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居正为明朝强行续命六十年却遭皇帝清算,死后险被开棺鞭尸

张居正为明朝强行续命六十年却遭皇帝清算,死后险被开棺鞭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13 更新时间:2024/3/5 11:33:03

1572年,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位过于年轻的统治者明神宗朱翊钧,即我们通常所称的万历皇帝。

这时候,明朝已经度过204年生日,而万历皇帝还不到10岁。古老的帝国,年轻的皇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知道,一个人到了晚年,各种生理上的毛病就会纷纷出现,是为“老年病”。当明朝步入暮年时,也会遭遇“老年病”。万历皇帝接手之际,明朝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财政上,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军事上,内有流民四起,外有鞑靼南侵、倭寇骚扰;政治上,官员腐败成风,贪得无厌……

可以说,这时候的明朝,就像一个从根子上腐朽的古树,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而倒。

幸运的是,张居正出现了。

张居正,字叔大,湖北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人。1547年,23岁的张居正金榜题名,考中进士,成绩是二甲第九名。1567年,张居正以吏部左侍郎的身份首次进入内阁,成为东阁大学士。1572年,张居正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的大力支持下,替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

对于明朝的诸多弊病,张居正通过多年的冷眼观察,早已了然于胸。早在1549年,张居正就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向当时的嘉靖皇帝上《论时政疏》,指出“血气壅阏”“臃肿痿痹”等弊端。1553年,张居正又在《荆州府题名记》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等弊端。

对于这些弊端,张居正的应对之策只有两个字:“改革。”就在担任内阁首辅之际,张居正便提出了改革的总构想,共“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6个方面,核心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里,曾经对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实际上,“一条鞭法”只是张居正整个改革构想里的一部分,仅涉及赋税改革。事实上,张居正的改革自上而下,牵涉甚广,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全盘入手,几乎是对整个大明王朝的一次脱胎换骨。

张居正简直就是天才!在万历皇帝的支持下,他动了自秦汉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改革。比之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张居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经济上,张居正以“一条鞭法”为统揽,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使他们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推动了经济发展。

在政治上,张居正整顿吏治,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淘汰并惩治了一批官员,朝廷官员的风气大为好转,朝廷号令也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在军事上,张居正起用戚继光、李成梁等人,不但迅速扑灭了倭寇,北方边境也获得了安宁,鞑靼多年不敢冒犯。

在财政上,张居正开源节流,从万历皇帝登基之初的入不敷出,实现了“太仓粟可支十年,库寺积金四百余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张居正实施的改革,让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回光返照,等于说强行续命60年。

然而,“无情最是帝王家”。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病逝,享年58岁。就在张居正病逝后第四天,一场针对他的清算行动就开始了。首先,是张居正推荐的大臣潘晟遭到7名言官联手弹劾,遭到罢免。紧接着,言官们就蝗虫一般飞过来,直接抨击张居正本人。

随后,万历皇帝命令将张居正抄家,对其家属进行严刑拷打。张居正长子张敬修不胜羞辱,留下绝命书,愤慨自杀。其余诸子张嗣修、张懋修等人均被发配到烟瘴之地。在抄家时,由于抄家人员追逼太过严苛,张居正家属竟有10多人被活活饿死。就连已经死去的张居正,也差点被开棺鞭尸。幸好不少朝中大臣仗义执言,万历皇帝才中止了这场针对张居正的政治清算。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对待张居正?

一、张居正在辅佐万历皇帝时,尽心尽责,呕心沥血。但在万历皇帝眼里,却又留下管束过严、干涉过多的阴影。张居正是一个强势人物,他不允许万历皇帝有任何差错,因而处处限制。万历皇帝年幼时,尚对张居正充满尊重。当他一天天长大后,尝到掌权的好处后,这种尊重就慢慢变成了厌恶甚至仇恨。

遗憾的是,张居正从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仇恨的火山边缘,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

二、万历皇帝登基时不到10岁,张居正病逝时他已经19岁了。10年间,万历皇帝一直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里。朝廷大臣,只知有张居正,不知有万历皇帝。当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要想大展雄风,在处理朝政时实施自己的想法,就得迅速从张居正的阴影里走出来;而要走出张居正的阴影,没有比对张居正进行政治清算更快捷了虽然对张居正及其家属来说,未免太残忍了一点。

三、张居正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改革家,却不是一个道德上完美无瑕的大臣。张居正一面要求万历皇帝勤俭节约,一面自己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当年,张居正为父亲奔丧时,竟然乘坐一辆32个轿夫扛抬的轿子,比皇帝的御轿都还豪华。这些关于张居正奢侈豪华生活的传闻,一定进入到万历皇帝耳中,让他愤愤不已。

万历皇帝一直怀疑张居正家财万贯,当万历皇帝对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进行抄家,发现“金银珠宝巨万计”时,就“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后来,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迫不及待地对张居正进行抄家,“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这点钱,看起来也很多,实际上还不到严嵩、冯保家产的一个零头。万历皇帝一定很失望吧?

标签: 明朝张居正万历皇帝明神宗

更多文章

  • 皇帝死后大臣对皇后说:你为何不殉葬 她一刀砍下右臂扔进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辽朝,述律平,耶律阿保机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倾尽全力支持他的女人,这个女人她必然是坚定的、有智慧的,她会用她的智慧来扶持男人,直到他功成名就。述律平就是这样的女人,她是耶律阿保机的妻子,如果说辽国的辉煌与萧太后密不可分,那么开国元勋就是这两位,述律平虽然是女儿身,但心机谋断和狠辣绝不亚于男人。她嫁给阿保机的时候才十

  • 大明王朝最有气节的臣子,即使被杀身体还是站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黄道周

    明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很神奇的王朝。它的创建者是草民出身的朱元璋朱重八,它的数百年的风光中,有宦官当政,有文人党羽斗争,有皇帝不理朝政。如果是奇葩皇帝最多的朝代排名,估计明朝可以名列前茅的。再者,明朝可以算得上是汉民族最后一个王朝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上位的时候,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国内

  •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大兴文字狱禁锢文人们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元璋,文字狱

    众所周知,在民间流传着很多被丑化了的朱元璋的画像。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这一点,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朱元璋心性残忍,在他的一生之中,不知道残害了多少忠良,让多少文人无辜受死。所以,每次提到朱元璋,文人们都恨得牙痒痒,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最后只能将怒气释放在画像上。所以,他们根据人们的描述,将朱元璋的面部

  • 明朝最后一位国丈,国难当头却一毛不拔,最后被叛军抢走百万家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周奎,崇祯,李自成,崇祯皇帝

    在历朝历代外戚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西汉汉昭帝、汉宣帝时期的霍光以及西汉末年的王莽都是强大外戚的代表。而霍光辅佐幼主,实现了西汉的“昭宣中兴”;反观王莽则取代了西汉建立了新朝。当然外戚如果用的好将会是国家的一大助力,若是用不好那可就是祸国殃民的祸害了。 周奎京剧扮相(

  • 作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崇祯,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即明思宗朱由检,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同父异母的弟弟,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时任信王的朱由检继位,次年改元崇祯。崇祯皇帝从1627年登基到1644年明朝灭亡一共在位十七年。崇祯在位期间还算勤政,也有着想拯救大明朝的理想,但明朝

  • 袁崇焕只是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并非是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袁崇焕,崇祯,崇祯皇帝

    说起袁崇焕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明朝末期主持抗击后金的著名将领,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沉重打击了后金军队;还曾一度收服辽东失地,为保卫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却被崇祯皇帝被处死。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真的是中了皇太

  • 拥兵60的陈友谅为何如此轻易的被朱元璋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陈友谅,朱元璋

    在元末的农民战争和地方势力争霸中,陈友谅可谓是朱元璋遇到过的最强大对手之一。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拥兵60万发起进攻的陈友谅,一度给朱元璋的集团以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在昙花一现之后,陈友谅的大汉集团便迅速萎靡下去。这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事实上,陈友谅集团就是朱元璋集团的翻版。双方无论是个人出身,还是发迹历

  • 历史上的严嵩是奸臣吗?严嵩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严嵩,明世宗

    历史上的严嵩是奸臣吗?判断一个人是忠臣还是奸臣,一般从他的功绩和品德两方面进行分析,两者相加,功大于过,善大于恶,那就是忠臣,反之则为奸臣。而从严嵩的生平来看,他在这两方面都称不上好,所以是一个奸臣。严嵩一生为官大约40年,其中二十多年官居高位,甚至身为内阁首辅等同丞相,专权一时。加上明世宗嘉靖皇帝

  • 历史上一起罕见的明朝宫女起义,首领杨金英脑袋被悬挂城门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嘉靖帝,壬寅宫变,宫女起义

    自古以来,当一个王朝的皇帝过于昏庸,不停的压榨农民导致民不聊生的时候,就会爆发农民起义,而起义的领导者基本上都是男人,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状态造成的。然后在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就爆发了一次由女人领导女人的宫廷起义,这一次起义差点杀死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图片来自网络) 明武宗死时因没有后代,根据《皇明

  • 为何明朝皇帝会宠信太监,放纵太监干政,罪魁祸首在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中,共出现了九个大统一的朝代,分别是秦、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在这九大朝代中,明朝是太监干政最为显著的朝代,尤其是到了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太监的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可说明朝几乎是等于亡与太监之手。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总结和汲取了历朝皇权更迭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