织?捻军最后结局又是这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捻军

    说到捻军其实大家应该听说过,但是具体它是个什么组织就比较难以知晓了,那么有的网友也说了,这个组织到底是什么组织呢?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与太平天国同时期,在北方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人数众多,有20多万人。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打得清军丢盔弃甲,不可一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