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起义”后的唐朝,还能在夹缝中延续二十多年

“黄巢起义”后的唐朝,还能在夹缝中延续二十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07 更新时间:2024/2/11 17:27:45

公元907年,也就是大唐天祐四年,想必对于每一位历史爱好者都不陌生。因为,正是在这一年,历史上存在了289年时间的唐王朝,最终彻底地走向了败亡。而也就是这一年,成为了“五代十国”大乱局的一个开端。可见,积重难返的唐朝在灭亡后,天下的局势反而更加混乱了起来。

其实,当我们回顾唐王朝败亡的这段历史时,便能发现,唐朝的灭亡实际上早在朱温唐哀帝禅让之前,就已经完全注定。这么说是因为,历史上唐末失败的“黄巢起义”,虽然没能彻底地摧毁唐王朝,但也给予了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一来,“黄巢起义”彻底地摧毁了唐王朝在各地的统治基础,再者,“黄巢起义”也捎带着将唐王朝控制的武装力量也全部付之一炬。以至于,《新唐书》对起义平定后唐昭宗继位的历史时期,有这样描述“其祸乱之来有渐积,及其大势已去”由此可见,唐王朝在平定“黄巢起义”后,灭亡的趋势已经完全不可扭转。

但是,“黄巢起义”在公元884年被平定后,唐王朝却还延续了二十余年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晚唐历史上最为让人诧异的一幕。这么说是因为,在“黄巢起义”过程中,唐朝皇帝唯一能够掌握的军队的神策军,近乎完全被消灭,这意味着唐王朝已经失去了制衡群雄的能力。并且,各地藩镇在“黄巢起义”后,也大多脱离了唐王朝的直接控制,而仅是名义上遵从唐王朝。这个时候的唐王朝,完全可以用日薄西山来形容。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王朝却依然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时间。那么,“黄巢起义”后日落西山的唐朝,为何能在夹缝中延续二十多年?

首先,唐王朝所以没有在“黄巢起义”被平定后迅速灭亡,同唐朝皇帝在“黄巢起义”后大封王爵,另各地藩镇互相掣肘有很大的关系。“黄巢起义”后,虽然整个大唐王朝形同一盘散沙。但绝大多数的地方节度使,还是希望能够在唐王朝的框架下,维系自身的利益。而唐朝皇帝,为了能够保证局势,往往也选择大封藩镇节度使以稳定局势。两者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以至于,在唐朝快要灭亡的时候,地方节度使已经到了被封王的地步。

并且,为了讨要王爵,甚至一度衍生出了变乱。当时,公元895年,索要越王爵位不成的董昌甚至一度称帝来回应唐王朝,后多亏被钱镠浙江局势才得以稳定。由此可见,唐朝在“黄巢起义”结束后,实际上已经到了只能依靠大封王爵,来维系自己统治的地步。而这个举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暂时缓解了国内的诸多矛盾。

除了广封诸侯外,唐朝所以能在各方藩镇势力的夹缝中延续二十年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同中原地区,完全是群雄逐鹿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河东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淮南的杨行密以及占据中原的朱温,在当时都有严重的利害冲突,贸然废唐必然会招致其他藩镇的反弹,而后来朱温选择废唐自立也可以说是走了一步险棋。并且,在“黄巢起义”被平定后的这二十年时间里,唐昭宗对各方藩镇势力也采取了较为灵活的策略方针。这对于唐王朝的延续来说,都有着极其现实的历史意义。

历史就是这样,“黄巢起义”虽然最终被平定,但唐王朝的历史也就此走到了尽头。而“黄巢起义”被平定到朱温篡唐的这二十多年历史,同时也可以说是唐王朝最为惨痛的一段历史。因为,在这二十年里,唐朝皇帝完全成为了藩镇争抢的对象。以至于,唐朝皇帝最后想在夹缝中生存也成为了不可能。

标签: 唐朝黄巢起义

更多文章

  • 李建成的墓志铭上面到底有什么?为何连谥号都被修改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建成

    公元2005年,李建成墓志在西安被发现,该墓志盖为盝顶形,顶边长39.5厘米,斜边长10.5厘米,底边长53厘米,高12厘米。该志为方形,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四侧无纹饰。志文仅55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 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

  • 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为什么持续了七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曾经参加过“黄巢起义”后又叛降唐王朝的朱温,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件大事就是逼迫唐朝皇帝禅位,至此这个曾孕育出了古代王朝诸多盛世的朝代,最终彻底覆灭。理论上说新旧王朝兴衰交替,往往都会有新朝气象。但唐朝灭亡后,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以往王朝交替不一样的是,

  • 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平定方腊与宋江有没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北宋,方腊起义,方腊,宋江

    在水浒里,我们始终以水浒一方为主角视角,全面铺开那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了解具体的时代背景,所以水浒就代表正义,而其他人就是坏人。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不对的,因为即便是梁山也在发生改变,慢慢的变成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梁山。最初的梁山,是高举反抗大旗的,反抗朝廷,反抗暴政。但后来,它居然招安了,由反抗

  • 明朝最屈辱的一次,80万人的军队向一万清军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清军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无数的英雄豪杰,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候,更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气节,在300多年前,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内有李自成叛乱,外有满清铁骑虎视眈眈,后来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但是刚刚作用北京城的李自成却只安于享乐,战斗力直线下降。面对这个千

  • 成吉思汗时期的领土到底有多大,为什么他会被称为一代天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蒙古国,成吉思汗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就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包括民国时期建立的中华民国,这两个政权都被称为中国;另一个则是在华夏土地上建立政权,称雄称霸的古代华夏王朝,它们也被称之为中国。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了为何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也被称之为&ld

  •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因为胡惟庸谋逆而诛杀三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元璋,胡惟庸

    很多史学家言之凿凿:朱元璋残忍嗜杀,仅胡惟庸一案,就有三万人头落地,而且是族诛。但是我们翻看《明史太祖本纪》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洪武二十六年九月,朱元璋下令赦免牵涉到胡惟庸蓝玉两大逆案中的人员,并表示从此不再追究。既然已经“瓜蔓抄”杀得一个不剩了,又赦免谁去?这是朱元璋故作姿态

  • 曾经风光的大西政权,是怎么样被清朝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大西政权,张献忠

    1644年11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当时清军主力正在山东、陕西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后又进军东南,与南明弘光政权作战,无暇西顾。大西军在四川,主要与故明残军及官绅武装作战。1645年11,清廷以驻防西安内大臣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会同固山额真巴颜、李国翰等,进兵四川,征剿大西军。三年

  • 李自成为什么不学习朱温,直接立崇祯的儿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李自成

    大家都知道朱温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的农民军一员,后来他投降了唐朝后,又把持朝政,逼迫唐昭宗迁都,然后又杀死唐昭宗,另外再立唐昭宗儿子继位,最后通过唐哀帝禅让,完美的篡夺了大唐政权,建立后梁王朝。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就像温水煮青蛙,非常有利于消化和巩固新的政权统治,使得各地出现动乱的机会降到最低,也能比较能

  • 张献忠江口沉银为什么用木鞘装银锭,张献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藏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张献忠,张献忠沉银

    提到明末的农民领袖,相信大家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李自成,毕竟这个人的名气还是比较大的。其实,明末的农民领袖可不止李一个,还有一个叫做张献忠的人也很有名。张献忠甚至被评为是与李自成齐名的一个人,民间有“张家长,李家短”的这种玩笑话,似乎说的就这二人。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玩笑话,

  • 朱元璋减免赋税为何江浙地区加倍?原因和一个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元璋,张士诚

    朱元璋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再灭元朝,充分显示了朱元璋高超的,他草根出身,终成大业,是一代英雄,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没有之一,这不是替他炒作,也不是刻意的褒奖,而是对于一个客观事实忠实的描述,他通常每天早上三点多就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才会休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很多措施来恢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