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东林党和天启皇帝会闹掰,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东林党和天启皇帝会闹掰,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67 更新时间:2024/3/7 11:06:24

要想了解东林党光辉形象,就要大概了解明末的三大疑案:挺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个案件都源于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生儿子,万历皇帝没有嫡子,他的长子朱常洛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也就是张居正去世的这一年,长子是万历皇帝和王姓宫女所生,出生后,万历皇帝诏告天下,表达有儿子的喜悦,但是没有册立朱常洛为太子。4年后,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生下次子(按长大成人排序)朱常洵

这下,爱操心的大臣们,主要是东林党人,慌了。他们担心万历皇帝会废长立幼,立次子朱常洵为太子。为此,他们一直拼命上书给皇帝,强烈要求尽快册立长子为太子。但是万历皇帝一直以长子体质较弱为由推迟,而东林党不依不挠,一直催促。后来,万历帝实在不胜其烦,加上长子年龄确实也大了,19岁了,于是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将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将次子朱常洵封为福王。

朱常洵这时候15岁了,差不多应该去封地洛阳就藩了。但是万历皇帝不放人,这把东林党又急的直跺脚,他们认为万历皇帝还想等机会将太子废掉,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一直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万历皇帝才让28岁的福王朱常洵赴洛阳就藩。题外话,福王就藩的地方没有选对,太子叫朱常洛,你叫福王朱常洵去镇守洛阳,结果朱常洛后来当了一个月皇帝就驾崩了,是不是被镇住了。

我们来看看围绕朱常洛发生的这三大案:

梃击案

福王就藩洛阳的第二年(1615年)发生了一桩怪事:一个叫张差的疯子拿着木棍冲进了太子府行凶,被抓住。东林党人负责审讯,硬说这个张差是受到了福王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的指使,让万历皇帝难堪,企图打倒郑贵妃。最后,万历皇帝强令大事化小,处死了张差等人,就此结案。后来,万历皇帝去世后,东林党利用编写万历皇帝实录(《明神宗实录》)的机会,又把这个事情颠倒过来,说是郑贵妃指使凶手意图谋害太子,万历皇帝包庇主谋郑贵妃。

红丸案

万历皇帝驾崩后,太子朱常洛登基,但是不久就卧病不起,太医没有很好的办法。朱常洛听说有个叫李可灼的官员有仙药,要求传李可灼送仙药(红色的丸子)来试一试。内阁首辅方从哲认为不可轻率,但是朱常洛说,自己的病自己知道,不试也是死,试一试还有希望。李可灼后来把药送来了,朱常洛吃了一颗,没事。当时,内阁首辅方从哲和大学士韩矿等大臣都在场。不久,朱常洛又吃了一颗,身体竟然好了,可以下床走动了。但这只是回光返照,马上就不行了,又吃了一颗,不久朱常洛驾崩。

好好的皇上被你们毒死了,这还了得?东林党的孙慎行等人义愤填膺,坚决要求处理内阁首辅方从哲和敬献药丸的李可灼等人,新皇帝朱由校没有没办法,方从哲只好自动请求回家,李可灼被发配,还有其他人也受到处理。

移宫案

朱常洛驾崩后,长子朱由校继位,因为朱常洛的原配太子妃去世的早,朱常洛宠爱的李选侍就负责照顾皇长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检,相当于是朱由校、朱由检两位皇帝的养母。朱常洛当皇帝后,李选侍顺理成章跟随朱常洛住进乾清宫。现在朱常洛驾崩了,不是新皇帝生母和嫡母的李选侍按理就不能住在乾清宫了。

但是,李选侍说皇帝才15岁,自己要照顾皇帝,暂时不搬走。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等人以担心李选侍垂帘听政为由,强逼李选侍搬出乾清宫,年少的皇帝朱由校只好听出大臣的意见,李选侍带着朱由校的皇八妹搬到外面去住了。

朱由校最初对这三件事都向东林党屈服,按照东林党的意见办。

六年(1626年),朱由校已经当了6年皇帝。这年四月,给事中霍维华上疏要求全盘推翻“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结论。天启皇帝朱由校为此组建工作班子,在霍维华的奏疏基础上汇编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这三大案的资料,并加上解释,朱由校亲自作序,钦定该书名称为《三朝要典》。我们现在看不到该书的全文了,早毁了。但是大致内容是知道的,有《明熹宗实录》和其他资料佐证。

天启皇帝编的《三朝要典》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我简要说说:

一、关于梃击案

我的皇祖父万历皇帝当年并没有计划废长立幼,他老人家一直都知道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定;我父皇朱常洛小时候身体确实不好,皇祖父考虑的对,等长壮实了再立我父皇为太子更好。东林党那些人,只知道沽君卖直,挑拨我皇祖父和父皇的关系,把我皇祖父逼的不上朝,国事荒废。挺击案根本就是一起意外事件,这些东林党竟然捏造证据,说是我叔王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指使的,其实不是这回事。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严重败坏了皇家的声誉。

二、关于红丸案

我父皇朱常洛从小身体不好,加上皇祖父刚刚驾崩,心情过于哀伤,导致一病不起。在普通药物无效的情况下,我父皇自己要求试一试李可灼的仙药“红丸”。这个事情我清楚,当时也有其他大臣在场,我父皇确实是死于哀伤引起的急病,不是被人谋害。这些东林党硬说内阁首辅方从哲弑君,说李可灼下毒,说是我叔王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指使的,恶毒污蔑我父皇死于非命,诬陷我叔王朱常洵的生母郑贵妃,败坏皇家的名声。

三、关于移宫案

李选侍是我的养母,是我父皇的贵妃,皇八妹是我的亲妹妹,这些东林党催命一样赶他们走,就是陷我于不仁不义。为何不能保全我们母子的名声?杨涟、左光斗这些人像赶鸭子一样硬生生将我养母李选侍赶出宫,实在是可恶。

看了以上内容,你觉得东林党做的对还是天启皇帝说的对?反正东林党是气炸了,当年冒死一心一意保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保到今天被朱常洛的儿子反咬一口。这简直就是不识好歹,狼心狗肺,颠倒黑白。从此,天启皇帝被东林党骂成了文盲、木匠和白痴。

《三朝要典》就是对过去一段的历史事件做的定论,也可叫《关于万历四十三年以来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此,天启皇帝朱由校和东林党全面决裂,杨涟、左光斗、高攀龙等死于非命,其他人被辞退的被辞退、被发配的被发配,朝廷几乎没有了东林党的踪影。

天妒英才。第二年,22岁的天启皇帝意外落水死亡。因为没有儿子,所以由天启皇帝唯一的弟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一上台就忘记了哥哥的教诲,打倒了魏忠贤及其党羽,把东林党死了的全部恢复名誉、活着的全部召回朝廷。东林党告诉崇祯皇帝,《三朝要典》不能留,崇祯皇帝很听话,于是把哥哥朱由校钦定的《三朝要典》废止。

17年后,当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把绳子系在自己脖子上的时候,不知到底是何感想?除了“文官皆可杀”“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不知他还说了些什么呢?

标签: 明朝明熹宗东林党

更多文章

  • 崇祯在位时期都做了哪些事情,明朝灭亡的锅该不该由他来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崇祯

    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一位正统皇帝。他亲身主宰了大明江山最后的17个年头。历代王朝兴替原属寻常,然而明朝的覆灭总是会引起人们的怅惘之心。原因不仅仅因为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原人封建王朝,而且还在于,作为最后一任皇帝的崇祯,绝非是末代帝王常见的无能昏庸之辈,而是一个竭尽全力奋斗图强的有为之君。史书记载,崇

  • 明朝将领孙兴祖真的英年早逝吗?农家发现一封诏书推翻明史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孙兴祖

    众所周知,《明史》虽然修了百余年,但依然存在很多偏僻与错误,比如鲁王朱以海之死,《明史》认为是郑成功所杀,但上世纪50年代金门挖出朱以海之墓,却推翻了明史记载,朱以海纯属是病死,而且死亡时间在郑成功之后。2014年,在河北青县流河镇姚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发现了一封明朝诏书,距今已有620余年,是朱元

  • 朱棣为何五征大漠,他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棣,大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元末的穷苦人家,深刻体会民间疾苦,对元朝的残暴统治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在建立明王朝以后,虽然元朝势力退出中原,但是仍然对新生的明朝政权有很大的威胁,为永绝后患对北元势力穷追猛打。从1370年到1396年,二十六年间连续发动八次北征沙漠之战,平均三年左右一次。朱元璋前期派徐达、李

  • 大将受伤,成吉思汗把他塞进牛的器官中,竟活了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蒙古,成吉思汗

    古代的医疗水平非常落后,风寒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一个人的命。古人的寿命比较短这是由一定道理的,随便的一个小病就能让人死亡。战争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除了打仗时被杀死的,更多的则是因为治疗无效而死亡。破伤风是致人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由于细菌的感染,很多士兵因此而死。打仗可是拿着刀剑杀戮的,尽管有时候不能直

  • 身为同一家人,为何朱棣会跟侄子抢皇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棣

    朱元璋驾崩后位孙子朱允文,朱允文削蕃,叔叔朱棣起兵谋反。自己做皇帝,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用多讲。开始朱元璋立太子是长子朱标,但无奈太子英年早逝。不得不重新立太子。按说朱元璋儿子众多,他完全可以从诸子中择贤而立,比朱允炆优秀的多得是。为什么非要传位给朱允炆呢?朱元璋是农民出门,封建思想很严重。

  • 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清朝,原因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清朝

    明朝万历年间,辽东的深山密林中,一个日后将统治整个中原的游牧部族,迅速崛起,日渐强大。到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从此开始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与明朝平起平坐。1618年,羽翼丰满的努尔哈赤,勇敢地向强大的明王朝发起挑战,并一举攻克重镇抚顺,打响了决战明朝的第一枪。从161

  • 宣宗南迁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会成为金国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金朝,金宣宗,宣宗南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绝大多数的王朝都有过迁都的举动,其中著名的有盘庚迁殷、周平王东迁、北魏孝文帝南迁等等。细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迁都我们能够发现,古代王朝的一次迁都所决定的往往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有的王朝因为迁都而走向强盛,而有些王朝的迁都举动却成为了王朝兴衰的转折点。历史上发生于金国末期的“

  • 明朝的统治时间一共存在276年,为何没出现过后宫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后宫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常伴皇帝左右,甚至是可以影响皇帝的决定,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次后宫乱政,但是为什么在明朝统治的276年里为什么没有出现过一次后宫乱政呢?这很大归益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后世所设立的一系列完善的典章,大家都知道马皇后为朱元璋的一生挚爱,马皇后宅心仁厚、为人聪颖,在很多关键时候都为朱

  • 万贞儿既没有背景有没有实力,她是如何长期霸占后宫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万贞儿

    历朝历代,有不少的后宫女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宠爱,而要说到其中经历最传奇的,那肯定就是明朝的万贞儿了。她是明朝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万贵妃,明宪宗的最宠爱的一个妃子,长相一般家世一般,而且还比皇帝大了有整整17岁 ,但为何却能够一直霸占皇帝的宠爱。她的父亲叫做万贵,是一名县吏,虽然官不是很大,但是一家

  • 叶赫那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何他临死会留下一个诅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叶赫那拉

    在满清的历史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皇族爱新觉罗氏了,其次应该就是叶赫那拉氏;爱新觉罗氏是满清的缔造者,当然不必说了,满清所有的皇帝、王爷、阿哥、贝勒全是该氏族;那叶赫那拉又是什么存在呢?追溯历史,叶赫那拉氏及金朝贵族,原在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流域。16世纪初,南迁开原北,后又移叶赫河,故称叶赫部,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