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与外戚斗智斗勇:汉和帝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

与外戚斗智斗勇:汉和帝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8 更新时间:2024/1/19 15:44:25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生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后来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公元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公元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刘肇联合宦官扫灭窦氏外戚族,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刘肇病逝于章德殿,时年二十七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谥法曰:“不刚不柔曰和”。葬于慎陵。

刘肇的生母梁贵人,是褒亲愍侯梁竦之女,建初二年(公元76年)入宫。建初四年(公元79年),生下刘肇。后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皇后亲自抚养刘肇,视如己出。

建初七年(公元82年)六月十八日,汉章帝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汉章帝去世,皇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尊嫡母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肇年幼,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就这样,窦氏兄弟占据了皇帝周围的显要位置,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行决策。在讨论关于征伐北匈奴的大事时,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都极力上谏,甚至指责窦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重创北匈奴后,是否继续设立北单于,朝臣们坚决反对,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窦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同意了窦宪的奏请。

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擢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也敢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而“有司莫敢举奏”。

窦氏为维护专权,安插了大量党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与亲信。当初,刘肇在长安召见窦宪,朝臣甚至议论称之“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算止住了这场闹剧。这一方面说明窦氏权势的贵盛,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朝臣趋炎附势的风气。因而,汉和帝执掌政权后,立即清理窦氏残党余孽,太尉宋由因为窦氏党而被罢免,后自杀。其他亲朋故旧,凡是依仗窦家的关系而做官的,统统被罢免回家。

窦宪还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窦宪的父亲窦勋犯罪,韩纡审理此案,考实窦勋坐狱被诛。窦太后当政时,韩纡已死,窦宪即派刺客刺杀了韩纡的儿子,并带回他的首级拿到窦勋坟上祭奠。周荣为尚书袁安府吏,袁安上书言窦宪骄纵、窦景腐败、不宜立北匈奴单于等奏议,均出自周荣之笔。窦宪门客徐齮嫉恨他,并且当面威胁他。

窦太后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

窦氏父子兄弟同为九卿、校尉,遍布朝廷。穰侯邓叠和他的弟弟步兵校尉邓磊,母亲元氏,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郭举的父亲长乐少府郭璜等人,相互勾结在一起。其中元氏、郭举都出入宫廷,而郭举又得到窦太后的宠幸,他们便共同策划杀害刘肇。刘肇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

当时,窦宪兄弟掌握大权,刘肇与内外臣僚无法亲身接近,一同相处的只有宦官。刘肇认为,朝中大小官员无不依附窦宪,唯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慎机敏有心计,不谄事窦氏集团,便同他密谋,决定杀掉窦宪。

由于窦宪出征在外,怕他兴兵作乱,所以,暂且忍耐未敢发动。恰在此刻,窦宪和邓叠全都回到了京城。当时,清河王刘庆特别受到刘肇的恩遇,经常进入宫廷,留下住宿。

刘肇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但他怕左右随从泄露,不敢让他们去找,便命刘庆私下向千乘王刘伉借阅。夜里刘肇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又命刘庆向郑众传话,让他搜集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刘肇临幸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送往监狱处死。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刘肇因窦太后的缘故,不愿正式处决窦宪,为他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进行监督。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以后,全都强迫命令自杀。

汉和帝刘肇成功夺回政权,再现了汉宣帝刘询诛霍禹的故事。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的势力后,刘肇开始亲政,白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刘肇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并多次下诏纳贤。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

汉和帝十分体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诏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反省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汉和帝永兴元年(公元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刘肇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汉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的章德前殿,时年二十七岁。刘肇驾崩后,他出生仅一百余日的儿子刘隆继位,改元延平,是为汉殇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三月初五日,葬刘肇于慎陵(位于今河南孟津),上庙号为穆宗,谥号孝和皇帝。

标签: 汉朝东汉汉和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后一位真丞相,以一己之力对抗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西汉,周亚夫

    汉朝名将、太尉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后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50年的二月初六,被汉景帝刘启拜为丞相,并下诏废除了太尉一职,将其职事并入丞相府。所以在景帝一朝,周亚夫乃军政双料首脑,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不多见。忆当初,周勃平诸吕之乱,看今日,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周家两次将大汉刘氏

  • 华佗为曹操治病却被曹操害死,只怪他不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曹魏,曹操,华佗

    在古代中国,最有名气的大夫就是华佗了,华佗在当时和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是沛国谯县人,一生都在研究医学,少年时代的足迹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边学习一边替人治病,丝毫没有当官的想法。华佗的医术较为全面,但是最精通的还是外科,他首创了麻醉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一项创举。可惜的是好人没好报,他

  • 刘邦真的是流氓吗?他可能是最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西汉,刘邦

    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很多人都不看好,即使在刘邦得到极高推崇时,也只是说他救民于水火,而不对其人品加以褒赞。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然而,刘邦果真是流氓皇帝吗?汉高祖刘邦(图片来自网络)刘邦早年做亭长时,曾经往儒生帽子里撒尿。但他心地宽厚,在酒馆喝酒,常常

  • 韩增与汉宣帝有世仇,凭何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西汉,汉宣帝,韩增

    甘露三年(前51),四方戎狄臣服,汉宣帝想到辅佐大臣的功劳,命人在麒麟阁上为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等十一人绘制画像,描绘容貌,注明官爵、姓名,以表彰他们为国立过的大功。霍光、张安世等十一人,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在麒麟阁十

  • 先后得到吕布、关羽、曹操的垂青,她是怎样的绝色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曹操,吕布,关羽

    秦宜禄的老婆杜氏,是三国中一个极不平凡的人物,先后得到吕布、关羽、曹操的垂青,她是怎样的绝色美女?故事是这样的,秦宜禄只是吕布手下一个无名小将,但他的老婆杜氏那可是大大有名。《魏氏春秋》载:(秦)朗字元明,新兴人。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秦宜禄一个吕布部将,为啥

  • 诸葛亮到底激怒周瑜没有,他和孙权又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诸葛亮,孙权,周瑜

    在《三国演义》之中,有关赤壁之战足足用了八回的篇幅来写。其中最出彩的就莫过于诸葛亮了,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又设坛借风。还设计激怒孙权,智激周瑜,成了赤壁之战的实际推动者。但是如果把这些都当成真的,说诸葛亮激怒周瑜的,还在那一本正经分析的,基本都是只读过演义而没有读过正史原文的。实际上,不仅没有史料

  • 在汉朝官员多少岁能“退休”?退休后的待遇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宋均

    古代的退休制度从春秋战国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社会太乱,可能你刚上台没几天就被赶下来了,所以退休制度什么的都没人当回事儿,直到汉朝稳定下来,才对这个制度重视起来。在汉朝,“退休”这个词不是每个当官的都有资格使用的,你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年满70岁。这个条件现在看可能还没什么,

  • 项伯为何总是帮刘邦?根本原因是他知道一件事,果然都是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西汉,刘邦,项伯

    世人皆知,在楚汉争霸中,项羽身边有不少的能人志士都因为得不到重用而选择了投靠刘邦。就连他自己的亲生叔父项伯,也总是“吃里扒外”,处处帮着刘邦,差点就成了刘邦安插在项羽身边的“卧底”了。从这件事来看,刘邦对于攻心确实有一套。那么身为项氏宗亲的项伯为何要跟

  • 史上最悲催的皇帝,即位不到两个小时就成了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朝,金末帝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从秦王嬴政称帝到清朝溥仪退位,中国共历经17个朝代422个皇帝。在这些皇帝中,在位时间有长有短,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执政达61年之久。而在位时间最短皇帝,想必大家都不太了解,他便是金朝的末代皇帝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战死,在位时间还不到两个小时。 完颜承麟是

  • 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 他是如何驾驭群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万历皇帝,明神宗

    都说明朝亡于崇祯,而实则亡于万历,明朝是一个彰显皇帝个性的国度,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竟然会出现皇帝怠政28年的事情。而奇怪的是,万历数十年不上朝,国家的运行却是如常,他仍然掌控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没有被架空,这不得不令人佩服他驾驭群臣的手段,当真是非同一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万历不上朝这句话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