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太后为啥能掌权48年,心思缜密手段果决

慈禧太后为啥能掌权48年,心思缜密手段果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57 更新时间:2024/3/19 17:09:04

民间有句带有偏见的俗语:女人当家,房倒屋塌。这句话的确有失偏颇,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女性当权者还真不少,治国能力绝不在男性皇帝之下。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后吕雉,北魏王朝的太皇太后冯绮,唐朝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明朝的开国皇后马氏,这些都是著名的当权者,无一例外地都是女性。宋朝杨家将的故事代代相传,坐镇守护的佘老太君、挂帅的穆桂英、烧火丫头杨排风,展示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女性当权者,却正中这句带有偏见意味的谚语,她就是清朝的慈禧太后。这位十七岁就进宫的慈禧太后,不仅将清王朝搞得乌烟瘴气,还让平民百姓陷入近百年的苦难,昔日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一座水深火热的炼狱。

慈禧太后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提及中国艰辛的近代史,总是绕不开这个嗜权如命的女性当权者。慈禧太后的一生总共遭遇过两次政变,第一次政变充满紧张和惊险,演绎了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残酷道理。作为政变的发动者,慈禧太后成功取代顾命大臣的地位,从此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牢牢掌控朝政。

1861年6月,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仓皇出逃的咸丰帝,病逝在避暑山庄的行宫里,临终前的咸丰帝匆忙布置好三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立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第二件事就是任命以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肃顺为首的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皇帝。第三件事是授予正宫皇后钮钴禄氏刻有“御赏”的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刻有“同道堂”的印章,新皇帝所颁发的一切诏书,必须有两枚印章同时印上才可生效。念及载淳年幼无知,咸丰帝下令将刻有“同道堂”的印章交由生母懿贵妃掌管,按照母凭子贵的规矩,懿贵妃升为西宫太后,咸丰帝的正宫皇后则升为东宫太后。她们就是我们熟知的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同治帝登基伊始,形成两宫太后和顾命大臣共同执掌朝政的局面。

咸丰帝的做法充满政治智慧,两宫太后和顾命大臣互相牵制,谁也不会独揽大权,擅自废立幼帝。可是咸丰帝低估了这种牵制的副作用,不是有理有据的争议,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亲生儿子登基做皇帝,按理说慈禧太后应该感到欣慰和满足才对,然而满面愁容的慈禧太后却告诉我们,政治风云从来不是简单的棋局。

成者为王败者寇,谁赢谁就是天理,慈禧太后敏锐地发现,两宫太后逐渐成了名义尊贵的标签,并非是实质意义上的当权者。真正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的手里,慈禧太后的唯一做法就是等待,等待一个不知何时会来的时机,忍耐是解决枯燥效果最好的良药。可让慈禧太后大为光火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她想要祭奠一下自己的亡夫咸丰帝的时候,肃顺等人不由分说的拒绝,让慈禧的内心深处生起一种愤怒感。这无疑是在传达一种政治信号,现在一切是由顾命大臣做主,两宫太后只需做好管教幼帝的事情。慈禧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她不甘心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但是环顾周围的朝堂势力,几乎都是肃顺的忠实拥护者,自己根本找不到可以合作的大臣。

当慈禧把目光投向咸丰帝的兄弟时,她意识到恐怕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大部分王孙贵族和肃顺私交都很不错。唯一值得信任的醇郡王奕譞,虽然是咸丰帝的七弟,也是自己的亲妹夫,但他涉世未深,难以托付朝廷大事。思来想去之后,慈禧决定找慈安联手对抗顾命大臣势力,对于这些顾命大臣,慈安的态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古往今来的托孤大臣,只要不做僭越之事,有些刚愎自用的缺点也无可厚非。可慈禧一番煞有介事的劝说,还是说动了慈安那颗想要安分的心,肃顺等人居心不良的话,要想逼宫造反,两宫太后势必会防不胜防。

咸丰帝死后的第三天,慈安和慈禧共同召见八位顾命大臣,探讨一下有关朝权分工的问题。肃顺起初直截了当地说:“谕旨由大臣拟写,到时太后只管盖印,其他的事情臣等自有安排。”顾命首臣肃顺的话,着实惹恼了本不想多生事端的慈安,好脾气的她为这句话和顾命大臣吵得不可开交。

眼见事情陷入僵局,肃顺自知话有不妥,上疏向两宫太后妥协,表示最终决定权交由太后审核,具体事务由顾命大臣去办。慈禧和慈安交换眼色,知道谈到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谈崩对谁都不利,不如暂时见好就收。这次剑拔弩张的交锋,让慈禧意识到和事佬性格的慈安不会再有所行动,同时慈禧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她迫切需要一个坚定有力的盟友。

慈禧选中的人是咸丰帝的六弟奕訢,一个险些做皇帝的王爷,道光帝曾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勉强拍板选定了咸丰帝。恭亲王奕訢的能力不在咸丰帝之下,出于嫉妒和反感,咸丰帝对奕訢的感情淡泊如水,受到冷落的奕訢郁郁寡欢,常常叹息不得志的无奈。慈禧的来信让奕訢看到了翻身做主的绝佳机会,他马不停蹄地从京城赶往热河,跑到咸丰帝的灵堂痛哭流涕,发出撕心裂肺的号叫声。

当慈禧得知奕訢抵达热河的时候,心里陡然升起一丝光亮,看来她的信起作用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夺权风波要来了。奕訢来到热河的第一天,两宫太后传旨要召见他,肃顺等人竭力阻拦,却被奕訢以“皇兄驾崩,皇嫂悲苦哀痛,我去劝慰一下都不行吗”的话堵得哑口无言。进宫后的奕訢和两宫太后长谈了两个小时,商量除去顾命大臣的办法,期间奕訢对顾命大臣一直是恭顺有加,用言语迷惑肃顺等顾命大臣。

两天过后,奕訢要求程回京,肃顺等人长叹一口气,全身松弛下来,可算送走了一个瘟神。没有想到的是,奕訢刚到京城就恩威并施地将掌握兵权的胜保拉拢过来,轻而易举地掌握京城的军队,做好周密的万全准备。两个月后,咸丰帝的灵柩从避暑山庄启程,两宫太后、同治帝、顾命大臣一同护送返京。按照和奕訢预先商量好的计划,慈禧对八位顾命大臣说:“我们两位太后和皇帝由载垣等七人陪着,小路返回京城,以防有什么不测,肃顺带领军队护送灵柩返京。”慈禧的做法很简单,将肃顺和另外七人分开,以便逐个击破。

慈禧一行人的速度很快,早早地抵达京城,早在京城布下天罗地网的奕訢,利用小皇帝的名义逮捕七位顾命大臣。眼看顾命大臣的主要成员落网,奕訢又立即派侍卫去捉拿远在途中的肃顺,此时的肃顺还不知道将会迎来一场杀身之祸。那是一天傍晚,肃顺下令全军调整休息,京城的侍卫亮出牌子,顺利进入到肃顺的营帐里,成功逮捕了昏昏欲睡的肃顺。至此八位顾命大臣的势力削除殆尽,朝政形成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兼军机大臣奕訢处理朝政的局面。

而也就在慈禧完成了这次政变之后,也便开始了她长达48年的掌权生涯,偌大的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时局,一个权利欲望极强的女子,又会是何种的结局呢?

标签: 清朝慈禧

更多文章

  • 蒲松龄血统之谜:蒲松龄是汉族人,还是其他民族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蒲松龄

    清朝著名的文言小说作家蒲松龄,以其蕴涵深刻思想意义的作品《聊斋志异》闻名于中国文学史,在海外也享有盛誉。随着人们对《聊斋志异》及其作者蒲松龄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开始对蒲松龄的血统问题产生了争议。有人说他是汉族,有人说他是蒙古族,有人说他是色目人,有人是说他是回族人,还有人说他是女真人,一时间难辨各说真

  • 清朝真的有“六百里加急”,其速度不亚于顺丰快递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驿站

    我国西周时就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的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唐代驿传的神速。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驿道四通八达。从京师可以通到各边远地区。清代驿站管理严密

  • 最美抗日女战士被汉奸出卖,受残忍酷刑最后丢进硫酸缸化血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民国,抗日,汉奸,林心平

    在抗战时期日本在我国制造众多惨绝人寰的惨剧,多少的抗战英雄壮烈牺牲,最美抗日女战士,其中有一位女战士,林心平就是其中之一,日本人对她使用的酷刑,可气的是林心平是被汉奸出卖,落得如此下场。1919年10月她出生在浙江平阳,从小就很有抱负,在学校读书时就积极的参加各种宣传抗日的活动,也因此被捕入狱,出狱

  • 雍正辛苦干成了三件大事,为何乾隆上台后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雍正,乾隆

    康熙帝是清朝最雄才大略的帝王,康熙在位61年,外攘强敌,内修政治,奠定了大清王朝的疆域。然而,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康熙为了稳定朝局,对朝廷之上诸多问题进行妥协。雍正登基后,立即改革时弊,其中,雍正在3个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成就:第一、清缴户部亏空;第二、治理贪腐,第三、实施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虽然这3项

  • 她是努尔哈赤嫂子,后为努尔哈赤宠妃,受宠30余年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的开国皇帝。他本人通满语和汉语,爱读《三国演义》,据说他读此书是学习诸葛亮的带兵之道。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在他为王的那个时代,皇帝的正室并不叫皇后,而是称之为“大妃&r

  •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三年后为什么竟骤然变得残忍嗜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十年的四月,川陕总督庆复急忙向乾隆火速报信,四川金川一带,发生藏人劫掠商旅,甚至抢劫官兵,已经到了“实非用兵不可”的地步。此前乾隆尚不希望大动干戈,还曾发下谕旨给川陕:“如单小小攻杀,事出偶然,即当任其行消释,不必遽兴问罪之师,但是无犯疆圍,不致侵扰,竟可置之

  • 溥仪的阿嬷去世,为什么不能出紫禁城去看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溥仪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但却仅仅做了三年皇帝溥仪被迫退位,退位后溥仪任然居住在紫禁城,但却在其阿嬷去世的时候不能去看她。而溥仪不能出紫禁城是因其退后《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中对规定。 清末民初时,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仅仅做了三年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根据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清室退位后暂

  • 孝庄文皇后给康熙出了个难题导致死后37年不得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康熙,孝庄

    无论身在帝皇家还是在民间,人死后停灵几天或是几十天那是正常的,但是她却停了37年迟迟不得下葬,她是谁呢?她就是今天历史网小编要和您聊的孝庄文皇后!在前面我们说了孝庄文皇后是一个女政治家,辅助了两代英主,可谓是功劳极大,然而,为什么康熙不给祖母建陵,导致死后停灵37年,又为什么最后被葬在了陵园之外呢?

  • 雍正继位后对自己的兄弟进行清算,他本能免祸却被关12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雍正,胤俄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且,他在位时,国家逐步走向安定,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一个繁荣的盛世局面开始形成。康熙对自己的治国理政能力也颇为自得,但有一件事让他晚年非常痛苦。那就是他的众多儿子展开了你死我活地夺位之争,毫不顾忌手足亲情,这就是著名的“九子夺嫡&rdq

  • 康熙为什么让所有看到过容妃刷马桶的人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康熙,容妃

    《康熙王朝》结尾处,康熙的一句“凡看到容妃刷过马桶的人全部殉葬”,其中包含了许多层的信息,多年来隐藏在康熙和容妃夫妻间的感情纠葛和无奈抉择,终因容妃的死去得到了解脱。康熙和容妃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康熙与容妃伉俪情深,在充满了权力斗争和机关算计的深宫大内,康熙从容妃和他们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