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朝的武力值为何如此之低,契丹军有个什么致命的弱点?

辽朝的武力值为何如此之低,契丹军有个什么致命的弱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62 更新时间:2024/2/10 14:51:29

在崛起于中国北方的异族王朝当中,单纯比较武力值的话,契丹人创建的辽朝排名肯定是比较靠后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有很多,比如,耶律阿保机在立朝之初便与盘踞山西的沙陀人多次较量,几乎从来没有占到便宜,辽太宗虽然一度占领开封,同样被沙陀人刘知远率军威胁侧后,不得不仓皇后撤。然而,随后同样崛起于北方的金、元两朝,其武力值却明显的高出一大截,前者成功的将其疆域推进到黄河以南,实现从边境政权到中原王朝的蜕变,后者则更进一步,成为历史上首次统一整个中国的异族王朝。

那么,为什么辽朝的武力值是如此之低呢?笔者以为,辽朝的武力值偏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契丹军有个致命的弱点攻坚能力弱!

众所周知,中原王朝的中坚力量是汉民,而汉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定居的农业人口,面对游牧民族侵袭之时,由于军队机动性上有天壤之别,前者又是主动攻击,故而中原王朝基本上采取的都是防守反击的战略。通常的做法是在边境地区构筑堡垒和哨所,配置少量兵力,形成第一道防线,用来预警和迟滞敌军攻击,稍后的位置则是第二道防线,都是重点设防的城市,壁垒森严城高池深且重兵密集,乃是决战之处。

游牧民族骑兵为主,在集中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边境防线大多能轻而易举的突破,但是,当得到警报并赢得时间完成了集结军队和储备物资这两项关键任务的守军据城坚守,以此来消耗敌军之时,游牧民族军队的真正考验便开始了如何攻破坚固的设防城市?

我们来看看契丹军队从辽朝立国之初的历次征战当中,面对坚城的表现。

917年,耶律阿保机亲自率领契丹精锐入侵河北,突入边境之后顺利抵达幽州城下,攻击无果后改为长期围困,结果200多天都没有能破城而入,最终,后唐大将李嗣源率军驰援,与守军内外夹击,将其击败。

944年,辽太宗发倾国之兵南攻后晋,持续了三年时间都没有获得决定性的突破,战略要地山西的大部分地区牢牢掌握在沙陀人手中,最终还是依靠后晋主帅杜重威的投降才打破僵局,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都城开封。

992年,辽朝派出一支号称80万的大军越过边境,侵占了大片高丽领土,但是当抵达高丽大军预设了坚固堡垒的清川江防线之时,再也无法突破,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最终不得不以和谈结束。

后周崛起之后,主动出击契丹,夺取了“燕云十六州”最南端的莫州和瀛洲,并派兵固守,这对于辽朝来说,等于是如鲠在喉,于是连续不断的派兵入侵,希望能重新夺回,然而,直到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始终都没有成功过。

实际上,契丹军队在与宋军的交锋中虽然胜率较高,但几乎都是在野战之中,而在攻坚战中,则失败次数占了多数,辽朝皇帝之所以愿意在黄河边上的澶渊与宋朝议和,是因为契丹军直接绕过那些坚固设防的城市,比如定州和瀛洲,虽然深入宋朝境内,但被困在宋军从东西包围的狭长地带,面临着被切断退路的危险。

契丹军作为游牧民族军队,其军队的绝对主力自然是擅长野战的骑兵,但是在面对坚固的设防城市之时,则不得不依赖数量庞大的步兵和诸如冲车、云梯、楼车、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前者需要大量的汉军步卒,后者则需要技艺娴熟的工匠,两者都只能从辽朝南部的燕云十六州和东部的原渤海国境内的汉民中选拔。

然而,辽朝面对的困境有两个:1、汉民的绝对数量不足,无法征集到足够数量的步兵和工匠。燕云十六州原本人烟稀少,又是多族杂居之处,汉民本来就不算多,再加上处于两国交战的前线,被反复蹂躏,逃的逃死的死,所剩无几;2、汉民的税赋过重,心怀不满,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契丹人虽然是辽朝的主体民族,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决定了不可能征到多少税,政府的收入只能靠压榨定居的农业人口,即南京道的汉民,再加上辽朝对外征战不休,税赋之重可想而知,境内汉民自然离心离德。

没有数量庞大的汉民主动积极的参与,契丹军便无法提升攻坚能力,而一个王朝的扩张,仅仅依靠骑兵的野战肯定是无法成功的。

辽朝的全部疆域实际上90%都是耶律阿保机时代打下来的,并且除了渤海国之外,基本上都是草原沙漠,而其子孙后代得到的“燕云十六州”是石敬瑭送的,不是自己凭本事打下来的。甚至可以说,辽朝的对外扩张史,实际上是一部四处碰壁、屡屡受挫的历史,以至于跟北宋对峙之时,连“燕云十六州”最南端的莫州和瀛洲都夺不回去,硬生生变成了从十六州变成了十四州,其攻坚能力之弱,可见一斑!

标签: 辽朝契丹

更多文章

  • 忽必烈与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忽必烈与努尔哈赤谁厉害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忽必烈,努尔哈赤

    忽必烈与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忽必烈与努尔哈赤谁厉害一些?最近有人把这个忽必烈和努尔哈赤放在一起说了,很多人看名字好像有点差不多的意思,所以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努尔哈赤和忽必烈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比较的小白,但是估计不知道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就简单仔细的分析看看!忽必烈与努尔哈赤的关

  • 宋仁宗为什么能使宋朝达到鼎盛时期,“仁宗盛治”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宋仁宗为什么能使宋朝达到鼎盛时期?“仁宗盛治”是如何做到的?宋仁宗在位期间,将宋朝带领至鼎盛时期,史称“仁宗盛治”。而仁宗盛治有一个数据十分的可怕,就是在这段时期内,全国人口净增加了379万户,这等于是贞观时期的总户数,而且税收更是唐朝最高时期的四倍。

  • 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为何被一首童谣就击倒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南宋,吴潜,南宋宰相吴潜有哪些成就

    吴潜是南宋时期的宰相,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县东乡云梯人,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第一,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辞海》说他“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表示忧虑”。这是对吴潜一生彪炳史册的闪光点而作的高度概括。吴潜他为人正直敢言,揭露奸臣,还主张抗元卫国

  • 成吉思汗征战一生,手下从未出过叛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大蒙古国,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大名人人皆知,他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经令整个亚欧国家闻风丧胆。历史上建功立业的大人物不在少数,手底下猛将无数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要论手下的忠诚程度,征战一生的他,无论胜负,手下从未出现过叛将。而原因也很简单:成吉思汗的大度和关心作为一名君王,度

  • 为何元朝皇帝陵寝从未被发现过?探秘元朝皇帝陵墓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皇帝,元朝皇帝陵墓的秘密

    蒙古学习汉人的文化和制度,奇怪的是,元朝皇帝不想学习汉朝皇帝的葬礼制度,至今没有发现元朝皇帝的陵墓。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通常有陵墓,只有元朝皇帝没有留下陵墓。这是永恒的谜。明代叶子奇《草木子》记载元朝皇帝死亡,用拉木两片,凿子中,类型的人形大小是棺材,放置遗体中。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

  • 张邦昌是被逼做了伪楚皇帝,为何还被赵构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北宋,张邦昌

    张邦昌虽然是主和派,但内心并不想叛宋。然而,从靖康二年三月一日开始,金国多次要求他称帝。留守开封的主和派如北宋吏部尚书、开封府伊王时雍等,也协助金国人劝张邦昌登基为帝,但张邦昌以绝食拒绝,并痛骂王时雍等:“诸公怕死,又掇送与邦昌邪?虽暂假而归,焉可免祸!”只是金国以屠城威胁他

  • 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所谓送葬人遇人就杀是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蒙古国,元朝,成吉思汗

    若是问起中国最神秘的帝王陵是哪一个,相信大家大多是会说秦始皇陵。但实际上在中国最神秘的帝王陵,应该是“黄金家族”之首成吉思汗的陵墓。因为秦始皇陵已经找到了,但至今成吉思汗陵还未曾找到。而一位蒙古学的专家预言过成吉思汗陵,里面的陵墓也许比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还要壮观。因为纵观成吉思

  • 安庆公主是最疼爱的女儿之一,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朱元璋,安庆公主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第二位平民出身的皇帝。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待那些不守官道的臣子们的手段,不可谓不心狠手辣,但是,虎毒不食子,不管怎么样,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的孩子,应该还是不一样的。可谁知,他竟然能够下得去手,杀掉自己最疼爱的一个女儿。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下如此狠手呢

  • 康熙已经下诏免罪,王辅臣为什么还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康熙,王辅臣

    根据史料记载,王辅臣在明朝末年参加了农民起义,他武艺高强、驰马若飞,人称“马鹞子”。后来,王辅臣投奔了明朝官军,在大同总兵姜瓖的麾下。因王辅臣长得高大威猛,加上武艺很好,因此有人称其为“活吕布”。后来王辅臣跟随姜瓖投降清朝,几经辗转得到了顺治帝的赏识。

  • 此人本是太平天国的猛将,后来为何投降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太平天国,韦俊

    韦俊原名韦志俊,出生于1826年,是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人。韦家在当地是大户,家资丰厚,韦俊跟随哥哥韦昌辉加入拜上帝会,并且将家产捐出。当时的国宗不少,但有能力的不多,比如洪秀全的两个哥哥,全无才能,但韦俊是个例外,他作战勇敢,能够独当一面,是不可多得的将才。韦俊出名是在西征的时候,当时洪秀全的妻弟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