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战后百万日侨被弃东北,日本政府对东北日侨的漠然

二战后百万日侨被弃东北,日本政府对东北日侨的漠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4/1/17 5:15:1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此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中美苏等盟国开始磋商解决滞留海外的日侨俘问题,并做出遣返安排。然而日本政府却驻外国公使馆发出训示,提出日本侨民“现地定着”的方针,要求驻外公使采取措施,保护当地日侨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此之际,日本驻外公使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侨民?一句“现地定着”,实际上意味着“现地抛弃”。日本军国主义的弃民政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日本移民充当战争“人盾”

日本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后,将数十万日本开拓民(1936年,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贫民涌入我国东北地区,成为日本开拓民)安排到中苏边境一、二线地带,担任对苏防御和镇压抗日武装任务。及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屡遭败绩,日本军部将大批精锐部队调走后,将25万在乡军人和开拓民紧急征集充斥前线,同时要求留在开拓团驻地的老幼妇孺以增产粮食来支援“圣战”。

特别是1944年日本军部在战略部署上,由对苏进攻作战转变为对苏防御作战,放弃北边兴计划后,对外仍严格保密,“就连对‘满洲国总务长官武部六藏也加以保密,在与总参谋长的例行聚餐会上也仅仅给他出示了军队的新的配备图。根据国策迁入满洲的开拓团的日本农民什么都不知道。”

1945年7月5日,关东军制定最后对苏防御作战计划,确定在“新京至大连一线以东、新京至图们一线以南地区,进行持久作战”的指导方针。日本开拓团的大部分集中在满洲的东北部,这些开拓团的所在地,都处于关东军对苏防御计划的防卫区域之外的位置,因此随着关东军作战计划的转变,在苏联参战的情况下,他们最先被推上前线,最先牺牲于战火。而在防御区域内的日本人,无论是官吏还是商人则正忙于撤退,这些日本开拓民为日本关东军充当了战争的“人盾”。

关东军只顾自己逃跑

1945年8月9日下午,关东军下达日本人撤退的命令,但当时有的开拓团无法接到命令,有的开拓团纵然接到命令也无法到达集结地。实际上这样的命令不过是一纸空而已,是关东军推脱责任的一种形式,但关东军对其家属及日籍高官则完全是另一种态度。

8月10日上午9时,关东军总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撤退在新京(即长春)的日本军政机关人员、日籍官吏及其家属和一般日本人问题。会议决定采用火车输送办法,按关东军家属、官吏及其家属、国策会社职员及其家属、一般日本人的登车顺序,将其分批撤到朝鲜,而后回日本。下午5时,士兵驱赶其他日本人群,给关东军家属开辟一条通道进入站内。8月11日1时40分,首列输送关东军家属的列车开出长春站。而后,每两小时开出1列,至15日总共开出18列,运走关东军家属17116人、日本大使馆和关东局家属750人、满铁职员家属16700人……共58364人。

而在偏远地区的日本开拓民没有享受到关东军带来的“恩泽”,却品尝到种种难咽的苦涩。有的关东军自己撤退时将桥梁炸断,给后撤下来的日本开拓民带来极大麻烦,许多人被急流冲走或淹死;还有的关东军溃逃散兵与开拓团民混在一起,怕小孩的哭声被苏军听到,便命令母亲将孩子杀死,母亲下不了手,他们就用刺刀将孩子刺死……

日本政府对东北日侨的漠然

日本战败投降后,近百万日侨逃亡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生活陷入困境。当时的“日本人会”于8月29日、8月30日、9月2日向东京发出3封电报,反映日本侨民的困境。“面临两个月后的寒季和紧迫的粮食问题,实不胜忧虑。我等认为国家需要付出全副努力,对此妥善处理。”“新京的难民甚或有绝食数日者……关于取暖用煤,即使有劳力也不能运输,担心一入冬季,饿死冻死者将不断发生……烦请急速给帮助,使之得以迅速送回国内,至盼。”但是这些电报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

时任东北日侨救济总会会长的高碕达之助对日本侨民的状况非着急,连续派员携密信回日反映情况。密信送到了,可日本政府没拨来一分钱。日本侨民在寒、饥饿、疾病中企盼来自祖国的遣返消息。

为此,丸山邦雄、新甫八朗、武部正道3人于1946年2月下旬乘遣返船回国,向日本政府和盟军总部陈情。3月5日午后3时半,联合国军司令麦克瑟接见丸山邦雄等。丸山邦雄陈情道:在满同胞失业,生活渠道断绝,物价惊人暴涨,生活困苦越发严重。170万日侨难民化的达46%,平均每天因饥饿、寒冷和疾病死亡2400多人,大多数是幼儿。期望得到您麦克阿瑟元帅的同情与决断,尽快派遣返船去葫芦岛。

尽管丸山邦雄的陈情有夸大不实之处,但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日本政府对滞留海外日侨的漠然态度。

日本军国主义的弃民政策,是由日本国家体制和军队性质所决定的。无论是关东军对日本侨民的遗弃,还是日本政府对海外侨民的冷漠,都是日本军国主义国家本质的反映。井上清在《天皇制》书中也指出:“天皇的权威从来也不是为劳动人民的权威……它仅仅是作为剥削压迫人民的专制阶级的权威而存在。”“日本人对天皇的信仰绝不是来源于两千多年的悠久传统,而是由于明治以来,以天皇为主权者的政府用尽了一切手段,向国民强制进行信仰天皇的宣传教育的结果,制造这种对天皇的信仰这件事本身,就是基于军国主义的需要。而昭和以来,无论是军部还是政府,都利用这种信仰,并加紧鼓吹这种信仰,用‘为了天皇陛下这样一句话,把国民赶上战场。”所以,天皇制不仅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也是日本侨民被遗弃的根本所在。

标签: 日本二战日侨东北

更多文章

  • 清朝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小起义,不到100人却攻进了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嘉庆,起义军

    农民起义在历史上数不胜数,但可以攻进紫禁城的却几乎没有。毕竟紫禁城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发布政令的首脑机关,又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其防御能力可想而知。但在清朝嘉庆年间一股不足百人的农民起义力量却攻入了紫禁城。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就连嘉庆皇帝《遇变罪己诏》中都说此为“汉、唐

  • 清朝咸丰在位11年,签订了11条不平等条约,条条丧权辱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咸丰

    清朝的咸丰皇帝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命苦皇帝,在他即位第二年就遇上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名起义;三千年来未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让他赶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要让他碰上了。清王朝交道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是腐朽不堪,他责无旁贷却又无力回天,在位十一年里签下了十一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TOP1

  • 探究顺治宠妃身世之谜?究竟是军人之妻还是江南名妓董小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顺治,董鄂妃

    董鄂妃是清朝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万念俱灰。根据民间野史传说:顺治帝因为董鄂妃去世心灰意冷,选择放弃皇位遁入空门。而董鄂妃竟究是何许人?是顺治帝正常纳入宫中的妃子,还是另有来历? 正史上说,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大将军费扬古的姐姐,顺治十三年入宫就深受顺治帝的

  • 花钱买官成为雍正宠臣,大字不识一个却官至直隶总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李卫,雍正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会有卖官买官的现象,有很多人倾家荡产也会为自己买一官半职,可以在上任的时候大发一笔横财。清朝的这样一个人虽然也是花钱买官,却成了当时人人称道的清官,还成为了雍正的宠臣,官至直隶总督。 康熙二十六年,李卫出生在江南铜山当地一富裕的大户人家,而且还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就备受溺爱

  • 慈禧之所以能走向权力巅峰,和他有直接联系,为了他不择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慈禧,咸丰

    慈禧老佛爷是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并且她还是满清政府的实际掌控人。要说政治权谋,慈禧可谓是深谙其道,但要是谈论治国安邦,她则是昏庸无能的一个典范。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之危,然慈禧太后却贪恋权欲,目光短浅,顾家不顾国。一味求和守旧,致使近代中国受尽屈辱,最终把清朝推向灭亡。在历史中,慈禧

  • 珍妃竟究是怎么死的,谁才是害死珍妃的主谋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珍妃,慈禧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曾有两位女子获得“珍妃”的称号,一位是道光帝珍妃赫舍里氏,一位便是大家熟知的光绪帝的宠妃他他拉氏。道光帝的珍妃在二十四岁时去世,死亡原因已不可考;而光绪帝的珍妃,一个正当花样年华的女子,聪明伶俐,能歌善舞,却也在二十五岁的时候选择了一口枯井结束了自己

  • 曾经关系亲密无间,鲁迅为什么会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鲁迅,周作人

    在民国时期的文坛史上有这样两位名声显赫的人物。他们就是周家三兄弟中的鲁迅周树人与周作人。两人曾在一起留学日本,而后关系亲密无间,更是直接搬到了一个院子一同居住。然而,原本亲亲密密的兄弟,在一起住了没多久就反目成仇,落了个形同陌路的结局。小编遍查资料,认为其左不过因为“误会”二

  • 慈禧有无后代?他自称是八阿哥,慈禧后人,坚持清朝装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慈禧

    在1908年11月15日之际,统治我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因病而死,享年73岁。她作为晚清时期最有权势的女人,死后却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直到现在,她的身世之谜仍是人们所争论不已的。《清宫档案》里对慈禧太后的身世作了简单的记载,“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征女,咸丰元年,被

  • 张廷玉,大清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张廷玉

    众所周知,在清朝初期,为了让自己的满族能和前明汉族合作的融洽,便广招汉族贤士为己用,特别到世祖顺治爷、太宗皇太极时期更加的明显。比如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都是汉臣。不过他们的下场可就大不相同了,吴、尚、耿作为三藩之乱的指挥者自然是被康熙帝平叛,而洪承畴、范文程得以善终,并且得皇帝

  • 常荫槐为什么会被张学良处死 因何要置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常荫槐,张学良

    少主初继父位,急需立威于政,妄自托大的杨常成了出头鸟,日本人明挑暗示,蒋介石推波助澜张学良处死杨常的原因杨宇霆、常荫槐命丧老虎厅,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矛盾由来已久在张作霖时期,杨宇霆身兼数要职,位居首辅。 “由于其所处地位之特殊,也养成了专横跋扈、盛气凌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