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没人反对?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没人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74 更新时间:2023/12/24 9:36:21

说到《三国演义》,这无疑是一本极其优秀的旷世巨著。可需要指出的是,演义毕竟只是演义,它看似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却不代表最真实的历史事件。甚至因为“尊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曹刘两国而遭到了颇为严重的贬损,许多英雄人物也脱离了其原本的精神面貌。

就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来说,其实存在一个很明显的漏洞。那就是曹操挟持了汉献帝,为什么还能得到许多汉朝老臣的效忠?要知道,这是一个游侠名士之风盛行的时代;倘若曹操真的做出什么谋逆之举,也会有不少人跳出来反对。因而答案只有一个曹操从未采用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

据《三国志·毛玠传》记载,早在曹操自立于兖州之时,治中从事毛玠便曾为曹操提出了一条重大战略:“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在毛玠看来,用兵在于出师有名,只有站在大义的制高点上,方能得到天下民众的追随。不难发现,曹操日后采取的确实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方案。

首先这一奉一挟,便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自两汉至魏晋南北朝一来,士大夫重名声、讲名誉、看名节,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于世的主旋律。无论是祸国殃民的董卓,还是沽名钓誉的袁绍,乃至心有猛虎的曹操,他们在真正掌握大权之前,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名声。只要有了一个好名声,那么做起事来,也会事倍功半,畅行无阻。曹操奉天子行事,其实便是“尊奉”汉献帝之诏令,按照其意愿来行事。在汉臣眼中,曹操此举确实是做到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且曹操如此低的行事姿态,也会让他们放心不少。当然,至于汉献帝是不是有着自己的意愿,那就不重要了;毕竟曹操此举,是为了笼络朝臣罢了。

曹操野心初显这个问题,历史和演义其实是两回事。在小说演义中,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他就成为了天下诸侯共同讨伐的对象。不少人纷纷骂曹操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大耳贼刘备甚至痛哭哀嚎,势必要与曹操分出个高下。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曹操何以能顺利统治朝廷?事实上,曹操暴露出野心之时,其实他早已经将整个中原地区牢牢统治在了自己手中。等他进位魏王加封九锡之时,天下人才看清了曹操的本来面目。但此时的曹操羽翼丰满,又岂是区区几人能轻易巅峰了的。

再来看“不臣”和“诸侯”的区别。所谓“不臣”,是指某一诸侯拒绝了朝廷对其的任命,那么曹操自然就可以用这个不臣之理由,来起兵讨伐这个诸侯。这样一来,曹操每次出兵,都显得是名正言顺,甚至在他执政前期,不少人将他当作了拯救汉室的希望。

自从曹操实行了这个政策之后,他便在名义上利于了先天不败之地。和董卓不一样的是,曹操拉拢人心的手段也更加高明。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先立威,后赏赐,再表明立场。太尉杨彪、司空张喜无疑便是曹操树立威信的对象。作为百官之首的三公,曹操一上台便罢免了两个。紧接着,曹操又借故杀掉了议郎赵彦,同时提拔了自己的一些心腹谋臣。荀彧被任命为侍中,守尚书令,专门负责军国大事;程昱则被任命为尚书、领济阴太守,负责镇守兖州。

而为曹操提出“奉天子”战略的毛玠,因其素有清名,故而被擢升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崔琰名望极高,有他和毛玠负责官员的选拔一事,也让不少大臣纷纷赞同曹操的这项英明决议。当然,效果也是极好的:“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就这样,曹操逐渐获得了文武百官的支持。不久以后,一大批杰出人才纷纷投效,如陈群司马朗国渊等人,也成为了曹操的入幕之宾。有了这些人才加入,曹操并没有得意忘形;他反而将目光放到了未来的战争上面,开始命人实行屯田战略。这样一来,曹魏集团的雏形也就此慢慢成型了。

标签: 汉朝东汉曹操

更多文章

  • 辽朝皇后述律平到底有多强势,她对契丹国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辽朝,述律平,契丹

    辽国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是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却仍然是占有大篇幅文章的国家。在中原和北方草原民族交叉混战的那个年代,辽国带来的历史影响不可能不提。除了政治军事,皇帝大臣,这个国家最引人注目的,倒是后宫中的一群女人。首当其冲的,是萧太后萧绰领导的萧系皇后。再来,就是在辽国政治上的影响比萧绰

  • 大辽地皇后述律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真的断腕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辽朝,述律平

    述律平,史称“应天大明地皇后”,一般以“地皇后”称之。述律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同时也是一位对辽朝初年的政局影响极大的一位皇后。世所共知,辽朝很是出了好几位了不得的皇后,比如说辽朝萧后系列中最著名的萧太后萧绰,还有就是今天所说的地皇后述律平。这两

  • 诸葛亮死后为何要在口中放七粒米?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蜀汉,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也是因为忠心耿耿的臣子,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以看出,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死后却让人在他口中放7粒米,这是为何?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

  • 中国一武将死后500年绝技被一女人学会,后成著名女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南宋,杨妙真

    隋唐时期,英雄辈出,不管是谋臣还是武将,都如同天上的繁星一样,既耀眼又繁多。不过最终李渊从众多军阀中杀出重围,不仅成为了皇帝,还开创了大唐。李渊能够成功,与他自身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不过真正帮助他建立基业的,是他手下无数的谋臣和大将。隋唐时期天才和贤臣众多,李渊就凭借着个人能力聚拢了一大批忠于他的部下

  • 陈友谅:我得此人必得天下 朱元璋:我把他囚禁不照样得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元朝,陈友谅,朱元璋,朱文正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柔”,“智”这两个字占着很大的比重,古代的行军打战,提倡智取为上,传统的太极文化,提倡以小力,巧力来化解敌人的大力,也正是因为这两种特殊的文化内涵,使得历史上出现无数惊世战役。相信大家对于巨鹿,官渡这样经典的,在己方人数远远少于

  • 死囚发现自己睡的床板长了嫩芽,立即带人越狱后来建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黄萧养

    有时候,很多的事情总是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奇妙。在古代的时候,在那个社会,本身人们对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了解不多,所以当人们看到异于常态的事情,就会认为是有神灵显应。正是基于大多数人有这种心态,也就被很多的权谋家所利用。比如,在史记中,陈涉世家当中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时就利用把锦书放在鱼的肚子当中,从而来制

  • “神人”刘伯温能算千年后的大事却算不出自己的死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刘伯温

    历史中总有一类人物是稀缺品种,他们出现的概率极低,甚至几百年才能出一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神机妙算、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一不精、五行八座无一不晓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有诸葛亮、兴周800年的姜子牙、旺汉400年的张良张子房,再加上后世的像徐懋功、刘伯温等。咱们本节要说的就是刘基刘伯温。

  •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下场:李自成最惨张献忠最壮烈只有他最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

    说到明末农民起义,很多人都会想到李自成,因为是他最后打进了北京逼的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可以说李自成一手推翻了明朝。但是李自成命不好,占领北京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及时北山收复山海关,最后给了吴三桂和后金联合的时间,最后山海关大败,一路被南逃,最后军队被打散,李自成就剩下十八骑,半路遇到山民,当

  • 屠川之人是不是张献忠,一本旧书揭露了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张献忠

    看到经常有人问一个问题“清初之时,四川人口骤减,到底是张献忠杀的?还是清兵杀的?”我要说是张献忠杀的,一定有人要说这都是满清人的污蔑之类的话。但要说是满清人杀的,一定又有人骂不尊重历史,不学无术之类的。若有脑子的随便想想,满洲人不污蔑别人怎么偏偏污蔑他张献忠。随便查查史料,不

  • 究竟是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郑和下海远航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朱棣,郑和

    说到郑和我们就会想到郑和下西洋,在历史课本上有一节课讲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在明朝有很多大臣,为什么朱棣会派郑和下海远航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文帝朱允炆(图片来自网络)首先就是寻找建文帝。很多人都知道朱棣在把皇城打下来之后,并没有抓到建文帝,甚至连他的尸首也没有找到。在这种情况之下,建文帝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