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听到李鸿章去世为什么会如此伤心,他们是什么关系?

慈禧听到李鸿章去世为什么会如此伤心,他们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40 更新时间:2024/1/23 19:37:22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与庆亲王跟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慈禧终于能带着光绪皇帝离开窝了一年半的西安,前往北京。慈禧太后心情大好,跟这个搭搭话,跟那个聊聊天,还很好奇地观察着西洋乐器。突然一个人大叫着太后、太后,不顾礼仪奔扑在太后跟前,递上一纸电报。

李鸿章(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满脸欢喜的慈禧还没看完,便已呈崩溃之态,颜色大变,歪歪斜斜地朝火车车门奔去,几次差点摔倒在地,幸好扶住一根柱子,才没出事。到了车厢之后,两行清泪留下脸颊,不停地抽泣。隔了一阵,让李莲英袁世凯上车。然袁世凯进来之后,她却半天没有反应,直到李莲英叫了两声太后,袁世凯来了,才慢慢转过头,一字一顿地朝袁世凯说,李中堂过世了……

这当然有些艺术加工,实际情况是如何呢?

超(图片来自网络)

梁启超六万五千字的《李鸿章传》,作于1901年,即李鸿章去世当年。其中写到,“遂瞑焉长逝,享年七十八岁。行在政府得电报,深宫震悼。”又转录光绪皇帝奉慈禧懿旨所发上谕,“遽闻溘逝,震悼良深”。

震悼之义,为惊愕悲悼。说明慈禧与光绪,都觉得李鸿章死得太突然了,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听到消息,悲伤不已。

而《清史稿李鸿章传》是如此记载的,“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用的,亦是震悼一词。显见,光绪的上谕,已定了调子,朝廷的态度就是“震悼”。

那这二字背后,慈禧太后是否亦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伤心、流泪甚至崩溃呢?

慈禧(t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我们不如来说说,电视里那样演,合不合理?我觉得是合理的。

首先,此乃人之常情。一个经常在身边转悠的人突然就死了,哪怕他年事已高,早就得病,知道迟早会有这样一天,消息传来之时,仍会莫名难受。慈禧太后也是人,哪怕她杀人不眨眼,不代表她对所有人都是铁石心肠。

其次,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共事几十年。一起经历了清朝中晚期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从国内的起义到外国的侵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李鸿章替清朝的存续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中兴名臣,他们的关系,俨然已超越君臣,甚至可以说有些友情了。朋友去世,能不悲伤?

再次,我想很多人一定会觉得,慈禧太后就算伤心,也是悲伤于以后没有能担大事的人替她补捅下的那些娄子了。没人给他们做挡箭牌了。

我觉得这倒是最次要的。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明明知道会被民众骂做汉奸,明明知道会被慈禧太后推出来做替罪羊卖国贼,李鸿章仍是义无反顾,死而后已。能争一分是一分,能省一点是一点。试问普天之下,就算是那些皇族,又几个不是打着如意算盘呢?有谁做李鸿章这样鞠躬尽瘁这些,慈禧太后应该是记在心里的她的伤心,应该是真的!

标签: 清朝慈禧李鸿章

更多文章

  • 拥戴雍正即位的第一功臣隆科多,为何也难逃皇帝猜忌终招杀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雍正,隆科多

    雍正元年(1723),在年羹尧的折子上,雍正提到了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人物隆科多:“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然而几年后,雍正还是对他进行了几十项罪名的审理,最后禁锢而死,历史

  • 关羽被困麦城七天七夜,但为何放弃最后的救命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蜀汉,关羽

    在前面的文章中小编讲到关羽失荆州后本来想立即止损把它抢回来的,可是兵败如山倒,谁也挡不住,因为傅士仁和糜芳的叛变,关羽损兵折将,只能带着身边的亲信关平,周仓等一千多人逃跑,沿着三界冢、盖溪庙、断头山败退到二龙穿江的麦城。暂时屯兵在那里,以待援军,再图未来。可是关羽的厄运才刚刚开始,很快吴兵就追来了,

  • 关羽为什么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蜀汉,关羽,曹操

    熟读《三国演义》后,我们会对三国中的某些剧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就像关羽在华容道放过曹操的这件事,就因起了无数人的惋惜。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整件事吧!曹操赤壁大败,败走华东道,在路上连续遇上了张飞、赵云等人,两次大笑,以为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无谋之辈,不知道在路上埋伏大军包围自己,但却都失算了,损失了大量人

  •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战国的六个国君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秦始皇,战国

    秦国的国号早在周朝时期就存在了,当时早期的秦人曾经因为给周王室养马有功,所以被周孝王封在秦地,此后秦就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皇权专政时代的朝代,公元221年秦始皇灭掉了六个强盛的国家,统一了中国。那么大家知道,当年六国被消灭后,六个国家的国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吗?首先,当年六

  • 解郡县制的好处这么多,为何刘邦还是坚持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西汉,刘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周朝战国时期的分封制也就意味彻底结束,郡县制的推行将历史车轮往前推动了一大步,分封制已经成为历史的遗弃物。但是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却一反历史的重拾战国分封制度,对功臣和皇子裂土分国并且还赋予实权,嫣然是将历史往后退。正是因为刘邦此举,也造成汉朝前期造成了不少的麻烦,操劳了两代

  • 刘表临死前托孤给刘备,为何不选择投降曹操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东汉,刘表,刘备

    三国的许多故事,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个结义,还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这些诸多的情节,更是让人们回味不止。但是其中有一些故事,也让人们感到很迷惑。就比如荆州刘表为什么要托孤给刘备呢?并且在此之前,刘表也曾经考察过曹操的实力,但是他和张绣等人的矛盾状态,给曹操造成了可乘之机

  • 秦二世胡亥到底是怎么死的,杀他的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胡亥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般皇权更迭的方式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顺取”就是按照上一任皇帝的遗嘱,合法的继承皇位,另一种就是“逆取”的方式,通过谋权篡位来夺取皇位,秦二世胡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终究使秦国走向灭亡,但背后的真正主谋确是赵高。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就

  • 司马懿究竟有没有看穿空城计,他为何还会配合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魏,司马懿,诸葛亮

    东汉末年,大汉天子的权利锐减,国内各个势力抓住机会造反,而曹操也趁机以平定叛乱为由抓住朝廷大权。最终天下由三股势力互相角抵,处于一种微妙的稳定状态。三国时期涌现出的人物何其多,如关羽、张飞两大战神;甚至连马匹都成为创奇,如的卢、赤兔。善于用计的诸葛亮,他每一道计策可谓神乎其神。诸葛亮是三国有名的军事

  • 汉武帝对栾大十分宠信还将女儿嫁给他,最后为了什么而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西汉,汉武帝,栾大

    话说在中国历史当中有着数不胜数的皇帝,能够有着很大作为,并且称之为一代明君的皇帝在少数,像那种的昏君或者是一事无成的皇帝倒是有着很多。而在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他算得上是个数一数二的明君,现在只要是世人提到汉武帝的话,他的所作所为都于秦朝的皇帝嬴政相提并论。汉武帝刘彻他最出名的也就是攻打匈奴,也就是

  • 张飞究竟是怎么丢失徐州的,真的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蜀汉,张飞

    在《三国演义》里张飞曾替刘备坐镇过徐州,当时刘备和关羽带兵前去讨伐袁术,在临行之前刘备担心张飞一向嗜酒如命再三嘱咐张飞不得酒后鞭打将士。张飞于是向刘备保证守城期间不饮酒、不鞭打将士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刘备才放心将徐州托付给张飞。谁知刘备前脚刚走张飞后脚就破了酒戒,张飞将徐州众文武百官都召集在一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