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人”刘伯温能算千年后的大事却算不出自己的死期

“神人”刘伯温能算千年后的大事却算不出自己的死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11 更新时间:2024/2/11 9:11:53

历史中总有一类人物是稀缺品种,他们出现的概率极低,甚至几百年才能出一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神机妙算、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一不精、五行八座无一不晓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有诸葛亮、兴周800年的姜子牙、旺汉400年的张良张子房,再加上后世的像徐懋功、刘伯温等。咱们本节要说的就是刘基刘伯温。

刘伯温,大名叫刘基,字伯温像他这样的人物我们统称为“神人”。“神人”这俩字很有讲究,他再怎么神,他是人,而不是真正的神。但是虽然是人,却需要在一定时候把他神化。所以,我们在接触这些所谓“神人”事迹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传说。

比方说“诸葛亮借东风”,好像诸葛亮真把东风借来,其实他只不过是知晓天文所以神人身上,除了神机妙算能预测以外,最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是懂天文。我们都知道,过去中国人对土地上的事很熟农耕文明嘛,但是天上的事是很神秘的,所以这些玄而又玄的事,往往跟神机妙算的人结合到一块儿。

刘伯温也不例外,他的经历没有逃脱我们对这类神人的规律性总结。很多人说刘伯温是温州人,不准确,他是温州青田县南山乡人。当时,刘伯温跟身边几个好朋友结伴做了隐士,他为啥结伴呢?隐士往往很寂寞,这几个人在一块儿,凑四个人能打麻将,缺一个人也能斗地主当然,这是玩笑话。他就找了几个朋友一起隐居。

这几个朋友有个叫叶琛的,有个叫宋濂的,还有一个叫章溢,加上刘伯温四个人,被称为“浙东四隐士”,也叫“浙东四名士”。后来,宋濂先投靠了朱元璋。到公元1360年,朱元璋手底下的大将胡大海攻城拔寨,打到滁州这个地方,离刘伯温隐居的地方不远了。他听说“浙东四隐士”很出名,而且宋濂那时候已经投靠朱元璋了,那就请请剩下那三人吧。

这一请,叶琛和章溢两个人来了,刘伯温没来,为啥?谱大。胡大海就把这事跟朱元璋说了。朱元璋其实没怎么拿刘伯温当回事儿,但他一听请好几回都不来,觉得有点儿意思!他到底有没有能耐,胡大海是个武将看不出来,我派个文官过去找刘伯温聊聊天吧!不好使!刘伯温接着摆谱不来。

最后朱元璋派手下一个武官叫孙炎的去请他,刘伯温还在那儿摆谱,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好。这时候孙炎把剑拔了出来,把刘伯温吓了一跳。孙炎说:“此剑当献天子,以斩不顺命者。”这个话太厉害了,他说我这把剑随时准备献给天子,专杀不听话的人。刘伯温一想,好汉不吃眼前亏,先去看看吧!就这么着,他乖乖地跟着孙炎,来到了朱元璋的部队。

朱元璋一开始把他当成个算命先生,请他来就好有一比三十晚上打个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也过年没有太拿他当回事儿。但是在后来的战争当中,他一点点发现刘伯温这人很了不起!当时说他是神机妙算,其实是对战况分析预测得很准确。到了公元1363年,元末整个农民起义的形势就很明显了,天下势力非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莫属。这个时候,朱元璋名义上还归小明王韩林儿的红巾军管理,奉韩林儿为王,其实朱元璋的势力远远要超过韩林儿。

这时,张士诚绕过朱元璋往北打,就打到了现在的安丰。安丰城里头是韩林儿跟刘福通两个人掌管,要攻陷这座城池,韩林儿、刘福通都得完蛋。所以,韩林儿向朱元璋发号施令,命他来救自己。朱元璋就找刘伯温商量,问去还是不去。刘伯温直晃荡脑袋,说别去。

但是朱元璋没信他,到底领兵去了,结果安丰也没保住,被张士诚拿下了。安丰失守了,但他还是把韩林儿给救出来了,怎么安排他呢?名义上他还得是皇帝。到后来,朱元璋势力一天天壮大,这个韩林儿非常符合时机地在水里淹死了,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是朱元璋把他害了。结果,朱元璋在这件事上还落了个“弑君”的恶名。假如听刘伯温的,让张士诚直接把韩林儿给灭了,这不干干净净的吗?所以朱元璋挺后悔,想起刘伯温的了不起,心想这个人物我得重用。自那以后,凡有军国大事,他必然跟刘伯温商量。

朱元璋曾经评价刘伯温说:

(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可见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倚重。

后来,刘伯温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不光懂军国大事传说里说刘伯温的预测能力远远超过这个,就是啥他都能预测。刘伯温有个著作叫《烧饼歌》,用韵文写成,大概1912个字,那在里面刘伯温预测了什么事呢?就是朱元璋之后500年的事,像什么土木堡之变,魏忠贤专权,崇祯吊死到煤山,满清入关,康雍乾盛世,汉人剃发,大兴文字狱,等等。说白了,开句玩笑,什么乾隆皇帝若干年前,在济南大明湖畔碰到夏雨荷,他都能预测出来《还珠格格》里的事他都知道。

这是怎么回事呢?历史上有记载,说刘伯温进宫,朱元璋召他来见,朱元璋说,听说你神机妙算,都知道后500年的事,你看看我们大明王朝、朱家能得天下多少年?刘伯温说,皇帝您是万子万孙,何必问我呢?当然,这话听着是奉承朱元璋,意思是传万代,一辈、两辈、三辈到一万多辈!后来人们给附会成什么呢?说这是刘伯温预测,到崇祯皇帝你朱家的天下就完蛋了!

“万子万孙”是什么意思呢?崇祯皇帝他爷爷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意思是说你这个位子传到万历皇帝他孙子那儿就到头儿了。我一说,大家都觉得挺牵强这个传说无非说刘伯温预测很神。所以,这些事大家大可不必当真事听。

但是,刘伯温当时遇到个大麻烦。咱们都知道,朱元璋好杀功臣。这个天下已定了,刘伯温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再跟着朱元璋这样一个多疑、好猜忌的主儿,准没好下场。所以,刘伯温请求告老还乡,回青田养老。

朱元璋不同意,因为当时当朝的文官们正在党争。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都有党争的传统,你看《康熙王朝》里,明珠、索额图两党之争多激烈。当时,文官出任丞相的是李善长。李善长老家在淮西,所以跟他的这一派被称为“淮西派”,满朝的文官里头,这伙儿势力最胜。如果刘伯温回去,就没有人能制约李善长。所以,朱元璋希望刘伯温留下来制约李善长。刘伯温无可奈何,就留下了他是真不想留下,因为他知道早晚没好果子吃。

据说,有一天朱元璋召刘伯温进来,说李善长虽然是资深老臣,功勋卓著,但是他作为中书省的右丞相,有些懦弱、昏昧,自己现在正在琢磨着改组中书省。刘伯温当时听了,吓了一身冷汗,皇上说看不上李善长要换他,刘伯温怎么答都不对。刘伯温很机灵,马上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这种天下大事,我等岂敢妄言?还是皇上圣裁吧。算把这事儿应付过去了。结果皇上又说了几个人选,让他看看谁合适当丞相。这第一位就是杨宪,第二位是吏部尚书汪广洋,第三位是中书省的参知胡惟庸。

其实,你别小瞧朱元璋这几句话这是领导考察你呢,看你对局势的把握。当时,刘伯温回答,这三位大臣都不堪相国大任,杨宪虽有相才,却没有宰相的气量;汪广洋褊狭浅薄,还不如杨宪;至于胡惟庸,他的才华气量都够,但心性暴躁、行事刚烈、恩怨必报他做个辅政大臣蛮好,要是把他放在相国大位上,恐怕是用生猛的野牛驾辕,难以控制,早晚都会翻车。

朱元璋一听,觉得他回答得挺得体。紧接着又问了一句:我准备把李善长拿下,让你当丞相如何?当时刘伯温又傻了,说自己一来体弱多病,对繁杂政务不能胜任;二来自己生性爽直,口出无忌,要是让他做丞相,那脾气迟早会冒犯皇上,到时候皇上非杀了我不可即使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也万万不敢僭居丞相一职。

朱元璋一看,坏了,你要用这刘伯温,他就得惹事他有能耐,是不肯平庸待着的。这个时候天下已定,朱元璋不想再用能人了他自己就是最大的能人你只要平庸一点儿,把我交代你的事办了,当个狗腿子就得了。所以,这一试探,朱元璋寻思着,我不能用刘伯温,但要把他放走了,万一谁要造反,找他来对付我怎么办?这时,朱元璋已露杀机了。后来,朱元璋让胡惟庸去看刘伯温。当时,刘伯温称病在家,胡惟庸带着太医去的而且,朱元璋还赐给他药吃。没想到,刘伯温吃完这药,不仅没好,病情日渐加重,时间不长就一命呜呼了。

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不敢把刘伯温怎么样,他之所以敢带太医过去,在药上做手脚,那是朱元璋允许的。所以,刘伯温千算万算,没有跑出朱元璋的手心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必然。蔡元培曾评价刘伯温说:

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这可以说是后人对刘伯温的高度评价。

历朝历代的封建皇帝,只要上来就杀功臣,为什么呢?他原来重用这些有能耐的人,是因为他有强大的敌人要对付。现在天下已经定了,强敌没了,最大的敌人就成身边的功臣了因为他们最有能耐!那这里边的忠臣呢?没办法,鉴定这个人是忠臣还是奸臣的成本太高,需要时间考验,最省事的是甭管忠臣奸臣我都杀了,以绝后患,这是使天下永固的一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法。所以,刘伯温再神奇,再神机妙算,也逃不脱历史兴替的规律。

标签: 明朝刘伯温

更多文章

  •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下场:李自成最惨张献忠最壮烈只有他最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

    说到明末农民起义,很多人都会想到李自成,因为是他最后打进了北京逼的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可以说李自成一手推翻了明朝。但是李自成命不好,占领北京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及时北山收复山海关,最后给了吴三桂和后金联合的时间,最后山海关大败,一路被南逃,最后军队被打散,李自成就剩下十八骑,半路遇到山民,当

  • 屠川之人是不是张献忠,一本旧书揭露了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张献忠

    看到经常有人问一个问题“清初之时,四川人口骤减,到底是张献忠杀的?还是清兵杀的?”我要说是张献忠杀的,一定有人要说这都是满清人的污蔑之类的话。但要说是满清人杀的,一定又有人骂不尊重历史,不学无术之类的。若有脑子的随便想想,满洲人不污蔑别人怎么偏偏污蔑他张献忠。随便查查史料,不

  • 究竟是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郑和下海远航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朱棣,郑和

    说到郑和我们就会想到郑和下西洋,在历史课本上有一节课讲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在明朝有很多大臣,为什么朱棣会派郑和下海远航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文帝朱允炆(图片来自网络)首先就是寻找建文帝。很多人都知道朱棣在把皇城打下来之后,并没有抓到建文帝,甚至连他的尸首也没有找到。在这种情况之下,建文帝很可

  • 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禁绝废话提高效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朱元璋,茹太素

    《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

  • 明朝谜团解密:明代藩王为何喜欢长期替祖先守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藩王

    藩王的坟墓该怎么修,陵园里有些什么建筑,明代的礼数规定得清清楚楚。三年里,一组庞大的不明建筑震惊着曾祥忠。这组建筑紧挨着陵园围墙,在陵区之外。这样的建筑群在几代靖江王的陵区都被发现,大的超过6000平方米。在当代,四五百平方米的独栋别墅就是豪宅,6000平方米的明代大宅子被围墙围住,有大门、中门、内

  • 明宣宗朱瞻基发动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扫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瞻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秦淮河畔设置了“国营妓院”,称大院,后称旧院。相传朱元璋还曾亲自为大院题写过对联: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语。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这些妓院遍布南京各通衢闹市,其名曰:来宾、重译、清江、

  • 明朝太监的阉割过程是怎么样的,明朝有哪些有名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太监

    明朝时候想当太监,并不是随随便便把自己阉了就可以进去的。在净身之前还有一套程序,需要签订一份所谓的合同,这个合同叫“婚书”,好像女人那样把自己“嫁”入皇宫之中当奴才。明朝太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当写下这个“婚书”之后,就要开始做

  • 民间流传着陈圆圆的五种最终结局,你更相信哪一种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秦淮八艳,陈圆圆

    陈圆圆本名陈沅,是吴三桂的爱姬,以美貌著称。陈圆圆虽然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明清易代之际政治舞台的风口浪尖,但史籍中对她的记载却并不很多。《明史》、《清史稿》中都提到了陈圆圆,但却是一笔带过,只是称吴三桂因为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掠去,愤而起兵与李自成激战山海关,但对陈圆圆的结局并没有提及。陈圆圆剧照

  • 明朝在军事上有四个鲜为人知的“世界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武器,军事

    作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朝代,明朝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多伟大贡献。但它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四个世界第一,却鲜为人知。水底龙王炮想像图一、首创“水雷战”击沉日本战舰早在16世纪,各种类型的水雷就已经成为明朝海军的重要武器。1549年制造的“水底雷”,

  • 若用康熙替换崇祯,明朝能避免灭亡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康熙,崇祯

    比较两位皇帝,必须放进当时的时代背景里,这种问题是将个人才能置于历史背景之上,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康熙的个人才能是很强的,但也是在清朝盛世的基础之上,才有一番作为,如果崇祯帝替换了康熙,国家也将会是个盛世因为崇祯帝在某些方面,跟康熙存在相似之处。崇祯帝和康熙都是少年英雄,有着雷厉风行的一面,康熙一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