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4/1/24 2:07:35

众所周知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那么具体是怎么划分的呢?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公士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第一级。商鞅变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披甲勇士,一般为军中精锐前锋)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也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上造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第二级,高于公士。《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此爵仍须服役。

簪袅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第三级,高于上造,仍须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受田数额为3顷(300亩),受宅数额为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出土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不更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第四级。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卒)之意,但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大夫

大夫: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官大夫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第六级。《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加官、公者(接第七级为公大夫),示稍尊也。汉时,第八级公乘以下仍须服役。汉代《田律》和《户律》规定官大夫受田数额为7顷(700亩),宅地的标准是7宅(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

公大夫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第七级,又名七大夫,高于大夫、官大夫。秦时,民爵公大夫以上者,见县令、丞揖而不拜。汉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始为高爵,仅得免役,公大夫仍须服役。

公乘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第八级,以得乘公家之车,故称公乘。秦与汉初,从第七级的公大夫(七大夫)起,即为高爵,汉高祖规定: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为高爵,五大夫的侍遇不过免役,公乘以下仍须服役,东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五大夫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第九等。汉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都有食邑。汉文帝以后,改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左庶长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第十级。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

大庶长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第十八级,仅次于列侯、关内侯。据《史记·秦本纪》,宁公(前716年—公元前704年在位)时已有此官。商鞅变法之前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关内侯

关内侯,爵位名。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彻侯

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制最高级。汉武帝时因避帝名讳(汉武帝名彻),改名通侯,亦称列侯。汉初列侯封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封邑一般为县,东汉初有封四县者,小者为乡或亭。汉初户口稀少,历年既久,人口增加,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的封地,户数最多者达四万户。列侯得征收封地租税,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后又有仅赐名号不给封邑者,加霍去病封冠军侯,另行指定地方为封邑。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由商鞅设立,目的在于提高秦军的战斗力。为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禁止私斗。商鞅认为,在战场上士兵 为国家而战奋勇杀敌,是应当的;乡里打斗,为私而斗于国无力。禁止私斗,违反规定者将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作用在于使秦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建立了一支所向无敌、横行天下的虎狼之师。作为荣誉,军功爵位基本具备现代军衔的特点。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曹操能够成就霸业,真的只是运气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东汉,曹操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当然英雄都是跟美女联系在一起。而在三国之中要算谁的老婆最多,曹操十六位妻妾绝对是一骑绝尘的。当然这是指有记载的合法妻妾,其他的绯闻之类,暂不作统计。老婆多了,孩子自然也不少,曹操除了早夭的八位儿子外,还有十七子六女,还比最接近他的孙权多出两倍有余,只有三子的刘备只能羡慕嫉妒

  •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如果逃回来,刘备会不会惩罚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蜀汉,关羽

    根据历史记载,关羽后来负责镇守的荆州因为大意而丢弃了,要知道荆州在三国是一个特别具有战略地位的地方,要是荆州不丢,很可能在最后就会是刘备问鼎天下,可是事与愿违,可能天下本该就不属于刘备吧!那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麦城成功突围回到成都,那么之后刘备又怎么样处置关羽呢?荆州最早是在刘表的治

  • 汉武帝为什么一次性废除百名列侯的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西汉,汉武帝

    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刘彻发布南征令而列侯几乎无人响应,这让汉武帝意识到必须消除这些已经与中央离心的列侯。于是汉武帝便利用汉文帝定下的法规,以“酎金不如法”为理由一口气废除了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此后汉武帝便经常以“酎金不如法”为理由废除西汉列侯的爵位,几乎将汉初所形成的藩镇割据集团一扫

  • 刘备称帝后为什么要东征,刘备是不是被冲昏头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同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决意亲率大军出兵攻打东吴。而在刘备决意东征后,蜀中曾有数人对刘备进行了劝阻。比如赵云就认为眼下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能攻破曹魏,孙权自然会服从,如今曹操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曹丕继任,曹丕篡夺大汉江山,必定遭到天下反对,此时攻

  • 周瑜病逝后,庞统为何离开东吴投奔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东汉,庞统

    提起庞统,几乎无人不晓,他是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与诸葛亮齐名,被庞德公赞为“卧龙凤雏”,《三国演义》中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得一可得天下。诸葛亮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才肯出山的,然而庞统一直在东吴,赤壁之战后才转投到刘备,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件事,《三国志》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这似乎是个谜,

  • 诸葛亮的老师庞德公有多厉害,真的能起死回生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东汉,庞德公

    三国中,庞德公与庞德不是一个人。庞德为曹魏的大将,被关羽称为“白马将军”,在与关羽交战中,被关羽擒拿,因拒不投降,被关羽斩杀。而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东汉名士,荆州名士中的领军人物,友善好客,堪称东汉“交际花”。庞德公一生从不进城,隐居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耕读弹琴,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是他名声在外

  • 如果刘备没遇到诸葛亮,还会三足鼎立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

    东汉政权消亡后,天下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西蜀诸葛亮和东吴鲁肃是主要的推动者,我不认为没有诸葛亮天下就不会一分为三。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全国形成大小诸多割据势力。公元196元,曹操迎驾许都,狭天子以令诸侯,征伐四方、占据中原。公元199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尽拥河北之地,欲南

  • 为什么夏侯渊的死让曹操气的跳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东汉,夏侯渊

    汉末,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并欲与全国各大军阀争夺天下,但是在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中遭遇汉吴联军的强强联手大败,之后曹操只能将南下计划搁置,西取汉中之地(公元211年)。夏侯渊,曹操的救命恩人,也是他手下“八虎骑”之一,被封为“征西将军”(相当于今天的西部总司令),他扫平汉中军阀马超、韩遂等,荡平盘

  • 最狠毒的篡位皇帝:叔父将其抚养成人,他却杀害叔父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北朝,南齐,萧鸾

    读《南齐书·明帝本纪》多次,其中有两句话历历在目,不禁让笔者对萧鸾这个皇帝又敬又恨,一句话是“帝明审有吏才,持法无所借;制御亲幸,臣下肃清”,另一句话是“(帝)性猜忌多虑,故亟行诛戮”。意思是说,萧鸾明察秋毫,有为政才干,依法办事,公正无私,但是他过于猜忌,动不动就杀人。萧鸾(452年—498年),

  • 韦皇后为什么敢明目张胆与武三思偷情人尽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韦皇后

    韦皇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一事,是时人人尽皆知的事情。话说,武三思的儿子娶了韦后与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后,便过上了恃宠而骄的生活。唐中宗复位后,武三思又与韦皇后私通,在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支持下,武三思更加有恃无恐。事实上,韦皇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一事是上官婉儿一手促成的。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武则天杀掉上